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9377)
- 2023(13773)
- 2022(11767)
- 2021(11168)
- 2020(9523)
- 2019(22141)
- 2018(21422)
- 2017(41693)
- 2016(22769)
- 2015(25908)
- 2014(25609)
- 2013(25547)
- 2012(24384)
- 2011(22072)
- 2010(22227)
- 2009(20844)
- 2008(20895)
- 2007(18587)
- 2006(16222)
- 2005(14747)
- 学科
- 济(97551)
- 经济(97443)
- 业(63755)
- 管理(63385)
- 企(50058)
- 企业(50058)
- 方法(46635)
- 数学(42103)
- 数学方法(41701)
- 中国(28589)
- 农(28038)
- 财(26683)
- 贸(21356)
- 贸易(21348)
- 易(20838)
- 制(19703)
- 学(19209)
- 业经(18685)
- 农业(18288)
- 地方(17473)
- 银(16588)
- 银行(16559)
- 融(16241)
- 金融(16238)
- 行(15873)
- 务(15855)
- 财务(15823)
- 财务管理(15781)
- 企业财务(15068)
- 策(14845)
- 机构
- 大学(331532)
- 学院(327926)
- 济(146506)
- 经济(143776)
- 管理(125159)
- 研究(118438)
- 理学(107642)
- 理学院(106428)
- 管理学(104785)
- 管理学院(104140)
- 中国(91512)
- 京(69859)
- 科学(68992)
- 财(68323)
- 所(60442)
- 农(56476)
- 研究所(54731)
- 中心(54511)
- 财经(54167)
- 经(49541)
- 江(48805)
- 经济学(46744)
- 业大(46726)
- 北京(44648)
- 农业(44433)
- 范(42995)
- 师范(42618)
- 经济学院(42325)
- 院(42054)
- 财经大学(40449)
- 基金
- 项目(215273)
- 科学(170847)
- 基金(160054)
- 研究(157393)
- 家(140333)
- 国家(138916)
- 科学基金(118006)
- 社会(102222)
- 社会科(97063)
- 社会科学(97038)
- 基金项目(82849)
- 省(80293)
- 自然(75094)
- 自然科(73359)
- 自然科学(73335)
- 教育(72770)
- 自然科学基金(72139)
- 划(69354)
- 资助(67384)
- 编号(61838)
- 成果(52201)
- 部(50528)
- 重点(48888)
- 发(46464)
- 创(44198)
- 教育部(43569)
- 国家社会(43457)
- 课题(43402)
- 性(41788)
- 科研(41669)
- 期刊
- 济(156667)
- 经济(156667)
- 研究(101703)
- 中国(64252)
- 财(52467)
- 学报(51243)
- 农(51093)
- 科学(47968)
- 管理(44552)
- 大学(38868)
- 学学(36550)
- 融(35328)
- 金融(35328)
- 农业(34443)
- 教育(33072)
- 财经(27565)
- 经济研究(26806)
- 技术(25884)
- 经(23740)
- 业经(23317)
- 问题(20997)
- 贸(20257)
- 业(19753)
- 世界(17914)
- 国际(17704)
- 统计(16814)
- 技术经济(16419)
- 版(15433)
- 策(14899)
- 理论(14839)
共检索到496712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财经理论与实践
[作者]
徐雷 李军艳 谢明星
依据多期中国家庭追踪调查(CFPS)数据,运用双重差分法,考量生育政策变动引致薪酬性别响应的异质性。结果表明,生育政策变动引致薪酬性别响应具有明显的异质性特征。生育政策变动对男性薪酬的影响相对有限,但对在非公有单位就业、年龄低于35岁的青年女性薪酬具有较为显著的负向影响。该结论在经过倾向得分匹配-双重差分法检验后依旧保持稳健。社会保障不足、在时间和精力方面不能很好地平衡全职工作与家务劳动等,是生育政策变动影响部分女性薪酬的主要成因。鉴于此,国家在完善和落实积极生育支持措施时,应结合不同人群的差异性特点分类施策,构建生育友好的就业环境。
[期刊] 中央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肖挺 郭娜 赖剑锋
本文研究在应对贸易一体化时我国不同技能劳动者之间的工资差距和技能分布如何作出相应的反应。利用2010—2020年期间中国家庭追踪调查(CFPS)数据、联合国贸易数据(UNComtrade)等构造面板,在控制内生性问题的基础上,估计结果表明贸易对以所受教育为基准的中级和初级技能劳动者之间的工资差距有负面影响,对高级和中级技能组间的工资差距则有积极影响。且前者对于劳动技能的均值和分布具有负向作用,后者则有正向作用。因此,外贸活动会诱发技能极化,而工资差距解释了由贸易导致技能极化作用的50%。此外,在中年工人组以及高技术密集型行业中,收入差距特别是高中级技能组间的收入差距所带来的技能极化问题更为突出。鉴于一国的技能分配会长远地影响到未来的经济增长和不平等,因此,了解工资收入分配的变化并在政策设计中予以充分考虑至关重要,本文在劳动保障和教育支持等方面提出了相关的政策建议。
[期刊] 财经研究
[作者]
余丽甜 连洪泉
已有研究主要基于性别比失衡的竞争性储蓄动机解释了中国家庭的高储蓄之谜。文章把子女结婚这一自然事件作为处理变量,通过婚前和婚后的家庭储蓄变化识别出"婚姻效应",为竞争性储蓄动机理论和中国家庭的高储蓄之谜提供了微观证据。研究结果发现,在控制个人以及家庭特征后,相对于已婚家庭,未婚家庭储蓄显著更高。在排除地区性差异、教育储蓄动机、预防性储蓄动机和样本匹配等问题之后,未婚比已婚家庭具有更高储蓄水平的结论依然稳健。文章进一步分析识别出了城市和农村异质"婚姻效应"和婚后消费结构的变化,发现"婚姻效应"对不同收入水平的家庭都产生了影响,但"婚姻效应"对低收入家庭的消费抑制更为明显。文章的研究结果丰富了婚姻市场的竞争性储蓄动机理论。
关键词:
婚姻效应 竞争性储蓄动机 消费理论
[期刊] 财经研究
[作者]
余丽甜 连洪泉
已有研究主要基于性别比失衡的竞争性储蓄动机解释了中国家庭的高储蓄之谜。文章把子女结婚这一自然事件作为处理变量,通过婚前和婚后的家庭储蓄变化识别出"婚姻效应",为竞争性储蓄动机理论和中国家庭的高储蓄之谜提供了微观证据。研究结果发现,在控制个人以及家庭特征后,相对于已婚家庭,未婚家庭储蓄显著更高。在排除地区性差异、教育储蓄动机、预防性储蓄动机和样本匹配等问题之后,未婚比已婚家庭具有更高储蓄水平的结论依然稳健。文章进一步分析识别出了城市和农村异质"婚姻效应"和婚后消费结构的变化,发现"婚姻效应"对不同收入水平的
关键词:
婚姻效应 竞争性储蓄动机 消费理论
[期刊] 特区经济
[作者]
王晨光
互联网从经济、社会、文化等诸多方面改变了人们的生活,并深刻影响着社区社会资本的形成。本文基于2016年中国家庭追踪调查(CFPS)的数据,通过使用邻里信任作为社区社会资本的代理变量,实证检验了互联网使用能否以及如何影响社区社会资本。通过使用工具变量法克服内生性偏误后,发现个人的互联网使用显著且稳健地削弱了其邻里信任水平。机制分析的结果表明,互联网使用能够通过改变信息渠道、改变自评社会地位的方式降低个体对邻居的信任度。
[期刊] 云南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柴时军
基于2014年中国家庭追踪调查(CFPS)数据,在统一框架下研究了社会网络对家庭创业决策的影响。结果表明,社会网络提升了家庭从事自主创业的可能性,其对农村家庭创业参与的边际影响要高于城市家庭。进一步地,社会网络可以通过改善家庭信贷约束促进家庭参与创业。研究还发现,社会网络在市场化越不发达的地区对家庭创业的边际影响更大,市场化所构建的理性法制体系在家庭创业决策中与非正规的关系体系二者之间存在替代关系。
[期刊] 山西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龚钰涵 张锦华 陈博欧
聚焦于家庭教育储蓄,通过匹配中国家庭追踪调查(CFPS)和公共教育财政宏观数据,结合Tobit模型和Heckman两阶段方程,考察了公共教育财政对家庭教育储蓄行为的影响及其机制。研究发现:公共教育财政投入不仅增强了家庭的教育储蓄动机,而且对教育储蓄规模与教育储蓄率均有显著正向影响;在异质性方面,公共教育财政对子女处于义务教育阶段家庭和高收入水平家庭的影响更为显著;影响机制检验结果表明,公共教育财政可通过跨期配置效应、短期挤入效应两种渠道影响家庭的教育储蓄行为。
[期刊] 经济问题探索
[作者]
陈俊 韩非池
养老保险是中国社会保障体系的基本部分,较多文献揭示了养老保险制度的完善有助于促进居民消费水平,但作为强制储蓄性质的养老保险是否具有同样的积极作用尚不明晰。本文基于2016年和2018年中国家庭动态跟踪调查(CFPS)数据,运用双向固定效应模型实证检验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对居民家庭消费的影响机制。研究结果表明:提高城乡居民养老保险显著提高了消费水平,参与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对高收入家庭的消费不存在显著影响,对低收入家庭的消费具有显著促进作用,养老保险对不同经济发展水平地区家庭的消费水平影响存在显著的异质性。总体看,城乡居民养老保险能够显著促进居民消费,改善低收入群体和经济欠发达地区居民的生活水平。
关键词:
养老保险 收入 消费
[期刊] 浙江社会科学
[作者]
卢昂荻 卢文益 刘仁良
人工智能技术的发展使得越来越多的职业智能化可替代性增强,而职业智能化可替代性的变化会影响微观个体的金融资产投资行为。本文将Frey&Osborne(2017)计算的职业被人工智能替代概率的数据与中国家庭追踪调查数据相匹配,考察个体职业受到人工智能冲击概率对家庭金融资产选择的影响。研究表明,当家庭户主职业受人工智能冲击较大时,家庭更倾向于不持有风险金融资产并且保持更高的储蓄率,该影响主要存在于户主为男性、低教育、年轻组以及农业户籍的家庭中。机制分析表明,家庭经济脆弱性即落入社会贫困线以下的概率、社会互动和社会保障的参与度是职业替代率影响家庭风险资产投资行为的可能途径,职业可替代性更强的家庭面临更大的经济脆弱性、更少参与社会互动和社会保障,具有更保守的投资偏好,降低持有风险金融资产的可能。本文首次提供了人工智能职业替代对家庭金融不平等影响的直接证据,对我国在新技术冲击下推进共同富裕具有重要的政策启示。
[期刊] 现代财经(天津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张杰 魏振琪
消费碳排放占全球碳排放总量的2/3,消费端碳减排不容忽视。本文基于2010—2018年中国家庭追踪调查数据(CFPS),以“宽带中国”试点城市政策开展准自然试验,采用三重差分模型探索数字经济对家庭消费低碳转型的作用机理及异质性影响。研究发现,数字经济显著驱动家庭消费低碳转型,可以通过提高消费者环境压力认知、助推消费者偏好低碳化、促进产品绿色技术创新赋能家庭消费低碳转型,同时数字经济更容易降低南方地区、低碳电力城市和城市家庭消费碳强度,抑制了财务赤字家庭消费低碳转型,有待激发老年人低碳消费市场,对居住、医疗保健、交通、衣着消费碳减排作用依次递减,对食品类和文教娱乐类消费低碳化发展无显著影响。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田淑英 李雨涵 孙磊 董战峰
基于中国家庭追踪调查(CFPS)数据,探讨公众环境参与对家庭消费低碳转型的作用机制及其影响。结果表明:公众环境参与可以在消费端驱动公众低碳消费选择和在生产端优化用能结构进而推动家庭消费低碳转型,稳健性检验发现推动家庭消费的低碳转型效应呈显著表现;此外,家庭抚养负担比重、地区资源禀赋差异以及政府环境执法力度会对公众环境参与的作用效果产生差异化影响,在抚养负担比重较高家庭、资源型地区以及政府环境执法力度较高地区中公众环境参与对家庭消费低碳转型的推动作用更为显著。最后从拓宽环境治理的公众参与渠道、坚持消费端与生产端双向发力以及确保政策实施精准化等方面提出政策建议,以期为实现“双碳”目标、健全多元共治的现代环境治理体系提供更多经验证据。
关键词:
公众环境参与 家庭消费 低碳转型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田淑英 李雨涵 孙磊 董战峰
基于中国家庭追踪调查(CFPS)数据,探讨公众环境参与对家庭消费低碳转型的作用机制及其影响。结果表明:公众环境参与可以在消费端驱动公众低碳消费选择和在生产端优化用能结构进而推动家庭消费低碳转型,稳健性检验发现推动家庭消费的低碳转型效应呈显著表现;此外,家庭抚养负担比重、地区资源禀赋差异以及政府环境执法力度会对公众环境参与的作用效果产生差异化影响,在抚养负担比重较高家庭、资源型地区以及政府环境执法力度较高地区中公众环境参与对家庭消费低碳转型的推动作用更为显著。最后从拓宽环境治理的公众参与渠道、坚持消费端与生产端双向发力以及确保政策实施精准化等方面提出政策建议,以期为实现“双碳”目标、健全多元共治的现代环境治理体系提供更多经验证据。
关键词:
公众环境参与 家庭消费 低碳转型
[期刊] 世界农业
[作者]
张永奇 庄天慧
结合实施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以及加速推进乡村振兴战略,加强新时代老龄群体工作,健全特殊群体农村老人的保障体系必是题中之义。照料贫困作为中国保障民生的重大社会政策问题,急需得到更多的政策关注。本文基于CFPS(2018年)微观数据,结合区域层面的宏观项目,实证检验了家庭农场对照料贫困的影响程度与机制作用。研究结果发现,加快培育、发展家庭农场有利于改善农村老人的照料贫困状况,对农村老人的经济、健康以及心理减贫均有不同幅度的促进作用。异质性分析显示:针对健康程度不同的老人,家庭农场的减贫功能出现不一致性。家庭农场对农村半失能老人的健康贫困缓解具有更为鲜明的作用,对农村失能老人的精神贫困抑制作用更为强烈。作用机理研究表明,家庭农场可以通过创收效应、劳动调配、社会信任三种路径间接调节农村老人照料(经济)贫困、照料(健康)贫困、照料(心理)贫困。整体而言,家庭农场能够通过增收途径显著缓解农村老人照料(多维)贫困,其余两种途径调节效应不够明显。因此,未来决策层除了关注家庭农场的创收效应,持续推进家庭农场适度规模经营目标的同时,也应该进一步挖掘家庭农场的社会功能,为推进健康老龄化提供多元化践行路径。
[期刊] 经济问题
[作者]
李浩 袁晓玲
我国城镇化进程中环境污染问题以及由此引发的居民健康问题备受关注。基于中国家庭追踪调查项目(CFPS)2014年最新数据与受访者同期生态环境质量数据,构建在时间上与区位上相匹配的多维居民健康评价指标体系。应用Logit模型与分位数模型等回归分析法,实证分析了我国城镇化进程中的生态环境质量对居民健康状况的影响。考察后发现:生态环境质量对居民"近期健康""心理健康"与"他评健康"有着显著的影响,对居民"自评健康"的影响并不显著。考察后还发现,居民的一些个体特征及其行为方式对其健康状况会有不同程度的影响。营造绿色
关键词:
生态环境 城镇化 居民健康
[期刊] 金融理论与实践
[作者]
赵青 段笑娜
根据已有文献对“大五”人格分类,并采用2014年中国家庭追踪调查(CFPS)数据,通过实证分析探究了消费者人格特征对商业保险购买行为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人格特征的“大五”维度下,仅有外向性对商业保险的购买行为有显著且积极的影响。消费者的人际关系越好,正向情绪的程度越强,更加乐于成为其他人的伙伴,进而其家庭商业保险参与的可能性越高,且支出份额与支出比重都相对更大。该研究为相关部门在制定关于商业保险政策时,需要充分关注外向性人格特征的作用。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