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6717)
2023(9854)
2022(8872)
2021(8648)
2020(7214)
2019(16912)
2018(17036)
2017(32314)
2016(17970)
2015(20422)
2014(20579)
2013(20286)
2012(18408)
2011(16354)
2010(16317)
2009(14753)
2008(14323)
2007(12101)
2006(10484)
2005(9050)
作者
(50215)
(41230)
(41024)
(39164)
(26571)
(19743)
(18816)
(16343)
(15869)
(14734)
(14317)
(13743)
(12993)
(12909)
(12701)
(12581)
(12378)
(12275)
(11710)
(11610)
(10324)
(10110)
(9910)
(9391)
(9322)
(9213)
(9176)
(9066)
(8312)
(8155)
学科
(64158)
经济(64067)
管理(49125)
(45515)
(38398)
企业(38398)
方法(30918)
数学(26557)
数学方法(26235)
中国(19009)
(17124)
(15803)
(14820)
业经(14503)
理论(14035)
地方(13674)
(11747)
教育(11561)
农业(11448)
(11354)
技术(11091)
(10844)
贸易(10835)
(10503)
环境(10218)
(10108)
财务(10047)
财务管理(10031)
(9531)
企业财务(9503)
机构
大学(245681)
学院(241863)
管理(98928)
(89176)
经济(86939)
理学(86092)
理学院(85126)
管理学(83636)
管理学院(83193)
研究(79814)
中国(57831)
(53041)
科学(50468)
(40514)
(39466)
(36929)
业大(36733)
中心(36380)
研究所(36172)
(34478)
(34160)
北京(33889)
师范(33887)
财经(32576)
(29647)
(29469)
农业(28930)
(28560)
师范大学(27619)
技术(27105)
基金
项目(169899)
科学(132797)
研究(127284)
基金(120870)
(104581)
国家(103675)
科学基金(88915)
社会(76579)
社会科(72307)
社会科学(72286)
(66910)
基金项目(65182)
教育(59833)
自然(58463)
自然科(57069)
自然科学(57057)
(56729)
自然科学基金(56008)
编号(53546)
资助(49599)
成果(44165)
重点(37724)
(37460)
课题(37110)
(35704)
(35543)
项目编号(33261)
创新(32965)
科研(32268)
教育部(32180)
期刊
(95899)
经济(95899)
研究(72758)
中国(48915)
学报(37759)
教育(37658)
管理(35327)
科学(34816)
(33645)
(29142)
大学(29076)
学学(26405)
农业(24376)
技术(22044)
(18591)
金融(18591)
图书(16232)
业经(15394)
财经(14490)
经济研究(14097)
理论(12866)
(12788)
科技(12584)
(12161)
问题(12097)
实践(12095)
(12095)
现代(11134)
情报(11110)
技术经济(10941)
共检索到351402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中国人力资源开发  [作者] 肖鹏燕  
刘若鹏博士,深圳光启高等理工研究院院长、首席科学家,美国杜克大学电子与计算机工程系博士。他在世界顶尖学术期刊《科学》上发表的宽频段隐身衣的实验实现引起了学术界、公众媒体和各国政府的高度重视。他所带领的光启团队是广东省引进的首批世界一流科研团队。本人被认定为
[期刊] 开放导报  [作者] 徐翌钦  曾坚朋  仲亮  
强劲的竞争力和强大的创新能力,离不开高层次人才在科技前沿和产业发展中的"引擎作用"。深圳对高层次人才引进十分重视,但面对国内外不断变化的全球人才竞争格局,目前深圳面临外籍人才吸引力弱、引才主体和渠道单一、评价机制不尽合理、认定标准过于局限、企业引才激励不足等困境。应当积极借鉴纽约、伦敦、新加坡等全球先进城市高层次人才引进经验,优化国际化人才引进政策措施,打造配套"软环境";发挥政府、市场双重引才作用,突出产业界、学术界引才主体地位;强化用人主体自主权,重构"能力+业绩"分类评价体系;设置具有深圳特色的认定标准体系;增加企业引才补贴,加大人才引进激励,为深圳建设全球标杆城市不断提供源头活水。
[期刊] 中国软科学  [作者] 田瑞强  姚长青  袁军鹏  潘云涛  李俊峰  
本文从ESI高被引作者库中的华人科学家入手,通过网络搜集到其中233名科学家的履历信息,对其进行深度加工,利用Kaplan-Meier法研究了不同因素下各阶段生存风险率的差异,并用Cox比例风险模型探讨了成长过程中各因子的具体影响效果。KM结果表明在职业生涯的初级阶段获得博士学位的国别对科技人才的职业成长具有显著影响,在美国获得博士学位或不在中国获得博士学位的科技人才都具有相对明显的优势实现快速成长;在较高级阶段这种影响越来越不显著。Cox结果表明博士毕业后选择在研究所工作增加了助教和教授阶段的生存风险,从而加速职业成长;而具有博士后工作经历则降低了助教和教授阶段的生存风险,从而减缓了成长速度。
[期刊] 学位与研究生教育  [作者] 闫宇星  李镇  
介绍了中国空间技术研究院在进行研究生课程教学改革过程中,实施启发式、开放式教学,开展探究式合作学习、岗位实习、虚拟工程设计实践等一批具有航天特色的课程教学方式方法。在培养研究生的基础研究能力、创新能力、工程实践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方面取得了良好效果。
[期刊] 中国高等教育  [作者] 郁秋亚  
近年来,随着我国经济的高速发展和"人才强国"战略的深入实施,海外高层次人才的引进工作愈加受到重视。2008年,为引进能够突破关键技术、发展高新产业、带动新兴学科的战略科学家和创新创业的领军人才回到国内发展事业,国家启动"千人计划",之后,省市级地方政府的地方"千人计划"也逐渐兴起。各级政府有关部门统筹资源、
[期刊] 教育与经济  [作者] 黄海刚  连洁  
大学高层次人才在国别、区域和机构间的流动是当前学术界和政策制定者广为关注的议题,但对其流动影响因素的分析大多基于经济与专业发展,而从个体因素角度的研究较少。研究以1999—2014年共计1840名高校"长江学者"特聘教授获得者为例,将"海外经历"视为大学高层次人才重要的群体特征,利用CV分析法和Logit模型,分析其与职业流动的关系。研究发现:相对于本土人才,拥有海外经历的人才选择"跳槽"的概率更高;相对于海外学习经历,海外工作经历更可能促进大学高层次人才的职业流动;在流动路径和模式上,具有海外经历的高层次人才与本土高层次人才没有显著差异;进一步引入年龄、性别、学科和地区GDP,研究发现,"经济因素"和"年龄"亦是大学高层次人才流动的重要影响因素。研究结论说明,"海外经历"是职业流动的重要资本,亦提升了大学高层次人才的流动意愿,部分原因是"海外经历"使得大学高层次人才与本土学术网络的联系较松散,"流动成本"更低。
[期刊] 中国高等教育  [作者] 边慧敏  冯卫东  任旭林  
加快引进海外高层次人才回国(来华)工作,是我国主动参与全球高端人才竞争的一项重大任务,也是实现人才强国战略和科教兴国战略的重要关节点。海外人才作为高校发展的重要力量,在创建世界一流大学进程中日益发挥着突出作用。高校迫切需要一批海外高层次师资人才的有效带动和直接推进,促使部分学术学科发展瓶颈在较短时间内得到突破、师资队伍国际化的整体水平较快改善,不断提高高等教育质量和高校核心竞争力。
[期刊] 经济管理  [作者]
江苏理工学院(原江苏技术师范学院)创建于1984年,是以工科为主的多学科协调发展的具有职业教育特色的省属本科院校,2012年开始招收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学校坐落于江苏省常州市,常州地处长江三角洲腹地,历史悠久、人杰地灵、风光秀美、文化繁荣、教育先进、经济发达、交通便捷。学校人文荟萃、校风优良、风光秀丽、环境优雅,是探索学问、成就事业的理想场所。学校占地近1500亩,校舍总面积近40万平方米;设有机械工程学院,电气信息工程学院,计算机工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彭本红  陶友青  邓瑾  
一、基于胜任力的高层次人才评价指标(一)胜任力的内涵与分类胜任力是由美国著名心理学家麦克利兰在20世纪70年代初提出的重要概念,它为高校如何更好地管理人力资源提供了全新的依据。一般认为,胜任力是真正影响工作业绩的个人条件和行为特
[期刊] 科技管理研究  [作者] 李北伟  路天浩  李麟白  
在中美关系急剧恶化、世界多极化发展及新冠疫情冲击的新形势下,海外人才引进新的机会窗口被打开,但目前已有相关研究与新形势下的实际现状相契合不足。将中美科技竞合发展分为4个阶段,基于中美科技竞合关系变动趋势作出中美科技竞争将会长期存在的判断;研究美国对华科技竞争的战略措施,指出中国引进海外高层次人才面临人才竞争更趋激烈、人才回流短期内受压制、国际国内人才市场对接受规则制约、市场主体作用发挥有限等问题及挑战;提出中国要抓住后疫情时期海外人才引进新的机会窗口,在世界大变局中开好新局,要把握契机、顺应人才共享新形态,加强战略互信、完善相关法律制度,建设人才大数据平台、创新人才管理模式,以及发挥市场主体作用、推进多元化引才模式等。
[期刊] 科技管理研究  [作者] 杨庆  尤欣赏  张再生  
首先根据我国海外高层次人才引进思路,依据评价体系的设计原则,针对海外高层次人才能力特征与工作要求,采用德尔菲法设计一套海外高层次人才评价指标体系。其次基于直觉乘法偏好关系,以改进的最优最劣法(I-BWM)对评价指标及海外高层次人才进行评价,通过计算评价矩阵的一致性程度科学赋权,避免评价指标与评价者权重主观赋权法的不足。最终通过案例分析,实例应用海外高层次人才评价体系以证明其科学有效性。
[期刊] 中国人力资源开发  [作者] 陈盛照  季晓明  
本文以我国从航天大国迈向航天强国的历史时期为背景,研究航天事业单位科技人才定向培养的模式,并以北京卫星环境工程研究所高层次专家定向打造实践为案例,通过确定培养对象和培养目标,采取组织与个人联动措施,有针对性的寻找差距,依据差距制定专项打造计划并保障落实,促进各级人才有步骤、有计划的快速成长。为其他企业的科技人才培养提供一个实践参考。
[期刊] 中国科技论坛  [作者] 董新宇  鞠逸飞  段雨欣  
本研究以陕西省高层次人才政策为例,从政策目标出发,在人才成长、学术成果等维度上构建高层次人才政策实施效果的评价指标体系,并且采用描述性统计、断点回归等方法,探究地方政府高层次人才政策的实施效果。研究发现:即使获得了政府支持,省级高层次人才也很难成长为国家级人才,而青年学者是其中潜力最大的群体;从实证分析结果看,政府对高层次人才的政策支持不能显著促进其创新成果产出;而地方政府是否应该继续维持对少数高层次人才的高强度支持以及如何破除政策实施效果的制约因素可能是未来人才工作的关键。
[期刊] 企业经济  [作者] 闫国兴  齐经民  
高层次科技人才的能力与所处的环境因素之间具有密切的关系。本文采用实证研究的方法,运用统计分析软件SPSS18.0SPSS18.0进行相关的数据分析得出:高层次科技人才能力与环境因素总体显著相关;工作环境因素、社会环境因素与家庭环境因素都与沟通协作能力显著相关;工作环境因素和家庭环境因素都与学习创新能力显著相关;社会环境因素与研究决策能力显著相关等结论。最后,提出了结合高层次科技人才成长不同时期特点营造良好的成长环境等建议。
[期刊] 经济体制改革  [作者] 李璞  
高校高层次人才对建立高水平大学至关重要,高校应结合各自不同的特点,针对高层次人才能力素质的特定要求,对不同层次人才的内涵和条件进行阐释和界定,从而建立包括知识、能力、业绩、社会影响等要素的评价指标体系,客观、全面地对不同层次人才的综合素质进行定性和定量相结合的评价。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