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5945)
- 2023(8316)
- 2022(6900)
- 2021(6244)
- 2020(5197)
- 2019(10974)
- 2018(10451)
- 2017(18855)
- 2016(10697)
- 2015(11291)
- 2014(10866)
- 2013(10609)
- 2012(9671)
- 2011(8599)
- 2010(8507)
- 2009(7773)
- 2008(7433)
- 2007(6473)
- 2006(5567)
- 2005(4804)
- 学科
- 济(40722)
- 经济(40687)
- 管理(28329)
- 业(24718)
- 企(18557)
- 企业(18557)
- 方法(16360)
- 数学(14769)
- 数学方法(14664)
- 学(12269)
- 地方(12166)
- 环境(12011)
- 农(11867)
- 中国(10077)
- 财(8814)
- 业经(8706)
- 农业(8404)
- 贸(8124)
- 贸易(8121)
- 易(7887)
- 地方经济(7714)
- 制(7399)
- 划(6937)
- 生态(6432)
- 技术(6307)
- 和(6151)
- 融(6145)
- 金融(6143)
- 教育(6114)
- 银(6013)
- 机构
- 大学(151669)
- 学院(150885)
- 研究(58659)
- 济(56679)
- 经济(55390)
- 管理(53446)
- 理学(47477)
- 理学院(46757)
- 管理学(45714)
- 管理学院(45474)
- 科学(42214)
- 农(40707)
- 中国(39753)
- 业大(32674)
- 农业(32673)
- 京(31951)
- 所(31597)
- 研究所(29765)
- 中心(25454)
- 江(22564)
- 财(22291)
- 农业大学(22038)
- 院(21867)
- 省(20586)
- 范(19606)
- 北京(19244)
- 师范(19217)
- 科学院(19158)
- 室(19134)
- 财经(18712)
- 基金
- 项目(117364)
- 科学(90548)
- 基金(84945)
- 家(79622)
- 国家(79019)
- 研究(74867)
- 科学基金(65348)
- 社会(48313)
- 省(48014)
- 基金项目(46231)
- 社会科(45864)
- 社会科学(45853)
- 自然(45539)
- 自然科(44377)
- 自然科学(44348)
- 自然科学基金(43555)
- 划(40969)
- 教育(33407)
- 资助(32971)
- 重点(27752)
- 编号(27327)
- 发(26463)
- 计划(26058)
- 创(24967)
- 科技(24297)
- 部(23983)
- 创新(23522)
- 科研(23517)
- 业(21504)
- 国家社会(20793)
共检索到206817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郭志英 薛泉宏 张晓鹿 杨斌 许英俊 周永强
【目的】研究苗床拌土接种生防菌制剂对辣椒根域微生态及产量的影响。【方法】以真菌F、放线菌Act 2和Act 8为供试生防菌,采用苗床拌土法接种辣椒,平皿涂抹法测定各处理辣椒根区、根表土壤和根内微生物数量,小区试验研究接种生防菌对辣椒产量的影响。【结果】苗床拌土接种2株生防放线菌和1株生防真菌制剂:(1)可明显增加辣椒根域土壤中细菌和放线菌数量,减少真菌数量,改变根域土壤中微生物组成,促使辣椒根域土壤微生物类型由真菌型向细菌型转变。其中接种生防真菌F后,小区辣椒根区土壤细菌、放线菌数量较对照分别增加了166.7%和46.2%,细菌、放线菌与真菌的数量比B/F、A/F分别较对照增加了207.7%和...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涂璇 薛泉宏 张宁燕 牛晓磊
为了获得对辣椒疫病具有实际防效的生防放线菌菌株,在盆栽条件下检验了108株辣椒疫霉拮抗放线菌对辣椒疫病的防病和促生作用,并对拮抗菌接种后土壤和辣椒根系微生物区系的影响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经无菌土纸钵初筛和未灭菌自然土盆栽复筛试验,从108株辣椒疫霉拮抗放线菌中筛选出2株防效最佳的拮抗放线菌0108和0110。在盆栽条件下,接种0108和0110拮抗放线菌14 d后相对防效分别达到75%和81%,21 d后相对防效分别达到65%和56%,且2株拮抗放线菌都能通过影响辣椒根系微生物数量控制辣椒疫霉菌的生长繁殖,降低辣椒疫霉对根系的侵染,并对辣椒根系生长有显著促进作用。
关键词:
放线菌 辣椒疫霉 生物防治 根系微生物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张晓鹿 薛泉宏 郭志英 杨斌 周永强 许英俊
【目的】探索供试生防放线菌Act1、Act8和Act11与生防真菌C、D、M1和M2混合接种对辣椒根系生长、生防菌定殖能力及辣椒叶片和根系诱导抗性的影响。【方法】采用皿内拮抗试验确定适宜的生防真菌与生防放线菌组合,以甜椒和线椒幼苗为供试材料,蘸根接种处理后,于30和31 d时测定生防菌在辣椒根部的定殖量及辣椒叶片和根系的多酚氧化酶(PPO)活性,研究不同接种处理对生防菌在辣椒根部定殖能力及辣椒叶片和根系PPO活性的影响。【结果】(1)4株生防真菌与3株拮抗性生防放线菌形成的12个组合中有7个组合混接菌种之间无相互拮抗作用。(2)生防菌混合接种时甜椒叶片PPO活性的增率大于生防菌单独接种,混和接...
[期刊]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张杨 文春燕 赵买琼 张苗 高琦 李荣 沈其荣
[目的]将根际促生菌(plant growth-promoting rhizobacteria, PGPR)与普通育苗基质联合,研制成生物育苗基质,进而促进功能菌株苗期的根际定殖和移苗后促生功能的发挥。[方法]利用从辣椒根际分离筛选的产 IAA 和 ACC 脱氨酶菌株,保活添加至普通育苗基质研制成生物育苗基质,通过比较育苗效果筛选出生物育苗基质的最佳配伍菌株。[结果]从辣椒根际分离获得 6 株 IAA 产生量大于 5 mg·L-1的菌株,其中菌株 NJAU-G10,NJAU-N5 和 NJAU-N1 同时能产 ACC 脱氨酶,且能力高于其他菌株;两季苗盘育苗试验结果表明,添加菌株 NJAU-G...
[期刊] 华北农学报
[作者]
周宝利 李燕 李东 刘娜 宁繁华 侯永侠
为揭示辣椒连作障碍的机理,本试验探讨了松香酸对辣椒种子萌发、幼苗生长和根际微生物种群数量的影响。利用GC-MS分析的方法,研究了辣椒根系分泌物和连作土壤中的化感物质。结果表明:辣椒根系分泌物和连作土壤的主要化感物质为松香酸、十四酸甲酯、十八酸甲酯和(2-乙基-6甲基苯)-N-(乙氧甲基)-2-氯代乙酰胺。并采用模拟的方法,研究了化感物质松香酸对辣椒种子萌发、幼苗生长发育及根际微生物的效应。对松香酸的生物测定结果显示,当浓度为0.05g/L时,松香酸促进辣椒种子萌发和幼苗生长发育,其余浓度则表现为抑制作用,并且随着浓度的加大抑制作用增强,当浓度为0.25g/L时抑制作用最大。同时外源松香酸使根际...
关键词:
辣椒 化感物质 松香酸 自毒作用
[期刊] 湖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康林玉 刘周斌 欧立军 童辉 彭莹 袁祖华
利用Illumina Mi Seq 2500测序平台对2个辣椒自交系(SJ11–3、06g19–1–1–1)和1个地方品种(樟树港)种植前后根际土壤的微生物进行测序,并结合相关生物信息学分析土壤细菌16S r RNA基因V3+V4区域和真菌ITS1区域的丰富度、多样性指数以及微生物群落结构。结果表明:辣椒种植前后土壤均以变形菌门和酸杆菌门为优势细菌,子囊菌门、担子菌门和接合菌门为优势真菌;辣椒种植前后土壤中的细菌种类较真菌更加丰富,多样化程度更高;种植辣椒后土壤细菌、真菌的相对丰度及群落结构都发生了变化,土壤细菌Ace、Chao和Shannon指数都有所增加,增幅分别为25.26%~25.49%、24.51%~24.87%和8.28%~9.55%,而真菌的Shannon指数有不同程度降低,Simpson指数增大,增幅78.45%~275.69%;辣椒种植后土壤中细菌和真菌的操作分类单元(OTU)数和类型也有所改变,细菌OTU个数较种植前明显升高,增幅约28.73%,土壤中特有的OTU类型明显减少;真菌OTU个数变化及类型变化比细菌大,病原性真菌的相对丰度大幅增加。
关键词:
辣椒 根际土壤 微生物多样性
[期刊]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王其传 孙锦 束胜 李晶 郭世荣 祁红英 陈月珍
以辣椒品种‘苏椒5号’为试验材料,通过在育苗基质中添加4种不同种类的微生物菌剂(芽孢杆菌、菌根菌、丛枝菌根菌和安克菌剂),研究了微生物菌剂对日光温室辣椒生长和光合作用的影响。结果表明:微生物菌剂处理能显著降低辣椒结果期土壤中真菌数量,而增加细菌数量,与对照相比,芽孢杆菌处理后真菌数量下降54.8%,而细菌数量增加69.2%。芽孢杆菌显著提高辣椒叶片的叶绿素a和总叶绿素含量,而其他微生物菌剂对光合色素含量没有明显的影响。微生物菌剂能显著提高辣椒叶片净光合速率(Pn)和气孔导度(Gs),降低胞间CO2浓度(Ci),与对照相比,经芽孢杆菌、菌根菌、丛枝菌根菌和安克菌剂处理后,Pn分别增加了41.5%...
关键词:
微生物菌剂 日光温室 辣椒 光合特性
[期刊] 农业现代化研究
[作者]
郭丽琢 马剑 黄高宝
通过根箱模拟试验,利用分室法及多隔层法研究了接种根瘤菌ACCC16101和ACCC16103对豌豆籽粒产量和根际微生物数量的影响。结果表明:ACCC16103对根际细菌、真菌数量的影响程度大于ACCC16101,对放线菌数量的影响程度小于ACCC16101;ACCC16103接种显著提高了生殖生长阶段根际细菌的数量,降低了该阶段放线菌的数量;接种ACCC16101和ACCC16103利于土壤向细菌型转变,ACCC16103对细菌/真菌比值提高的程度更大;接种ACCC16103显著提高了豌豆籽粒的产量;籽粒的产量与盛花期的细菌数量显著正相关。
关键词:
根瘤菌 豌豆 根际 细菌 真菌 放线菌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周永强 薛泉宏 杨斌 张晓鹿 许英俊 郭志英 林超峰
【目的】探讨接种生防放线菌对西瓜根域微生物区系的影响。【方法】采用营养钵育苗基质拌菌法接种,进行盆栽和小区种植,通过稀释平板涂抹法测定西瓜根区、根表土壤及根内的细菌、真菌和放线菌数量,并对优势细菌和真菌进行了初步鉴定。【结果】生防放线菌Act1接入西瓜育苗基质后,西瓜根域细菌数量较对照提高3.3%~1 263.2%,其中西瓜根表土壤中芽孢杆菌数量较对照增加122.2%~867.7%;放线菌数量提高17.8%~478.4%;真菌数量减少29.2%~45.2%,其中接种5.0 g/kg放线菌制剂处理西瓜根区和根表土壤中镰刀菌数量较对照分别降低55%和60%;细菌/放线菌较对照提高75.4%~369...
[期刊]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张鹏 韦中 朱震 高雪莲 邓开英 冉炜 沈其荣
利用平板计数、实时荧光定量RT-PCR和PCR-DGGE指纹图谱等方法研究田间条件下连作番茄和辣椒施用生物有机肥(BOF)和常规施肥(CK)的根际土壤微生物组成差异。结果表明:与CK相比,BOF处理的番茄和辣椒产量分别提高了26.0%和19.9%,青枯病发病率分别降低了41.5%和44.7%;对于未发病植株,与CK相比,BOF处理的番茄和辣椒植株根际土壤细菌数量分别增加了62.7%和142.4%,放线菌数量分别增加了32.8%和39.6%,真菌数量分别减少了43.9%和53.1%,病原菌数量分别减少了73.2%和90.1%;对于发病植株,与CK相比,BOF处理的番茄和辣椒植株根际土壤细菌和放线...
[期刊]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李雪菲 靳拓 张凯 严昌荣 丁超武 刘勤
为明确微生物菌剂对设施废弃秸秆参与原位堆肥的影响,以辣椒秸秆为研究对象,利用实验室常规化学分析方法,测定堆肥理化性质,并通过16srDNA高通量测序技术分析堆肥过程细菌群落。结果表明:外源微生物菌剂可显著提高堆肥期间土壤温度,提高电导率值,促进总氮的固定,有效减少堆肥中期氮素损失。不同发酵时期细菌优势菌种不同,变形菌门(Proteobacteria)、厚壁菌门(Firmicutes)、酸杆菌门(Acidobacteria)、绿弯菌门(Chloroflexi)、芽单胞菌门(Gemmatimonadetes)、拟杆菌门(Bacteroidetes)、放线菌门(Actinobacteria)和异常球菌-栖热菌门(Deinococcus-Thermus)是辣椒秸秆原位堆肥过程在门水平优势细菌。克雷伯氏菌属(Klebsiella),芽孢杆菌属(Bacillus),不动杆菌属(Acinetobacter)和假单孢菌属(Pseudomonas)是属水平优势细菌。微生物菌剂对细菌群落结构的影响主要体现在堆肥升温期和降温期。添加300kg/hm2微生物菌剂处理堆肥最高温度比对照提高1.95℃,和堆肥前相比,电导率提高了1.37ms/cm,总氮提高了24.1%,优势菌群变形菌和厚壁门在所有组内变化最显著。综上,300kg/hm2微生物菌剂为辣椒秸秆原位堆肥最适添加量,研究结果为茄果类秸秆还田堆肥技术提供依据。
[期刊]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赵玲 欧阳立明 陆小辰
以山东寿光辣椒大棚的连作土壤为基质,以无机肥料作对照,向辣椒连作土壤中基施5种不同配方的有机肥,调节土壤N、P、K至相同水平,研究其对辣椒的产量与品质的影响。同时采用RAPD和平板稀释计数相结合的方法,考察不同肥料处理组中辣椒根际土壤微生物的数量与多样性的变化。结果显示:大部分种类的有机肥均能增加辣椒根际土壤微生物的多样性,其中,以蚕沙和酵母发酵废液复配的有机肥(SYM)处理的根际土壤微生物的数量与多样性最高,且在促进辣椒生长、抗猝倒病、提高辣椒品质(维生素C和辣椒素含量)方面都明显优于其他处理组。结果表明:以发酵废料为基础的配方有机肥应用于连作土壤中,可以提高作物的产量与品质,改善土壤的微生...
[期刊] 福建农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李莹 刘兰英 何肖云 邱胤辉 任丽花 黄锐敏 傅建炜
为了解不同连作年限下辣椒根际土壤真菌群落的结构特征,选取不同连作年限(1、3、5、10 a)下的辣椒根际土壤,采用Illumina Miseq高通量测序技术分析土壤真菌群落的结构和多样性,并探究其与土壤理化因子的相关性.结果表明:相较于连作1 a处理,延长连作年限导致真菌香农指数和辛普森指数显著下降(P<0.05);同时,枝顶孢霉属、青霉菌属和曲霉菌属等生防菌的相对丰度在长期连作后显著增大,而毛壳菌属、木霉菌属和被孢霉属等有益微生物的相对丰度随着连作年限的延长逐渐下降.冗余分析显示,土壤pH及有效磷、速效钾、有机质含量是影响真菌群落结构变化的主要驱动因子.本研究中,土壤真菌群落多样性下降、有益微生物减少和病原菌积累可能是造成辣椒连作障碍的原因.
关键词:
辣椒 连作年限 真菌 群落结构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许艺 李红 巩雪峰 陈鑫 宋占锋
【目的】从微生物角度揭示辣椒/玉米套作模式的优越性,为此模式的大力推广及高效栽培提供基础理论依据。【方法】利用Illumina高通量测序技术,分析辣椒/玉米套作、辣椒净作2个试验处理情况下,辣椒根际土壤细菌多样性及群落组成结构。【结果】辣椒/玉米套作后,辣椒根际土壤细菌的Chao1、Ace、Shannon指数均有所增加,增幅为3.07%~7.53%;2个处理在门、纲、目、科、属水平上排名前10的优势细菌种类相同,最大优势菌门均为变形菌门,占土壤细菌总量的88%以上,但各细菌数量发生变化,细菌群落组成结构发生变化;套作后辣椒根际土壤细菌富集并达到组间显著性差异的微生物种类有56种,主要有亚硝化单胞菌科(从目到科)、硝化螺旋菌属(从门到属)、Ignavibacteriaceae(从门到科)、丰佑菌属(从纲到属);辣椒净作仅10种,主要为脱铁杆菌科(从门到科)。【结论】辣椒玉米套作后,辣椒根际土壤细菌丰富度和多样性增加,富集并达到组间显著性差异的微生物种类明显增多,其中与氮素循环有关的亚硝化单胞菌科(从目到科)和硝化螺旋菌属(从门到属)显著增加,土壤微生物优势明显。
[期刊] 华北农学报
[作者]
张瑞萍 巩振辉 黄炜 李大伟
辣椒疫霉菌(Phytophthora capsici)可对寄主植物产生致病性的毒素,使辣椒产生类似病原菌侵染引起的症状。将辣椒疫病病原菌粗毒素按10%,20%,30%,40%,50%,60%,70%,80%,90%,100%的体积比浓度,分别作用于未萌发和已萌发的辣椒种子,结果表明,辣椒疫霉菌粗毒素对辣椒种子发芽指数、辣椒幼苗株高、下胚轴长以及辣椒胚根的主根长、侧根长、侧根。数具有明显的抑制作用。通过主、侧根抑制率的比较,在同一浓度下,粗毒素对侧根的抑制作用大于主根。
关键词:
辣椒 疫病 病原菌粗毒素 发芽 生长特性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