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3554)
- 2023(5303)
- 2022(4540)
- 2021(4238)
- 2020(3672)
- 2019(8146)
- 2018(7995)
- 2017(16427)
- 2016(8986)
- 2015(9880)
- 2014(10011)
- 2013(9659)
- 2012(8681)
- 2011(7792)
- 2010(8153)
- 2009(7730)
- 2008(7673)
- 2007(7042)
- 2006(6490)
- 2005(6016)
- 学科
- 济(32011)
- 经济(31951)
- 业(27130)
- 管理(24983)
- 企(19437)
- 企业(19437)
- 中国(13602)
- 方法(12408)
- 农(11692)
- 财(11440)
- 险(11283)
- 数学(11228)
- 保险(11192)
- 数学方法(11043)
- 制(10201)
- 策(9204)
- 银(9150)
- 银行(9147)
- 行(8710)
- 融(7469)
- 金融(7468)
- 地方(7380)
- 农业(6924)
- 贸(6722)
- 贸易(6718)
- 业经(6590)
- 易(6578)
- 务(6368)
- 财务(6357)
- 财务管理(6340)
- 机构
- 学院(121391)
- 大学(119420)
- 济(53833)
- 经济(52568)
- 管理(48064)
- 研究(41423)
- 理学(39727)
- 理学院(39332)
- 管理学(38760)
- 管理学院(38501)
- 中国(37194)
- 财(30361)
- 京(24818)
- 财经(22435)
- 科学(21978)
- 所(20427)
- 经(20407)
- 江(20246)
- 中心(19880)
- 研究所(17868)
- 农(17334)
- 经济学(16652)
- 财经大学(16584)
- 北京(16317)
- 州(15502)
- 院(15028)
- 经济学院(14932)
- 范(14646)
- 师范(14560)
- 业大(14228)
- 基金
- 项目(73602)
- 科学(58750)
- 研究(56973)
- 基金(54140)
- 家(45609)
- 国家(45145)
- 科学基金(39312)
- 社会(37205)
- 社会科(35173)
- 社会科学(35167)
- 省(27870)
- 基金项目(27084)
- 教育(25563)
- 自然(24139)
- 资助(23643)
- 编号(23586)
- 自然科(23585)
- 自然科学(23580)
- 划(23436)
- 自然科学基金(23182)
- 成果(20162)
- 部(16881)
- 课题(16671)
- 重点(15975)
- 发(15811)
- 性(15592)
- 国家社会(15098)
- 教育部(14795)
- 人文(14619)
- 制(14509)
共检索到198500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财经研究
[作者]
景鹏 胡秋明
文章基于"十三五"规划建议提出适当降低社会保险费率的现实背景,从社会福利最大化视角,运用一般均衡模型对五种生育情景下不同退休年龄的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最优社会统筹缴费率进行测算,并分析降低社会统筹缴费率的经济效应。研究表明:(1)最优社会统筹缴费率随退休年龄的延长而下降,随人口增长率的上升而提高。0%-100%符合全面二孩政策规定的妇女生育二孩,使退休年龄为60岁时的最优社会统筹缴费率降到19.18%-19.63%,使退休年龄为65岁时的最优缴费率降到10.77%-11.64%。(2)除了受生育政策和退休年龄影响外,最优社会统筹缴费率对物质资本产出弹性、个人主观效用贴现因子和社会贴现因子的敏感...
[期刊] 金融与经济
[作者]
高建伟 兰晔
在一般经济均衡框架内采用世代交叠模型,从社会福利最大化的角度分析测算四种生育情景下不同退休年龄的社会统筹账户、个人账户和总养老保险的最优替代率,并分析延迟退休年龄和生育政策调整的经济效应。研究发现:延迟退休会导致统筹账户替代率下降,提高生育水平对其则有明显的促进效应;个人账户替代率会随退休年龄增加而上升,随生育水平的提高而下降;总替代率随退休年龄增加则呈现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当延迟退休年龄至61岁时,最优总替代率为51.87%,此时提高生育水平,会使最优总替代率进一步增加,同时最优值所对应的退休年龄也会增大。延迟退休具有积极的经济效应,生育政策调整会使人口增长率上升,虽提高了最优总替代率,但会使个体效用水平下降,两种政策需要配合实施。除了受退休年龄和生育政策影响外,最优替代率对个人贴现因子、资本收入份额和社会贴现因子的敏感性较强。
[期刊] 经济体制改革
[作者]
王翠琴 田勇 薛惠元
本文通过人口预测和构建精算模型研究全面二孩和延迟退休政策对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基金收支平衡的影响,发现生育、退休政策调整对"新人"养老金支出规模的影响要高于"中人";政策的调整将养老基金短期和长期赤字出现的时间分别延缓到2053年和2060年以后;生育、退休政策调整对养老基金收支平衡产生叠加效应,延迟退休的政策效应远大于生育政策调整的效应,前者随着时间的推移逐步减小,后者随着时间的推移逐步增大。
[期刊] 经济体制改革
[作者]
王翠琴 田勇 薛惠元
本文通过人口预测和构建精算模型研究全面二孩和延迟退休政策对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基金收支平衡的影响,发现生育、退休政策调整对"新人"养老金支出规模的影响要高于"中人";政策的调整将养老基金短期和长期赤字出现的时间分别延缓到2053年和2060年以后;生育、退休政策调整对养老基金收支平衡产生叠加效应,延迟退休的政策效应远大于生育政策调整的效应,前者随着时间的推移逐步减小,后者随着时间的推移逐步增大。
[期刊] 保险研究
[作者]
刘万
鉴于延迟退休对养老金收支有多重影响,本文假定2025年起以"每4年延迟1年"节奏,逐步将男(女)养老金正常领取年龄(NRA)从60(55)岁提高至2049年的65(60)岁,利用中国未来分年龄人口数的完整估计数据,估算了延迟退休对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收支影响的净效应。估算结果显示,延迟退休为2050年争取到了近25%的制度赡养比下降空间,养老压力高峰期大大推迟。无论延迟与否,未来养老金收支缺口规模都很大,但延迟退休对抑制缺口扩大仍有显著效果,特别是在短中期,每年的收支缺口会因此减少40%~70%,但2050年后的远期效果明显减弱。建议尽早实施渐次延迟退休,减少工作退休的强制性,尊重国情允许男女差龄退休;加强养老金财政补贴长期规划,减轻远期财政兜底压力;加强养老金缴费与受益的精算联系,大力提高基金投资效率等。
关键词:
延迟退休 养老金收支 缺口估计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林雷 刘黎明 张诚
随着我国人口老龄化加剧,城镇职工养老保险的可持续性面临严峻挑战。文章采用人口精算方法,预测未来我国城镇职工养老保险缴费人员分布情况。同时,基于我国城镇职工养老保险缴费与计发原则,建立收支模型,对不同退休年龄和不同年份条件下的缴费收入与支出进行测算。研究发现,延迟退休政策对我国城镇职工养老保险产生的支出减少效应要强于收入增加效应。此外,若将男女法定退休年龄推迟到65岁,则我国城镇职工养老保险男女账户的收支差额将推迟10年才会出现收不抵支的情况。在现有退休政策条件下,延迟男性退休年龄要比延迟女性退休年龄更为可行。
[期刊] 金融经济学研究
[作者]
呙玉红
采用代表性个人数值模拟的研究方法,在合意精算假设的基础上,测算并比较分析了不同缴费基数边界设定方案对不同收入水平职工的全方位影响。研究表明,缴费基数的上下边界约束了低(高)收入者的最低(高)保障水平以及制度再分配的程度,即限定了低(高)收入者内含报酬率的上(下)限。中国现行缴费基数下边界设定过高,导致越是需要制度保障的低收入者其制度进入门槛越高,从而越难被制度覆盖。建议取消对缴费基数上边界的调整;在做实缴费基数的基础上,逐步取消现行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制度中缴费基数下边界的约束,或者将缴费基数下边界与最低工资标准对接,避免在制度设计层面对过低收入者养老保险权益的损害。
关键词:
城镇职工 养老保险 缴费基数边界
[期刊] 财经问题研究
[作者]
冯莉 杨晶
本文利用动态精算模型,对2018—2050年中国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基金的统筹账户收支平衡状况进行精算分析,并着重考察了延迟退休和全面二孩政策调整对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基金的影响。精算结果显示:首先,如果继续沿用现行政策,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基金将会在2024年出现当期赤字,并在2033年出现累计赤字,即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基金全部亏空。考察期内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基金累计赤字额持续增大,2050年将达到258 415.60亿元。其次,调整延迟退休年龄后,发现延迟退休导致当期和累计赤字的时点分别延缓到2027年和2039年以后,且2050年的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基金累计赤字缩减了122 137.13亿元。最后,同时调整延迟退休和全面二孩政策后,发现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基金的当期赤字和累计赤字额均得到了一定程度的改善,证实了延迟退休和全面二孩政策调整对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基金收支平衡和可持续性产生叠加效应。针对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基金收支失衡问题,笔者建议应从优化参数和强化融资入手,并通过综合施策化解中国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基金支付危机。
[期刊] 财经研究
[作者]
张熠
文章通过连续时间养老金收支模型分析认为延迟退休年龄对养老保险计划收支余额的影响来自四个方面的效应,即缴费年限效应、领取年限效应、替代率效应和差异效应。改革的最终效果是上述四种效应共同作用的结果。短期看,前两种效应占据主导;长期看,后两种效应也具有显著影响。延迟退休年龄的政策效果和工资增长率、养老金增长率、改革速度以及未来参保人口结构有关。理论分析和实证检验结果表明,无论从改革过程还是从对养老保险计划收支余额的影响看,延迟退休年龄都是一个复杂而渐进的过程,延迟退休年龄必将减轻政府在养老保险方面负担的传统说法并不全面。
[期刊] 经济评论
[作者]
刘万
延迟退休对职工利益的潜在影响如何,已备受社会关注。现有研究大都认为基本养老金对城镇职工退休有明显激励效应,普遍存在的提前退休现象似乎也印证这一点。基本养老金的确不利于增进延迟退休利益吗?本文借助养老金财富模型分析发现,延迟退休对职工利益的影响也取决于养老金参数的不同水平组合,如工资增长率越高,越有利于延迟退休;养老金增长率越低、养老金贴现率越高,越不利于延迟退休。本文认为,为适应弹性退休政策的推行,有必要保持养老金参数的可预期性和稳定性,便于职工选择退休时间更有理性;不同退休年龄待遇计发应符合精算中性或公平,以减小弹性退休给制度稳定带来的不利影响;调整退休年龄应主要是调整各类养老金最低领取年龄...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周成刚
文章以湖北省为例,在参保率、失业率、劳动参与率等基础数据不变的条件下,通过调整退休年龄,预测养老保险基金的发展趋势,发现延迟退休年龄可有效缓解养老保险基金支付压力。实施延迟退休政策要与经济社会发展相适应,应采用提高养老保险统筹层次、加强基金扩面征缴等"组合拳",配合发挥延迟退休政策的功能。
关键词:
延迟退休 养老保险 支付 风险
[期刊] 现代管理科学
[作者]
文裕慧
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是一项长期性的制度安排,建立可持续发展的医疗保障制度是制度改革的重要目标。在现行筹资模式下,如何确保基本医疗保险制度的可持续发展是个难题。文章首先分析了退休人员适当缴费的理论基础:医疗保险实行现收现付制;遵循大数法则,是分散风险的机制;一定程度上强调权利与义务对应;以及社会保险具有法定强制性,不能选择退出。进而阐述了退休人员适当缴费的现实意义:制度可持续发展和基金自我平衡的要求;增进制度的公平性,缓解代际矛盾;有利于解决基本医疗保险关系跨统筹地区接续。最后提出了设置最低缴费年限以及设计
关键词:
医疗保险 退休人员 缴费年限
[期刊] 财政研究
[作者]
张心洁 曾益 石晨曦 刘彤彤
伴随人口老龄化程度的不断加深,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基金支出压力不断增加。2002-2017年间,财政补贴其支出的年均增速达21.94%,显著高于同期财政收入增速。然而,受国民经济常态化发展影响,财政收入增速不断放缓。加之,"城职保"制度运行还存在转制成本偿还机制未建立、政府财政责任分担不明等问题。那么,要想实现"城职保"制度的可持续发展,财政是否会不堪重负?鉴于此,本文以实现"城职保"基金在短期(2018-2050)、中期(2018-2065)内能正常运转和维持当前待遇为前提,通过构建精算模型仿真分析基金的财务运行情况及财政需承担的兜底责任。研究发现,实行"全面二孩"政策能在一定程度上提高基金的可持续运行能力,且生育意愿越高作用越明显。但因为这种调整对基金赤字时点和年限的影响有限,本文进一步模拟了延迟退休可能产生的影响。结果显示,无论是否考虑性别差异,延迟退休均能明显提高基金的可持续运行能力。基于此,本文提出应尽快完善鼓励二孩生育、延迟退休年龄和提高基金保值增值能力等政策建议。
[期刊] 地方财政研究
[作者]
田影 马海涛
本文通过构建一个包含退休年龄延迟和内生生育率的世代交叠模型,探讨了社保缴费率和退休年龄延迟对就业率和养老金替代率的影响,并结合我国实际情况,进行了数值模拟和敏感性分析。研究发现:退休年龄延迟能够有效改善社保缴费率下降所产生的两难困境,退休年龄延迟与社保缴费率之间存在最优组合;进一步利用我国31个省的面板数据进行实证检验,发现社保缴费率在退休年龄延迟与就业率的关系中具有显著的中介效应这一机制,退休年龄延迟能够通过降低社保缴费率进而增加就业率。政府应“小步渐进式”地推行退休年龄延迟政策及实行弹性退休制度,构建社保缴费率与退休年龄相联动的调整机制,建立相应的激励机制,同时改革养老金制度,并采取一系列的配套措施,为退休年龄延迟政策的实施保驾护航。
[期刊] 金融论坛
[作者]
高彦 杨再贵 王斌
本文在一般均衡模型框架内,运用OLG模型全面评估降低缴费率和延迟退休带来的经济影响,并从社会福利最大化的角度估计中国不同养老保险缴费率和不同就业人口增长率下的最优退休年龄。结果显示:降低企业缴费率比降低个人缴费率更具有优势;延迟退休政策需要结合降低缴费率的政策共同实施;就业人口增长率上升会提高最优退休年龄。因此,在制定退休年龄时要综合考虑不同缴费率水平和就业人口增长率。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