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6306)
- 2023(9207)
- 2022(8391)
- 2021(7988)
- 2020(6768)
- 2019(15764)
- 2018(15920)
- 2017(30825)
- 2016(17010)
- 2015(19271)
- 2014(19249)
- 2013(19014)
- 2012(17392)
- 2011(15516)
- 2010(15329)
- 2009(13841)
- 2008(13442)
- 2007(11484)
- 2006(9869)
- 2005(8365)
- 学科
- 济(64285)
- 经济(64208)
- 管理(46947)
- 业(44539)
- 企(37791)
- 企业(37791)
- 方法(33314)
- 数学(28721)
- 数学方法(28270)
- 学(16821)
- 农(15958)
- 财(15469)
- 中国(14874)
- 业经(13766)
- 地方(12825)
- 理论(11622)
- 和(11274)
- 贸(11150)
- 贸易(11145)
- 易(10812)
- 农业(10742)
- 技术(10502)
- 务(10200)
- 环境(10188)
- 财务(10139)
- 财务管理(10119)
- 制(9965)
- 企业财务(9587)
- 教育(9319)
- 划(9078)
- 机构
- 大学(240920)
- 学院(237912)
- 管理(97101)
- 济(87422)
- 经济(85355)
- 理学(85228)
- 理学院(84282)
- 管理学(82625)
- 管理学院(82224)
- 研究(78535)
- 中国(55487)
- 科学(53003)
- 京(51605)
- 农(41387)
- 所(40279)
- 业大(39967)
- 财(38376)
- 研究所(37338)
- 中心(35041)
- 农业(32886)
- 江(32828)
- 北京(32603)
- 财经(31788)
- 范(31214)
- 师范(30870)
- 经(28871)
- 院(28780)
- 州(27241)
- 技术(26180)
- 师范大学(25095)
- 基金
- 项目(171973)
- 科学(133297)
- 基金(123520)
- 研究(121851)
- 家(109174)
- 国家(108305)
- 科学基金(92088)
- 社会(73505)
- 社会科(69548)
- 社会科学(69527)
- 省(67605)
- 基金项目(66370)
- 自然(62918)
- 自然科(61449)
- 自然科学(61436)
- 自然科学基金(60288)
- 划(57516)
- 教育(55524)
- 资助(51971)
- 编号(49698)
- 成果(39891)
- 重点(38233)
- 部(37084)
- 发(35854)
- 创(35530)
- 课题(33977)
- 科研(33512)
- 创新(33111)
- 计划(32771)
- 大学(31607)
共检索到328641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
[作者]
韩艳利 旷春桃 李湘洲 姜思同 李颖
采用超声微波辅助水蒸气蒸馏法,微波辅助水蒸气蒸馏法和水蒸气蒸馏法提取山苍子干果中山苍子油。通过单因素实验对提取工艺进行了优化,超声微波协同提取法的提取条件为:微波功率100 W,液料比20︰1,提取时间2 h,得率为3.22%;微波辅助水蒸气蒸馏法的提取条件为:微波功率100 W,液料比20︰1,提取时间2 h,得率为3.20%;在液料比为20︰1,提取时间为4h的条件下,普通水蒸气蒸馏法的得率为3.17%。
[期刊] 林业科学
[作者]
李芳 Yaru Song Howard Holness Kevin O’Shea
【目的】比较不同提取方法对山苍子油提取效率与抗氧化活性的影响,通过GC-MS分析,研究山苍子油成分构成与抗氧化活性的内在关联,分析山苍子油抗氧化活性的主要物质基础。【方法】采用液液萃取(分别加以超声波与磁化辅助处理)、二氧化碳超临界萃取以及水蒸气蒸馏法提取山苍子油,DPPH法比较不同提取方式对山苍子油抗氧化活力的影响,GC-MS分析山苍子油的主要成分,并以1,4-二溴苯为内标,采用面积归化法解析主要成分的相对含量。【结果】山苍子油具有显著的抗氧化活性。液液萃取法的提取效率与山苍子油抗氧化活性最高,超声波辅助处理油得率最高,为26.3%,磁化辅助处理抗氧化活性最优,达到31.22 mg·m L-...
关键词:
山苍子 GC-MS 提取 抗氧化活性
[期刊]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
[作者]
李姣娟 黄克瀛 龚建良 文瑞芝
采用超临界CO2流体萃取法(SFE-CO2)和水蒸气蒸馏法(SD)从川桂叶中提取挥发油,利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分析了挥发油的化学组成,并进行了比较.结果表明:两种方法所得挥发油存在较大差别,超临界CO2流体萃取得到挥发油的产率为1.6%,主要成分是香豆素(32.5%),芳樟醇(19.9%),棕榈酸(10.4%),而水蒸气蒸馏法得到挥发油的产率为0.9%,主要成分是芳樟醇(69.0%)、丁香烯(4.6%)、氧化丁香烯(2.7%).
[期刊] 沈阳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胡凤荣 任翠 鲍仁蕾 罗凤霞
采用简易CTAB法、改良CTAB法、SDS-CTAB法、高盐法和CTAB-硅珠法等5种方法对风信子花蕾、叶片和鳞片基因组DNA进行提取。比较DNA纯度、电泳、得率等指标,结果表明:CTAB-硅珠法没有获得DNA,其他方法均可提出DNA;在纯度方面,简易CTAB法>SDS-CTAB法>改良CTAB法>高盐法;在得率方面,简易CTAB法>改良CTAB法>高盐法>SDS-CTAB法。简易CTAB法提取的DNA纯度较高,OD260/OD280为2.01,OD260/OD230为2.33,浓度为406.8ng.μL-1,得率为175.95ng.μL-1。花蕾、叶片适合风信子基因组DNA的提取。
关键词:
风信子 基因组DNA 提取方法
[期刊]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陈昌福
采用不同方法提取的柱状嗜纤维菌脂多糖(LPS)作为抗原,对鲤注射免疫后,通过测定受免鲤血清中凝集抗体效价、沉降抗体、白细胞吞噬活性和进行强毒攻击的方法,比较了不同方法提取LPS的免疫原性,结果表明,Boivin法和Phenol-water法较EDTA法提取LPS的免疫原性强,而Biovin法和Phenol-water法提取LPS的免疫原性则没有明显差别。
关键词:
鲤 柱状嗜纤维菌 脂多糖 免疫应答
[期刊]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陈昌福 邓建平 楠田理一
采用不同方法提取的嗜水气单胞菌脂多糖(LPS)作为抗原,对鳜注射免疫后,通过测定受免鳜血清中凝集抗体效价、白细胞吞噬活性和进行强毒攻击的方法,比较了不同方法提取菌体LPS的免疫原性。结果表明,Boivin 法提取的菌体LPS的免疫原性最强,Phenolwater 法提取的菌体LPS的免疫原性次之,而EDTA 法提取的菌体LPS的免疫原性较弱。
关键词:
鳜 嗜水气单胞菌 脂多糖 免疫应答
[期刊] 林业科学
[作者]
杨玉盛 俞新妥 林先富
通过对杉木-山苍子(A)、杉木-山苍子-黄豆(B)、杉木-山苍子-烟叶(C)及对照的纯杉林土壤生物学活性、土壤化学性质、土壤结构、孔隙组成和水分性状等研究,结果表明:模式B、C表层土壤结构性状变差,土壤营养元素含量下降,土壤生物学活性减弱,但底层土壤熟化程度提高。为了维持幼林地土壤肥力,模式B、C应适当降低耕作强度,缩短间种年限,同时适当增加N和P肥使用量。模式A具有良好的改良土壤能力,是南方林区优良的杉木混农模式。
[期刊] 资源科学
[作者]
郑子彦 张万昌 邰庆国
基于数字高程模型(DEM)中提取流域水系是分布式水文模拟的基础与关键。然而由于DEM存在分辨率的限制和误差,而且一个流域水系河网的形成是该流域范围内的多种自然和人为因素的共同结果,并非仅取决于空间高程分布,因而由此提取出来的河网往往和真实河流分布有一定的差距。本文选择山东沂沭河流域的临沂子流域为试验区,基于该地区100米分辨率的DEM提取该流域的河网。在提取河网的过程中,引入了该地区的河道矢量图层,对主要河流进行河道强迫,通过基于高程的修正和基于流向的修正两类方法理念,利用若干不同的强迫方案,在试验流域DEM数据的基础上进行强迫作用下的河网提取。通过比较并分析不同方案的强迫效果,证明了强迫作用...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陈道铨 田茂再
在多元统计分析中,分片逆回归在处理降维问题时十分有效。假设因变量Y和p维解释变量X满足Y=f(β1TX,…,βkTX,ε),则可以通过分片逆回归估计由βi生成的子空间,从而达到降维的目的。其中涉及到对E[Cov(X|Y)]或Cov[E(X|Y)]的估计,对此Li(1991)、Zhu和Ng(1995)以及Tian和Li(2004)等人曾提出几种不同的估计方法。文章通过蒙特卡洛模拟对它们进行比较研究,发现Zhu和Ng的方法对函数形式不敏感,因而适用性较广;同时对Tian和Li(2004)的方法作了适当推广。
关键词:
分片逆回归 拟残差 高阶降维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陈霞 王习政 苏文娟 谢荟清 陈尚钘 刘娟
【目的】比较嫁接方法和套袋处理对山苍子嫁接幼苗生长、光合特性和叶绿素荧光特征的影响,筛选出最适宜的山苍子嫁接方法。【方法】以1年生山苍子实生苗为砧木、3年生山苍子穗条为接穗,分别采用嵌芽接、劈接和切接3种方法嫁接,每种嫁接方法设置套袋和不套袋2个处理,测定不同组合处理嫁接苗的成活率、生长性状指标、叶片光合特性和叶绿素荧光参数,对各指标进行多重比较,并利用模糊隶属函数法对各组合处理的嫁接苗情况进行综合评价。【结果】3种嫁接方法中,不套袋嵌芽接的嫁接成活率最高(93.75%),劈接苗和切接苗经套袋处理的成活率分别较不套袋处理提高9.03%和26.01%;整体以套袋处理成活率稍高。不同山苍子嫁接苗新枝长、新枝基径和叶片数在嫁接后120~150 d达到峰值,其中新枝长以套袋切接苗最大,新枝基径以套袋嵌芽接苗最大,叶片数以不套袋切接苗最大,分别为26.06 cm,5.69 mm和35.55片。与不套袋处理相比,套袋处理嵌芽接和劈接苗叶片的净光合速率(P_n)、蒸腾速率(T_r)和气孔导度(G_s)均有所降低,切接苗叶片的P_n、T_r、G_s和水分利用率(WUE)均有所提高;叶片胞间CO_2浓度(C_i)以套袋劈接苗最高,为272.11μmol/mol。与不套袋处理相比,套袋处理嵌芽接苗叶片的实际光化学效率(Y_Ⅱ)和光化学荧光淬灭系数(qP)以及切接苗PSⅡ最大光合效率(F_v/F_m)、Y_Ⅱ和非光化学荧光淬灭系数(NPQ)均有所提高,而嵌芽接苗和劈接苗叶片的F_v/F_m、NPQ以及切接苗叶片的qP均有所降低。不同组合处理山苍子嫁接苗综合评分从高到低依次为套袋嵌芽接苗>不套袋劈接苗>套袋切接苗>不套袋嵌芽接苗>不套袋切接苗>套袋劈接苗。【结论】山苍子不同组合处理中,以套袋嵌芽接苗和不套袋劈接苗各项指标的综合表现较优,其最适宜的嫁接方法为套袋嵌芽接,建议在江西地区推广应用。
关键词:
山苍子 嫁接方法 光合特性 叶绿素荧光
[期刊] 林业科学
[作者]
周靖靖 赵忠 刘金良 赵君 赵青侠 刘俊
【目的】合理利用高分辨率影像空间信息可提高森林参数的估算精度,本研究在前人基础上进一步细化,探索高分辨率影像的光谱与空间信息在提高森林有效叶面积指数(LAIe)估算精度上的组合规律,以期为高分辨率影像对森林参数的估算和森林健康评价研究提供参考和基础数据。【方法】以黄土高原渭北地区刺槐人工林为研究对象,野外测定76块刺槐人工林样地的LAIe,并分别提取高分辨率快鸟影像全色数据的7种纹理指数(角二阶矩阵ASM、同质性HOM、相关性COR、对比度CON、非相似度DIS、变化量VAR、熵ENT)和多光谱数据的7种光谱信息(近红外波段b4、土壤调节植被指数SAVI、修正的土壤植被指数MSAVI、非线性植...
[期刊] 农业技术经济
[作者]
杨玉盛 邹双全 庄孟能
一、杉木山苍子复合经营技术 选择立地条件较好的杂木林皆伐迹地,7—8月份对迹地进行全面清杂及必要劈草,9—10月份进行全面烧山,农闲时安排劳力进行穴状整地,立春前栽植杉木,杉木林栽植密度每公顷面积为1800—2400株。春季时将幼林地上山苍子幼苗(种子萌发或树桩萌发)根据一定比例(4:3或2:1)进行适当的移植,若使用山苍子扦插苗则可与杉木一道种植,山苍子保留
[期刊] 林业科学研究
[作者]
崔永忠 廖声熙 崔凯 刘方炎 汪阳东 陈益存
山苍子(Litsea cubeba(Lour)Pers.)是我国重要的传统林果类经济树种,具有生长快,结实早、耐瘠薄,易繁殖的特点,加强其树种良种选择和壮苗培育、种质发掘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山苍子又名木姜子、山胡椒、毕澄茄、山鸡椒,为樟科木姜子属的珍贵芳香油料小乔木。在全世界约有250余种,主要分布于亚洲东部、大洋洲和太平洋诸岛。我国约有46种,广泛分布于长江以南贵州、广西、福建等省(区),以野生资源为主,在食品、医药、香料等方面用途广泛,为我国主要的林副特产之一。随着生物
[期刊]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
[作者]
王习政 陈霞 苏文娟 张运煜 王毓曼 谢荟清 陈尚钘 刘娟
【目的】通过分析山苍子嫁接愈合过程中嫁接口的组织结构和生理特性变化过程,明确山苍子芽接愈合过程的机制,对山苍子良种嫁接苗木的生产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方法】以山苍子1年生实生苗为砧木,以采穗圃优树1年生枝为穗条,采用嵌芽接嫁接技术,于芽接后不同时期取嫁接结合部位组织进行解剖结构的显微镜观察和分析,并测定可溶性淀粉、可溶性糖、可溶性蛋白、过氧化物酶(POD)、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氢酶(CAT)、多酚氧化酶(PPO)、苯丙氨酸解氨酶(PAL)等生理酶指标活性。【结果】山苍子嫁接愈合过程可分为4个时期:隔离层形成期(嫁接后0~5 d)、愈伤组织形成与连接期(嫁接后6~16 d)、形成层连接期(嫁接后17~25 d)和维管组织分化形成期(嫁接后26~35 d)。在嫁接后初期,嫁接口的砧木切口面先后出现隔离层和愈伤组织,嫁接后17~25 d,砧穗间形成愈伤组织桥,且形成层相互连接,构成形成层环带;嫁接后26~35 d嫁接口处分化出维管组织,且砧穗紧密连接。各生理指标变化存在显著差异,在嫁接后第15天,可溶性淀粉、可溶性蛋白、POD、CAT均上升到峰值水平,随后5 d,可溶性糖和SOD出现峰值,此时PPO活性显著降低。【结论】山苍子在嫁接后第35天基本完成愈合,且愈伤组织形成与连接末期、形成层连接初期(嫁接后第15~20天)是山苍子嫁接成活的关键时期。在隔离层形成期,3种抗氧化酶(SOD、POD、CAT)即时调控活性氧水平;在嫁接愈合后期(嫁接后30~35 d),POD、CAT与PAL共同参与砧穗切口部位愈伤组织形成与木质化过程。
关键词:
山苍子 嫁接愈合 显微结构 生理特性
[期刊] 林业科学研究
[作者]
田胜平 汪阳东 陈益存 占志勇 斯林林
通过对山苍子幼嫩叶片、顶芽、花蕾3种组织的DNA提取效果分析和对影响酶切及选择性扩增效果的4个主要因素(酶切时间、Mg2+浓度、dNTPs浓度、引物浓度)的比较研究,建立了适合于山苍子AFLP分析的技术体系。结果表明,山苍子的顶芽是较好的DNA提取材料;山苍子基因组DNA经5 U EcoR I和5 U Mse I酶切1 h即可完全酶切;最佳的选择性扩增体系为20μL反应体系中含有1.0 U rTaq聚合酶、2.0μL 10×PCR缓冲液、1.8μL 25mmol.L-1MgCl2、1.4μL 2.5 mmol.L-1dNTP、100 ng.μL-1引物各1.0μL。使用该反应体系获得了清晰、稳...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