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105)
2023(160)
2022(143)
2021(109)
2020(116)
2019(235)
2018(214)
2017(298)
2016(281)
2015(273)
2014(254)
2013(274)
2012(227)
2011(213)
2010(212)
2009(160)
2008(200)
2007(181)
2006(149)
2005(107)
作者
(1508)
(1278)
(1226)
(1200)
(778)
(612)
(532)
(514)
(485)
(482)
(472)
(463)
(451)
(441)
(436)
(423)
(415)
(410)
(407)
(404)
(379)
(377)
(316)
(296)
(296)
(294)
(291)
(290)
(288)
(284)
学科
水产(514)
动物(496)
(474)
动物学(271)
其他(257)
及其(239)
(235)
营养(233)
养殖(230)
(229)
饵料(229)
料及(185)
(181)
(178)
(173)
植物(172)
(142)
(130)
(126)
(123)
(123)
玉米(120)
玉蜀黍(117)
(117)
蜀黍(117)
(117)
管理(112)
(105)
(103)
(101)
机构
大学(3652)
学院(3580)
(2807)
农业(2360)
科学(2326)
研究(2278)
业大(1798)
实验(1677)
(1661)
(1651)
研究所(1629)
实验室(1600)
重点(1519)
农业大学(1490)
(1356)
(1335)
中国(1278)
水产(992)
技术(962)
(945)
(898)
研究院(886)
资源(873)
科学研究(866)
(844)
中心(837)
科学院(809)
科技(750)
生物(745)
(737)
基金
项目(3399)
(2460)
国家(2438)
基金(1841)
科学(1803)
科技(1772)
(1681)
(1560)
计划(1507)
科学基金(1380)
自然(1377)
自然科(1330)
自然科学(1329)
自然科学基金(1302)
(1258)
专项(1178)
(1073)
农业(1053)
技术(1040)
重点(998)
研究(949)
资助(933)
基金项目(921)
科研(865)
(827)
(734)
创新(714)
产业(639)
b(637)
(584)
期刊
学报(2945)
(2304)
大学(1762)
学学(1761)
科学(1733)
农业(1467)
业大(940)
农业大学(810)
(779)
中国(709)
水产(693)
林业(656)
自然(575)
(566)
自然科(562)
自然科学(562)
科技(524)
科技大(514)
科技大学(514)
农林(470)
(470)
渔业(464)
中国农业(436)
农学(366)
华北(366)
西南(363)
(331)
西北(328)
农业科学(260)
研究(251)
共检索到4724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上海海洋大学学报  [作者] 赵伟强  方家松  黄咸雨  张一鸣  王亚松  张利  李江燕  
已有研究表明,深海中嗜高压革兰氏阴性细菌在磷脂脂肪酸生物合成过程中稳定碳同位素分馏与细菌生长压力之间呈现出线性相关性,而表层革兰氏阳性细菌脂肪酸同位素特征与压力的关系尚不清楚。因此,本研究通过不同压力培养、脂肪酸提取以及二维单体同位素分析等工作,研究了在0. 1,10,20,30,40,50MPa压力下,革兰氏阳性细菌Bacillus subtilis磷脂脂肪酸碳、氢同位素特征。结果表明:(1)高压下(≥10MPa)支链与单不饱和脂肪酸氢同位素分馏随生长压力上升负偏趋势减弱,并与压力之间存在明显线性相关性。(2)高压下(≥10 MPa),支链与饱和脂肪酸的碳同位素分馏随压力上升而负偏趋势减弱,也与生长压力存在明显线性关系,并且,单不饱和脂肪酸δ13C保持稳定。由于压力促进了氢从NADPH向脂肪酸转化的效率,使反应更加完全,分馏效应减弱。因为碳、氢同位素分馏受压力控制,故而在研究深海有机物来源、转运、循环,尤其是深渊生物地球化学时,应充分评估:(1)稳定同位素分馏对生长压力的依赖;(2)嗜高压微生物对海底沉积物中有机物同位素组成的改造。
[期刊] 水产学报  [作者] 成永旭  严生良  王武  施正峰  谭玉钧  
用精制饲料添加一定量的磷脂和多不饱和脂肪酸,饲喂中华绒螯蟹大眼幼体并育成Ⅲ期仔蟹。结果表明:饲料中添加一定量的磷脂对提高大眼幼体育成仔蟹的成活率有较显著的作用,而添加多不饱和脂肪酸对提高大眼幼体到Ⅲ期仔蟹的成活率的作用不显著,但可显著地提高大眼幼体到I期仔蟹的成活率。另外,饲料中的不饱和脂肪酸含量可显著地影响仔蟹体内脂肪酸的百分含量。
[期刊] 水产学报  [作者] 马晶晶  邵庆均  许梓荣  周凡  钟观运  宋文新  Owari Ngandeali Bergo  
研究了饲料中不同水平n-3 HUFA(0.79%,0.83%,0.85%,0.88%,0.92%,0.94%;DHA/EPA=2.8/1)对黑鲷幼鱼生长及脂肪代谢的影响。结果显示:(1)黑鲷幼鱼肝体指数(HSI)及腹脂率(IPF ratio)随饲料中n-3 HUFA含量的增加而减小,且于0.92%和0.94%组时显著低于其他各组;脂肪细胞直径呈减小趋势,其中0.94%组显著小于0.85%组;肌肉脂肪含量受n-3 HUFA的影响显著,于0.88%组时达到最低。各组全鱼水份和脂肪含量差异不显著(P>0.05)。肝脏、肌肉及腹腔脂肪组织饱和脂肪酸(∑SFA)和C16∶0含量均随饲料n-3HUFA水平...
[期刊] 中国水产科学  [作者] 王健懿  杨志刚  魏帮鸿  施秋燕  杨筱珍  成永旭  
选用初始体重为(2.15±0.10)g的中华绒螯蟹(Eriocheir sinensis)雄性幼蟹,随机分为5组(每组12只幼蟹),饲喂100%鱼油组(简称F1组)、100%豆油组(F2组)、100%亚麻油组(F3组)、50%鱼油+50%豆油组(F4组)、50%鱼油+50%亚麻油组(F5组)不同脂肪源配制的5种等氮等能饲料。实验蟹单个体养殖,实验周期为112 d。结果表明,F5组体重、增重率和特定生长率都显著高于其他饲料组(P0.05)。肝胰腺组织消化酶活力测定结果表明,F1组幼蟹肝胰腺的类胰蛋白酶活力显
[期刊] 水产学报  [作者] 周洪琪  S.M.Renaud  d.L.PaRRy  K.C.Woo  
作为虾、蟹、贝幼体以及海水仔鱼的生物饵料,新月菱形藻和铲状菱形藻提供的必需脂肪酸主要是20∶5(n-3),杷夫藻提供的主要是22∶6(n-3),在本试验条件下既能使微藻快速生长,又能合成较多脂肪以及(n-3)高度不饱和脂肪酸的最适温度因藻种而异,新月菱形藻为20℃、铲状菱形藻为15℃、杷夫藻为20℃。
[期刊] 水产学报  [作者] 彭墨  徐玮  麦康森  张彦娇  周慧慧  谭朋  杜建龙  艾庆辉  
为研究亚麻籽油替代不同鱼油水平对大菱鲆幼鱼[初始体质量为(5.89±0.02)g]生长、脂肪酸组成以及肝脏和肌肉脂肪沉积的影响,以亚麻籽油分别替代0、33.3%、66.7%和100%鱼油,配制4种等氮等脂饲料。每组饲料随机投喂3组实验鱼,饱食投喂,养殖周期为92 d。结果发现,饲料亚麻籽油水平并未显著影响大菱鲆幼鱼存活率(SR)和特定生长率(SGR),但显著影响其摄食率(FI)、饲料效率(FE)和表观净蛋白利用率(ANPU)。随饲料亚麻籽油水平升高,FI显著升高,而FE和ANPU显著下降,且其均在100%亚麻籽油组分别达到最大值或最小值。饲料亚麻籽油水平并未显著影响大菱鲆饲料脂肪表观消化率、肝...
[期刊] 湖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郑阳霞  雷凤芸  邱爽  赵善梅  
采用基质培养法,研究不同浓度(0.05、0.10、0.50、1.00、4.00 mmol/L)的邻苯二甲酸二辛酯(DOP)和邻苯二甲酸二异丁酯(DIBP)对‘早佳84–24’西瓜幼苗生长及生理生化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0.10 mmol/L DOP和0.05mmol/L DIBP对西瓜幼苗生长的促进作用最强;在DOP和DIBP处理后5 d和10 d,西瓜幼苗的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物酶(POD)、过氧化氢酶(CAT)活性随着处理浓度的增加均增大,到处理后15 d,SOD、POD、CAT活性显著下降,MDA含量急剧升高;DOP、DIBP处理西瓜幼苗中脯氨酸含量分别在15 d和10 d后比对照显著增大,说明DOP和DIBP对西瓜的化感作用与作用时间及浓度有关,浓度越大、作用时间越长,对植株的化感抑制作用越强。
[期刊] 渔业科学进展  [作者] 潘瑾  俞建中  马晓磊  潘克厚  
实验对指数生长期、指数生长末期、静止期和衰亡期的三角褐指藻脂肪酸进行研究,发现在指数生长末期二十碳五烯酸(Eicosapentaenoic acid,EPA)含量最高。实时定量PCR分析三角褐指藻Δ5脂肪酸去饱和酶基因在不同生长时期的表达变化水平差异显著,其中指数生长期表达量最高。为了探讨温度对微藻生长和脂肪酸组成的影响,作者在不同温度下对三角褐指藻进行了培养,并测定其生长和脂肪酸组成。结果表明,三角褐指藻的生长随着温度的升高到达指数生长末期所需时间缩短;不同温度下三角褐指藻的主要脂肪酸为C14∶0、C16∶0、C16∶lΔ9、Cl8∶lΔ9、C18∶2Δ9,12、C20∶5n3(EPA),总...
[期刊] 水产学报  [作者] 张媛媛  刘波  戈贤平  刘文斌  谢骏  高启平  顾夕章  
试验以异育银鲫为研究对象,分别以日粮中添加5.4%鱼油、5.4%豆油、5.4%菜籽油、5.4%亚麻油为脂肪源,选择健康、规格、体质量基本一致的异育银鲫336尾,随机分为4组,每组3个重复、在可控温循环流水圆形蓄养槽内进行为期64 d的投喂试验,探讨不同脂肪源对异育银鲫生长、体成分及血清生化指标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豆油组及菜籽油组增重率、特定生长率显著高于鱼油组,豆油组肥满度显著低于鱼油组及亚麻油组,各试验组末均体质量、饲料系数、肝体比及脏体比均没有显著差异(P>0.05);各组间肌肉水分、粗脂肪、粗蛋白及粗灰分均无显著差异(P>0.05);不同饲料脂肪源对鱼体肌肉脂肪酸组成有显著影响,并且鱼...
[期刊] 海洋渔业  [作者] 彭士明  施兆鸿  孙鹏  尹飞  王建钢  
研究分析了饲料组成对银鲳(Pampus argenteus)幼鱼特定生长率(SGR)及肌肉氨基酸与脂肪酸组成的影响。实验共设4组不同的饲料组成,依次为饲料A(鱼肉糜)、饲料B(鱼肉糜+配合饲料)、饲料C(鱼肉糜+配合饲料+蛏子肉糜)和饲料D(鱼肉糜+配合饲料+蛏子肉糜+桡足类)。实验用银鲳幼鱼的平均体重为4.80±0.11 g,每组饲料设3重复,实验周期为9周。研究结果显示,不同饲料组成可显著影响银鲳的特定生长率,饲料A组的特定生长率最低,并显著低于其它各饲料组;饲料D组的特定生长率最高,且显著高于饲料B、C组的特定生长率(P0.0...
[期刊] 中国水产科学  [作者] 王成强  王际英  李宝山  孙永智  宋志东  王晓艳  韩秀杰  王丽丽  
为探究饲料中添加花生四烯酸(arachidonic acid,ARA)对刺参(Apostichopus japonicus)生长性能、抗氧化能力及脂肪酸代谢的影响,选用初始体重为(10.78±0.06)g的刺参为研究对象,以鱼粉和发酵豆粕为主要蛋白质源,小麦粉为主要糖源制作基础饲料,通过在基础饲料中添加不同比例的ARA-纯化油,制成ARA含量分别为0.02%(对照组)、0.17%、0.36%、0.51%、0.59%和0.98%(占饲料干重)的6组等氮等脂的实验饲料,在室内循环水养殖系统进行为期56 d的养殖实验。结果表明,随着饲料中ARA含量的升高,刺参增重率(weight gain rate,WGR)呈先上升后降低的趋势,0.36%和0.51%ARA饲料组刺参WGR显著高于其他处理组(P<0.05),而肠道丙二醛(malondialdehyde,MDA)含量呈相反的变化趋势(P0.05)。研究表明,在本实验条件下,饲料中添加适量ARA(0.36%~0.51%)能够对刺参生长、抗氧化能力起到一定的促进作用,同时结果显示,饲料ARA含量会对刺参肠道内脂肪酸代谢产生一定的影响。
[期刊] 水产学报  [作者] 陆游  金敏  袁野  熊家  马红娜  周歧存  
为研究不同脂肪源对黄颡鱼幼鱼生长性能、体成分、血清生化指标、体组织脂肪酸组成及抗氧化能力的影响,进行为期8周的养殖实验。实验配制了4种分别添加有椰子油(CO)、苏子油(PO)、葵花籽油(SO)、鱼油与葵花籽油1∶1混合油(FO/SO)的等氮等脂的饲料,喂养平均初始体质量为(1.52±0.00)g的黄颡鱼幼鱼。实验结果显示:不同脂肪源对黄颡鱼终末体质量(FBW)、增重率(WGR)、特定生长率(SGR)和成活率(SR)均无显著影响,对饲料系数(FCR)影响显著,各组SR均在95%以上。各组间的肝体比(HSI)、肥满度(CF)均有显著性差异,而脏体比(VSI)和肠脂比(IPR)无显著性差异。HSI和CF均以鱼油与葵花籽油1∶1混合油(FO/SO)组最高,葵花籽油(SO)组最低。黄颡鱼的鱼体水分、粗蛋白和灰分不受饲料脂肪源的影响,而椰子油(CO)组的粗脂肪含量显著高于其他3组,为10.51%,剩余3组间无显著性差异。饲料中脂肪源对黄颡鱼肌肉、肝脏组织脂肪酸组成和含量影响显著,并且肌肉和肝脏中脂肪酸含量变化与饲料中相应脂肪酸含量变化基本一致,椰子油(CO)组组织中饱和脂肪酸(SFA)含量最高,苏子油(PO)组组织中亚麻酸(ALA)和n-3 PUFA含量最高,葵花籽油(SO)组组织中亚油酸(LA)和n-6 PUFA含量最高,而鱼油与葵花籽油1∶1混合油(FO/SO)组组织中脂肪酸较为均衡。黄颡鱼血清中的总蛋白(TP)、白蛋白(ALB)、球蛋白(GLOB)、白蛋白/球蛋白(A/G)、谷草转氨酶(AST)、总胆固醇(CHOL)、甘油三酯(TG)、血糖(GLU)、肌酸激酶(CK)含量不受饲料脂肪源的影响。各组黄颡鱼肝脏中超氧化物歧化酶(SOD)、丙二醛(MDA)、谷胱甘肽S转移酶(GST)活性有显著差异。椰子油(CO)组的SOD和GST活性最高,而MDA含量最低。研究表明,在添加豆油的基础上,椰子油、苏子油、葵花籽油和鱼油与葵花籽油1∶1混合油都可以用作黄颡鱼饲料的脂肪源;证实了鱼体组织中脂肪酸组成基本可以反映饲料脂肪酸组成,并且说明了黄颡鱼具有延长和去饱和ALA和LA的能力。
[期刊]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吕存  孙玉亭  胡传炯  纪宇  成艳芬  朱伟云  
[目的]本试验旨在研究由2种益生菌和2种益生素合成的合生元对保育猪的益生作用并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240头体况相近的21日龄健康断奶仔猪,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每组3个重复,每个重复40头仔猪。试验组通过饮水饲喂合生元,对照组正常饮水,试验期间记录采食量与体质量;于21、28、42和70日龄采集粪样样品,Hiseq测序分析粪样菌群结构,气相色谱测定粪样短链脂肪酸含量。[结果]合生元显著提高21~42日龄保育猪平均日采食量和平均日增重,降低腹泻率(P<0.05);显著增加粪样短链脂肪酸含量,尤其是丁酸含量(P<0.05)。合生元对粪样菌群多样性和丰富度无显著影响,但显著增加28日龄保育猪粪样中乳酸杆菌属以及42日龄保育猪普氏菌属的相对丰度(P<0.05)。相关性分析表明,粪样中乙酸、丁酸含量与保育猪腹泻率显著负相关,与平均日增重和平均采食量显著正相关。[结论]补充合生元改变了断奶保育猪肠道菌群结构与代谢,提高了其生长性能。
[期刊] 水产学报  [作者] 黄旭雄  曾蓓蓓  穆亮亮  蔡敬  危立坤  
为获知盐度—光照强度—温度对半咸水硅藻——角毛藻SHOU-B98生长及高不饱和脂肪酸含量的影响,实验采用L_9(3~4)正交设计探讨其在不同盐度(6、12和18)、光照强度[10、30和50μmOL/(m~2·S)]及温度(10、20和30℃)组合条件下的生长及藻细胞ARA、EPA和DHA含量的变化。结果显示,盐度、光照强度、温度三因素对角毛藻SHOUB98的生长及高不饱和脂肪酸含量均有显著影响,且存在因素间的交互作用。角毛藻SHOU-B98在盐度12、光照强度30μmOL/(m~2·S)和温度30℃及盐度18、光照强度50μmOL/(m~2·S)和温度20℃的组合条件下生长最快,第4天后这2...
[期刊] 渔业科学进展  [作者] 王吉桥  赵丽娟  姜玉声  张剑诚  王锡荣  
在水温13.0~23.0℃下,将平均质量1.45g的仿刺参Apostichopus japonicus幼参放养在容量50L(45cm×31cm×30cm)的水槽中,投喂以鱼粉、虾糠和玉米蛋白为蛋白源,添加马尾藻粉、海泥、贝壳粉和黄原胶等粗蛋白12.70%和粗脂肪5.48%的饲料。在饲料中含有不同比例的亚油酸(LA)、α-亚麻酸(LNA)、二十二碳六烯酸(22∶6n-3)(DHA)和二十碳五烯酸(20∶5n-3)(EPA),以橄榄油平衡脂肪含量,以贝壳粉平衡其他成分,配制成LA和LNA的比例分别为20∶0(S1);20∶1(S2);1∶2(S3)和2∶1(S4);LA、LNA、DHA和EPA的比...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