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6721)
- 2023(9769)
- 2022(8823)
- 2021(8507)
- 2020(7173)
- 2019(16524)
- 2018(16497)
- 2017(31528)
- 2016(17468)
- 2015(19624)
- 2014(19580)
- 2013(19538)
- 2012(17851)
- 2011(16106)
- 2010(15970)
- 2009(14552)
- 2008(13888)
- 2007(11965)
- 2006(10233)
- 2005(8914)
- 学科
- 济(64900)
- 经济(64830)
- 管理(48718)
- 业(45023)
- 企(38550)
- 企业(38550)
- 方法(31654)
- 数学(26723)
- 数学方法(26423)
- 学(20253)
- 农(16750)
- 中国(15709)
- 财(15333)
- 业经(14512)
- 理论(12732)
- 地方(12560)
- 制(11944)
- 和(11602)
- 环境(11202)
- 农业(11113)
- 贸(10855)
- 贸易(10846)
- 技术(10529)
- 易(10507)
- 教育(10424)
- 务(10081)
- 财务(10022)
- 财务管理(10001)
- 划(9854)
- 企业财务(9478)
- 机构
- 大学(249160)
- 学院(244996)
- 管理(98329)
- 济(89120)
- 经济(86886)
- 理学(85939)
- 理学院(84912)
- 管理学(83363)
- 管理学院(82935)
- 研究(81852)
- 中国(57486)
- 科学(55432)
- 京(53348)
- 农(44766)
- 所(42101)
- 业大(41143)
- 财(39220)
- 研究所(38861)
- 中心(36517)
- 农业(35303)
- 江(34729)
- 北京(33310)
- 范(33022)
- 师范(32635)
- 财经(32296)
- 院(29619)
- 经(29433)
- 州(28558)
- 技术(27248)
- 师范大学(26505)
- 基金
- 项目(175504)
- 科学(136188)
- 基金(126280)
- 研究(124773)
- 家(111136)
- 国家(110228)
- 科学基金(93822)
- 社会(75450)
- 社会科(71206)
- 社会科学(71187)
- 省(69715)
- 基金项目(68043)
- 自然(63858)
- 自然科(62307)
- 自然科学(62285)
- 自然科学基金(61138)
- 划(58742)
- 教育(57459)
- 资助(52043)
- 编号(51045)
- 成果(41489)
- 重点(39083)
- 部(37740)
- 发(36555)
- 创(36515)
- 课题(35070)
- 科研(34079)
- 创新(34010)
- 计划(33203)
- 大学(32597)
共检索到344358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范东颖 赵玲云 黄丽丽 颜霞
【目的】对生防菌HHs.015抑制苹果腐烂菌(Valsa mali)在寄主中侵入、定殖、扩展的现象进行组织学与细胞学观察,阐释生防菌HHs.015对苹果腐烂病的防治机理。【方法】利用扫描电镜技术观察生防菌HHs.015侵入寄主的方式,对HHs.015作用下寄主体内的苹果腐烂菌亚细胞结构变化进行透射电镜观察,并用荧光显微镜观察寄主胼胝质的发生与积累情况。【结果】HHs.015通过树皮皮孔、毛孔等自然孔口侵入树皮,与苹果腐烂菌的侵入方式一致,可能在空间位点上与病原菌存在竞争作用;HHs.015作用下寄主体内的苹果腐烂菌菌体细胞壁不均且加厚、质壁分离、细胞质凝缩固集并形成大液泡,还能够诱导寄主产生胼...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朱建清 周开达 陶家凤
在水稻不育系开花期接种Neovosiahorrida的细胞学研究表明,病菌对“珍汕97A”比“D90A”“G46A”及“K17A”有较高的侵染率。病菌不进入水稻的细胞,也不侵入胚囊,在菌丝周围的花柱及子房细胞无可见的变化,也都具有正常的质壁分离能力。接种后12小时,水稻子房细胞膜透性高于不接种的对照,但在24小时以后,除“珍汕97A”的细胞膜透性显著上升之外,其余3个不育系接近或低于不接种的水平。
关键词:
稻粒黑粉菌,细胞学,质壁分离,透性
[期刊] 中国农业科学
[作者]
林晓 孙传茹 王彩霞 练森 董向丽 李保华
【目的】腐烂病是苹果树的重要枝干病害,主要造成死枝、死树。论文旨在明确低温等环境因子和枝条龄期等寄主因子对腐烂病菌(Valsa mali)侵染致病的影响,分析腐烂病流行成灾的原因,为腐烂病的流行预测和防控提供依据。【方法】通过人工控制环境条件下的接种试验,检测腐烂病菌在苹果枝干各部位的定殖率,观测腐烂病菌在伤口内的定殖部位,测试低温冷冻、枝条浸水后冰冻、枝条失水、枝条龄期等因子对接种腐烂病菌侵染致病的影响。【结果】8月份用分生孢子喷雾接种的苹果树,次年3月份检测,7个枝位的带菌率都接近或超过90%;接种到伤口上的腐烂病菌主要定殖于伤口坏死组织内,并在死组织内生长扩展,但没有穿透伤口外围的愈伤木栓层而侵入活体的皮层组织致病;在检测的6个枝位中,新鲜伤口对腐烂病菌侵染致病最为敏感,接种发病率最高,果柄痕次之,叉丫、芽眼和果苔枝的敏感性稍差,发病率稍低,皮孔抗病性最强,接种病菌不能致病;低温冷冻和浸水后冰冻(枝条上形成冰晶)都能增加枝条芽眼部位对接种腐烂病菌的感病性,其中-25和-18℃两个温度下处理枝条的接种发病率显著高于-10、-7和0℃3个温度处理枝条的接种发病率,浸水后冰冻枝条(模拟冬季降水后结冰的枝条)的接种发病率显著高于相同温度处理未结冰枝条的发病率;在低温冷冻和浸水后冰冻处理的枝条中,一年生枝条的接种发病率显著高于二年生枝条的发病率;一年生枝条经浸水冰冻处理后,梢部的接种发病率显著高于同一枝条基部的发病率;浸水后冰冻再经失水处理枝条(模拟枝条越冬后因大风、高温等失水),对腐烂病菌的侵染致病更加敏感,接种发病率显著高于浸水后冰冻枝条的发病率,而且失水量越大,接种发病率越高,芽眼部位的接种发病率最高可达85%。【结论】腐烂病菌易在苹果枝干上定殖,定殖病菌主要在伤口或枝干表层死组织内存活并生长,定殖病菌能否侵染致病关键取决于环境因子对枝条栓皮层的破坏;低温冷冻,尤其低于-15℃的低温冻害能破坏枝条的栓皮层和皮层,增加苹果枝条对腐烂病菌侵染致病的敏感性;与低温冷冻相比,浸水后冰冻对枝条栓皮层的破坏作用更大,结冰枝条对腐烂病更加敏感;枝条浸水冰冻后再失水,对枝条的破坏作用尤为严重,枝条越冬后失水能显著增加其对腐烂病菌侵染致病的敏感性;枝条的龄期不同,栓皮层的发育成熟度、强度和韧度各不相同,受不良环境因子的影响后,其受到破坏的程度也不同;树体不同部位栓皮层的结构不同,对腐烂病菌侵染致病的敏感性也存在明显差异。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颜霞 黄以超 兰鑫 高小宁 周童娜 康振生 黄丽丽
【目的】明确内生放线菌Hhs.015中抗菌成分的性质及其物质类型。【方法】采用皿内抗菌活性测定的方法,研究了内生放线菌Hhs.015的抑菌谱及其发酵液粗提物的理化性质,并根据纸层析、紫外吸收曲线和捷克氏八溶剂系统对活性物质进行了化学类型的早期鉴别。【结果】菌株Hhs.015对16株靶标真菌中的13种有抗性,占靶标菌总数的81.25%,抑菌谱广;其中对番茄叶霉病菌、小麦纹枯病菌、番茄灰霉病菌、苹果腐烂病菌、苹果轮纹病菌的抑制能力较强,但不抑制细菌。自然pH(pH=6.2)下,随着温度由30℃上升至90℃,Hhs.015粗提物中抗菌活性物质的稳定性有小幅下降,至90℃时下降了2.61%,100℃下...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原犇犇 曹支敏
通过培养基平板对峙培养,从292株放线菌中筛选出了8株对杨树腐烂病病原菌(Valsa sordida)有较强拮抗作用的菌株,再结合发酵液的生长抑制率测定,筛选出了1株抑菌效果最好的菌株,对其发酵液的萃取液进行了薄层层析分析,初步确定抑菌活性是由一种极性较弱的物质引起的,并对该物质的理化性质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此活性物质无挥发性,对酸、温度和紫外线都较稳定。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杜艳 刘邮洲 刘永锋 李建斌 乔俊卿 许凌宇
为研究甘蓝根肿病菌的生物学特性和在寄主根部的侵染过程,以湖北长阳火烧坪根肿病菌为试验材料,研究不同温度、pH及培养基质对甘蓝根肿病菌休眠孢子萌发的影响,并利用光学显微镜初步观察该病原菌在寄主根部的侵染情况。结果显示,在温度24℃、pH 6.5以及过滤除菌的根分泌液条件下,休眠孢子的萌发率最高。通过观察根肿病菌不同时间段的侵染情况发现,第3天时游动孢子开始侵染根毛;第5天时形成大量原质团,且根毛顶端开始膨大;第8天时大量的原质团开始分化;第11~13天时形成游动孢子囊,且部分游动孢子成熟释放;第25天时观察到根部肿大,且镜检发现根皮层细胞内充满大量的休眠孢子囊。说明甘蓝根肿病菌与温度、pH以及培...
关键词:
甘蓝 根肿病菌 生物学特性 侵染过程
[期刊] 林业科学
[作者]
邢军超 张一南 石焱 李金鑫 李敏 申宛娜 王黎 赵嘉平
【目的】研究杨树腐烂病菌和溃疡病菌胁迫下新疆杨的光合响应特征,探讨新疆杨在2种病菌胁迫下的响应差异,为阐明杨树腐烂病和溃疡病发生的病理生理机制提供理论依据,也为杨树溃疡类病害的控制提供参考。【方法】以1年生新疆杨为植物材料,采用枝干表皮微环割方法接种杨树腐烂病菌及溃疡病菌,研究接种后3~9天的新疆杨叶片气体交换特征及叶绿素荧光特征,比较2种病害真菌胁迫下的光合响应特征、水分利用效率(WUE)的差异。采用回归分析方法分析净光合速率、气孔导度、蒸腾速率、胞间CO_2浓度等指标之间的关系。【结果】接种后3~9天,腐烂病菌、溃疡病菌均显著抑制新疆杨叶部组织净光合速率、气孔导度、蒸腾速率、光系统Ⅱ的最大光化学效率(F_v/F_m)、实际光化学效率、电子传递效率以及光化学淬灭系数等生理参数。腐烂病菌胁迫显著降低新疆杨水分利用效率,但是溃疡病菌胁迫对水分利用效率没有影响。腐烂病菌改变新疆杨的气孔导度-胞间CO_2浓度的相关关系,在气孔导度极低的情况下诱导胞间CO_2浓度显著增加,腐烂病菌主要以非气孔限制方式抑制新疆杨的光合作用。溃疡病菌不改变新疆杨的气孔导度-胞间CO_2浓度的相关关系,胞间CO_2浓度与气孔导度正相关,溃疡病菌以气孔限制方式抑制光合作用。【结论】F_v/F_m并不能反映植物遭受的所有生物胁迫,F_v/F_m为0.75~0.85也不能作为植物未受到环境胁迫的确切标准。杨树腐烂病、溃疡病发生早期,新疆杨气体交换及叶绿素荧光特征具有显著差别。相比较于溃疡病菌,腐烂病菌胁迫对新疆杨光合作用具有更大的抑制作用,腐烂病菌显著降低而溃疡病菌胁迫不改变新疆杨叶片WUE,这可能是腐烂病害比溃疡病害更易于在干旱地区发生以及该地区腐烂病危害更为严重的重要生理原因。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王宏宝 李茹 付佑胜 赵桂东 梁照文 张凯
通过在不同抗性甘薯品种上接种不同基因型腐烂茎线虫来研究线虫群体繁殖量、性比的生物学特性。结果表明,基因型B群体De YL随着接种数量的增加,线虫在不同甘薯品种下繁殖数量均显著增加,其中在栗子香品种上的繁殖量增加最高,与其它2个甘薯品种相比,线虫繁殖量在(P<0.05)上差异显著;随着接种量的增加,在栗子香上线虫性比从0.77增加到1.44,表现线虫向雌虫方向分化;在徐薯18上同样表现为线虫向雌虫分化,相关性分析发现,在胜利百号、栗子香、徐薯18甘薯品种上,线虫群体繁殖量与性比均呈正相关,相关系数分别为0.
关键词:
腐烂茎线虫 营养环境 繁殖量 雌雄比
[期刊] 林业科学
[作者]
孙思 王军
以银海枣褐斑病的病原菌链格孢刺葵专化型为材料,研究其对寄主和非寄主叶片伤口的趋向性及其特异性。结果显示病菌对寄主叶片伤口具有强烈的趋向性,对非寄主伤口则基本缺乏定向性生长。趋向性的存在和强度与病菌对供试植物的识别和成功侵染有密切联系。病菌的趋向性受到伤口与孢子之间距离的影响,在500μm范围内,趋向性反应最强,但当距离超过1000μm后,趋向性下降甚至消失。伤口新鲜度是影响趋向性强度的另外一个因素,新鲜伤口对真菌芽管具有较强的吸引力,但24h的伤口对芽管吸引力大幅下降,48h或以上时间的伤口基本失去了吸引力。沾染了非寄主叶片汁液的寄主伤口的吸引力下降;而沾染寄主叶片汁液的非寄主伤口的吸引力却上...
关键词:
链格孢刺葵专化型 银海枣 趋向性 识别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张仲凯 何跃锋 方琦 程晓非 董家红 尹跃艳 丁铭
应用超薄切片电镜观察,对3种番茄斑萎病毒属(Tospovirus)病毒侵染寄主细胞病理特征进行了比较分析。番茄环纹斑点病毒(Tomato zonate spot viru,s TZSV)侵染的番茄,叶部细胞中病毒粒体呈块状聚集于内质网池中,果实细胞中呈块状、管状或单个粒体散布于细胞质中,细胞核较完整,叶绿体空泡化;凤仙花坏死斑病毒(Impatiens necrotic spot virus,INSV)侵染的蝴蝶兰叶部细胞和亚细胞结构消失,病毒粒体分布较少,聚集于细胞质中的内质网池内;花生黄斑病毒(Groundnut yellow spot viru,s GYSV)侵染的辣椒果实的亚细胞结构较完...
[期刊] 华北农学报
[作者]
陈晓林 牛程旺 李保华 李桂舫 王彩霞
通过对酶活性的分析,研究证实苹果树腐烂病菌在活体外和寄主体内均能分泌一系列的细胞壁降解酶:多聚半乳糖醛酸酶(PG)、果胶甲基半乳糖醛酸酶(PMG)、纤维素酶(Cx)、β-葡萄糖苷酶和木聚糖酶。不同碳源培养条件下,腐烂病菌产生细胞壁降解酶的活性及达到酶活性高峰的时间存在显著差异;诱导酶液对苹果愈伤组织具有明显的浸解作用,其中木聚糖为碳源产生的细胞壁降解酶,破坏能力最强。此外,研究发现,腐烂病菌在寄主体内产生细胞壁降解酶的活性变化规律不同,PMG和木聚糖酶在接种后最先被检测到活性显著升高,PMG酶活性于接种后第13天达到高峰,随后活性降低,而木聚糖酶和其他3种酶活性则随接种天数的增加活性不断增强;...
[期刊] 水产学报
[作者]
杨震 唐学玺 严小军
用褐藻酸降解菌对海带进行人为感染 ,经培养使其产生烂斑 ,通过组织显微切片观察表明 :1、褐藻酸降解菌首先侵入内皮层 ,然后再逐渐侵入到外皮层、髓部和表皮 ,最终导致海带病烂。 2、感染后内皮层伤害最重 ,其次是外皮层和髓部 ,表皮的伤害最轻。 3、浸染海带内皮层的细胞中 ,有大量颗粒状储藏物质 ,其直径范围在 1.5~ 4.0μm之间 ,平均直径为 2 .7μm。形状为椭圆或圆形。
关键词:
海带 褐藻酸降解菌 病烂 组织细胞学
[期刊] 中国农业科学
[作者]
杨志敏 毕阳 李永才 寇宗红 包改红 刘成琨 王毅 王蒂
【目的】探讨干腐病菌(Fusarium sulphureum Schlechlendahl)侵染过程中马铃薯切片组织主要细胞壁降解酶(cell wall degrading enzymes,CWDEs)活性的动态变化。【方法】陇薯3号马铃薯块茎组织切片接种F.sulphureum后,不同培养天数取样测定并比较分析主要CWDEs活性变化。【结果】F.sulphureum侵染的组织均能产生多聚半乳糖醛酸酶(PG)、果胶甲基半乳糖醛酸酶(PMG)、纤维素酶(Cx)、β-葡萄糖苷酶、多聚半乳糖醛酸反式消除酶(PGTE)、果胶甲基反式消除酶(PMTE)、果胶甲基酯酶(PME)、果胶裂解酶(PML),但P...
[期刊] 华北农学报
[作者]
张淑颖 曲田丽 孙阳 董向丽 王彩霞 李保华 肖春
从剑麻叶片组织内分离获得6株内生细菌,其中JM-3菌株对离体苹果枝条上苹果腐烂病菌的扩展致病有较好的抑制效果。JM-3菌株在培养过程中能产生抑菌物质,其无菌发酵滤液能抑制腐烂病菌菌丝的生长和分生孢子的萌发,导致菌丝和芽管膨大畸形,最终导致菌丝破裂、原生质外流。JM-3菌株对多种果树和农作物病原真菌菌丝的生长都有明显的抑制作用。经16S rDNA序列分析和RiboPrinter分析,鉴定菌株JM-3为枯草芽孢杆菌。
关键词:
内生细菌 枯草芽孢杆菌 苹果腐烂病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