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11101)
- 2023(16223)
- 2022(13935)
- 2021(13131)
- 2020(10963)
- 2019(24838)
- 2018(24266)
- 2017(46549)
- 2016(25570)
- 2015(28349)
- 2014(28296)
- 2013(27937)
- 2012(25835)
- 2011(23007)
- 2010(23001)
- 2009(21145)
- 2008(20803)
- 2007(18007)
- 2006(15818)
- 2005(13764)
- 学科
- 济(95610)
- 经济(95491)
- 管理(76362)
- 业(74688)
- 企(59548)
- 企业(59548)
- 方法(44161)
- 数学(38779)
- 数学方法(38342)
- 财(37535)
- 农(31145)
- 中国(28719)
- 业经(22822)
- 制(22661)
- 学(20655)
- 农业(20625)
- 地方(20536)
- 务(20079)
- 财务(20014)
- 财务管理(19958)
- 企业财务(18963)
- 贸(18664)
- 贸易(18656)
- 易(18149)
- 银(17399)
- 银行(17335)
- 行(16334)
- 策(15533)
- 理论(15502)
- 融(15205)
- 机构
- 大学(357457)
- 学院(357256)
- 管理(142341)
- 济(140843)
- 经济(137623)
- 理学(123145)
- 理学院(121815)
- 管理学(119737)
- 研究(119346)
- 管理学院(119113)
- 中国(91792)
- 京(75438)
- 科学(75368)
- 财(73077)
- 农(63897)
- 所(60555)
- 业大(56571)
- 财经(55018)
- 研究所(55010)
- 中心(54600)
- 江(52680)
- 农业(50029)
- 经(50019)
- 北京(47525)
- 范(44997)
- 师范(44505)
- 院(43125)
- 州(42087)
- 经济学(41619)
- 财经大学(40750)
- 基金
- 项目(246564)
- 科学(192184)
- 基金(178486)
- 研究(176835)
- 家(156802)
- 国家(155461)
- 科学基金(132802)
- 社会(111138)
- 社会科(105217)
- 社会科学(105189)
- 省(96092)
- 基金项目(94900)
- 自然(87900)
- 自然科(85814)
- 自然科学(85790)
- 自然科学基金(84237)
- 划(81092)
- 教育(80260)
- 资助(73714)
- 编号(71861)
- 成果(57840)
- 重点(54805)
- 部(53737)
- 发(51723)
- 创(50859)
- 课题(49214)
- 科研(47476)
- 创新(47426)
- 教育部(45703)
- 国家社会(45265)
- 期刊
- 济(153806)
- 经济(153806)
- 研究(107230)
- 中国(68791)
- 学报(61094)
- 农(58593)
- 财(57735)
- 科学(53661)
- 管理(48914)
- 大学(45723)
- 学学(43567)
- 农业(39971)
- 融(35541)
- 金融(35541)
- 教育(34641)
- 技术(27610)
- 财经(26235)
- 业经(25906)
- 经济研究(24595)
- 经(22195)
- 问题(19656)
- 业(19346)
- 版(18194)
- 科技(17648)
- 理论(17345)
- 技术经济(16459)
- 图书(16221)
- 业大(16031)
- 实践(15938)
- 践(15938)
共检索到523581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财政研究
[作者]
张心洁 周绿林 曾益
由于城乡居民医保具有公共产品属性,财政不仅要补助其筹资,还要承担赤字风险。伴随人口老龄化程度加深,城乡居民医保财政负担日益加重。为解决人口老龄化及其引发的系列问题,国家接连调整生育政策,但这种调整能够减轻城乡居民医保财政负担吗?是否有利于实现《"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提出的基本医保基金中长期精算平衡目标?鉴于此,本文通过构建精算模型仿真分析了生育政策调整前后我国城乡居民医保基金及其财政负担的变化情况。研究发现生育政策调整确实有利于实现城乡居民医保基金收支平衡,并能显著减轻公共财政支出压力。但因为生育政策调整具有一定时滞性,所以时间越长效果越明显。因此在建立稳定筹资机制和调整财政补助方向的同时,应通过提供财政补贴、减免个税和延长产假等措施提高育龄夫妇的生育意愿,为"全面二孩"政策的顺利实施铺平道路。
关键词:
生育政策 城乡居民医保制度 财政负担
[期刊] 财政研究
[作者]
张心洁 周绿林 曾益
由于城乡居民医保具有公共产品属性,财政不仅要补助其筹资,还要承担赤字风险。伴随人口老龄化程度加深,城乡居民医保财政负担日益加重。为解决人口老龄化及其引发的系列问题,国家接连调整生育政策,但这种调整能够减轻城乡居民医保财政负担吗?是否有利于实现《"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提出的基本医保基金中长期精算平衡目标?鉴于此,本文通过构建精算模型仿真分析了生育政策调整前后我国城乡居民医保基金及其财政负担的变化情况。研究发现生育政策调整确实有利于实现城乡居民医保基金收支平衡,并能显著减轻公共财政支出压力。但因为生育
关键词:
生育政策 城乡居民医保制度 财政负担
[期刊] 江西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汤薇 虞幸然 粟芳
随着人口老龄化问题的加深和医疗费用的提高,城乡居民医疗保险支付能力减弱,财政压力逐年加重。为减轻个人缴费负担,部分长期护理保险试点地区在制度实施初期采取依托医疗保险基金划转的筹资方式,若按这种筹资方式持续下去,未来会对医保基金的财政负担产生何种影响?基于包含替代效应的医疗保险精算模型模拟了2021—2050年各地区长护险基金和医保基金的运行。结果表明,在两项制度独立运行时,医保财政负担将显著增加;如果长护险完全依赖于医保基金,则当期赤字和累计赤字均提前6年。若长护险对医疗费用存在替代效应,当居家护理补助的替代因子为2.043,全国范围内推广长护险将不会对医保基金的可持续性造成任何影响。因此,在制度运行初期采取依托医保基金划转的筹资方式,并不会带来过重的财政负担,并且有助于扩大参保率,为长护险制度逐步独立运行提供保障。
[期刊] 财政研究
[作者]
景鹏 陈明俊 胡秋明
本文基于居民养老需求和基金收支平衡双重视角,建立模型测算城乡居保适度待遇区间,并评估财政负担规模及能力。研究发现:以满足居民生存需求为目标的基础养老金替代率介于23%-37%之间,以满足居民生活需求为目标的基本养老金替代率介于47%-53%之间;提高城乡居保待遇会显著增加财政负担规模,财政具备将基础养老金替代率提高至30.5%并按个人缴费基数的27.3%给予缴费补贴的能力;推迟待遇领取年龄、增加个人账户计发月数和提高基金投资收益率都能降低财政负担规模,但后两者对改善财政负担能力的效果不明显;推迟待遇领取年龄可提高适度待遇水平,增加个人账户计发月数则与之相反。本文结果为政府合理制定城乡居保待遇方案提供了有益启示。
关键词:
基本养老保险 适度待遇 替代率 财政负担
[期刊] 地方财政研究
[作者]
王敏 李济博
人口老龄化给我国社会发展带来一定影响,同时也给政府增加了沉重的养老负担。本文选取人口和基础养老金补贴标准作为变量建立模型,对我国各地城乡居民养老保险财政补贴负担进行静态分析,并且选取了具有代表性的省市对其未来的财政补贴进行动态分析和预测。结果发现,按照当前基础养老金发放补贴标准,目前绝大多数地方政府有能力承担对城乡居民养老保险的财政补贴。但是按照近十年来基本养老金发放补贴标准10%的增长幅度来测算,未来个别地方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地方财政负担率会逐渐提高,给当地财政带来风险和压力。建议基础养老金发放标准调整幅度要适度,同时要提高养老金统筹层次,完善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制度,深化财政补贴改革。
关键词:
城乡居民 养老保险 财政负担 财政负担率
[期刊] 西部论坛
[作者]
杨斌
基于我国2013年统计数据,分别计算不同省区城乡居民养老保险政府财政责任和财政负担的极差、极值比、标准差和变异系数,用以反映城乡居民养老保险政府财政责任、中央政府财政责任、地方政府财政责任、人均政府财政责任以及政府财政负担的地区差异。研究表明,受社会经济条件、制度发展状况及政府财政支出偏好等因素的影响,我国城乡居民养老保险政府财政责任和财政负担均存在较大的地区差异。其中,地方政府财政责任的差异最大,中央政府财政责任的差异居中,政府财政责任的差异最小;与政府财政责任的地区差异相比,人均政府财政责任的地区差异
[期刊] 世界经济
[作者]
刘小鲁
城乡居民医疗保险是中国目前实现社会医疗保险城乡统筹的主要形式。本文以CHARLS数据为基础,通过倾向匹配得分法研究该医疗保险对居民门诊和住院医疗服务利用水平的影响。结果表明,截至2013年底,中国城乡居民医疗保险没有对农业户口居民施加显著影响,也没有从总体上改变所有居民的医疗服务利用水平。此外,城乡居民医疗保险未能显著影响居民参保意愿,从而也不存在通过改变参保率进而影响医疗服务利用的间接效应。这些结果表明,中国目前的城乡居民医疗保险并没有对医疗服务利用水平产生实质性的影响。造成这一结果的主要原因可能是城乡
[期刊] 世界经济
[作者]
刘小鲁
城乡居民医疗保险是中国目前实现社会医疗保险城乡统筹的主要形式。本文以CHARLS数据为基础,通过倾向匹配得分法研究该医疗保险对居民门诊和住院医疗服务利用水平的影响。结果表明,截至2013年底,中国城乡居民医疗保险没有对农业户口居民施加显著影响,也没有从总体上改变所有居民的医疗服务利用水平。此外,城乡居民医疗保险未能显著影响居民参保意愿,从而也不存在通过改变参保率进而影响医疗服务利用的间接效应。这些结果表明,中国目前的城乡居民医疗保险并没有对医疗服务利用水平产生实质性的影响。造成这一结果的主要原因可能是城乡居民医疗保险并未显著缩小医疗保险实际补偿率的城乡差异。这是进一步推进医疗保险城乡统筹着重要解决的问题。
[期刊] 中央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王敏
政府财政支持是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制度得以存在和发展的重要物质基础。自全国统一的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制度建立以来,在中央城乡居民养老保险财政补贴政策框架的指导下,全国各地根据自身的实际情况,相继颁布了本地的城乡居民养老保险财政补贴政策,这一政策的实施,不仅为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制度发展提供了资金支持,更重要的是它发挥了激励和引导作用,提高了城乡居民参保缴费的积极性。但囿于我国现有体制、机制以及区域间经济发展水平差异,这一补贴政策面临着一些困境亟待解决。笔者以我国城乡居民养老保险财政补贴政策为基础,梳理了中央及全国
关键词:
城乡居民 基本养老保险 财政补贴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李亚青
随着城乡一体化进程的加速,城乡居民医保筹资调整的短期性和随意性问题日益突出。在"政府财政补贴为主、个人缴费为辅"的筹资方式下,城乡居民医保的筹资调整包括对筹资水平和筹资结构的调整,需要考虑多种复杂因素的动态影响。通过从指导原则、组成要素、调整依据、机制构建等多个方面对筹资动态调整机制进行了要素分类,认为筹资调整需要坚持稳定性、可持续性和精算平衡三大原则,调整机制应当包括调整对象、调整依据、调整频率、调整时机和调整幅度、调整权限和决策程序等组成要素。其中,如何使筹资调整"有据可依",是解决现行筹资标准确定的主观性和随意性问题的关键。为此,综合考虑制度内部的"拉动因素"和外部社会经济环境的"推动因素",从日常预警和定期评估两方面对调整依据进行了重点研究,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以精算机制为核心的筹资动态调整机制理论框架。
[期刊] 经济研究参考
[作者]
广西财政厅课题组
广西城乡现行的基本医疗保障制度主要包括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以下简称"职工医保")、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以下简称"城镇居民医保")和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以下简称"新农合"),从制度上实现了对全区城乡居民即城镇就业人口、城镇非就业人口和农村人口的全覆盖。找准"十二五"时期广西财政支持切入点,推进以上三项基本医疗保险制度城乡一体化,对构建和谐社会,推进城乡一体化建设都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
[期刊] 中国劳动
[作者]
季尚华 李希峰
近为贯彻落实山东省政府"整合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建立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制度"的要求,日照市自2014年对原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和原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进行整合,出台了《日照市人民政府关于建立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制度的实施意见》,建立全市统一、城乡一体的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制度。一是实行科学有效的绩效管理办法。对实施基本药物制度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乡镇卫生院实行绩效考核管理。按照每人每年50元标准和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乡镇卫生院所在街道或乡镇的参保
[期刊] 中国卫生经济
[作者]
王星 赵苗苗 吴群红 郑统 李乐 韩志超
目的:分析2016年前后城乡居民医疗保险制度整合试点先行地区政策工具的变化、特点和问题,为改进医保整合政策提供参考。方法:采用丘昌泰政策工具分类法,综合政策文本和专家意见,整理出政策工具名称及具体指标,对政策工具编码、归类,分析2016年前后政策工具使用情况及变化。结果:分析符合条件的30个城乡居民医疗保险政策文件,归纳管制、财务及组织沟通4类14个具体指标。2016年国务院提出整合城乡居民医保制度意见前,研究地区政策工具财务类占47.63%,组织类占23.97%,管制类占19.87%,沟通类占8.52%。2016年国务院提出整合城乡居民医保制度意见后,财务类占73.38%,管制类占12.95%,组织类占7.19%,沟通类占6.47%。使用财务类工具最多,沟通类工具最少。结论:财务类工具总体处于核心地位,组织类、管制类工具内部使用不均衡,沟通类工具使用仍需加强,重视政策工具研究,促进城乡居民医保政策优化与完善。
关键词:
城乡居民 医疗保险制度整合 政策工具
[期刊] 中国卫生经济
[作者]
张心洁 黄晶茹 周绿林
目的:通过分析使城乡居民医保基金维持收支平衡的缴费率和缴费调整方案,为城乡居民医保制度可持续发展和建立科学的筹资机制提供理论和数据支撑。方法:基于社会保险精算理论构建缴费率调整模型,对预测期内维持基金收支平衡的费率进行测算和分析。结果:(1)调整缴费率是实现城乡居民医保基金在预测期内平稳运行的关键。但相较一次性费率调整方案,渐进式调整方案对基金的年度压力更小,也更易于实施;(2)在上一步基础上引入控制措施或者提高补偿水平,均将影响预测期内基金的运行情况。并且,随着"全面二孩"生育意愿的提高,这种影响也更明显。结论:维持基金平稳运行,需建立科学的筹资机制,但同时应结合控制不合理医疗费用上涨和适度提高医疗补偿水平等措施。
[期刊] 经济经纬
[作者]
祝月明 张行 张广科
基于湖北省和河南省1012份农户的调查数据,应用Probit估计方法,论证了农户收入与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参与行为的关系,探讨了农户收入对"城居保"参与和健康投资行为影响的差异性。结果显示:收入对农户住院治疗行为有负向影响,即收入增加,农户住院治疗概率会下降;农户住院治疗行为与"城居保"参与行为正相关,参与"城居保"对农户住院治疗行为有正向影响;由于农户受益水平、地方政府支付能力、政策落实等方面的不同,"城居保"缴费率对两省农户住院治疗行为的影响存在差异,湖北数据显示正向效用,而河南数据显示负向效用;"城居保"的年金收益特征越明显,农户"城居保"参与越积极,住院治疗行为亦会增加;"城居保"的年金收益特征越不明显,农户进行健康投资的行为越积极,而住院治疗的概率会下降;省域特征下,户主年龄对"城居保"参与行为和住院治疗行为的影响相反。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