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5151)
- 2023(7786)
- 2022(6431)
- 2021(6448)
- 2020(5042)
- 2019(11932)
- 2018(11737)
- 2017(20985)
- 2016(12343)
- 2015(14077)
- 2014(13975)
- 2013(13132)
- 2012(12501)
- 2011(11740)
- 2010(11901)
- 2009(10741)
- 2008(10502)
- 2007(9307)
- 2006(8570)
- 2005(7970)
- 学科
- 济(43351)
- 经济(43308)
- 管理(27693)
- 业(24883)
- 中国(22319)
- 教育(19460)
- 企(18148)
- 企业(18148)
- 方法(17690)
- 数学(16441)
- 数学方法(16236)
- 农(13408)
- 贸(12207)
- 贸易(12201)
- 易(12052)
- 财(11223)
- 策(9854)
- 制(9385)
- 学(9169)
- 理论(8590)
- 发(8263)
- 农业(8231)
- 银(8063)
- 银行(8060)
- 行(7895)
- 及其(7732)
- 业经(7688)
- 政策(7391)
- 融(7128)
- 金融(7128)
- 机构
- 大学(169287)
- 学院(164157)
- 济(74562)
- 经济(73149)
- 研究(67151)
- 管理(56184)
- 理学(47572)
- 中国(47289)
- 理学院(46952)
- 管理学(46275)
- 管理学院(45918)
- 京(37996)
- 科学(34763)
- 财(34228)
- 所(32916)
- 范(31139)
- 师范(31028)
- 教育(29832)
- 研究所(29769)
- 中心(28374)
- 财经(26543)
- 北京(25920)
- 师范大学(25641)
- 江(24767)
- 经济学(24540)
- 经(24500)
- 院(23883)
- 经济学院(22067)
- 农(20807)
- 财经大学(19699)
- 基金
- 项目(101218)
- 研究(84266)
- 科学(82845)
- 基金(73345)
- 家(62443)
- 国家(61824)
- 社会(53839)
- 科学基金(52203)
- 社会科(50924)
- 社会科学(50918)
- 教育(46078)
- 省(36126)
- 基金项目(35957)
- 编号(35352)
- 划(33905)
- 成果(32467)
- 资助(31441)
- 自然(29680)
- 自然科(29007)
- 自然科学(29000)
- 自然科学基金(28537)
- 课题(28110)
- 部(26651)
- 重点(24218)
- 教育部(23982)
- 发(23622)
- 年(23171)
- 性(23045)
- 中国(23039)
- 国家社会(22402)
- 期刊
- 济(81175)
- 经济(81175)
- 研究(67002)
- 教育(49761)
- 中国(42831)
- 财(23871)
- 管理(21097)
- 科学(19858)
- 农(19064)
- 学报(18478)
- 融(17307)
- 金融(17307)
- 技术(16822)
- 大学(16019)
- 经济研究(14574)
- 财经(13786)
- 农业(13538)
- 学学(13373)
- 职业(12458)
- 贸(12185)
- 经(12107)
- 国际(11030)
- 业经(10650)
- 世界(10648)
- 问题(10594)
- 坛(9373)
- 论坛(9373)
- 技术教育(7992)
- 职业技术(7992)
- 职业技术教育(7992)
共检索到268719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南方经济
[作者]
陆万军 邹伟 张彬斌
近年来,中国性别教育差距快速缩小并呈现出女性高等教育在校生比重超越男性的现象,文章从生育政策视角对这一现象进行了解释,认为计划生育政策通过改善女性教育获得显著促进了性别教育平等。队列分析显示,生育政策之后的出生队列中女性相对教育水平明显提高,性别教育差距明显缩小。基于生育政策地区差异和出生队列差异构建的双差分模型分析发现,以农村二孩政策地区为参照组,严格的独生子女政策在提高女性相对受教育机会方面更为明显。但相对于二孩政策,一孩半政策在促进性别教育平等方面不存在显著差异,这可能由于在一孩半政策下独女户和双女户数量较少,家庭受性别偏好影响会将资源向男性倾斜,导致政策没有通过控制家庭规模提高女性相对教育获得机会。研究认为,随着中国放松生育政策,农村地区由一孩半政策过渡到二孩政策并不会对女性教育获得产生明显影响,应该关注生育政策调整对严格独生子女政策地区女性教育获得的影响。同时,随着性别教育差距逐步缩小,可以利用劳动力市场政策降低市场性别歧视,进一步提高女性地位并促进性别平等。
关键词:
生育政策 性别平等 教育获得 双差分策略
[期刊] 中国特殊教育
[作者]
苏勇
教育公平是人类教育的永恒主题,但性别不平等依然存在于各个领域。教材存在性别偏见,教师存在种种性别刻板印象,其原因在于外在历史文化因素的束缚和内在女性自主意识的丧失。中学教育中的性别偏见对学生发展造成很多不良影响,可通过以下途径实施性别平等,促进教育公平:加强舆论导向;立法性别教育;增加性别课程;教师参与性别研究;实行"双性"教学。
[期刊] 人口研究
[作者]
涂肇庆
香港是世界上生育率水平最低的超低生育率地区之一。低生育率现象是个体导向的社会机制所倡导的两性平等与家庭导向的社会机制在事实上的性别不平等之间强烈冲突的结果。“有偿养育计划”也许是刺激那些有多生倾向的家庭把生育意愿转变为实际生育行为的有效途径。
关键词:
总和生育率 超低生育率 性别平等
[期刊] 人口研究
[作者]
张洋 李灵春
中国的生育水平长期提振乏力,借鉴世界低生育率国家总和生育率反弹经验并构建中国特色的生育支持政策体系势在必行。以27个低生育率典型国家为例,在构建追踪数据的基础上,分析不同生育支持政策组合对总和生育率反弹的影响以及性别平等发展水平对政策效果的调节作用。研究发现,相较于支持“男性单职工模式”的政策组合,支持“双职工模式”的政策组合更有利于总和生育率的提升;经济支持政策与总和生育率之间有稳定的正向关系,服务支持政策和时间支持政策对总和生育率的提升效果受到性别平等发展水平的调节;在性别平等发展水平更高的国家,服务支持政策和时间支持政策的效果更明显。生育支持政策的制定应考虑不同类型政策之间的相互协调与组合,并深度思考政策背后的价值导向和政策实施的社会情景,营造性别友好的社会文化环境。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李汉东 王然 任昱洁
计划生育政策形成了中国特有的家庭结构。实施计划生育政策以来独生子女人口及由此产生的家庭结构比例是一个值得探讨的问题。文章提出了新的估计独生子女数量的方法,并利用该方法估计了中国计划生育政策实施40年来的独生子女人口数量。在此基础上,结合多主体模拟方法,对截止到2015年的中国各类家庭的分布比例进行估计。分析结果表明:截止到2015年底,中国独生子女人口为2.246亿,占同期出生人口的43%。其中,城镇家庭中,"双独"家庭占11.9%,"单独"家庭占40.8%,"非独"家庭占47.3%。
[期刊] 财经论丛
[作者]
王树 蒙昱竹 赵庆
本文基于CFPS(2010)、CHIPS(2013)和CHFS(2017)三个微观数据库,通过双胞胎工具变量法和倾向得分匹配法(PSM)分析低生育率对家庭子女受教育水平的影响。研究结果显示,生育数量减少显著促进了子女受教育水平的提升,特别是计划生育政策实施后,该效应更为明显,从而验证了家庭对孩子抚养的“数量-质量”替代效应。在区分个体性别差异后,发现低生育率对女性受教育水平的提升作用显著低于男性,拥有兄弟对女性的教育投资产生严重的“挤出效应”,即同胞性别结构的差异导致家庭教育投资的非对称性。据此,随着我国生育政策的不断放开,应更加重视微观家庭中对女性的教育投资,倡导教育投资的“性别公平”。
关键词:
低生育率 同胞性别结构 教育水平 PSM
[期刊] 人口研究
[作者]
原新,石海龙
中国出生性别比自1980年代开始偏高且持续升高,这是多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男孩偏好的传统文化和社会经济现状是基础,便捷安全的胎儿性别鉴定和性别选择技术是手段,少生孩子是动因。计划生育政策是促使少生孩子的重要因素,但不是唯一的途径。计划生育政策与出生性别比偏高并非直接的因果关系。
关键词:
出生性别比 计划生育政策
[期刊] 中国高等教育
[作者]
闫玉
性别意识培养是促进全社会从性别角度审视社会现实,推进两性协调发展,实现社会和谐的重要手段。高师学生的性别意识不仅关系着自身的生存和发展,未来通过教师职业还将对学生性别意识的形成起到示范和引领作用。调查高师学生的性别意识现状并采取有效的性别教育应对措施具有重要的意义。
[期刊] 职业技术教育
[作者]
闫玉
高职学生的性别意识影响其全面成长和高职教育目标的实现。研究发现,高职生性别刻板印象广泛存在,学生普遍缺乏科学的性别知识,其原因主要在于高职院校性别教育相关环节的缺失。针对高职学生性别意识特点,高职院校应从教育理念、课程设置、教学方法、教师队伍及教育环境等方面出发,让性别教育进入高职教育的各环节,将社会性别意识渗透到人才培养的全过程,以提升学生的性别意识。
[期刊] 人口研究
[作者]
顾宝昌
关于生育和生育转变的理论,人口学家巳经提出来了许多,从社会学、经济学、人类学、心理学、历史学等各种角度进行了探讨。比如冠尔(Ansley Coale)提出了欧洲生育转变的理论,弗里德曼(Ronald Freedman)提出小家庭的生活方式与生育下降的关系,戴维斯(Kingley Davis)和布莱克(Judith Blake)在50年代关于社会结构与生育率的讨论中提出了关于生育的中间变量理论,而后,在80年代又由邦加茨(John Bongaarts)
[期刊] 教育科学
[作者]
张祺午 陈衍 于海波 房巍 李玉静
借鉴和运用当代国际竞争力理论与评价体系,对世界各国或地区职业教育机会竞争力水平进行度量。结果显示,在整个世界范围内,职业教育体系中仍然面临机会性别不均等的问题;其中发展中国家比发达国家面临更大的性别不均等问题。中国在促进职业教育性别均等方面取得了一定成就,但从总体来看,我国女性接受职业教育的机会仍然低于男性,这一现象在职业教育体系的较高层次更为明显。
[期刊] 商业经济研究
[作者]
储宇奇 刘日星
本文基于CFPS微观数据库,重点探讨在生育政策变更背景下,子女数量的变动对家庭消费行为的影响。研究发现:第一,子女数量的增加整体上会提高家庭人均消费水平,改善家庭消费结构。第二,在家庭不同生命周期下,子女数量的影响具有差异性,在家庭形成阶段,子女数量的增加不利于家庭消费水平的提高,但在其它阶段,子女数量的增长对家庭消费水平具有显著的正向影响。第三,子女数量对城镇家庭消费水平的边际正向影响要大于农村家庭。第四,生育政策的放开会通过影响家庭子女数量间接影响家庭消费行为。因此在放开生育政策的同时,需要加强相关医疗、教育等配套设施的建设,缓解居民消费升级的后顾之忧。
[期刊] 比较教育研究
[作者]
陈明昆
由于受历史、文化及宗教信仰的影响,埃塞俄比亚妇女接受高等教育的比例一直很低。虽然政府在教育政策中明确提出对妇女的特别关照,如针对"发展中"地区的女性实行降分录取的"确认行动计划"等,但女性接受高等教育的情况并不理想。通过对得巴布大学女生情况的分析,可以发现女生辍学人数偏高、毕业生人数偏少等问题并没有明显好转。这在某种程度上说明埃塞俄比亚的教育平等政策苍白无力,其文化、风俗、传统观念、价值和信仰等社会因素有着根深蒂固的影响力。
[期刊] 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霍雨佳
本文采用中国家庭追踪调查(CFPS)2016年数据,基于纵向视角的代际流动理论和横向视角的机会不平等理论,对目前中国教育性别差异的形成机制及其变化趋势进行探索。运用代际流动理论模型的阶层线性模型(HLM)改进和机会不平等理论的系数衡量及夏普利分解,研究结果表明:中国教育代际流动系数总体为0.196,其中女性高于男性,且性别之间代际流动系数差距随年龄组减小而增大,女性教育"底部持久性"和男性教育"顶部持久性"的凸显共同加剧了教育不平等的性别差异。此外,性别因素贡献率也随父母教育背景的升高而降低,其中低等教育家庭性别差异最为严重,其影响仅次于户口。
[期刊] 中国人口科学
[作者]
陈卫,杜夏
本文利用1998年中国高龄老人健康长寿调查数据,对高龄老人养老方式及生活、健康状况的影响因素进行了分析,特别是检验了子女数量和性别在养老和生活状况中的作用。调查除了反映出社会经济差异的一般模式外,我们通过回归分析证实高龄老人存活子女数量和性别的显著影响。最重要的发现是,高龄老人在户居方式和经济供养上主要依赖儿子,但在生活照料上女儿也有显著影响。有女儿的高龄老人往往对生活和健康状况的评价更为满意。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