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346)
2023(518)
2022(440)
2021(413)
2020(380)
2019(805)
2018(818)
2017(1614)
2016(842)
2015(900)
2014(833)
2013(904)
2012(770)
2011(659)
2010(577)
2009(503)
2008(486)
2007(420)
2006(370)
2005(306)
作者
(2051)
(1822)
(1710)
(1577)
(1090)
(834)
(795)
(708)
(662)
(651)
(624)
(592)
(581)
(535)
(533)
(519)
(504)
(489)
(481)
(449)
(444)
(435)
(401)
(392)
(390)
(368)
(365)
(364)
(348)
(344)
学科
(2670)
经济(2657)
(2518)
管理(2040)
(1835)
(1568)
企业(1568)
人口(1357)
中国(1318)
农业(1259)
(1190)
金融(1190)
地方(1028)
(1009)
(980)
方法(959)
(923)
银行(921)
(916)
(915)
数学(887)
数学方法(882)
政策(855)
(788)
制度(787)
业经(648)
财政(591)
事业(575)
(573)
中国金融(545)
机构
大学(9898)
学院(9749)
管理(4661)
(4265)
理学(4191)
经济(4187)
理学院(4160)
管理学(4092)
管理学院(4075)
研究(3495)
中国(3387)
(2607)
中心(2243)
(2060)
(2048)
业大(2040)
农业(2036)
科学(1853)
(1630)
(1604)
人民(1576)
(1553)
银行(1552)
经济管理(1548)
国人(1482)
中国人(1474)
(1468)
财经(1468)
研究所(1467)
农业大学(1435)
基金
项目(7360)
科学(6135)
研究(5668)
基金(5554)
(4893)
国家(4820)
科学基金(4254)
社会(3954)
社会科(3710)
社会科学(3710)
基金项目(3090)
(2965)
自然(2675)
自然科(2630)
自然科学(2630)
自然科学基金(2585)
教育(2480)
(2445)
编号(2405)
资助(2097)
成果(1918)
(1729)
(1683)
(1638)
(1635)
国家社会(1610)
重点(1584)
人文(1569)
课题(1515)
(1514)
期刊
(4173)
经济(4173)
研究(3382)
中国(2840)
(2370)
(2175)
金融(2175)
科学(1724)
(1494)
农业(1455)
学报(1329)
管理(1243)
人口(1121)
大学(1107)
学学(1067)
教育(1044)
业经(992)
人口研究(722)
农村(708)
(708)
经济研究(692)
(684)
财经(682)
问题(571)
(559)
技术(545)
(534)
资源(514)
中国人(490)
国人(490)
共检索到15375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上海经济研究  [作者] 杨华磊  张文超  
基于全面二孩政策下出生人数不断下降的典型事实和部分学者对完全放松生育管控下多生育对技术进步和人均产出负面影响的担忧,本文从经验上发现,多生育不仅会增加未来劳动供给和资本存量,更重要的是,还会提升全要素生产率、产出以及人均产出的增长率。宏观上生育具有社会红利,微观上家庭为何不愿意生育呢?进一步研究显示:生育成本急剧上升且由家庭承担以及生育收益社会化使得生育行为具有了正外部性。为确保宏观上的生育红利,理论研究和经验上发现,表征为生育保险的生育支持政策具有社会化生育成本,规避正外部性的功效。文章的意义在于,实践上,可能会为完全放松生育管控,甚至采取生育支持政策提供一个经验依据;理论上,提出的正外部性机制可能会为将来发展和完善生育保险制度,提供经验上的证据和理论上的支撑。
[期刊] 人口研究  [作者] 顾宝昌  
引言在众多关于生育问题的研究中,有关生育意愿的研究一直受到特别的关注,其原因当然是由于人们企望通过对生育意愿的了解来预见到生育水平的变化。一般认为,由人们的生育意愿转化为人们的生育行为,由一个个人的生育行为聚集成一个人口的生育水平。如果说,对于生育行为和生
[期刊] 中国人口科学  [作者] 郑真真  
文章基于"江苏省群众生育意愿和生育行为研究"和有关生育意愿的国内外调查研究,回顾并讨论了有关生育意愿指标的测量、有效性和可靠性及其应用。作者认为,理想子女数、期望生育子女数、生育意向和生育计划之间相互关联,但概念不同,作用也不同。理想子女数变化缓慢且滞后于生育率变化,适用于对群体生育观念变迁的回顾性研究;期望生育子女数可视为群体有可能达到的最高终身生育水平;较强的生育意向和具有明确时间的生育计划更有可能转化为生育行为,对预测个体生育行为和估计群体变化都有应用价值。对于不同研究目的,合理选择生育意愿指标至关重要。
[期刊] 人口研究  [作者] 宋健  阿里米热·阿里木  
生育意愿与行为的偏离被视为一个常态化现象,但其偏离程度和家庭生育支持的影响机制尚未取得共识。利用2019年全国人口与家庭动态监测调查数据,通过构造"偏向度""偏向类型""无偏层次"等概念,实证分析中国育龄女性生育意愿与行为偏离的现状及家庭生育支持的作用。研究发现,育龄女性生育意愿与行为的偏向度平均约为0.14个孩子;生育意愿与行为无偏离的育龄女性在样本中所占比例高达85.45%;超过40%的育龄女性生育意愿与行为符合调查时正在实施的全面两孩政策的数量要求。各类家庭生育支持均有助于显著提升育龄女性生育意愿大于行为的可能性,尤其是有利于生育趋近完成态的育龄女性完成其未满足的生育意愿。建议全面加强家庭生育支持,从而提高育龄女性生育意愿与行为的一致性并降低其处于低意愿水平的可能性。
[期刊] 经济学动态  [作者] 张霞  夏巧娟  
近年国外学者在生育意愿与生育率方面的研究主要集中于以下方面:首先,探讨了生育意愿与生育行为之间存在偏差的成因,其中包括理想家庭规模和实际家庭政策的冲突、生育观念转变的滞后性、女性生命周期的影响及生育计划的调整四个方面。其次,从正式制度、非正式制度、经济因素以及女性个体等方面分析了生育率下降的原因,指出低生育率将在社会养老、理想家庭规模、经济运行等方面对经济社会带来负面影响,并进而探讨了提高生育率的举措及实施效果。国外研究让我们意识到在新时期完成人口发展新任务必须正视低生育率的负面影响,处理好经济发展与生育率、政策与生育率、人口与制度等三大关系。
[期刊] 当代财经  [作者] 段继红  苏华山  张成  
解决人口问题的关键在于探明目前低生育意愿的根本原因。基于机会成本理论,引入显性成本和隐性成本,从生育二孩的成本与收益两个角度进行理论分析,并根据调查数据,实证检验了影响二孩生育意愿的因素。研究发现:生育过程中的疼痛或危险性、一孩抵触、休闲时间的减少、没人带孩子、经济承受能力、优生少生、更多家庭纠纷这些因素对二孩生育意愿均有显著的负面影响,是制约人们自主生育意愿的主要因素,而其中的隐性成本则是导致女性二孩生育意愿普遍低于男性的原因。结合不同地区的人文社会环境考察二孩生育意愿的地区差异,结果发现,地区差异对二孩生育意愿有显著影响。因此,人口政策的具体实施也应该把地区差异考虑在内。
[期刊] 财贸研究  [作者] 石智雷  郑州丽  
使用2014年和2021年“湖北百县生育调查”数据,研究性别视角下生育意愿的性别差异及内在机理。结果表明,相对于女性,男性的生育意愿更高,男性二孩生育意愿比女性提高了32.36个百分点,三孩生育意愿提高了76.56个百分点。在使用反事实方法处理可能存在的选择性偏差后,性别差异依然显著存在。同时,随着人口政策的放松,生育意愿性别差异也因生育空间释放而逐步扩大。进一步研究发现,这一性别差异只出现在男性占据优势地位的传统婚姻匹配模式中,它通过男孩偏好和性别分工来调节男女的生育意愿。男性的男孩偏好提升了男性的生育意愿,而“生育-工作”冲突则降低了女性的生育意愿。同时,这两种调节机制随婚姻匹配模式的转变会逐渐消失。
[期刊] 人口研究  [作者] 李孜  谭江蓉  黄匡时  
文章使用2017年全国生育状况抽样调查数据的重庆样本,分析了重庆市2006~2016年间的生育水平,研究发现这11年间重庆市总和生育率有升有降,2007、2012和2016年超过1.8,分别为1.896、1.853和1.891,平均为1.61。相比较,11年间重庆市递进总和生育率平均值为1.83,2006~2016年间,重庆市二孩递进总和生育率平均值为0.76。文章分析了生育意愿,调查发现尽管全面两孩政策的后期效果可能会持续显现,但受多因素影响,仍有38.1%的女性打算生育孩子数少于2个,重庆市女性在生育孩子数量方面存在理想和现实的距离,内生性低生育趋势仍值得警惕。抚养成本依然是影响女性生育的主要因素。加快推进生育友好型社会建设,创建良好的生育环境,有助于完善生育服务,提升生育水平。
[期刊] 科技管理研究  [作者] 付坤  
社会是人与环境形成的关系总和,人口是社会发展的重要基石。中国作为世界人口大国之一,其人口结构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及未来发展能够起到极为关键的促进作用。在新时期社会形势下,为了推动人口的均衡发展,改善人口老龄化问题,提高全国生育率,我国于2016年起正式施行"全面二孩"政策,这一举措引起了全国人民的广泛关注,
[期刊]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吴园园   袁涛   周旭  
生育保险作为生育支持政策的重要内容,是影响女性再生育意愿的重要因素。基于当前我国人口生育率持续走低的现实背景,采用2018年中国劳动力动态调查(CLDS)数据,实证检验全面二孩政策实施以来,生育保险对已生育一孩女性的再生育意愿的影响。研究发现,相比无任何生育保险待遇的女性,享有生育保险待遇的女性再生育意愿高出7.7%。拥有生育保险能更显著地提升具有传统生育观念、独生子女家庭、城镇户口以及本科及以上学历的女性的再生育意愿。为此建议,应扩大生育保险覆盖范围,强化生育保险的生育支持功能,加强农村地区生育保障体系建设。
[期刊] 人口研究  [作者] 李洁萍  
根据中央有关文件和1986年全国计划生育工作会议提出的“适当照顾农村有困难的夫妇生育第二个孩子”的精神,为进一步完善计划生育政策,我们对上海郊县拟照顾生育二孩的十五种对象的生育意愿作
[期刊] 人口研究  [作者] 石智雷  杨云彦  
"单独二孩"政策的放开,为我们重新认识城乡居民的生育意愿提供了机会。文章对湖北省符合"单独二孩"政策家庭进行了二孩生育意愿的大样本调查,数据分析结果显示,符合"单独二孩"政策人群超过2/3在城市,农村相对较少;"单独二孩"政策家庭的平均理想子女数为1.70;明确要二孩的比重只有21.51%,农村居民二孩生育意愿略高于城市;育龄妇女年龄越大,二孩生育意愿越低;文化程度越高,城市育龄妇女的二孩生育意愿越弱,农村育龄妇女二孩生育意愿反而越强。就业迁移明显降低了农村家庭的二孩生育意愿和男孩偏好。在符合"单独二孩"政策但不打算要二孩的家庭中,50%的家庭是因为经济压力大。相对于结构性生育堆积风险,超低生育率陷阱更应该引起学术界和各级政府的重视。
[期刊]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吴园园   袁涛   周旭  
生育保险作为生育支持政策的重要内容,是影响女性再生育意愿的重要因素。基于当前我国人口生育率持续走低的现实背景,采用2018年中国劳动力动态调查(CLDS)数据,实证检验全面二孩政策实施以来,生育保险对已生育一孩女性的再生育意愿的影响。研究发现,相比无任何生育保险待遇的女性,享有生育保险待遇的女性再生育意愿高出7.7%。拥有生育保险能更显著地提升具有传统生育观念、独生子女家庭、城镇户口以及本科及以上学历的女性的再生育意愿。为此建议,应扩大生育保险覆盖范围,强化生育保险的生育支持功能,加强农村地区生育保障体系建设。
[期刊] 中国人口科学  [作者] 黄乾   范子昂  
文章基于2013和2017年企业—员工匹配数据,实证研究了企业实施生育假、生育补贴、工作—家庭平衡计划3种政策对育龄女性员工生育意愿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1)各项政策均显著提升了女性的生育意愿,其中工作家庭平衡计划的效果最明显,但政策效应在国际上仍处于较低水平;(2)各项政策效应存在异质性,生育假对未育、29岁及以下、高学历、大城市女性员工作用更大,生育补贴对29岁及以下、40岁及以上、中小城市女性员工作用更大,工作—家庭平衡计划对已育、高收入、高工作强度、大城市女性员工作用更大;(3)不同的生育支持政策通过产生“成本效应”或“和谐效应”,进而提升生育意愿;(4)不同政策之间能产生良性互动,政策组合对女性生育意愿的促进效应大于单项政策。文章研究结论深化了学界关于生育支持政策效果及作用机制的认识,为“全面三孩”时代的配套支持政策改革提供了参考。
[期刊] 人口研究  [作者] 王卓   李梦鹤  
在少子化背景下,为深入探究生育支持政策对生育意愿的影响及其具体作用机制,以生育行为为分界,将生育支持政策细分为孕育支持政策和养育支持政策,并基于2021年成都市“人口生育政策配套措施效果评价”专项调查数据开展实证分析。研究发现,孕育支持政策与生育意愿之间存在显著的正向关系,养育支持政策与生育意愿之间的关系则未得到实证支持;进一步探究生育成本观和生育偏好观在孕育支持政策对生育意愿影响中的差异化作用机制,可将育龄群体分为“敢生不愿生”型、“不敢生不愿生”型、“敢生愿生”型和“愿生不敢生”型4类,适用于不同类型育龄群体的政策指向不同。因此,构建长效的生育支持政策体系需要科学识别目标群体,精准施策,以提高政策效能,有效提升生育水平。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