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5475)
2023(7837)
2022(6658)
2021(5872)
2020(4720)
2019(10737)
2018(10590)
2017(19827)
2016(10990)
2015(11704)
2014(11723)
2013(11497)
2012(11093)
2011(10318)
2010(10555)
2009(9507)
2008(9247)
2007(8290)
2006(7584)
2005(7023)
作者
(33945)
(28426)
(28413)
(26714)
(17964)
(13825)
(12711)
(11064)
(10915)
(10347)
(9762)
(9487)
(9272)
(9146)
(9017)
(8761)
(8648)
(8314)
(8120)
(8085)
(7226)
(7213)
(7027)
(6531)
(6497)
(6420)
(6358)
(6311)
(5980)
(5788)
学科
(49657)
经济(49622)
(24454)
管理(22710)
地方(18756)
中国(17043)
(16645)
(16237)
企业(16237)
方法(13958)
业经(12398)
数学(11965)
数学方法(11838)
农业(11601)
地方经济(10517)
(10183)
(9980)
(8699)
金融(8698)
环境(8650)
(8440)
银行(8403)
(8300)
(8228)
贸易(8218)
(7871)
(7852)
技术(7446)
发展(7358)
(7247)
机构
学院(153479)
大学(149630)
研究(61854)
(60944)
经济(59619)
管理(51741)
中国(45067)
理学(43346)
理学院(42699)
管理学(41820)
管理学院(41543)
科学(40737)
(35690)
(33450)
(33333)
研究所(30585)
农业(28072)
业大(27194)
中心(27166)
(25924)
(25152)
(23254)
师范(22914)
(22509)
(22443)
北京(21523)
(20616)
财经(19681)
技术(19439)
科学院(19421)
基金
项目(101979)
科学(78489)
研究(72997)
基金(69891)
(63018)
国家(62403)
科学基金(51283)
社会(44825)
(43921)
社会科(42423)
社会科学(42410)
基金项目(37194)
(35948)
教育(32969)
自然(32632)
自然科(31830)
自然科学(31818)
自然科学基金(31242)
编号(29424)
(29201)
资助(27921)
重点(24141)
成果(24051)
发展(22900)
(22508)
课题(22396)
(21365)
(20713)
计划(20230)
创新(19960)
期刊
(76877)
经济(76877)
研究(47464)
中国(38828)
(34276)
学报(29884)
科学(26210)
农业(23872)
大学(21871)
教育(21846)
学学(20710)
管理(20014)
(17729)
(15788)
金融(15788)
业经(14759)
技术(13990)
(12444)
经济研究(12060)
问题(10041)
财经(9413)
科技(8716)
业大(8473)
(8195)
(8157)
资源(7762)
图书(7642)
商业(7534)
(7341)
技术经济(7322)
共检索到247632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李芳芳  杨娜  钱猛  甘立军  
[目的]本文旨在研究植物生长调节剂三十烷醇对拟南芥侧根发育的影响,揭示其调控侧根发育的机制,为生产上的使用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以野生型拟南芥、生长素不敏感型突变体为试验材料,外源三十烷醇处理生长5 d的幼苗,分析侧根数目、侧根密度、侧根原基数量、侧根原基密度、细胞周期调控的关键基因的表达、根部内源IAA含量、生长素合成关键基因表达等指标。[结果]外源三十烷醇处理拟南芥的幼苗,能够诱导侧根的产生,0.2、0.5和1μmol·L-1三十烷醇处理8 d,侧根密度分别增加了59.0%、97.9%和54.2%;0
[期刊]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周索  杜丽  赵松峰  尚忠林  
以拟南芥的野生型(ws)、异三聚体G蛋白α亚基基因GPA1缺失突变体(gpα1-1、gpα1-2)和超表达突变体(wGα、cGα)为材料,在含有不同质量浓度(0~0.2mg/L)NAA的培养基内,添加常用的钙通道抑制剂,对拟南芥侧根生长发育的形态进行了观测。结果表明:1)在不含Ca2+的培养基内,5种基因型侧根生长发育的差异显著性明显降低。2)在含有电压依赖型钙通道有机抑制剂(异搏定和地而流卓)的培养基内,5种基因型侧根的生长发育与未施加抑制剂的差异显著性一致。3)在含有不同浓度的3价无机离子的培养基内,5种基因型侧根的生长发育与未施加抑制剂的差异显著性不一致。初步表明了在NAA诱导的拟南芥侧...
[期刊]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江玲  管晓春  
采用不同浓度的CaCl2 、EGTA、CPZ、TFP和La (NO3 ) 3 处理莴苣幼苗种子根 ,结果表明 ,4mg·L-1的氯化钙对莴苣幼苗侧根原基形成有促进作用 ,侧根原基数目为对照的 2 1倍 ,并对生长素的促根效应有加合效应 ,可达 17%以上 ;而钙离子专一性螯合剂乙醇双乙胺醚N ,N四乙酸 (EGTA)则起抑制作用 ,且其抑制作用能在一定程度上被氯化钙所恢复 ;钙调素抑制剂氯丙嗪 (CPZ)和三氟拉嗪 (TFP)也起抑制作用 ,抑制率最高可达 4 0 %左右 ;而钙离子通道阻断剂镧离子在很低浓度下却有促进作用 ,且与生长素处理有加合效应 ,其效应与钙离子类似。
[期刊]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刘颖慧  王天宇  黎裕  
ERD(脱水诱导早期应答基因)是可以快速应答干旱反应的基因,最早是在拟南芥脱水诱导1 h获得的。目前,在拟南芥中获得16个ERD基因,它们属于不同的基因家族,作用于不同的代谢途径,通过不同的方式增强拟南芥的抗旱性,除了具有快速应答干旱胁迫的特征,还具有应答冷、盐、衰老、ABA等多种逆境胁迫信号的特征。研究这些基因有助于了解拟南芥的抗旱机制。目前对ERD基因的诱导表达和转录调节研究的比较清楚,但是对其中多数基因的作用机制还没有深入研究。本文综述拟南芥脱水诱导早期应答基因的研究现状和研究意义。
[期刊] 华北农学报  [作者] 曾群  陈慧勤  赵淑清  赵占军  
系统研究了水杨酸对拟南芥苯丙氨酸解氨酶、过氧化物酶、多酚氧化酶和脂氧合酶活性的影响。用10 μg/ mL SA喷雾处理生长28 d的拟南芥植株,结果发现,经SA处理后,拟南芥叶片中PAL,POD,PPO和LOX活性都迅 速增强,PAL活性在处理后12 h达到高峰,较高的PAL活性可维持到48 h。POD,PPO和LOX活性在SA处理后48 h达到高峰,而在24-96 h内都可保持较高的POD和PPO活性。这些生理指标的变化与SA诱导拟南芥植物的抗病 性相吻合。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杨列耿  张永先  玉永雄  黎晓峰  
铝诱导根系分泌有机酸是酸性土壤中植物抵御铝毒害的重要机制,但拟南芥根系在铝胁迫下分泌有机酸的研究鲜有报道。文章设计了一种适合拟南芥根系分泌物研究的微型系统,研究了铝胁迫下拟南芥(Arabidopsis thaliana Columbia)根系苹果酸的分泌特点。结果表明,建立的拟南芥根系分泌物研究微型系统,能获得长势相对一致的植株和发达的根系,铝能诱导拟南芥根系分泌苹果酸,且分泌量随铝浓度(0,25,50μmol.L-1)的升高和铝处理时间(2,4,8,12,20 h)的延长而增加;铝处理4 h后苹果酸分泌才显著高于对照,说明拟南芥以模式II分泌苹果酸。
[期刊] 农业现代化研究  [作者] 朱雄梅  蔡慧楠  刘瑞琪  林佩锦  郞双怡  黄悦  邓舒琪  莫亿伟  金晨钟  
为了探讨NO和超氧阴离子对水稻种子根侧根生长的影响,以DR5-GUS标记IAA的转基因水稻为材料,种子催芽萌发后,用含有不同浓度的NO供体、NO合成酶抑制剂和清除剂溶液来培养萌发3 d的水稻幼苗,在培养的第3 d和第5 d分别测量初生根长度和初生根上侧根数量,并通过DAF-2DA对NO、GUS对IAA和NBT对超氧阴离子(O_2·~-)染色后,在显微镜下观察NO、IAA和O_2·~-在侧根的定位,分析与NO合成相关的基因表达。结果表明,NO和IAA主要分布在根中柱的维管束部分以及侧根起始形成处和侧根根尖,O_2·~-只极性分布在侧根起始部位和侧根根尖。当NO合成受到抑制或清除时,NO、IAA和O_2·~-在侧根的积累量明显减少,侧根数量及初生根长度也均显著下降。荧光定量PCR分析发现,外源的NO供体SNP处理均能显著诱导水稻OsNIA1和OsNIA2基因表达,而NO合成酶抑制剂处理则抑制OsNIA1和OsNIA2基因表达。基于我们的实验结果,NO作为一种重要的信号物质参与初生根和侧根的生长,并需IAA和O_2·~-极性积累于侧根的起始部位,从而达到促进侧根的形成,当NO合成受阻时初生根和侧根生长均受到抑制。
[期刊] 中国农业科学  [作者] 孙清鹏  于涌鲲  万善霞  赵福宽  郝玉兰  
【目的】探究茉莉酸(Jasmonic acid,JA)诱导的钙动员的来源及钙调素(CaM)在JA信号通路中的作用。【方法】以拟南芥(Arabidopsis thaliana columbia)为材料,采用不同类型的离子通透性通道抑制剂(或拮抗剂)预处理拟南芥叶肉细胞,利用激光共聚焦显微镜检测其对JA诱导的[Ca2+]cyt升高的影响;同时还利用上述拮抗剂、钙调素(CaM)拮抗剂处理10d的拟南芥幼苗,采用Northern blot方法检测了其对JA诱导的VSP表达的影响。【结果】胞内及胞外钙离子共同参与JA诱导的钙动员,JA诱导的Ca2+通过CaM或CaM相关蛋白进一步传递JA信号。【结论】质...
[期刊] 湖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曾祥如  雷雨婷  姜依何  任春梅  
为探索花青素生物合成的调控机制,以模式植物拟南芥野生型Col–0和酪氨酸降解途径缺陷突变体sscd1为试验材料,分析5种浓度(0、0.1、0.5、1.0、2.0mmol/L)外源苯丙氨酸处理后花青素的积累和花青素生物合成相关基因的表达,探讨酪氨酸降解途径受阻是否影响苯丙氨酸诱导花青素的积累。结果发现:外源添加不同浓度苯丙氨酸能提高拟南芥幼苗花青素的含量,而且花青素的含量随着苯丙氨酸浓度的增加而增多;苯丙氨酸处理后,sscd1突变体幼苗中花青素的积累增多,同时花青素生物合成基因,如PAL、CHI、CHS、DFR、LDOX、UF3GT的表达水平在sscd1突变体中都显著上调,表明SSCD1基因突变会阻断酸酪氨酸降解,增加苯丙氨酸诱导花青素的合成。
[期刊] 湖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袁利兵  张琨  彭志红  任春梅  
以拟南芥野生型和psc1突变体为材料,研究蔗糖(30、60、90、120、150 mmol/L)诱导花青素的积累。结果表明:蔗糖浓度高于60 mmol/L时,拟南芥psc1突变体中花青素的积累比野生型明显降低,花青素生物合成关键基因DFR的表达量减少。在无蔗糖和有蔗糖(90 mmol/L)条件下,添加表油菜素内酯进一步分析拟南芥psc1突变体中花青素的积累,结果显示,表油菜素内酯能显著增加拟南芥psc1突变体中花青素含量以及DFR基因的表达。
[期刊] 林业科学研究  [作者] 唐芳  王敏杰  杨海峰  赵树堂  卢孟柱  
根据拟南芥ATH1全基因芯片分析毛白杨维管再生过程中基因表达谱的结果,选取了在芯片中特异表达且表达量较高的MYB转录因子家族的7个基因,通过拟南芥突变体研究其对次生维管系统发育的影响及与木材形成相关的关系。通过"三引物法"的纯杂合鉴定和切片显微观察,发现其中1个突变系只有纯合突变体没有杂合体,并且茎基部维管束间纤维细胞壁和野生型相比明显增厚,细胞数量减少,细胞腔也随之减小,推测该突变体可能与次生壁的沉积有关系。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衣娜  刘伟  谢亚均  粟有志  李冠  
【目的】利用拟南芥异源表达MtROP基因并研究其功能,为蒺藜苜蓿中MtROP蛋白的功能研究,及进一步探索MtROP蛋白在蒺藜苜蓿和微生物共生互作过程中的作用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利用同源克隆方法获得了蒺藜苜蓿(Medicagotructula)中与拟南芥AtROP5高度同源的ROP蛋白基因MtROP5,用MtROP5表达载体转化拟南芥并严格筛选转化植株,观察T2代转化植株角果、侧枝分叉、簇毛等器官的表型,并结合启动子-GUS、GFP、RT-PCR等试验手段,研究MtROP5的组织表达特性及其对各种激素的应答反应,通过拟南芥异源表达MtROP5对其功能进行研究。【结果】与对照相比,过表达CA-M...
[期刊]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作者] 王丹  安轶  韩潇  周扬颜  王厚领  郭惠红  夏新莉  尹伟伦  
卡尔文循环是光合作用CO_2同化的重要途径,在植物生长发育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磷酸核酮糖3-差向异构酶(RPEasE:EC 5.1.3.1)是卡尔文循环再生阶段的一种重要酶类。本文从速生欧美杂交黑杨NE-19中克隆得到RPEasE基因,构建植物表达载体,利用农杆菌花序侵染法转化野生型和突变体拟南芥,通过普通PCR检测和绿色荧光蛋白(GFP)观测进一步鉴定得到Ca MV35s:PdRPE:GFP超表达株系,然后对野生型、超表达株系、突变体和回补株系的生理指标进行测定。结果显示,超表达株系RPEasE活性显著升高(P<0.05)。在正常浇水的生长条件下,超表达株系相比于其他3个株系(野生型、突变体...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于德嘉   张国斌   陈健鑫   徐晓东   李林倩   董萍萍   杨红玉   郭丽红  
【目的】 为探究拟南芥IDD基因家族中AtIDD4基因在调控植物生长发育与抗逆反应应答中的作用,本研究构建了拟南芥AtIDD4基因过量表达植物。【方法】提取拟南芥叶片的总RNA反转成cDNA,利用特异性引物PCR法扩增出CDS片段。将目的片段与花椰菜花叶病毒的35S启动子连接得到重组质粒,将质粒转化到农杆菌中,构建35S-AtIDD4CDS农杆菌表达载体,利用花序浸染方法将其导入拟南芥野生型植株(WT)中。将收取的T0代种子播种于含有潮霉素的MS培养基上进行抗性筛选直获得T_(3)代植株,得到AtIDD4基因的超表达植株AtIDD4-OE。【结果】半定量和定量RT-PCR结果表明,相较于拟南芥野生型植株,AtIDD4-OE 植株中AtIDD4基因的表达量显著提高,约为野生型植株的2倍。表型观察结果表明,在MS培养基中垂直培养14 d的AtIDD4-OE 幼苗根长和鲜重等指标显著低于WT幼苗。土壤中生长14 d的AtIDD4-OE植株与WT植株比较,生长状态弱,植株矮小,莲座叶面积较小。【结论】拟南芥AtIDD4基因的过量表达会抑制拟南芥植株的生长,其在拟南芥生长发育过程中以负调控因子发挥作用。
[期刊] 湖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朱占伟  彭彦  赵燕  胡清云  张学文  
为了解拟南芥和荠菜形态差异与其生长素极性分布的关系,采用荧光定量PCR,以–actin为内参基因,对拟南芥和荠菜的根、茎、叶、花等组织中与生长素极性运输相关的PIN1、PIN3、PIN7基因的表达进行定量分析。结果表明:拟南芥各组织中PIN1的表达量都高于荠菜各组织中PIN1的表达量,拟南芥的茎和花中PIN1的表达量分别比荠菜茎和花中PIN1表达量高3倍和10倍;拟南芥各组织中PIN7的表达量也高于荠菜各组织的PIN7表达量,其叶片中PIN7的表达量比荠菜叶片中PIN7的表达量高10倍以上;荠菜各组织中PIN3的表达都高于拟南芥相应组织中PIN3的表达量,在茎、叶中的表达分别高3倍和10倍以上...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