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7345)
- 2023(10703)
- 2022(9564)
- 2021(9127)
- 2020(7700)
- 2019(17911)
- 2018(17843)
- 2017(34225)
- 2016(18787)
- 2015(21227)
- 2014(21432)
- 2013(21076)
- 2012(19210)
- 2011(17317)
- 2010(17130)
- 2009(15546)
- 2008(14971)
- 2007(12874)
- 2006(11214)
- 2005(9673)
- 学科
- 济(69462)
- 经济(69355)
- 管理(51670)
- 业(47616)
- 企(39822)
- 企业(39822)
- 方法(32771)
- 数学(28250)
- 数学方法(27880)
- 学(18981)
- 农(18816)
- 中国(17239)
- 财(16939)
- 地方(15609)
- 业经(15493)
- 制(13804)
- 贸(12461)
- 贸易(12452)
- 农业(12119)
- 和(12117)
- 易(11918)
- 理论(11827)
- 环境(11363)
- 技术(10928)
- 务(10369)
- 财务(10299)
- 财务管理(10279)
- 银(9907)
- 银行(9833)
- 划(9801)
- 机构
- 大学(264753)
- 学院(262329)
- 管理(102940)
- 济(95442)
- 经济(93157)
- 研究(90359)
- 理学(89586)
- 理学院(88541)
- 管理学(86805)
- 管理学院(86343)
- 中国(64638)
- 科学(61475)
- 京(57407)
- 农(48327)
- 所(46868)
- 业大(45447)
- 研究所(43423)
- 财(43124)
- 中心(40167)
- 农业(38139)
- 江(37451)
- 北京(36318)
- 财经(34848)
- 范(34763)
- 师范(34366)
- 院(33969)
- 经(31597)
- 州(30980)
- 技术(29197)
- 师范大学(27905)
- 基金
- 项目(189484)
- 科学(145473)
- 基金(134900)
- 研究(133244)
- 家(120609)
- 国家(119641)
- 科学基金(100215)
- 社会(80254)
- 社会科(75742)
- 社会科学(75721)
- 省(74609)
- 基金项目(72700)
- 自然(68362)
- 自然科(66605)
- 自然科学(66587)
- 自然科学基金(65364)
- 划(63764)
- 教育(59842)
- 资助(55873)
- 编号(54196)
- 成果(43648)
- 重点(42743)
- 部(40148)
- 发(39950)
- 创(38974)
- 课题(37502)
- 科研(36984)
- 计划(36833)
- 创新(36397)
- 大学(34319)
共检索到372332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林业科学研究
[作者]
管伟 叶兵 王彦辉 柳立兵 田玉柱
利用热脉冲液流仪和微型自动气象站,在北京市延庆县上辛庄水土保持站观测研究了雨季不同天气条件下官厅库区的小叶杨树干边材液流通量密度变化规律及其对环境因子(气象条件、土壤水分)的响应。结果表明,边材液流通量密度曲线在不同天气条件下均具有明显的昼夜变化规律:液流通量密度通常于清晨5∶30—6∶30时开始上升;12∶00—13∶00时达到峰值;16∶00时开始持续下降,20∶00时下降速度变慢,至次日日出之前达到低谷。日液流通量密度(SFA)与日太阳辐射量(ESR)、日均空气温度(Ta)和日均空气相对湿度(RH)均存在极显著正相关关系,与日均0~40 cm土层蓄水量(Sw40)存在极显著负相关关系,经...
[期刊] 林业科学研究
[作者]
韩辉 张学利 党宏忠 徐贵军 张柏习 尤国春
应用热扩散式树干茎流计(TDP)对辽宁省章古台樟子松人工固沙林生长季期间树干液流速率进行了连续5年的测定,结合同步观测的降水、林冠截留量、林内蒸发散量和土壤水分含量,利用水量平衡的方法,推算了现阶段樟子松应有的合理密度。结果表明:4月上中旬沙地樟子松液流启动,10月中下旬液流基本结束,生长季(4—10月)各月平均液流速率分别为2.58、4.78、5.19、5.01、4.84、4.30、1.93 cm·h-1,以6月份的最高,其次依次为7、8、5、9月份,4、10两月平均液流速率较低。通过推算,径阶14、16、18、20 cm的樟子松纯林的合理密度分别应为688、531、422、344株·hm-...
关键词:
液流速率 樟子松 章古台 密度
[期刊] 林业科学
[作者]
曹文强 韩海荣 马钦彦 康峰峰 蔺琛
With the aid of TDM (thermal dissipation method) with ICT\|2000TE (Transpiration Environment), the results obtained were as follows: (1) The sap flow rate of Quercus liaotungensis varied differently in sunny days, cloudy days and rainy days, with their maximum value of 12 61 cm?h -1 , 8 7...
关键词:
辽东栎 树干液流 太岳山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尹立河 黄金廷 王晓勇 董佳秋 马洪云 张俊
【目的】研究陕西榆林地区旱柳和小叶杨夜间树干液流的变化特征,为毛乌素沙地造林选种提供依据。【方法】利用热消散探针法测量了陕西榆林地区旱柳(2011-04-28-11-07)和小叶杨(2011-06-27-11-07)的夜间树干液流密度,利用自动气象站测量风速、温湿度、净辐射、降雨量和土壤水分等环境因子,计算空气水汽压亏缺,分析夜间树干液流密度与空气水汽压亏缺、风速和白天总蒸腾量的相关关系。【结果】旱柳和小叶杨树干液流密度均呈现明显的昼夜波动,且白天(07:00-19:00)高,晚上低。白天旱柳和杨树的平均树干液流密度分别为6.79和6.49g/(cm2.h),而夜间平均树干液流密度分别是0.8...
关键词:
旱柳 杨树 夜间树干液流 环境因子
[期刊] 林业科学
[作者]
孙龙 王传宽 杨国亭 张全智 周晓峰
以黑龙江帽儿山森林生态定位研究站42年生红松人工林为研究对象,选择有代表性的优势木、中等木和被压木各3株,2004年5月29日—10月30日应用热扩散技术对不同径级红松树干液流进行测定,并同步测定相关的主要环境因子。通过生长锥获得不同径级红松边材宽度,建立边材面积与胸径的关系方程A=8.032DBH-46.95(R2=0.82,P中等木>被压木;而在阴雨天呈不规则曲线,最大值的出现没有规律,夜间也不同程度地出现液流,且优势木、中等木和被压木之间液流密度的差异缩小。日液流通量随着生长季节...
关键词:
红松 树干液流通量 热扩散技术 环境因子
[期刊]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刘建立 王彦辉 管伟 熊伟 于澎涛 程丽莉
2006年5~10月在宁夏六盘山北侧叠叠沟林场,运用德国Ecomatik公司生产的SF-L树干液流仪研究了9株华北落叶松的树干液流变化过程及其对环境因子(气象条件、土壤水分)的响应。结果表明:华北落叶松的树干液流昼夜变化明显,呈不太典型双峰型曲线,晴天变化幅度大(0.087~0.348 cm/min),阴天变化幅度小(0.087~0.281 cm/min)。树干液流速率在生长季内呈现逐渐降低的趋势。对环境因子影响树干液流速率的偏相关分析表明:日液流速率(SFV)与太阳辐射(ESR)、土壤水分(Ps)各影响因子均存在显著正相关,而与温度因子(Tamean)的相关系数较低。经回归分析,建立了日液流...
关键词:
六盘山 华北落叶松 环境因子 液流速率
[期刊]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作者]
杨东烨 余新晓 李旭红 蒋涛 贾国栋
【目的】探究华北坝上地区退化和未退化小叶杨蒸腾耗水规律,合理配置生态用水,为小叶杨退化林的修复与重建提供理论参考。【方法】选取未退化、退化小叶杨为研究对象,利用热扩散探针(TDP)测定树干液流量,同时监测气象因子,研究两种小叶杨在不同天气下树干液流特征及其对环境因子的响应机制,分析生长旺季(7、8、9月)两种小叶杨树干液流与蒸腾量。【结果】(1)在不同天气条件下,退化和未退化小叶杨晴天树干液流速率大于雨天与阴天,晴天时两者差距最大,且未退化小叶杨树干液流的启动时间总是早于退化小叶杨;(2)生长季内两种小叶杨树干液流速率差异显著,未退化小叶杨蒸腾耗水量是退化小叶杨的3倍;(3)大气温度和光合有效辐射是影响小叶杨树干液流最主要的环境因子,未退化小叶杨对环境因子响应更敏感。【结论】退化小叶杨较低的蒸腾量难以维持正常生理所需,导致生理衰退,对环境因子变化的敏感性增加,进一步削弱了其应对未来干旱事件的能力。建议对已经发生退化的杨树林分进行更新改造。
关键词:
小叶杨 树干液流 退化 环境因子
[期刊] 林业科学
[作者]
梅婷婷 王传宽 赵平 蔡锡安 刘晓静 张全智
树干液流在微时空尺度上具有较大的变异性,尺度扩展过程中又极易引起误差,而有些环境因子则是在较大空间尺度上发生变化,容易降低液流密度研究结果的可靠性。引入单位面积液流日累积量(Qa)和液流密度峰值(Jsmax)这2个参数,根据树高和胸径划分不同优势度,研究木荷树干液流时空动态特征及与环境因子的关系,探讨液流密度研究更合理的方法。结果表明:2007年9月到2008年4月木荷优势木、中等木和劣势木液流日进程均呈现单峰格型,根据树高划分优势度等级的木荷中等木平均液流密度要略大于优势木,劣势木的平均液流密度远远低于优势木和中等木;而根据胸径划分优势度等级的木荷优势木液流大于中等木,中等木液流大于劣势木;...
关键词:
树干液流密度 木荷 优势度
[期刊] 浙江农林大学学报
[作者]
刘崴 魏天兴 朱清科
为探究半干旱黄土区河北杨Populus hopeiensis和油松Pinus tabulaeformis树干液流密度变化特征,利用Granier热扩散探针监测陕西省延安市吴起县河北杨和油松人工林生长季(6-10月)树干液流密度的变化过程,并同步测定气象因子、林下土壤含水量和树木茎周长变化。结果表明:(1)2种树种树干液流密度日变化表现为"昼高夜低"单峰或双峰型曲线,油松比河北杨晚1 h左右到夜间水平。河北杨各月日均液流量大小为7月(3.69 kg·d~(-1))>6月(2.90 kg·d~(-1))>8月(2.63 kg·d~(-1))>9月(1.47 kg·d~(-1))>10月(1.16 kg·d~(-1)),油松为7月(5.74 kg·d~(-1))>6月(3.30 kg·d~(-1))>8月(3.29 kg·d~(-1))>10月(2.06 kg·d~(-1))>9月(1.76 kg·d~(-1))。2种树种晴天树干液流密度变化幅度较大,而雨天变化幅度较平缓。(2)观测期间,2种树种均存在夜间液流活动,主要发生在0:00-6:00,在1:00点开始逐渐上升。河北杨和油松夜间液流量占全天总液流量最大比例分别为23.8%和16.6%,观测期间平均比例分别为12.1%和10.0%。(3)相关分析表明:河北杨液流密度与太阳辐射和气温呈极显著正相关(P<0.01),与风速显著正相关(P<0.05),与相对湿度极显著负相关(P<0.01),油松液流密度与太阳辐射、风速、气温和土壤含水量呈极显著正相关(P<0.01),与相对湿度和气压显著负相关。2种树种液流密度日变化与茎周长日变化呈显著负相关关系,液流活动能够指示树干茎周长白天收缩和夜间膨胀的日变化。
[期刊] 林业科学
[作者]
王文杰 孙伟 邱岭 祖元刚 刘伟
基于连续1年的兴安落叶松树干液流密度和环境因子(光照、空气温度、空气湿度、土壤温度和土壤湿度)的测定结果,探讨不同时间尺度下树干液流密度与环境因子的关系差异。在月时间尺度上,土壤温度和土壤湿度显著影响树干液流密度变化,土壤温度单位增加引起树干液流上升0.084~0.123L·cm-2month-1;在天时间尺度上,显著影响因子有土壤温度、光照和空气温度,其中土壤温度为最主要的影响因子,单位增加会导致树干液流上升1.9~2.7mL·cm-2d-1;在小时时间尺度上,主要影响因子在不同季节不同,但最主要因子多是直接影响地上叶片生理指标如光照和空气湿度,二者单位上升平均分别引起树干液流上升1.239...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段爱国 张建国 何彩云 张俊佩
采用TDP技术对金沙江干热河谷元谋段主要造林树种印楝的树干液流密度动态变化进行了观测,得到3点主要结论:①无论干热季节或湿润季节,印楝树干液流密度昼夜变化的规律性较强,呈明显的单峰曲线;②由干热季节转向湿润季节时,印楝树干液流密度呈下降趋势,5年生印楝在5月、7月及10月的典型晴天里的树干液流密度日变化平均值分别为12.11、7.48及6.90cm3.cm-2.h-1;③在干热季节里印楝蒸腾耗水具有相当的被动性,而在湿润季节时其蒸腾耗水则表现出主动性和平衡性,反映了印楝在不同季节里的耗水机制差异。
关键词:
干热河谷 印楝 液流密度 耗水机制
[期刊]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作者]
刘崴 魏天兴 朱清科
【目的】研究黄土高原水蚀风蚀交错区乡土树种河北杨的树干液流密度变化特征及其与环境因子的关系,为该地区水资源承载力研究和树种选择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利用Granier热扩散探针法和自动气象监测系统对陕北吴起县河北杨树干液流密度和周围气象条件、土壤含水量等进行连续测定分析。【结果】河北杨树干液流密度日变化呈宽幅单峰形,液流密度峰值提前于太阳辐射强度峰值约2.5 h,提前于水汽压差(VPD)峰值约4 h。夜间液流活动主要发生在后半夜00:00—06:00,晴天液流密度变化幅度小,雨天变化幅度大;灌水当天干基液流密度峰值出现的时间明显提前,峰值大小比灌水前提高66.66%,冠基处峰值比灌水前提高73.62%,灌水处理后实验组连续两日液流密度均值比灌水前减少2.21%,而对照组减少21.89%,晴天条件下,树干液流密度与太阳辐射、VPD、气温和风速极显著正相关(P<0.01),与土壤含水量显著正相关(P<0.05),与相对湿度极显著负相关(P<0.01)。降雨天树干液流密度与太阳辐射、气温和风速极显著正相关(P<0.01),与VPD显著正相关(P<0.05);与对照组比较,灌水之后液流密度与气象因子的相关系数绝对值没有明显增加;河北杨树干储存水的日动态总体表现为上午释放和下午补充,并存在两次较明显的释放-补充周期。【结论】河北杨树干液流密度主要受太阳辐射强度、VPD、气温、相对湿度、风速和土壤含水量的影响,液流密度峰值时间与太阳辐射强度、VPD、气温等气象因子存在时滞,土壤水分的增加可缩短液流密度与气象因子峰值的时间差,上午储存水的持续释放是导致树干液流密度与气象因子时滞效应的重要原因。
[期刊] 林业科学
[作者]
潘惠新 黄敏仁 阮锡根 王明庥
在美洲黑杨×小叶杨新无性系木材密度性状遗传变异及相关分析的基础上,开展木材密度性状幼-成相关及早期选择研究。单性状总平均木材密度(ρc)最佳早期选择林龄为5~6年,早期选择的遗传增益为872%~971%,早期选择的年效率为15217%~14130%。多性状指数法早期选择的最适林龄为第5年;构建指数的主要性状为总平均木材密度(ρc)、年轮密度(ρr)及早材密度(ρe)等3个木材密度性状;在第5年应用最佳选择指数I=22791ρc+11088ρr+11589ρe进行选择时(i=206),早期选择的遗传增益为01142g/cm3,比成熟期第10年单性状直接选择的遗传增益高1516...
关键词:
美洲黑杨×小叶杨,木材密度性状,早期选择
[期刊]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
[作者]
任启文 忻富宁 李联地 尤海舟 毕君
依据组织热平衡原理,运用热扩散探针法,于2015年3月1日—2016年3月1日对冀北山地小五台自然保护区华北落叶松的树干液流速率进行连续监测,并同步观测气温、相对湿度、净辐射、总辐射、风速等环境因子的变化,研究其树干液流特征以及与环境因子的关系。结果表明:(1)小五台地区,华北落叶松树干液流启动于4月下旬,结束于10月上旬,前后历时160多d。晴天条件下,不同月份树干液流速率日变化均呈典型的单峰曲线,且液流的启动、到达峰值、结束时间以及液流升降速率存在差异。(2)生长季华北落叶松树干液流速率峰值以7、8、9月最高,都达到0.034 kg·h~(1)cm~(1)以上;日均值以7、8月最高,达到0.014 kg·h~(1)cm~(1)以上。(3)华北落叶松树干液流速率与空气温度、净辐射、总辐射、水汽压亏缺、风速呈极显著正相关,与空气湿度呈极显著负相关。环境因子对树干液流速率影响的大小顺序为:净辐射>空气温度>总辐射>空气湿度>风速。(4)整个生长季华北落叶松单株总耗水量为2 145.73±379.30 kg,其中以7、8月耗水量最大,分别为517.23±54.60和515.01±71.58 kg。
[期刊] 浙江农林大学学报
[作者]
张荣 毕华兴 焦振寰 王宁 赵丹阳 云慧雅 黄靖涵
【目的】研究刺槐Robinia pseudoacacia生长季树干液流昼夜变化规律,探究气象因子对刺槐蒸腾的影响,为估算林木耗水和林分水资源管理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在山西省吉县蔡家川流域刺槐样地选择8株样树,于2021年5—9月采用热扩散探针(TDP)对样树树干液流进行连续观测,并同步监测太阳辐射、气温、土壤温度、风速、相对湿度等气象因子,并采用随机森林与逐步线性回归法分析气象因子对树干液流的影响。【结果】(1)生长季各月昼间树干液流速率从小到大依次为9月、5月、6月、8月、7月,昼间树干液流速率对整日树干液流速率的贡献率为88%~93%;夜间树干液流速率从小到大依为9月、5月、8月、7月、6月,夜间树干液流速率对整日液流速率的贡献率为7%~12%。(2)影响昼间树干液流速率的主导气象因子在各月基本一致,主要为太阳辐射和气温;影响夜间液流速率的主导气象因子在各月存在差异,5、6月主要为土壤温度、水汽压亏缺,7月主要为气温,8月主要为水汽压亏缺、相对湿度,9月主要为风速与水汽压亏缺。(3)采用随机森林回归法构建的各月昼夜树干液流速率模型拟合度优于逐步回归法。【结论】昼夜树干液流速率在各月存在明显差异,夜间树干液流对刺槐耗水的影响不可忽视,气象因子对昼夜树干液流速率的影响程度不同,在根据气象因子模拟树木蒸腾耗水时应该区分昼间和夜间。图3表6参24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