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10607)
- 2023(15429)
- 2022(13220)
- 2021(12215)
- 2020(10275)
- 2019(23377)
- 2018(22865)
- 2017(43585)
- 2016(23946)
- 2015(26762)
- 2014(26386)
- 2013(26022)
- 2012(23994)
- 2011(21252)
- 2010(20797)
- 2009(18753)
- 2008(18139)
- 2007(15504)
- 2006(13371)
- 2005(11325)
- 学科
- 济(91103)
- 经济(90997)
- 管理(66032)
- 业(65164)
- 企(52029)
- 企业(52029)
- 方法(42289)
- 数学(37016)
- 数学方法(36651)
- 农(27866)
- 财(25746)
- 中国(24049)
- 地方(21361)
- 学(21031)
- 业经(20754)
- 农业(19449)
- 贸(16872)
- 贸易(16860)
- 易(16350)
- 务(15122)
- 财务(15059)
- 财务管理(15036)
- 环境(14934)
- 制(14879)
- 技术(14639)
- 理论(14279)
- 和(14220)
- 企业财务(14211)
- 划(12746)
- 融(12722)
- 机构
- 大学(333247)
- 学院(331585)
- 管理(131996)
- 济(128399)
- 经济(125614)
- 理学(115754)
- 理学院(114394)
- 管理学(112367)
- 研究(112270)
- 管理学院(111802)
- 中国(80459)
- 科学(73877)
- 京(70389)
- 农(62738)
- 所(56845)
- 财(56830)
- 业大(56471)
- 研究所(52701)
- 中心(50809)
- 农业(49676)
- 江(47252)
- 财经(46279)
- 范(44091)
- 北京(43670)
- 师范(43565)
- 经(42245)
- 院(40796)
- 州(38182)
- 经济学(38115)
- 师范大学(35518)
- 基金
- 项目(240852)
- 科学(187566)
- 基金(173906)
- 研究(170125)
- 家(154818)
- 国家(153293)
- 科学基金(130169)
- 社会(106636)
- 社会科(100892)
- 社会科学(100858)
- 省(95927)
- 基金项目(93995)
- 自然(87314)
- 自然科(85207)
- 自然科学(85180)
- 自然科学基金(83638)
- 划(80200)
- 教育(77287)
- 资助(70515)
- 编号(68481)
- 重点(54003)
- 成果(53650)
- 部(51863)
- 发(51234)
- 创(50058)
- 课题(46836)
- 创新(46709)
- 科研(46582)
- 计划(45369)
- 大学(43939)
- 期刊
- 济(134299)
- 经济(134299)
- 研究(92242)
- 学报(61359)
- 中国(59613)
- 农(56322)
- 科学(53192)
- 大学(45188)
- 管理(44527)
- 学学(42784)
- 财(41945)
- 农业(39140)
- 教育(34048)
- 技术(26422)
- 融(24109)
- 金融(24109)
- 业经(22778)
- 财经(21494)
- 经济研究(21348)
- 业(20354)
- 经(18226)
- 问题(17978)
- 科技(17918)
- 图书(17328)
- 版(17287)
- 业大(16714)
- 资源(16474)
- 理论(15184)
- 技术经济(15065)
- 现代(14160)
共检索到466953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农业现代化研究
[作者]
高小玲 孙晓瑜
长江“十年禁捕”政策是贯彻“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理念的重要举措。渔民作为禁捕政策的最终执行者和最重要利益主体,退捕后的收入保障直接关系着禁捕政策的顺利推进。本文基于可持续生计理论,利用湖南省11个县区市渔民实地调研数据,运用OLS模型和中介效应模型,分析生计资本差异对家庭收入质量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探讨影响效应在渔民间的异质性。结果表明,渔民生计资本原始积累方面,社会、人力、物质和金融资本处于较好水平,均值分别为1.57、1.54、1.51和1.50,自然资本水平相对较低,均值仅为1.06;退捕后渔户收入明显下降,年均收入由退捕前的10.31万元跌至6.43万元,而且渔户间收入差距加大,渔民家庭年均收入最高与最低分位区间的比值由退捕前的4上升至8。人力、物质、金融和社会资本均对收入质量影响显著,其中人力资本影响最大。人力、社会和物质资本存量增强渔民转产就业的积极性,金融资本虽然正向决定收入质量,但一定程度上会抑制渔民的再就业努力。另外,公共事务参与度、土地生产资料分别对收入充足性、结构性的促进作用最强;政府补贴支持对收入持续性和知识性的正向作用最大;信息资源获取便捷性对收入成本的负向作用最显著,而且生计资本对家庭收入质量的影响存在年龄异质性。由此,提出落实各项惠农政策、禁捕资金重点投放、加大乡村“能人”扶持和基于渔民年龄分类施策等建议。
[期刊] 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
[作者]
徐忠 曾婷婷 陈廷贵
[目的]在长江流域实行为期十年的禁捕政策,有利于保护生态环境和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其关键是妥善安置退捕渔民,如何提高渔民收入,缩小收入差距,进而推动禁捕政策能够长期有效地运行。[方法]该文基于2021年“长江流域十省百县千户调查”数据,通过基尼系数和分位数回归模型,运用“反事实分析”方法研究了禁捕前后的渔民收入差距和消费差距变化,进而研究了影响中低收入渔民的因素。[结果]研究发现:(1)专项补偿有力地避免了退捕渔民群体收入出现两极分化,但低收入渔民数量增加和高收入渔民群体收入份额的提高同样不利于收入分配差距的缩小。(2)2-3年的专项补偿结束后,退捕渔民的收入差距很可能会发生较大程度的扩大,政府的支持需要在较长时间内继续保持。(3)教育程度、健康状况、工作的稳定性及收入来源多样化对于提高中低收入渔民的收入和缩小收入差距能发挥较大的作用。[结论]“长江十年禁捕”对退捕渔民的收入及收入差距的影响较大,政府专项补偿虽然起到了强有力的缓冲作用,但需长期化和有针对性,以实现共同富裕的目标。
[期刊]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作者]
庞洁 陈洁 白珊珊
退捕渔民的生计安置是长江十年禁渔能否顺利实施的关键所在,如何防范和避免生计转型中的致贫返贫倾向、实现退捕渔民的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基于长江退捕渔民的调查数据,通过建立生计风险指标体系,识别和评估长江流域不同区域和不同类型退捕渔民的生计风险,利用Binary Logistic模型分析长江退捕渔民生计风险对其应对策略选择的影响机制,以期为科学制定有效的生计风险防范体系提供支撑。研究表明:(1)长江地区渔民退捕后的生计模式以兼业型为主,收入来源主要是非农收入;(2)禁渔政策实施后,长江地区渔民的生计多样化指数呈整体下降趋势,普遍面临着较高的生计风险,生计风险多重性指数为8.5;(3)自然风险、金融风险和政策风险是渔民退捕后面临的最主要的三大风险,不同区域和不同类型退捕渔民的生计风险存在差异性;(4)外出打工和向亲朋借钱是退捕渔民应对风险最主要的策略选择,不同风险因素一定程度上会影响退捕渔民的应对策略。应进一步优化安置帮扶政策,提高政策的持续稳定性,建立多元化的补偿机制,筑牢退捕渔民的生计资本基础,降低其生计风险,确保实现退捕渔民“退得出、稳得住、能致富”。
关键词:
退捕渔民 生计风险 应对策略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杨杨 李金荣 陈廷贵 唐议
文章基于可持续生计分析框架,构建偏最小二乘结构方程模型,对赤水河贵州段和长江流域洪湖段退捕渔民可持续生计的影响因素和影响路径进行分析。研究结果表明:自然资本、物质资本、金融资本、人力资本、社会资本对生计资本的路径系数分别为0.418、0.364、0.096、-0.08、0.465,其中,社会资本的影响最大,金融资本和人力资本没有通过显著性检验;生计资本和生态补偿对可持续生计的路径系数分别为0.299和0.520,生态补偿是影响退捕渔民可持续生计的主要因素。
[期刊] 上海海洋大学学报
[作者]
吴晓文 刘依阳
近年来,人民生活幸福指数成为了政府工作报告中的关键词,关注“生活幸福指数”既是“以人为本”科学发展观的体现,也是经济与社会和谐发展的内在要求。本研究采用问卷走访的方式,以江苏省泰州市靖江区、无锡市江阴县、常州武进区、无锡宜兴市、苏州吴中区、苏州吴江区6区县的150名退捕渔民为研究对象,分析当地退捕渔民生活幸福感现状及其影响因素,通过建立广义加性模型(Generalized additive model, GAM)以及生活幸福指数量表分析影响退捕渔民生活幸福感的影响因子。研究发现健康的身体状况、稳定的生活模式、不断增加的家庭支出、良好的居住环境、更高的受教育程度是使渔民对生活感到满意的主要因素,不健康的身体状况、不稳定的生活模式、拥有一定积蓄后缺乏长远金钱规划意识和合理掌控消费支出的能力、两个以上独立生活子女数量是导致渔民对生活感到不满意的主要因素。政府可通过适当放宽安置房条件、新增就业、开展精神文明建设、常见疾病预防知识培训、新建公共活动设施等措施提升退捕渔民生活幸福感指数。
关键词:
GAM模型 太湖渔民 退捕 生活幸福感
[期刊] 改革
[作者]
刘子飞 于法稳
渔民退捕是贯彻落实长江经济带发展战略和"共抓大保护、不搞大开发"的重要举措。短期内,中央政府应为退捕补偿主体,地方政府为辅,持证渔民为补偿客体;长期来看,应按退捕区域事权财权,明确中央、省、市(县)的补偿主体责任,还应拓展补偿客体,考虑区域间补偿标准的差异化,兼顾补偿的公平与效率。长江退捕是一个系统工程,除主体机制外,还应从组织领导、法治制度、政策支持和资金管理等方面完善相关配套措施。
关键词:
长江经济带发展 生态补偿机制 渔民退捕
[期刊] 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
[作者]
陈廷贵 陈宏飞 何羽丰
[目的]渔民作为禁捕补偿政策的直接利益相关者,其生计问题直接关系到禁捕政策成效。探究长江禁捕补偿政策对渔民生计的作用机理,对推动实现长江生态保护和退捕渔民生计保障具有重要意义。[方法]基于可持续生计理论和社会排斥理论,通过构建长江禁捕补偿政策背景下渔民生计结果的分析框架,利用江苏、安徽和湖北3省调研数据,采用偏微分最小二乘法的结构方程模型估算路径系数,测算长江禁捕补偿政策对生计结果的直接效应、间接效应和总效应。[结果]从直接效应上看,政策对促进生计资本积累和生计结果改善有显著影响,对于抑制社会关系排斥和政治排斥有显著作用,但对就业排斥影响不显著;从间接效应上看,政策能够通过生计资本和社会排斥的中介作用对生计结果产生重要影响;从总效应上看,长江禁捕补偿政策的实施能够显著改善渔民的生计结果。[结论]生计资本是渔民生计内生动力,对生计结果改善具有重要意义,须继续加大对生计资本建设力度;社会排斥是渔民生计发展的外部阻力,须促进社会融合,保障渔民政治、就业和社会关系等方面权利。
[期刊] 上海海洋大学学报
[作者]
赵文武 姜启军 徐忠
以渔民家庭为单位,以1万户渔民家庭收支的调查统计数据为基础,分析了近年来我国渔民收支情况。并进一步通过探索性案例研究方法,对5个地区的渔民收支情况实地调研和访谈。分析认为,2004年以来我国渔民的增收步伐在加快,年均增幅达9.46%,但存在较大的地区差异。渔民从事渔业生产获得的收入占到总收入的绝大部分,但渔民收入中来自渔业生产的收入不断下降,兼业收入在增加;家庭经营收入中,转移性收入的比重不断增加,其主要来源于生产性补贴的迅速增加;沿海和内陆省份的收入水平存在较大差异,但收入构成差异不大。渔业生产对于增加我国渔民收入,提高我国渔民的生活水平发挥了较大的作用和贡献。
关键词:
渔民收入 特征 影响因素
[期刊] 上海海洋大学学报
[作者]
熊泽秀 唐议
生态文明建设背景下,我国渔业监督管理要求不断提高,捕捞能力压减和禁渔范围扩大产生的退捕渔民安置成为重要课题。从公共参与社会治理理论、渔业监督管理现实需求、退捕渔民安置需求方面分析退捕渔民参与渔业监督管理的必要性,从法律依据、渔民意愿调查结果和渔民能力优势、相关实践基础方面分析退捕渔民参与渔业监督管理的可行性,并对林业管理中的护林人、治安管理中的辅协警的制度化发展情况进行分析借鉴。对我国退捕渔民参与渔业监督管理提出如下建议:(1)明确渔业巡护员的法律地位与职责;(2)根据所在水域面积、退捕渔民的实际情况以及巡护难易程度等设置人员数量;(3)建立统一的招录标准;(4)建立统一的管理机构;(5)加强岗前培训和在职培训;(6)建立以培训结果和平时工作表现为考核标准的考核制度;(7)建立多角度监督体系;(8)将部分经费纳入政府财政预算中,确保资金来源的稳定性,保障渔业巡护员的基本权益。
[期刊] 农业经济问题
[作者]
刘子飞 韩杨
当前,禁捕水域渔民退捕上岸已经完成,转产就业政策作为渔民退出捕捞权补偿体系的重要部分,是当下和未来的重点难点,对长江禁捕稳定持续和退捕渔民可持续生计具有重要意义。基于典型区域退捕渔民及其利益相关者调查分析,研究表明:转产就业政策目标是帮助渔民获取可持续的替代生计,防止退捕渔民"积贫返贫—生计压力—偷捕返捕—弱化禁捕",基本逻辑是通过政府承担转产就业成本以达成渔民稳定退捕这一具有生态外部性的集体行动。退捕渔民转产就业初步形成了"中央统筹-省负总责-县抓落实"的政策层级机制,地方政府是退捕渔民转产就业具体政策的制定者、实施者、改进者,市场主体也正逐步参与,实践探索形成了"四个一批"为主的转产就业模式。但部分地区仍面临着转产就业不充分、岗位层次较低、稳定性差等难题,这既有渔民生计资本低、博弈心理的内生因素,也有区域经济与资源禀赋约束、政策针对性不足的外部因素。未来,退捕渔民转产就业政策应长短结合、双重驱动,多元化就业模式增加岗位供给、针对渔民合理诉求提升转产就业精准性、优化政策制度形成稳定持续的激励机制。
[期刊] 农业经济问题
[作者]
于会娟 韩立民 范柳
禁捕关系到渔民的生计,帮助受禁捕等政策影响的退捕渔民重塑可持续生计是实现共享发展的应有之义。为保障制度性“失海”“失水”渔民的生计,各级部门、地方出台了系列政策并进行了实践层面的有益探索。论文对我国退捕渔民转产安置政策的演进过程进行了梳理,提出保障退捕渔民基本生活和助力退捕渔民转产转业是各级政策施政重点。对施政逻辑的剖析发现,退捕渔民身份特征与生计脆弱性是政策设计的逻辑起点,同时还体现了协同共治的总体逻辑和内生动力激发与外源动力匹配并重的实现逻辑。展望未来,应进一步深化对退捕渔民帮扶需求的精准识别和精准施策,进一步完善退捕渔民生计追踪、动态监测与评估机制,同时更加关注退捕渔民新环境适应和社会融入问题。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赵成章 王小鹏 周伟 高福元 黄勇 王兴国
农户家庭收入结构转型效益的研究对于揭示政策影响下农户家庭经济收入增长的内在本质具有重要意义。从不同退牧还草模式的角度,采用半结构访谈的数据采集方法与分位回归模型,分析了不同生态功能区农牧民家庭收入结构的转型效益。结果表明:生态补偿方式与收入转型需求错位,生态功能区农牧民家庭收益普遍降低,补偿性收入所占比重较大;受农牧民家庭经济特征影响,各种收入来源对农牧民家庭的收入效益贡献不一;资源禀赋和社会经济的地区差异,以及当地传统生产生活习惯与退牧还草政策的影响,各生态功能区农牧民家庭收入结构转型效益存在差异。退牧还草生态工程体系缺乏完善,尤其替代生计补偿缺乏针对性,有碍于农牧民家庭收入结构的有效转型。
[期刊] 农业现代化研究
[作者]
高小玲 王宇婷 晋洪涛
长江“十年禁渔”政策评估的目标是实现退捕渔民与渔业资源恢复间的平衡。渔民的意向性和生活幸福度应成为衡量禁渔效果的重要标准,研究退捕政策与渔民的适配对构建可持续退捕长效机制具有重要意义。本研究以湖南省11个县(区、市)的369位退捕渔民为案例,采用模糊集定性比较分析法(fsQCA),从韧性治理视角探索渔民韧性、政策工具对退捕政策长期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1)结合南县、湘阴县及沅江市的典型经验,提炼出积极态度-网络协作、学习能力-职业培训、网络协作-产业帮扶和学习能力-网络协作-政策联动4类不同主导型的政策长效组态。第一类强调渔民主观能动性,第二、第三类探索渔民韧性与政策工具的适配性,第四类挖掘政策组合的实效性。2)网络协作与学习能力是导致政策高效与低效组态的关键变量,验证了二者通过强化渔民韧性提升政策效果的重要性。3)职业培训和产业帮扶政策为巩固退捕长效机制打下基础,生态补偿与社会保障均为辅助条件,治理效果有限。由此提出重视社会网络支持、加强农村学习氛围营造、探索因地制宜政策组合的建议。
[期刊] 农业现代化研究
[作者]
高小玲 王宇婷 晋洪涛
长江“十年禁渔”政策评估的目标是实现退捕渔民与渔业资源恢复间的平衡。渔民的意向性和生活幸福度应成为衡量禁渔效果的重要标准,研究退捕政策与渔民的适配对构建可持续退捕长效机制具有重要意义。本研究以湖南省11个县(区、市)的369位退捕渔民为案例,采用模糊集定性比较分析法(fsQCA),从韧性治理视角探索渔民韧性、政策工具对退捕政策长期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1)结合南县、湘阴县及沅江市的典型经验,提炼出积极态度-网络协作、学习能力-职业培训、网络协作-产业帮扶和学习能力-网络协作-政策联动4类不同主导型的政策长效组态。第一类强调渔民主观能动性,第二、第三类探索渔民韧性与政策工具的适配性,第四类挖掘政策组合的实效性。2)网络协作与学习能力是导致政策高效与低效组态的关键变量,验证了二者通过强化渔民韧性提升政策效果的重要性。3)职业培训和产业帮扶政策为巩固退捕长效机制打下基础,生态补偿与社会保障均为辅助条件,治理效果有限。由此提出重视社会网络支持、加强农村学习氛围营造、探索因地制宜政策组合的建议。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