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10602)
- 2023(15283)
- 2022(13043)
- 2021(11832)
- 2020(10356)
- 2019(23644)
- 2018(23363)
- 2017(45124)
- 2016(24717)
- 2015(27850)
- 2014(27608)
- 2013(27206)
- 2012(24731)
- 2011(21997)
- 2010(21962)
- 2009(20299)
- 2008(19948)
- 2007(17572)
- 2006(14687)
- 2005(12497)
- 学科
- 济(101994)
- 经济(101884)
- 管理(72981)
- 业(71530)
- 企(59054)
- 企业(59054)
- 方法(55998)
- 数学(50665)
- 数学方法(49945)
- 财(29810)
- 农(26186)
- 中国(23636)
- 业经(20672)
- 学(20109)
- 贸(20046)
- 贸易(20041)
- 易(19506)
- 务(18959)
- 财务(18899)
- 财务管理(18860)
- 企业财务(17911)
- 农业(17751)
- 地方(17308)
- 制(16679)
- 技术(15761)
- 理论(15674)
- 环境(14646)
- 和(14269)
- 银(14035)
- 银行(13978)
- 机构
- 学院(355168)
- 大学(354278)
- 济(144163)
- 经济(141461)
- 管理(140737)
- 理学(124108)
- 理学院(122812)
- 管理学(120354)
- 管理学院(119736)
- 研究(111538)
- 中国(82168)
- 京(72099)
- 科学(71824)
- 农(64880)
- 财(64257)
- 业大(58506)
- 所(56532)
- 财经(53103)
- 中心(52909)
- 研究所(51995)
- 农业(51873)
- 江(50736)
- 经(48483)
- 经济学(45236)
- 北京(43947)
- 范(42683)
- 师范(42058)
- 经济学院(41448)
- 院(40049)
- 州(39984)
- 基金
- 项目(251540)
- 科学(198076)
- 基金(185259)
- 研究(173299)
- 家(164451)
- 国家(163166)
- 科学基金(140498)
- 社会(111051)
- 社会科(105549)
- 社会科学(105518)
- 省(98926)
- 基金项目(98195)
- 自然(95395)
- 自然科(93350)
- 自然科学(93323)
- 自然科学基金(91696)
- 划(83828)
- 教育(81842)
- 资助(77245)
- 编号(67947)
- 重点(56881)
- 部(55455)
- 创(52894)
- 成果(52509)
- 发(52251)
- 科研(49843)
- 创新(49455)
- 计划(48468)
- 教育部(47494)
- 大学(46768)
- 期刊
- 济(139868)
- 经济(139868)
- 研究(90347)
- 学报(62187)
- 中国(58579)
- 农(56088)
- 科学(54736)
- 财(51323)
- 管理(48371)
- 大学(46265)
- 学学(44350)
- 农业(37947)
- 技术(31654)
- 教育(30517)
- 融(26923)
- 金融(26923)
- 财经(25839)
- 经济研究(24146)
- 业经(23505)
- 经(22081)
- 业(20898)
- 统计(20169)
- 问题(18995)
- 策(18590)
- 版(18206)
- 技术经济(18025)
- 商业(16801)
- 决策(16596)
- 科技(16547)
- 业大(16061)
共检索到483633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南方金融
[作者]
张沛莹 冯照晴 金俐
基于2016年中国家庭追踪调查数据,运用多值处理效应模型,实证分析生育数量对女性工资收入的边际影响。研究结果表明:第一,生育数量的增加会显著降低女性工资收入;第二,生育一孩对女性工资收入的负向边际影响比二孩更大;第三,生育数量对女性工资收入的边际影响存在显著的地域差异、城乡差异和产业差异,对东部地区、城市、第二产业从业女性工资收入的负向影响远高于中西部地区、农村、第三产业从业女性。基于上述研究结果,为进一步优化人口政策,提高生育水平,缓解人口老龄化压力,一是要运用育儿补贴、个税抵扣等方式,提高对进入劳动力市场的育儿女性的补助水平,减轻女性养育子女的经济负担;二是要进一步完善《劳动法》等相关法律法规,保障女性的平等就业权利,使女性不会因为生育而被迫离开劳动力市场,同时为女性维护自身合法权益提供支持;三是要充分发挥社会组织和社会企业的作用,加强育儿女性的劳动技能培训,帮助其保持一定的职业技能、在哺育期结束后可以更快地回归劳动力市场;四是在制定人口政策时应格外关注生育一孩的女性,例如延长一孩生育产假及陪产假时间,给予更高的育儿补贴和个税抵扣,以降低未生育女性的经济压力,从而提高我国一孩生育数量;五是考虑到生育对不同女性群体工资收入的影响程度存在差异,要针对不同地区、城乡和行业的女性群体制定差异化的生育保险政策。
[期刊] 云南财经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陈晋玲
山西省经济快速发展的同时,各行业收入随之不断增长,与此同时行业工资水平格局发生了很大变化,表现出行业间收入分配差距不断扩大和行业收入位次呈现不同变化的两方面特征,为此,运用2004年-2009年全省19个行业的数据构建面板模型,分析影响其变化的影响因素,结果表明:行业劳动生产率对行业工资收入影响具用较强的正效应,行业垄断度对行业工资收入差距具有扩大效应,技术含量高行业的人力资本水平对行业工资收入的影响较显著。为此提出缩小行业收入差距的建议,从而促进收入分配公平。
[期刊] 中国人口科学
[作者]
李强
农民工的家庭化迁移是中国城市化发展的重要趋势。家庭化迁移和城乡迁移同时发生的"双重迁移"对农民工家庭造成了重大的影响,特别是对于家庭中的女性"双重迁移"引发不同以往的就业决策,并改变了农民工家庭的生活状态。文章在新家庭经济学的分析框架下,实证分析"双重迁移"中各类因素对女性就业选择和工资的影响。结果发现,家庭化迁移会减少女性居家就业和外出就业概率,降低女性就业水平。分析表明学前教育、技能培训等公共服务的可获得性能够提高流动妇女的劳动参与率,而在职培训和教育水平在提高女性农民工收入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关键词:
双重迁移 家庭化迁移 农民工 女性
[期刊] 经济问题
[作者]
郭沛 连慧君
基于2005-2013年中国工业行业的相关数据,采用系统广义矩估计的方法对中国工业行业碳强度变化对工业行业整体和不同要素密集度部门工资收入的影响进行实证检验。研究结果发现,对于工业行业整体而言,碳强度降低的过程中会对工业行业工资收入的增长产生积极影响。对于不同要素密集度部门而言,碳强度相对较高、技术水平相对较低的初级产品部门与劳动和资源密集型部门,碳强度降低对工业行业工资收入增长具有积极影响;对于碳强度相对较低、技术水平相对较高的中低、高技术制造部门,碳强度降低对行业工资收入增长具有消极影响。工业行业规模扩大和技术水平提高对工资收入增长始终具有积极影响,工资收入的粘性效应在不同的部门之间效果不...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吴炜
文章使用2012年我国劳动力动态调查数据,探讨劳动者的薪酬形式对其工资收入的影响。数据表明,绩效工资制下的劳动者收入最高,而计件工资制下的劳动者与计时工资制下的劳动者月收入没有差别。这种无差别是受到了工作时间这一中介变量的影响,控制工作时间之后,工资计算方式对劳动者工资收入产生了显著影响,计件工资制下劳动者时薪低于计时工资之下的劳动者。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吴炜
文章使用2012年我国劳动力动态调查数据,探讨劳动者的薪酬形式对其工资收入的影响。数据表明,绩效工资制下的劳动者收入最高,而计件工资制下的劳动者与计时工资制下的劳动者月收入没有差别。这种无差别是受到了工作时间这一中介变量的影响,控制工作时间之后,工资计算方式对劳动者工资收入产生了显著影响,计件工资制下劳动者时薪低于计时工资之下的劳动者。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邓永辉
文章基于哈尔滨市餐饮业、批发零售业和建筑业527名新生代农民工的调查数据,构建拓展的Mincer收入函数,运用SPSS18.0分析新生代农民工工资收入影响因素。得出研究结论:人口统计因素对新生代农民工工资收入影响不显著;人力资本因素中,教育程度对新生代农民工月工资收入的影响不稳定,工作经验以及隐含的技能提升对新生代农民工工资收入影响显著;职业特征因素中,周工作时间、岗位和行业因素对新生代农民工工资收入影响显著。
关键词:
新生代农民工 工资收入 工作经验
[期刊] 云南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张晓昕
基于劳动力市场分割理论和劳动力市场竞争理论分析,利用CFPS数据和ESR模型探讨了教育对劳动者非正规就业和工资收入的影响,评估了教育对非正规就业者与正规就业者工资差异的贡献。研究结果表明:受教育年限越长的劳动者非正规就业的可能性越低;非正规就业者的工资收入和教育收益率显著低于正规就业者,教育扩大了非正规就业者与正规就业者的工资差异;非正规就业者与正规就业者的教育收益率都在本科阶段达到最高,本科教育在非正规就业与正规就业劳动力市场上均具有生产功能和信号功能。此研究对于全面认识非正规就业、深化教育改革和构建富有弹性的劳动力市场具有积极意义。
[期刊] 财经研究
[作者]
王中华 王雅琳 赵曙东
文章从理论上分析了国际垂直专业化对不同参与国工资收入差距的影响机制,并在此基础上运用我国工业行业面板数据,实证分析了我国参与国际垂直专业化的工资收入差距效应。结果表明:国际垂直专业化是影响我国工资收入差距的重要因素,国际垂直专业化程度的加深会扩大我国工业行业熟练劳动力与非熟练劳动力之间的工资收入差距;行业技术进步同样会扩大工资收入差距,但前者的工资收入差距扩大效应显著高于后者;当考虑行业要素密集度差异时,无论是国际垂直专业化还是行业技术进步在资本相对密集的行业都要比劳动密集型行业的工资收入差距效应更为显著。
关键词:
国际垂直专业化 工资收入差距 工业行业
[期刊] 管理世界
[作者]
李雪 钱晓烨 迟巍
职业资格认证制度对一国的劳动力市场和产品市场有着深远的影响,本文着眼于职业认证的收入效应,对我国职业资格认证制度进行了探索性研究。在回顾了我国职业资格制度的沿革和现状、综述了相关文献后,本文构建了中国情境下的职业资格认证收入效应的理论框架。在其基础上,建立了以Mincer模型为基础的职业认证收入效应模型。采用个体层面的大样本调查数据,我们发现:(1)在控制了人力资本变量后,持有职业资格证书的从业者比无职业资格证书的从业者平均收入高出17.6%,在引入工具变量后,仍能观察到9.3%的收入增量。由此证实职业资格认证确实可以提高劳动者的收入。(2)劳动者获得的职业资格证书的等级、类别和数量对收入也存...
[期刊] 中国科技论坛
[作者]
宋宝琳 王丽 宋卓展
本文基于中国家庭追踪调查微观数据和中国城市统计宏观数据,探讨数字经济与居民收入之间存在的逻辑关系,并运用多层线性模型分析数字经济对居民收入的影响。研究表明:地区数字经济水平对居民收入具有显著正向提升作用,在解决内生性问题以及一系列稳健性检验后结论依然成立;数字经济对不同特征居民的收入影响具有显著异质性,即数字经济会因居民自身特征的不同而对其收入产生不同程度的影响。机制检验结果表明,在数字经济影响居民收入中,居民受教育程度发挥了重要调节作用。结合研究结果,本文提出相关对策建议,以期将数字经济促进居民增收的作用发挥到最大,实现数字经济快速发展和居民收入水平提高的双重目标。
[期刊] 人口研究
[作者]
邓翔 朱海华 路征
文章根据我国社会保险制度区域分割的特点,分析了我国外地劳动力与本地劳动力工资收入差距出现的新变化,并基于流动状态构造了3类劳动力群体,采用中国综合社会调查(2010~2013年)数据和倾向值匹配法(PSM)进行了实证研究。研究发现:相比本地劳动力,区外流动劳动力的工资收入高出了26%,其中的11%来源于流动带来的人力资本优势,15%来源于让渡社会保险权利换取较高工资收入的"权利置换"收益。这说明,我国劳动力市场在工资收入层面已不存在对外地劳动力的歧视,反而外地劳动力还具有一定的工资收入优势,但这种优势主要是以失去收入安全保障为代价的,因而需要更多地关注外地劳动力在社会保险福利上的损失,进一步提高社会保险的统筹层次。
[期刊] 华东经济管理
[作者]
张西业 程名望
最低工资制度是世界各国普遍采用的劳动保障制度,其目的在于维护劳动者取得劳动报酬的合法权利,保障劳动者尤其是低收入劳动者及其家庭成员的基本生活。文章依据相关法规政策规定的最低工资标准制定时需要考虑的因素,从保障低收入劳动者基本生活需要的角度,应用统计性描述方法对1993-2012年上海市最低工资与职工平均工资、人均GDP、最低社会保障线、人均消费性支出等进行分析。分析结果发现上海市最低工资与职工月平均工资的比远低于40%~60%的国际标准,与人均GDP的比值低于全国平均水平,表明上海市最低工资标准偏低,需要
关键词:
最低工资 平均工资 社会保障
[期刊] 特区经济
[作者]
魏章进 陈树德
本文基于中国健康与营养调查数据(CHNS),采用面板数据混合估计方法(OLS)研究了最低工资标准提升对工资收入的影响。研究发现:第一,最低工资标准提升显著提高了总体的工资水平,最低工资标准每提升1%,总体工资水平上涨0.148个百分点;第二,提升最低工资标准对不同工资分布群体具有异质性影响,最低工资对低收入群体的影响要大于高收入群体;第三,最低工资标准对男性、国有部门和高技能群体的收入弹性分别大于女性、非国有部门和低技能群体的收入弹性。一方面,政府要意识到提高最低工资水平对收入分配的积极效果,也要注意对总体工资水平上涨的影响;另一方面,非国有部门政策监管相比于国有部门政府要加大监管力度。此外,在低端劳动力短缺的背景下,无需过度顾虑最低工资的提高会削弱低技能工人的工资水平。
关键词:
最低工资 收入效应 实证研究 准自然实验
[期刊] 城市问题
[作者]
盛龙飞
利用VAR模型对最低工资标准的价格传递效应进行了分析。估计结果显示,最低工资标准对北京市城市居民消费价格的影响程度非常低且不具有统计显著性。最低工资标准没有通过影响平均工资进而造成通货膨胀压力,可以紧密联系价格的变动适时调整最低工资标准以保障劳动者的基本生活。
关键词:
最低工资 价格传递 向量自回归模型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
推荐搜索
非正规就业对居民收入的影响——基于PSM模型的实证分析
增值税转型对我国出口二元边际的影响——基于引力模型的实证分析
土地征收对农户收入的影响效应分析——基于倾向得分匹配模型的实证
中国高等教育扩招效应的实证分析——基于边际处理效应(MTE)的研究
中国高技术行业开放对女性工资增长的影响研究——基于分位数回归模型的分析
对外直接投资与企业异质性升级——基于内生转换回归模型和边际处理效应模型的实证研究
基于分位数回归的工资收入差异及其影响因素分析
农村独生子女生育选择影响因素及测度研究——基于Multinomial Logistic模型实证分析
我国对高收入经济体服务贸易出口的影响因素研究——基于引力模型和随机效应面板数据模型的实证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