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1827)
- 2023(2564)
- 2022(2286)
- 2021(2032)
- 2020(1720)
- 2019(3917)
- 2018(3727)
- 2017(6493)
- 2016(4009)
- 2015(4473)
- 2014(4147)
- 2013(4275)
- 2012(4137)
- 2011(3907)
- 2010(3889)
- 2009(3615)
- 2008(3479)
- 2007(3231)
- 2006(2861)
- 2005(2629)
- 学科
- 济(12436)
- 经济(12414)
- 学(7421)
- 管理(7410)
- 业(6701)
- 方法(5240)
- 企(5209)
- 企业(5209)
- 数学(4537)
- 数学方法(4420)
- 中国(3520)
- 农(3507)
- 地方(2781)
- 水产(2774)
- 财(2652)
- 及其(2400)
- 制(2357)
- 动物(2317)
- 业经(2279)
- 环境(2184)
- 农业(2165)
- 贸(2046)
- 贸易(2045)
- 生物(1995)
- 害(1989)
- 易(1975)
- 理论(1957)
- 和(1853)
- 动物学(1848)
- 虫(1836)
- 机构
- 大学(61035)
- 学院(59481)
- 研究(29709)
- 农(26358)
- 科学(24730)
- 农业(21882)
- 中国(19793)
- 所(18859)
- 业大(18142)
- 济(17837)
- 研究所(17762)
- 经济(17355)
- 管理(14953)
- 京(14746)
- 农业大学(14148)
- 室(13320)
- 理学(12817)
- 省(12798)
- 实验(12599)
- 理学院(12510)
- 业(12325)
- 实验室(12088)
- 中心(12047)
- 管理学(11932)
- 管理学院(11876)
- 重点(11463)
- 院(10926)
- 科学院(10564)
- 江(10356)
- 技术(9919)
- 基金
- 项目(45572)
- 家(33216)
- 国家(33000)
- 科学(32418)
- 基金(31657)
- 科学基金(24690)
- 研究(22535)
- 自然(20324)
- 自然科(19857)
- 自然科学(19836)
- 自然科学基金(19495)
- 省(19065)
- 划(17490)
- 基金项目(16278)
- 资助(14069)
- 计划(13770)
- 科技(13759)
- 重点(11781)
- 社会(11732)
- 社会科(10992)
- 社会科学(10987)
- 农(10658)
- 专项(10441)
- 发(10198)
- 教育(10185)
- 业(9978)
- 科研(9885)
- 创(9284)
- 创新(8891)
- 部(8783)
共检索到91121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高巍 孟庆翔
采用厌氧微生物学方法 ,对 2头育肥猪的胃、小肠、盲肠、结肠和直肠的固相、液相和粘膜中的总厌氧菌、淀粉分解菌、纤维分解菌和蛋白分解菌的数量分布和比例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 ,上述总厌氧菌和 3种功能菌群的数量在胃和小肠区段固相内容物中占绝对优势 ,而在盲肠、结肠和直肠内容物中以液相菌群占绝对优势。在胃和小肠区段 ,固相、液相内容物中 3种功能菌群的数量间无明显差异 ,但在盲肠、结肠和直肠段 ,固、液相内容物中淀粉分解菌和蛋白分解菌为优势菌群。在各区段胃肠道粘膜中 ,胃和小肠的 3种菌群的数量相对较低。盲肠粘膜中主要菌群数量分布为蛋白分解菌 >淀粉分解菌 >纤维分解菌 (P
关键词:
胃肠道微生物 微生物分区 育肥猪
[期刊]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田书会 李根来 田文生 张逊 姚文
180头体质量(29.56±1.12)kg的杜×长×大三元杂交商品猪随机分为3组(每组6栏,每栏10头),对照组(C)饲喂玉米-豆粕型基础日粮,试验1组(T1)和2组(T2)日粮分别添加1.0和4.0 g.kg-1(以干物质计)的酵母培养物(YC),于生长期和育肥期末每栏随机抽取1头猪屠宰,采集回、结肠食糜样品,以研究日粮添加YC对肠道菌群结构和发酵能力的影响。同时以回肠食糜为底物、结肠食糜为接种物,研究体外模拟回肠食糜进入结肠后经微生物发酵产生挥发性脂肪酸(VFA)的浓度。结果表明:回、结肠食糜DGGE图谱显示YC组猪的菌群相似性更高;YC对回肠总菌数无显著影响,但显著减少生长期T2组及育肥...
[期刊] 草业科学
[作者]
朱晋佳 陈梁 杨国杰 马志远 李飞 郭旭生 李福厚
苹果渣是一种富含多糖和维生素等多种营养物质的天然饲料,但含水量高不易保存,严重限制其应用于反刍动物养殖。本试验把苹果渣混在日粮中制备发酵型全混合日粮利用产阿魏酸酯酶的植物乳杆菌A1促进发酵,研究发酵型全混合日粮对肉牛生长性能、血常规和胃肠道微生物的影响。试验采用单因素完全随机试验设计,选取50头健康、体重相近(630±5.5)kg的西门塔尔肉牛随机均分为2个处理组。其中,对照组(CON)饲喂典型育肥肉牛TMR,试验组(FTMR)饲喂发酵全混合日粮。整个试验周期60 d,其中包括15 d预饲期。结果表明,肉牛饲喂发酵全混合日粮显著提高平均日增重(P < 0.01)、粗蛋白质的表观消化率(P < 0.01),降低白细胞总数(P = 0.039)、血红蛋白含量(P < 0.01)和血小板分布宽度(P = 0.039),提高瘤胃中总挥发性脂肪酸(P = 0.026)、乙酸(P = 0.023)和丙酸(P = 0.039)的浓度。发酵全混合日粮对胃肠道细菌多样性没有显著影响(P > 0.05),提高瘤胃纤维杆菌门、纤维杆菌属、普雷沃氏菌属和毛螺菌科属的相对丰度显著(P < 0.05)。在属水平上FTMR组盲肠细菌中梭状芽孢杆菌和狄氏副拟杆菌的细菌丰度均显著高于CON组(P < 0.05)。综上所述,饲喂全混合发酵饲料可以提高肉牛生产性能、改善瘤胃发酵参数,增加胃肠道有益菌属。因此,发酵饲料技术可以高效利用难保存的饲料原料,对挖掘非常规饲料资源有重要意义。
[期刊]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高巍 孟庆翔 肖训军 夏兆刚
本研究采用严格的厌氧微生物培养方法 ,对 5头生长猪进行了测定。结果表明 ,在生长猪的胃肠道内容物中和粘膜上均有相当数量的乳酸菌、双歧杆菌和大肠杆菌分布 ,且乳酸菌的数量显著高于其他 2种菌(P
[期刊] 福建农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张文连 黄志坚 殷光文 李清禄
将60头试验猪随机分为2组,每组3个重复,每个重复10头猪;对照组和试验组分别饲喂基础日粮和添加0.2%复方陈皮粉的日粮,共计60 d;饲喂过程中定期采集新鲜粪便,采用变性梯度凝胶电泳(dGGE)和末端限制性内切酶片段长度多态性(T-RFLP)指纹图谱技术研究饲喂复方陈皮粉对猪胃肠道菌群多样性的影响.结果表明,试验期间试验组的猪基本不腹泻,对照组有部分猪经常腹泻.分别对两组粪便样品的胃肠道微生物进行16S RdNA V3区扩增,再通过dGGE技术进行条带分离,dGGE图谱显示,猪胃肠道菌群物种丰富,两组样品之间存在明显的条带差异.对两组粪便样品胃肠道微生物16S RdNA全长进行扩增,用MSP...
[期刊]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沈中艳 赵述淼 梁运祥
从健康猪粪便筛选分离到对肠道致病菌有较强抑制特性的3株乳酸菌,分别鉴定为屎肠球菌(Enterococcus faecium)、粪肠球菌(Enterococcus faecalis)和干酪乳杆菌(Lactobacillus casei)。体外益生特性研究表明:3株乳酸菌能耐受胃肠道环境,能黏附猪小肠表面粘液,对猪源产肠毒素型大肠杆菌(Escherichia coli O139,E. coli O139)、E. coli C83905、E. coli C83524、E. coli C83529、伤寒沙门氏菌(Salmonella typhimurium O4Hi,ST O4 Hi)、金黄色葡萄球菌...
关键词:
猪 乳酸菌 筛选 鉴定 益生特性
[期刊]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李宗凯 陆扬 刘家俊 王晋 苏勇
[目的]本文旨在研究乳酸杆菌和芽胞杆菌混合制剂对生长育肥猪生长性能、肉品质和结肠菌群的影响。[方法]选取48头杜×长×大(约32 kg)三元生长猪,随机分为2组,每组6个重复,每个重复4头猪,公、母各半。对照组饲喂基础日粮,益生菌组在基础日粮中添加质量分数为0.05%益生菌制剂。[结果]与对照组相比,益生菌显著提高了育肥猪生长期平均日增重,降低了料重比(P<0.05)。育肥前期和后期以及整个生长育肥期,益生菌对生长性能无显著影响,但显著降低眼肌面积,并有提高猪胴体长度的趋势。益生菌显著提高了生长育肥猪的剪切力,降低了肉色L~*值(P<0.05)。高通量测序分析表明,与对照组相比,益生菌组猪结肠菌群的丰富度指标Chao值显著增加(P<0.05)。[结论]益生菌对生长期猪的生长性能有促进作用,但对育肥猪的生长性能影响较小,对肉质有一定负面作用;益生菌提高结肠菌群的丰富度指数,对菌群结构也有一定影响。
关键词:
猪 益生菌 生长性能 肉品质 结肠菌群
[期刊]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任素芳 郭立辉 骆延波 凌泽春 柳尧波
为阐明发酵床养殖对断奶仔猪消化道菌群的影响,对发酵床和水泥地养殖仔猪消化道大肠杆菌和乳酸菌的动态变化进行比较分析。试验期为42d。15头30日龄断奶仔猪分别在试验开始第1天(断奶当天)、第21天和第42天进行扑杀,每次每组扑杀3头,取胃、回肠、盲肠、结肠粘膜层及各段内容物进行2类细菌的分离计数,同时检测相同时间点发酵床表层与深层垫料中的细菌数量。结果发现:随着养殖时间的延长(1~42d),消化道大肠杆菌呈下降趋势,如发酵床仔猪结肠段大肠杆菌由开始的6.4×107降低到2.2×105,而乳酸菌先下降后上升,如发酵床仔猪回肠段内容物乳酸菌数量由4.6×109降到2.6×108后再增加到1.4×10...
关键词:
发酵床 仔猪 大肠杆菌 乳酸菌 胃 肠
[期刊] 湖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曾燕 邓家波 牛李丽 蒲阳 李杨 勾堃 曾东 倪学勤
运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技术,分析1只临床死亡小熊猫胃肠道13种菌群的差异性。结果显示:检测的13种菌群在小熊猫不同肠段的数量有差异,肠杆菌科(Enterobacteriaceae)在各肠段的菌群丰度差异显著(P<0.05)。综合分析,小熊猫的空肠、结肠和直肠对其健康生长可能起着重要的作用,肠杆菌科的细菌数量最多且在不同肠段差异显著,是今后小熊猫胃肠道菌群研究值得关注的菌群之一。
关键词:
小熊猫 胃 肠 菌群 实时荧光定量PCR
[期刊]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陆扬 姚文 苏勇 朱伟云
试验选用3窝新生仔猪,每窝内随机分为两组:大豆苷元组和对照组,于7、9、11日龄每头仔猪分别饲喂1、2和3mg.mL-1大豆苷元脱脂乳溶液1mL或等体积脱脂乳;所有仔猪于21日龄断奶;于14、21、24和35日龄,每窝随机抽取大豆苷元组和对照组仔猪各一头称重,屠宰,称量脾脏和胸腺重;取胃底部、十二指肠前端、空肠前端用于组织形态学观察;测定空肠和回肠组织组胺以及血清皮质醇含量。结果表明:大豆苷元显著增加断奶仔猪胃底腺盐酸细胞数量(P<0.05),但对胃底腺厚度和肠绒毛高度无显著影响;大豆苷元既可以阻止断奶造成的胃底腺肥大细胞募集(P<0.05),又可以维持肥大细胞的平稳增加;此外大豆苷元还可以降...
[期刊] 中国水产科学
[作者]
孙豪 时云朵 倪学勤 刘倩 曾东
采用聚合酶链式反应-变性梯度凝胶电泳(PCR-DGGE)和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式反应(Q-PCR)技术分析高体重(high weight,HW)和低体重(low weight,LW)斑点叉尾鮰鮰(Ietalurus punetaus)皮肤、鳃和胃肠道菌群多样性,为斑点叉尾鮰微生态研究及筛选斑点叉尾鮰源益生菌提供理论依据。结果显示,斑点叉尾鮰菌群丰富度由低到高依次为鳃、皮肤、前肠、后肠和胃。肠杆菌科(Enterobacteriaceae)和气单胞菌属(Aeromonas)是皮肤的优势菌群;肠杆菌科(Enter
[期刊]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范国强 张海 栗艳飞 刘春雪 杨晓静
[目的]试验旨在研究日粮添加α-亚麻酸对育肥猪肌肉脂肪酸组成与肠道菌群的影响。[方法]选取36头120日龄杜×长×大三元猪进行分栏喂养,根据体重相近原则随机分为两个组,每组3个重复,每个重复6头,分别为对照组(Control group,CON)和添加α-亚麻酸组(Alpha-linolenic acid group,ALA)。CON组饲喂基础日粮,ALA组饲喂含0.5% α-亚麻酸的基础日粮,饲喂至162日龄时在每个重复中随机选取6头猪屠宰并采样分析。[结果]相较于CON组,ALA组猪平均终末重、日增重、日采食量及料重比均未见显著差异,但料重比降低7.7%;ALA组猪背最长肌肉色、滴水损失无显著变化。在血液生化指标中,ALA组总胆固醇和游离脂肪酸含量相较于CON组显著降低(P < 0.05)。对背最长肌脂肪酸组成分析结果显示,与CON组相比,ALA组中饱和脂肪酸(Saturated fatty acid,SFA)含量和n-6多不饱和脂肪酸(Polyunsaturated fatty acid,PUFA)/n-3 PUFA的比值显著降低(P < 0.05),C18:3n-3(ALA)、C20:5n-3(DPA)含量显著升高(P < 0.05),n-3 PUFA总含量也显著升高(P < 0.05)。与CON组相比,ALA组结肠内容物中瘤胃球菌科(Ruminococcaceae)、毛螺菌科(Lachnospiraceae)、韦荣氏菌科(Veillonellaceae)、丁酸球菌科(Butyricicoccaceae)的丰度均显著增加(P < 0.05),而氨基酸球菌科(Acidaminococcaceae)、产粪甾醇真细菌科(Eubacterium coprostanoligenes)、脱硫弧菌(Desulfovibrionaceae)、消化链球菌科(Peptostreptococcaceae)、坦纳菌科(Tannerellaceae)、梭状芽胞杆菌科(Clostridiaceae)和克里斯滕森菌科(Christensenellaceae)的丰度均显著降低(P < 0.05)。[结论]日粮添加0.5% α-亚麻酸改善了育肥猪肌肉脂肪酸组成,降低了肌肉中SFA含量,提高了n-3 PUFA含量并降低了n-6 PUFA/n-3 PUFA的比值;显著地促进了育肥猪肠道中瘤胃球菌科、毛螺菌科、韦荣氏菌科等常见的SCFA产生菌的增殖。
[期刊] 草业科学
[作者]
蔡小芳 张成新 李勇 刘鹏 李彩联 郭艳丽
分析探讨口感化及颗粒化开食料对早期断奶羔羊生长和胃肠道发育的影响。选取新生健康的双羔湖羊公羔42只,随机分为两组,分别饲喂颗粒化和口感化开食料,试验期42 d。两组羔羊21日龄之前的采食量、体重和绝对生长的变化趋势相似。21日龄以后,口感化开食料组羔羊的采食量、体重、绝对生长和相对生长均明显高于颗粒化开食料组,42日龄体重、后两周的采食量及15~21日龄的相对生长率在两组间有显著差异(P
[期刊] 中国水产科学
[作者]
孙云章 杨红玲 马如龙 宋凯
从斜带石斑鱼(Epinephelus coioides)幼鱼消化道分离到3株乳酸菌,通过抑菌试验筛选出抑菌效果较好的2株菌(MM1和MM4),经生理生化鉴定结合16SrRNA基因测序分析,MM1菌株鉴定为乳酸乳球菌(Lactococcus lactis),MM4菌株鉴定为屎肠球菌(Enterococcus faecium)。进一步研究了MM1和MM4的体外生长特性,及其对不同pH值的人工胃液、含有不同浓度胆盐的人工肠液及高温的耐受能力。结果表明,MM1和MM4均在培养6h左右进入对数生长期。对人工胃液的耐受能力相似,pH4.0和3.0的人工胃液对2株菌存活的影响较小,而pH2.0的人工胃液对2...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