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10191)
- 2023(14764)
- 2022(12695)
- 2021(12002)
- 2020(10229)
- 2019(23554)
- 2018(23328)
- 2017(46211)
- 2016(24614)
- 2015(27690)
- 2014(27483)
- 2013(27151)
- 2012(24897)
- 2011(22452)
- 2010(22530)
- 2009(21013)
- 2008(20912)
- 2007(18985)
- 2006(16647)
- 2005(14645)
- 学科
- 济(103120)
- 经济(103010)
- 业(81724)
- 管理(73419)
- 企(60000)
- 企业(60000)
- 农(49688)
- 方法(46005)
- 数学(40681)
- 数学方法(40161)
- 农业(32761)
- 财(27725)
- 业经(25815)
- 中国(25220)
- 制(22345)
- 贸(21994)
- 贸易(21986)
- 易(21475)
- 地方(20578)
- 策(17763)
- 学(17440)
- 务(17023)
- 财务(16962)
- 财务管理(16923)
- 企业财务(15978)
- 银(15972)
- 银行(15947)
- 技术(15644)
- 体(15331)
- 行(15173)
- 机构
- 学院(352803)
- 大学(346187)
- 济(149043)
- 经济(146096)
- 管理(142567)
- 理学(123569)
- 理学院(122370)
- 管理学(120404)
- 管理学院(119737)
- 研究(112007)
- 中国(87376)
- 京(70304)
- 农(69197)
- 财(67660)
- 科学(66418)
- 所(55268)
- 中心(54570)
- 业大(53984)
- 财经(53773)
- 农业(53271)
- 江(53252)
- 研究所(49896)
- 经(48880)
- 经济学(44172)
- 范(44084)
- 师范(43689)
- 北京(43279)
- 州(42143)
- 经济学院(39953)
- 经济管理(39690)
- 基金
- 项目(233692)
- 科学(185629)
- 研究(173750)
- 基金(170896)
- 家(147028)
- 国家(145718)
- 科学基金(126811)
- 社会(111149)
- 社会科(105119)
- 社会科学(105089)
- 省(92043)
- 基金项目(90519)
- 自然(81581)
- 自然科(79747)
- 自然科学(79726)
- 教育(79703)
- 自然科学基金(78342)
- 划(76230)
- 编号(72434)
- 资助(69401)
- 成果(58033)
- 部(52696)
- 重点(51631)
- 发(50869)
- 创(48992)
- 课题(48312)
- 创新(45650)
- 国家社会(45481)
- 教育部(45472)
- 人文(45216)
- 期刊
- 济(166282)
- 经济(166282)
- 研究(97902)
- 农(69577)
- 中国(64049)
- 财(52592)
- 管理(50227)
- 学报(49375)
- 科学(48135)
- 农业(46991)
- 大学(38922)
- 学学(37073)
- 融(35857)
- 金融(35857)
- 业经(33605)
- 教育(32219)
- 技术(31135)
- 财经(25832)
- 经济研究(25048)
- 业(23632)
- 问题(23177)
- 经(22094)
- 技术经济(17934)
- 版(17673)
- 贸(17373)
- 世界(17335)
- 商业(17130)
- 统计(16543)
- 理论(16338)
- 现代(16208)
共检索到514785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中国流通经济
[作者]
张磊 王娜 盛丽颖
近年来,生鲜农产品"卖难买贵"事件频发,农户和市民双双受损,解析其中缘由、探寻纾困之策对破除农产品上行困境、增加农民收入、改善民生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以批发市场主导模式下生鲜农产品产业链条为主线,剖析生鲜农产品各环节交易价格形成的过程,从中间商购销行为、经济动机角度解释生鲜农产品"卖难"与"买贵"同现的内在机理。研究表明,在农产品滞销情况下,由于露天市场的整治、电商对农产品的渗透率不高以及合作社发展不成熟等原因,农产品更多依赖于农产品批发商进城销售,然而农产品过剩时的批发商会采取谨慎的风险规避行为,减少收购量、抬高批发价格的这种行为动机加剧了滞销事态,成为农产品"卖难"的重要推手。而"最后一公里"存在的各项加价及零售摊贩赚取的用于维系生计的经营利润是终端零售价格大幅下降的重要阻力,最终形成"卖难"与"买贵"并存的窘境。可见,生鲜农产品流通中无论是批发商的避险减量收购,还是零售商的高幅加价售卖,其行为决策都符合理性经济人的逻辑,是利益权衡之下的无奈选择。实际上,中间商购销行为出现的偏颇只是引起"卖难买贵"的一隅,从深层次观察,"卖难买贵"呈现出的农产品供给脆弱性是多种问题倒逼下的结果。解决生鲜农产品"卖难买贵"难题,应搭建生鲜农产品市场信息平台,强化农民专业合作社的产销对接功能,促进农产品批发主体的规范化、规模化发展,构建公益性农产品流通体系,完善农产品市场供应应急预案等。
[期刊] 农业经济问题
[作者]
胡历芳 唐博文 曾寅初
根据全国18家农产品批发市场1407家购销商的问卷调研数据,本文采用Heckman两阶段模型,对农产品购销商借贷发生率、借贷需求规模进行了数理分析。结论认为,采用法人组织形式、社会资本禀赋高的购销商发生借贷行为的可能性更高。经营产品需要经过储藏和初加工处理的购销商借贷规模更高,经营规模则与借贷规模呈现倒U型关系,并且,正规金融机构可提供的贷款数额大幅度高于非正规渠道。
[期刊] 农业经济问题
[作者]
胡历芳 唐博文 曾寅初
根据全国18家农产品批发市场1407家购销商的问卷调研数据,本文采用Heckman两阶段模型,对农产品购销商借贷发生率、借贷需求规模进行了数理分析。结论认为,采用法人组织形式、社会资本禀赋高的购销商发生借贷行为的可能性更高。经营产品需要经过储藏和初加工处理的购销商借贷规模更高,经营规模则与借贷规模呈现倒U型关系,并且,正规金融机构可提供的贷款数额大幅度高于非正规渠道。
[期刊] 商业经济与管理
[作者]
王磊 但斌 王钊
"互联网+"环境对在供应链中发挥着生鲜农产品集散与中转重要功能的供应商带来了挑战和压力,供应商亟待进行"互联网+"转型。针对这一问题,文章首先分析了生鲜农产品供应商在"互联网+"环境下的转型驱动因素以及转型战略和思路。进一步,结合"互联网+"跨界融合思维,以集散和中转功能拓展为基础,分别提出了适合产地供应商、销地供应商和集散型供应商的"互联网+"转型策略。最后针对供应商在"互联网+"转型中可能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对策和建议。
[期刊] 中国流通经济
[作者]
洪岚
我国生鲜农产品冷链投资不足,从需求方面来看,主要是由于产量和消费需求增长迅速,人们的食品安全意识提高,使现有冷链基础设施薄弱问题凸显;从供给方面来看,由于冷链设施资产的专用性,使企业在投资时非常谨慎。为此,政府的政策支持应倾向产地市场和产业集中度低的生鲜农产品流通行业,鼓励主产区龙头企业与协会积极进行产销紧密垂直合作的冷链运作,促进生鲜农产品的产业化发展;通过财政补贴主产区冷链保鲜技术所要求的基础设施投入;支持生鲜农产品标准化生产和保鲜技术集成示范化研究、推广与规范;加强生鲜农产品冷链信息化系统建设。
关键词:
生鲜农产品 冷链 投资 基础设施 信息化
[期刊] 工业工程与管理
[作者]
张冬梅 施国洪 姚冠新 徐静 戴盼倩
在碳排放约束情境下,研究生鲜农产品订购与保鲜策略。首先,度量订购与保鲜中的碳排放,构建碳排放约束下考虑保鲜的生鲜农产品订购模型,模型中以碳强度为减排衡量指标。其次,分析保鲜因子对碳排放量、最优服务率的影响,分别研究碳排放最小和碳强度最小的订购与保鲜策略,证明碳强度最小时最优订购与保鲜策略的唯一存在性,得出实现生鲜农产品零售企业碳强度最小的条件。最后,通过算例验证模型与理论的有效性,探讨变质率、碳价和碳限额对订购与保鲜策略的影响,结果表明:当碳限额确定时,提高碳价后碳强度增大,订购周期缩短;当碳价确定时,碳强度随碳限额的增加而降低,但碳强度变化不影响保鲜策略。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崔艳红
目前消费者网购生鲜农产品的意愿较高,但交易额不高,主要原因就是可能面临更高的风险感知。在文献基础上,探讨消费者网购生鲜农产品的感知风险维度,有产品性能风险、身体风险、财务风险、心理风险、时间风险及服务风险;并据此提出促进生鲜农产品网上销售的营销策略,如提供信息内容、塑造特色品牌、创新销售模式、完善标准体系、冷链物流支持。
关键词:
生鲜农产品 感知风险 网络营销
[期刊] 世界农业
[作者]
梁喜 何荣双
本文在供应商和零售商组成的生鲜农产品供应链系统中构建了单渠道、供应商开通直销渠道和零售商开通直销渠道3种渠道结构,以零售商为Stackelberg领导者,针对生鲜农产品在价值损耗和消费者需求等方面进行特征分析,重点探讨了市场偏好、生鲜农产品价值衰减系数和有效价值期3个参数对生鲜农产品在双渠道供应链决策中的影响。研究发现:随着价值衰减系数增大、有效价值期缩短,批发价格、直销价格和线下价格都会降低;零售商开通直销渠道并不会影响供应商的批发价格决策;当供应商开通直销渠道时,零售商的线下价格随着网络直销市场占有率的提高而提高,供应商的直销价格随着网络直销市场占有率的提高而提高;当开通直销渠道时,总利润会随着直销市场占有率的提高而先减少后增多。
关键词:
生鲜农产品 价值衰减 渠道选择 定价策略
[期刊] 价格理论与实践
[作者]
冯燕芳
价格是影响生鲜农产品生产、经营、销售的重要因素,生鲜农产品价格与消费扶贫关联密切。本文基于价格分析视角,从生鲜农产品价格信息、价格优化与管理等角度阐述生鲜农产品的消费扶贫机理,分析消费扶贫的模式与策略。从生鲜农产品品质促进消费者购买、制定合理价格吸引消费者购买、畅通价格信息、营销推广、供给与需求等提出消费扶贫策略,以提升生鲜农产品消费扶贫效果。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孔祥坤
本文沿循了"生鲜农产品品牌营销现状及问题-生鲜农产品品牌营销主要模式-生鲜农产品品牌营销路径选择"的逻辑,对"互联网+"背景下生鲜农产品品牌营销策略展开探析,认为生鲜农产品的品牌营销路径选择要从定位-传播-创新的角度出发,可以借力生鲜电商平台建立品牌载体和依托,积极拓展网络营销渠道,实施多元化的品牌营销组合策略。
关键词:
互联网+ 生鲜农产品 品牌营销 路径选择
[期刊] 商业经济研究
[作者]
陈刚,
本文以生鲜农产品的线上/线下交易模式为基础,分析生鲜农产品同城配送模式的优势与不足,并综合社会发展现状提出相关建设性意见,以期为实现国内生鲜农产品电商的持续化发展、有效改善农村居民的生活质量提供理论参考。
[期刊] 世界农业
[作者]
杨晓娜 李玉峰 范丹丹
新冠肺炎疫情以来,政府多措并举保证生鲜农产品的质量安全与供应,居民生鲜农产品购买渠道的选择呈现出多元化趋势。本文基于感知价值理论,综合考虑感知利得(产品价值、体验价值)和感知利失(搜索成本、购买成本、时间成本)对消费者购买生鲜农产品渠道选择的影响,结合生鲜农产品特点,构建感知价值函数,研究消费者线上线下渠道选择行为,以期为不同渠道的生鲜农产品零售商提供参考。研究发现:消费者在选择生鲜农产品购物渠道时,线下渠道购买成本与时间成本的减少以及体验价值(生鲜农产品质量及服务)的提升,能增加消费者感知价值,但生鲜农产品质量及服务的提升对消费者感知利得的提升是有限度的。同样,线上生鲜零售渠道搜索成本及时间成本的减少以及体验价值(平台易用性与信誉度)的提升,能增加消费者的感知价值,但平台易用性与信誉度的提升并非能无限地增加消费者的感知利得。根据研究结论,为生鲜农产品的不同渠道提出合理化的建议。
关键词:
生鲜农产品 渠道决策 感知利得 感知利失
[期刊] 商业经济研究
[作者]
陈刚
本文以生鲜农产品的线上/线下交易模式为基础,分析生鲜农产品同城配送模式的优势与不足,并综合社会发展现状提出相关建设性意见,以期为实现国内生鲜农产品电商的持续化发展、有效改善农村居民的生活质量提供理论参考。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邓琪
文章把易变质品库存模型运用到生鲜农产品最优订货量的研究中,通过需求关于时间变化的时变函数来描述需求随着时间推移的改变轨迹,借助于扩展的易变质商品库存模型求解同时考虑变质率和时间因素下的最优订货周期和最优订货量,并提出超市应对生鲜农产品损耗时制定如何提高收益的建议。
关键词:
生鲜农产品 变质率 订货策略
[期刊] 商业经济研究
[作者]
陈刚,
本文以生鲜农产品的线上/线下交易模式为基础,分析生鲜农产品同城配送模式的优势与不足,并综合社会发展现状提出相关建设性意见,以期为实现国内生鲜农产品电商的持续化发展、有效改善农村居民的生活质量提供理论参考。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