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4952)
2023(7394)
2022(6590)
2021(6237)
2020(5428)
2019(12671)
2018(12567)
2017(25217)
2016(14137)
2015(16054)
2014(16339)
2013(16361)
2012(15686)
2011(14312)
2010(14748)
2009(13778)
2008(13862)
2007(12739)
2006(11237)
2005(10119)
作者
(41708)
(34924)
(34869)
(33560)
(22529)
(16775)
(16181)
(13658)
(13034)
(12817)
(11887)
(11560)
(11239)
(11160)
(11143)
(11043)
(11025)
(10310)
(10186)
(10158)
(8837)
(8731)
(8589)
(8109)
(7972)
(7927)
(7915)
(7763)
(7202)
(7068)
学科
(59474)
经济(59419)
管理(39432)
(39104)
(30367)
企业(30367)
方法(27606)
数学(24836)
数学方法(24554)
(18984)
(16837)
中国(15460)
地方(12997)
(12831)
贸易(12827)
(12545)
(12453)
农业(12047)
(11951)
业经(11369)
(10546)
(9871)
财务(9841)
(9818)
财务管理(9817)
银行(9794)
(9318)
企业财务(9264)
(9019)
金融(9017)
机构
学院(206344)
大学(205806)
(88338)
经济(86423)
管理(78405)
研究(72176)
理学(66779)
理学院(66017)
管理学(64914)
管理学院(64505)
中国(54980)
科学(43421)
(43159)
(42018)
(38055)
(37930)
研究所(34196)
中心(33531)
(32988)
财经(32441)
业大(30920)
农业(30047)
(29285)
北京(27403)
(27103)
经济学(26974)
师范(26872)
(25685)
(25260)
经济学院(24465)
基金
项目(129729)
科学(100999)
研究(96160)
基金(92624)
(80011)
国家(79324)
科学基金(66805)
社会(59133)
社会科(56038)
社会科学(56019)
(51174)
基金项目(48286)
教育(44691)
(43353)
自然(42776)
自然科(41725)
自然科学(41709)
自然科学基金(40977)
编号(40466)
资助(39416)
成果(34421)
(29561)
重点(29456)
(28776)
课题(28300)
(26230)
(25109)
教育部(25082)
科研(25016)
创新(24557)
期刊
(99434)
经济(99434)
研究(62527)
中国(40180)
(34698)
(32897)
学报(31054)
科学(28680)
管理(27044)
大学(22880)
农业(22785)
(22100)
金融(22100)
教育(21642)
学学(21457)
技术(17742)
业经(16230)
财经(16016)
经济研究(15903)
(13758)
问题(13347)
(12392)
(11759)
技术经济(10809)
理论(10519)
统计(10315)
国际(9955)
(9701)
商业(9592)
实践(9519)
共检索到314358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人口研究  [作者] 石人炳  胡波  宁文苑  
文章运用2017年全国生育状况抽样调查中重庆、四川、贵州和云南四省市的数据,从时期生育水平和队列生育水平两个角度对生育政策调整前后西南地区妇女生育变动及其省际差异进行了分析。研究发现:第一,2016年以后,妇女总和生育率有较大幅度的升高,且这种升高几乎完全由二孩总和生育率升高所贡献;第二,妇女初婚和初育推迟导致一孩总和生育率偏低,低年龄妇女平均活产子女数减少;第三,35~39岁妇女平均活产子女数和二孩递进比提高,反映了生育政策调整的作用;第四,妇女生育水平存在地区差异和群体差异,贵州和云南妇女生育率高于重庆和四川,农业户口妇女生育率高于非农户口妇女,但生育政策调整对非农户口妇女生育的影响更为明显。
[期刊] 中国人口科学  [作者] 杨书章,顾宝昌,肖自力,王彦祖  
客观、历史、辩证地研究分析中国人口生育率的变动趋势,对认清形势、总结经验、控制人口发展是十分必要的。本文主要以1988年全国2‰生育节育抽样调查(以下简称2‰抽样调查)数据为根据,分析80年
[期刊] 中国人口科学  [作者] 刘宝芬,黄润明,郑贵敏  
60年代以来,广西妇女生育模式发生了根本的变化,尤其是80年代中后期,随着计划生育工作不断深入和完善,广西妇女生育模式逐步向有计划的控制型转变。然而广西是少数民族自治区,社会经济发展水平长期落后于全国,从而使广西妇女生育水平一直高于全国平均水平。本文仅根据1982年广西1%人口生育率抽样调查资料、1982年第三次人口普查和1990
[期刊] 人口研究  [作者] 李建新  
新疆少数民族人口实行计划生育始于80年代末期,短短几年来,已取得明显的成绩。喀什地区是新疆最大的少数民族地区之一,1990年普查,总人口为2.853 634人,占全疆总人口的18.83%。其中少数民族为2 649 700人,占该区总人口92.85%,占全疆少数民族人口的28.10%。喀什地区少数民族人口中又以维吾尔
[期刊] 中国人口科学  [作者] 聂沁苑  
一、资料来源与评价 每一时期的生育水平都是特定历史条件的产物。研究不同时期生育水平的变化是很有意义的。为此,西安交通大学人口研究所与美国人口理事会于1987年上半年在陕西咸阳市秦都区沣西乡进行了调查。该区位于陕西省中部关中平原渭河南岸,距西安市区约30公里。这里交通便利,经济发展水平与计划生育工作处于咸阳市中等水平,具有一定购代表性。这个调查从该乡选取了安谷、田家堡、李家庄三个村和段家堡的一部分,以1987年末为参考
[期刊] 人口研究  [作者] 刘秀花  
育龄妇女的人数多少和生育状况直接影响总人口的规模,研究育龄妇女生育状况,对控制人口发展,实现2000年人口规划具有重要意义。本文根据第四次人口普查10%机器汇总资料,对北京市育龄妇女现状及其生育特点作一简要分析。
[期刊] 人口研究  [作者] 查瑞传,季咏华  
1982年人口普查对于了解中国妇女生育状况提出了比较详细的资料。目前10%抽样汇总结果已经整理出来。本文试就这些资料对我国妇女生育状况作一分析,以对目前生育水平做出正确估价,并找出进一步降低生育率的途径。
[期刊] 中国人口科学  [作者] 陈字  邓昌荣  
文章使用中国健康营养调查(CHNS)数据,运用Logit系列和Probit等离散选择模型,对中国52岁以下在婚、离婚和丧偶女性分阶段生育意愿的影响因素进行实证分析。结果显示,个体的兄弟、姐妹数量对其生育意愿有正向的影响,其中异性兄弟姐妹数量的影响尤为显著。个体的年龄、受教育程度对生育意愿的影响是负的。个体工作的政府背景越强,生育意愿越低。拥有农村户口的个体比拥有城市户口的个体倾向于更多的子女选择。
[期刊] 中国人口科学  [作者] 梁中堂,谭克俭,景世民  
本文对1980年的总和生育率为2.31提出质疑,认为应在2.5~2.8区间的某一点上;80年代的生育率波动原因是国内外人口学家和计划生育工作者长期纷争的问题,笔者提出了一个全新的观点,认为80年代初的农村经济体制改革是构成波动的根本原因。本文还对20世纪最后20年中国妇女生育水平变动的基本特征进行了分析。
[期刊] 中国人口科学  [作者] 吕红平,高金三  
当前,河北省人口形势十分严峻,人口出生率回升很快,特别是自进入第三次生育高潮的1986年以来,每年出生人口都在100万以上,人口出生率连续3年超过20%。1988年底,全省总人口已达5795万。1980—1987年全省总和生育率为2.57,高于全国2.47的平均水平。如果按目前生育水平发展,到本世纪末全省总人口将大大突破6450万人
[期刊] 中国人口科学  [作者] 郝守忠  
本文根据第四次人口普查(10%抽样)提供的资料,对黑龙江省育龄妇女生育状况作一简要分析。 一、与1982年第三次人口普查对比 (一)一般生育率、总和生育率下降较快。黑龙江省育龄妇女一般生育率,1981年为72.81‰,1989年为62.53‰,较1981年下降10.28个千分点;总和生
[期刊] 中国人口科学  [作者] 涂平  
生育胎次间隔分布是决定妇女终身生育率的极为重要的因素。胎次间隔的长短对婴幼儿死亡率也有一定的影响。研究由初婚至生第一胎、由生第一胎至生第二胎和由生第二胎至生第三胎的间隔状况(以下简称第一、第二和第三胎次间隔),
[期刊] 人口研究  [作者] 刘鸿雁,吴玲,董情  
妇女生育率是人口再生产的决定性因素之一。我国自1979年“一对夫妇一个孩”的人口政策实行以来,人口的生育模式有了很大的改变。但城市与农村对政策的理解与执行有一定的差异,客观地揭示这些差异的原因,对于我们正确认识城乡间影响生育率水平的诸因素,指导计划生育的实施是十分重要的。
[期刊] 人口研究  [作者] 刘隆健  
影响生育率的因素可分为直接影响因素,如结婚比例、性生活、哺乳、人工流产等,和间接影响因素,如社会制度、经济、文化、职业等。由于直接影响因素介于生育动机和生育率之间,直接决定人们的生育行为,因此又称为中间生育变量(Intermediate FertilityVariables)。本世纪50年代中期Kingsley Davis和Judith Blake首先提出中间生育
[期刊] 人口研究  [作者] 李荣时  
近些年来,人口与经济的关系已为人们所普遍关注。但是,对于这一复杂的有机体,目前研究较多的是人口数量、人口增长对经济发展速度的影响,这只是二者关系的一个方面,并不是全部内容。经济发展对人口发展的影响,也是人口研究的一个十分重要的课题,探讨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对妇女生育率的作用和影响,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本文拟对此进行一些简要的分析。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