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6952)
2023(9885)
2022(8454)
2021(7722)
2020(6553)
2019(14764)
2018(14574)
2017(29404)
2016(16081)
2015(18149)
2014(18215)
2013(18136)
2012(17374)
2011(15955)
2010(16277)
2009(15504)
2008(15393)
2007(14185)
2006(13050)
2005(12220)
作者
(47998)
(39820)
(39747)
(38100)
(25596)
(18897)
(18178)
(15212)
(15211)
(14627)
(13698)
(13180)
(13158)
(12911)
(12890)
(12489)
(11915)
(11830)
(11722)
(11563)
(10219)
(9979)
(9785)
(9169)
(9155)
(9059)
(9015)
(9002)
(8149)
(7828)
学科
(62255)
经济(62144)
管理(53521)
(47547)
(38815)
企业(38815)
方法(24356)
(21910)
数学(21377)
数学方法(21113)
中国(20870)
(20654)
(19196)
业经(14382)
(14331)
银行(14303)
(13747)
(13703)
贸易(13691)
(13434)
(13068)
(12645)
(12373)
金融(12371)
(12283)
(12166)
财务(12137)
财务管理(12101)
农业(11706)
企业财务(11471)
机构
大学(238226)
学院(237079)
(102815)
经济(100529)
管理(87536)
研究(85213)
理学(73638)
理学院(72847)
管理学(71725)
管理学院(71282)
中国(67370)
(54920)
(50952)
科学(48395)
(43843)
财经(41126)
(39587)
研究所(38801)
(38195)
中心(38145)
(37143)
北京(32861)
业大(32616)
经济学(31962)
农业(31132)
(30881)
财经大学(30297)
(29488)
(29237)
师范(28887)
基金
项目(145421)
科学(114334)
研究(108198)
基金(105513)
(91786)
国家(91010)
科学基金(76794)
社会(68994)
社会科(65388)
社会科学(65371)
(55720)
基金项目(53843)
教育(49984)
自然(48328)
(47781)
自然科(47138)
自然科学(47119)
自然科学基金(46288)
资助(44766)
编号(43567)
成果(38032)
(33737)
重点(33234)
(32091)
(31862)
课题(31704)
(29878)
教育部(28972)
(28877)
国家社会(28399)
期刊
(121325)
经济(121325)
研究(80012)
中国(51975)
(42515)
(36810)
管理(35664)
学报(35277)
科学(32868)
(29887)
金融(29887)
大学(27528)
教育(26187)
学学(25874)
农业(24397)
财经(21276)
经济研究(19859)
业经(19300)
技术(19266)
(18310)
问题(16172)
(14674)
国际(13066)
理论(12357)
(11766)
技术经济(11204)
现代(11149)
实践(10935)
(10935)
世界(10659)
共检索到380790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人口研究  [作者] 李建民  
自改革开放以来 ,我国人口生育率水平出现了迅速的转变 ,特别是 1 992年我国确立了市场经济为目标的经济改革以来 ,生育率水平更是进一步降低到更替水平以下。如果说 ,生育率的迅速转变是在国家计划生育政策干预下启动的 ,那么 ,在 1 990年代生育率的下降应该主要是社会和经济发展的结果。以市场经济为导向的经济改革和经济的迅速发展 ,已经为稳定我国城市地区人口低生育率水平提供了必要的经济条件 ,同时 ,制度、技术和文化等因素的变革已经为我国个人生育决策理性化创造了条件 ,低生育水平的稳定机制已经开始从政策控制为主转向群众自我控制为主的转变
[期刊] 人口研究  [作者] 顾晓阳  马芳成  金波  李媛  
[期刊] 人口研究  [作者] 刘书鹤,高利平  
要实现稳定低生育水平的目标,必须创造性地做好工作。这种创造性应从解决计划生育的基本矛盾出发,实行标本兼治。要认清以往计划生育工作治标不治本的事实,要认识到计划生育工作之“本”是促进群众生育观念的转变,而建立社会养老保障制度是根本之根本。治本是我国投资效益最大的事业,治本的战略意义是真正“创造性地”实现“两个转变”。
[期刊] 中国人口科学  [作者] 陈友华  
文章在概念界定的基础上,构建了稳定的低生育水平的判别标准,研究与分析了中国生育率究竟应稳定在怎样的水平上,以及稳定低生育水平与区域生育政策调整等相关问题。通过对发达国家生育率演变历史的考察与分析,对生育观念转变与稳定低生育水平二者间的关系、中国实现稳定低生育水平的可能性等问题进行了初步探讨。
[期刊] 人口研究  [作者] 彭秀健  
中国经济经过 2 0年的快速发展 ,出现了产品过剩 ,有效需求不足的问题。中国宏观经济有效需求不足的直接原因是购买力不足 ,深层原因是长期积累的结构性矛盾的释放和体制转型时期与消费需求有关的重大体制的不到位 ,而人口的低增长并不构成我国宏观经济有效需求不足的原因。人口众多 ,人口绝对过剩是我国的基本国情 ,控制人口数量仍须作为人口政策的重点。从长期看 ,严格控制人口 ,稳定低生育水平是从根本上解决我国人口与资源矛盾 ,提高我国人均收入水平 ,增加有效需求的战略性选择
[期刊] 人口研究  [作者] 杨书章,汤梦君  
当前中国人口已处在低生育率阶段,但人口过多仍然是中国可持续发展的主要障碍,保持低生育率,调整人口规模和结构是今后长期的任务。本文结合当前实际分析了稳定低生育率面临的主要困难和有利条件。用定性和定量相结合方法从社会经济发展、生育观念的转变、“独生子女夫妇生育二孩”政策的兑现、生育率的水平及其地区差别等方面分析了中国人口的现状。指出城市化将成为21世纪中国生育率下降空间拓展的主要动因。生育观念的转变,是长期稳定低生育率的直接必要基础。计划生育工作基础和取得的经验为稳定低生育率提供了有利的起点,而盲目乐观情绪不利于稳定低生育率。出生性别比偏高和人口老龄化是值得关注的重大问题。
[期刊] 人口研究  [作者] 姚敏华  
自70年代开展计划生育工作以来,中国的人口控制获得了举世公认的成就。值得注意的是,最近十几年来生育政策的社会经济背景发生了重大转变。在这种大变动中,中国的计划生育能够持续执行,并取得显著成效,是值得思考的。本文着重考察在政治经济大变动背景下,80年代中国生育政策的变迁和发展,以求更好地贯彻执行现行的人口政策。 一、生育政策转变的背景 进入70年代以后,中国人口问题日趋严
[期刊] 人口研究  [作者] 翟振武,刘爽,陈卫,段成荣  
本文讨论了低生育水平的内涵,计算了目前中国更替水平的数值。根据人口转变的定义和中国的实际情况,提出中国仍处于人口转变第三阶段的结论。文章提出日前及今后一段时间内,中国人口数量仍是第一位的问题。中国地区发展不平衡,解决人口结构并非仅有调整生育政策一条路。“削峰填谷,迁移流动,以时间换空间,推动区域人。协调发展”应成为解决人口问题的新思路。
[期刊] 人口研究  [作者] 明立群,章启明  
稳定低生育水平政策的要求与农村居民生育意愿存在差距 ,转变生育观念 ,消弥这一差距成为政府执行人口政策的焦点。传统的计划生育政策手段不支持生育观念的转变 ,建立农村社会保障体系成为转变生育观念的重要基础与手段 ,也成为计划生育政策手段的上佳选择。
[期刊] 人口研究  [作者] 于学军,杨书章  
我国人口转变在世纪之交实现了阶段性的突破,完成了传统意义上的人口转变历程并不意味着我国人口问题的解决,也不等于人口压力的减轻,更不能说人口与计划生育使命的结束。本文以我国现行的计划生育政策为基础,对未来50年的人口发展趋势做了预测,分析了在稳定低生育水平的过程中可能出现的不利因素,意在说明21世纪上半叶,特别是2010年以前我国人口与计划生育工作的重要性和艰巨性。
[期刊] 中国人口科学  [作者] 江亦曼,姚宗桥  
本文认为中国人口转变已经基本完成,但不是传统意义上的转变,是不彻底的、暂时的动态平衡。本文提出了判断人口转变完成的四个标准,指出稳定低生育率是一项战略任务,是解决其他问题的基本前提。本文对中国目前人口控制状态做了基本判断,并提出了建立稳定低生育率战略的政策体系。
[期刊] 中国人口科学  [作者] 穆光宗  
本文结合中国的历史和实际,系统地讨论了生育文化的概念、内容和变迁,认为生育文化的现代化是21世纪中国内生型生育控制机制得以形成最为重要的内驱力,而河南省新密市建立社会保障机制的实践恰好提供了一个给人启迪的案例。
[期刊] 人口研究  [作者] 陈卫,贾云竹,李强,武晓萍,同钰莹,韩荣炜  
[期刊] 人口研究  [作者] 顾宝昌  
引言在众多关于生育问题的研究中,有关生育意愿的研究一直受到特别的关注,其原因当然是由于人们企望通过对生育意愿的了解来预见到生育水平的变化。一般认为,由人们的生育意愿转化为人们的生育行为,由一个个人的生育行为聚集成一个人口的生育水平。如果说,对于生育行为和生
[期刊] 宏观经济研究  [作者] 杨玉华  
中国自1973年全面推行计划生育以来,在不到30年的时间内实现了人口再生产类型的历史性转变:人口再生产由“高出生、低死亡、高增长”转向“低出生、低死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