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9153)
- 2023(13207)
- 2022(11341)
- 2021(10419)
- 2020(8748)
- 2019(19838)
- 2018(19351)
- 2017(36960)
- 2016(20477)
- 2015(22673)
- 2014(22424)
- 2013(22112)
- 2012(19986)
- 2011(17894)
- 2010(17456)
- 2009(15747)
- 2008(15139)
- 2007(12907)
- 2006(10986)
- 2005(9193)
- 学科
- 济(76633)
- 经济(76548)
- 管理(57965)
- 业(55298)
- 企(45139)
- 企业(45139)
- 方法(38221)
- 数学(33497)
- 数学方法(33171)
- 农(21071)
- 中国(21069)
- 财(19590)
- 学(18148)
- 业经(17266)
- 地方(15513)
- 贸(15028)
- 贸易(15020)
- 农业(14600)
- 易(14590)
- 技术(12952)
- 务(12940)
- 财务(12879)
- 财务管理(12862)
- 环境(12790)
- 理论(12353)
- 制(12301)
- 企业财务(12214)
- 和(12110)
- 划(11188)
- 银(10262)
- 机构
- 大学(287529)
- 学院(285459)
- 管理(115534)
- 济(109055)
- 经济(106769)
- 理学(102098)
- 理学院(100955)
- 管理学(99163)
- 管理学院(98680)
- 研究(94822)
- 中国(66829)
- 科学(63161)
- 京(60735)
- 农(53779)
- 业大(49723)
- 所(48094)
- 财(46806)
- 研究所(44727)
- 农业(42889)
- 中心(42597)
- 江(39209)
- 财经(39055)
- 北京(37697)
- 范(36965)
- 师范(36487)
- 经(35714)
- 院(34438)
- 经济学(31989)
- 州(31974)
- 技术(30438)
- 基金
- 项目(209874)
- 科学(163674)
- 基金(152204)
- 研究(146782)
- 家(135581)
- 国家(134486)
- 科学基金(114542)
- 社会(91973)
- 社会科(87174)
- 社会科学(87151)
- 省(82584)
- 基金项目(82218)
- 自然(77584)
- 自然科(75770)
- 自然科学(75747)
- 自然科学基金(74381)
- 划(70090)
- 教育(67145)
- 资助(61932)
- 编号(58890)
- 重点(47043)
- 成果(45565)
- 部(45259)
- 发(44124)
- 创(43778)
- 科研(40952)
- 创新(40775)
- 计划(40200)
- 课题(40173)
- 大学(38350)
- 期刊
- 济(109003)
- 经济(109003)
- 研究(77912)
- 学报(53697)
- 中国(49087)
- 农(47344)
- 科学(46602)
- 大学(39297)
- 管理(38931)
- 学学(37337)
- 财(33340)
- 农业(33126)
- 教育(29925)
- 技术(22581)
- 业经(18966)
- 融(18691)
- 金融(18691)
- 经济研究(18015)
- 财经(17881)
- 业(16996)
- 科技(15722)
- 经(15146)
- 业大(14817)
- 问题(14523)
- 版(14478)
- 图书(14368)
- 理论(13461)
- 技术经济(13172)
- 资源(12742)
- 商业(12724)
共检索到389690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世界经济文汇
[作者]
王翌秋 郭冲 金松青
本文使用2013—2019年中国家庭金融调查数据,实证分析生育事件对就业质量性别差异的影响。研究表明,生育扩大了就业质量的性别差异,生育二孩使得女性承担了更多的家庭劳务和照料职责,进一步加大了劳动力市场的性别歧视和市场分割;在男孩偏好强的区域,生育对家庭就业质量性别差异的影响更大;来自家庭的经济支持和照料支持可以有效缓解女性养育子女对就业质量的不利影响,数字技术的发展拓展了工作与家庭的边界,更有利于女性的灵活就业并缩小就业性别差异。
关键词:
生育 就业质量 性别差异
[期刊] 软科学
[作者]
高艳云 王文一
利用CHNS数据库中2009年的数据,对中国劳动力市场上两性的职业分布结构与收入进行了描述分析,指出在不同的职业间两性收入差距的表现不完全相同;采用Appleton模型进一步对两性收入差距进行了分解,结论是两性收入差距主要是职业内因素造成的,职业间因素的影响相对较小,同时两性收入差异中歧视性因素仍然较大。认为在职业内创造公平的就业环境更为重要,同时应加大对女性的人力资本投资,减少对女性的歧视。
[期刊] 图书馆
[作者]
蔡屏
本文以促使开展信息行为的动力、信息行为的进行、信息行为的结束为研究内容,详述了信息行为在不同阶段所呈现出的性别差异,以期促进用户研究理论在网络环境下的拓展与深化,为改进因特网信息组织、管理与服务提供参考与借鉴。
关键词:
性别差异 信息查寻行为 网络
[期刊] 教育发展研究
[作者]
杨钋 史祎美
随着研究生扩招和女性研究生比例的提高,女性硕士毕业生的就业情况并没有因受教育程度的提高而得到明显的改善,劳动力市场中仍然存在着显著的性别差异。通过对2005年和2009年北京大学"全国高校毕业生就业调查"数据分析发现,在求职过程方面,2009年女硕士倾向于把中介和亲戚朋友作为求职信息来源,她们更重视工资待遇,但是她们的求职面试比和求职花费均低于男性。在就业满意度方面,2009年不存在显著的性别差异,但男性毕业生在求职面试比方面的优势显著地提高了他们的就业满意度。2005年男性与女性的求职过程无显著差异,而且两性的求职过程对就业质量无显著影响。两年相比,两性毕业生的求职策略和行动随时间日益分化,...
关键词:
求职过程 就业质量 性别差异
[期刊] 高等教育研究
[作者]
曹星 岳昌君
当前大学生就业存在严重问题,表现为总体就业状况恶化及性别差异显著。本研究从这两个方面出发,在考察高校毕业生总体就业状况的基础上,重点分析大学生就业的性别差异。本文从就业率、起薪、工作满意度三个角度分析了高校毕业生总体及各学历层次、学科和类别、学校类型的就业性别差异,并对2003-2007年性别差异的发展趋势进行比较,从而对我国大学生就业性别差异状况有了全方位的认识,对于解决大学生就业问题,缩小性别差异具有指导意义。
关键词:
性别差异 高等教育 就业率 起薪
[期刊] 教育与经济
[作者]
敖山 丁小浩
本研究基于北京大学2009年度全国高校毕业生就业抽样调查数据,针对社会科学研究中的高度复杂性、非线性和不确定性特征,运用复杂性科学研究中的神经网络拟合仿真方法,较好地分离出性别差异对我国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特征和流动特征的影响。研究表明:性别因素将会导致10.89%的薪金差距;男性获得就业地户口的机率比女性高出9.27%;从整体上看,男女大学生就业单位性质的差异并不明显。相对上述就业工作特征,毕业生流动特征的性别差异较为显著:男性毕业生比女性具有更强的流动性,除了就业流动以外,上学流动、毕业流动的性别差异度分别是19.5%和23.77%,全流动差异更是达到了40.57%;而男女毕业生就业流动概率...
关键词:
复杂系统仿真 性别差异 高校毕业生 就业
[期刊] 会计之友
[作者]
高靖宇 王贝贝 郝莉莉
文章从审计师与客户性别差异视角,以2014—2021年沪深A股上市公司为研究对象进行实证研究,考察了审计师与客户的性别差异对审计质量的影响。研究发现:审计师—客户的性别差异(即“男女搭配”)负向影响审计质量,即审计师—客户为异性组合时显著降低审计质量;审计延迟在审计师—客户性别差异对审计质量的影响中起到部分中介作用;当会计师事务所审计任期较长、审计师职级较低、客户具有财务专业背景或者颜值较低时,审计师和客户异性搭配对审计质量的降低作用会更加显著。另外,通过对51名审计合伙人进行问卷调研,为实证结果提供了解释性证据。文章在一定程度上拓展了性别经济后果和审计质量影响因素的相关研究,且从动态相关的角度,以审计师和客户性别组合为出发点检验性别差异对审计质量带来的影响。
[期刊] 农业技术经济
[作者]
许彩华 管睿 余劲
本文基于粮食主产区4省12县960户农户的调研数据,运用Probit、Tobit和Order-Probit模型,从非农就业时间、就业区域和就业稳定性等多个维度重构非农就业充分性分析框架,并基于性别差异视角探究非农就业充分性对农户农地流转行为的影响。研究结果显示:(1)农地流转决策行为方面,家庭层面非农就业越充分越有利于促进农户农地流转;个体层面性别差异结果显示,男性非农就业时间和非农就业稳定性对农地流转决策具有显著的正向和负向影响;女性的非农就业时间、非农就业区域和非农就业稳定性对农地流转决策均具有显著的正向影响;(2)农地流转契约选择行为方面,女性非农就业充分性有利于促进农户签订正式化合约,而男性的非农就业稳定性降低了签订正式化合约的概率。研究结果表明,与男性相比,女性的非农就业充分性对农地流转决策行为具有更显著的促进作用,且女性非农就业充分性有利于农户签订正式化合约。因此,应加大对农村劳动力特别是女性劳动力人力资本投入,大力发展非农产业,提高农村劳动力非农就业充分性,实现劳动力市场与农地流转市场的协调发展。
[期刊] 商业经济与管理
[作者]
刘玉成
文章基于中国1996-2012年省际面板数据和城镇单位行业面板数据,在控制了教育、劳动供给、经济开放、经济发展、就业环境和时间等因素后,考查了相对最低工资和绝对最低工资的提升对城镇单位就业性别差异的影响。结果表明,最低工资对就业性别差异的影响存在自我修正机制,当期影响与滞后影响方向相反;相对最低工资的综合影响以正向为主,但影响较微弱,绝对最低工资的影响主要体现在滞后效应中,综合影响以负向为主;在高工资行业和女性就业集中度较低的行业中,相对最低工资的当期影响存在一致的负向性、滞后影响以正向为主,绝对最低工资的当期影响以负向为主、滞后影响以正向为主;在女性就业集中度较高的行业中绝对工资的滞后影响以...
[期刊] 经济科学
[作者]
黄楠 谭娅 封世蓝
本文从男女毕业生在不同部门的就业机会的角度,分析了劳动力市场中的性别差异和性别歧视问题。基于某大学就业指导中心统计的2012届-2014届毕业生就业数据,利用Probit模型分析了影响男性毕业生和女性毕业生在不同部门就业的概率的因素,并对男性和女性在不同部门的就业机会进行了对比分析。研究得到男性和女性进入不同部门就业的影响因素是相似的,主要是学历、户口所在地、及专业等。总的来看,女性毕业生在国有部门的就业环境呈改善趋势,但是,并非所有专业都是如此,法学专业和经济学专业的女性毕业生在国有部门的就业机会连续三届低于男性毕业生。此外,本文结合研究成果和具体实际,从国家、高校、用人单位三方面提出了相应...
关键词:
就业机会 性别歧视 国有部门
[期刊] 财经科学
[作者]
谭远发 王恬 周云
英语听说能力作为人力资本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决定劳动力市场就业及工资的重要因素之一。本文基于中国综合社会调查(CGSS)2013年数据,采用Logit、OLS和PSM方法,研究了个体英语听说能力对就业的影响及其性别差异。主要研究发现有:(1)我国民众英语听说能力仍然较差,聋哑英语的比例高达97%,但男女差异不大;(2)聋哑英语的职场惩罚因存在部门差异,使个体在国有企业就业的比例和平均工资分别降低了12.5%和45.3%;(3)聋哑英语对男性的职场惩罚更大,使国有企业男性就业的比例减少了21.5%,使党政机关
关键词:
聋哑英语 职场惩罚 性别差异
[期刊] 财经科学
[作者]
谭远发 王恬 周云
英语听说能力作为人力资本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决定劳动力市场就业及工资的重要因素之一。本文基于中国综合社会调查(CGSS)2013年数据,采用Logit、OLS和PSM方法,研究了个体英语听说能力对就业的影响及其性别差异。主要研究发现有:(1)我国民众英语听说能力仍然较差,聋哑英语的比例高达97%,但男女差异不大;(2)聋哑英语的职场惩罚因存在部门差异,使个体在国有企业就业的比例和平均工资分别降低了12.5%和45.3%;(3)聋哑英语对男性的职场惩罚更大,使国有企业男性就业的比例减少了21.5%,使党政机关及事业单位的男性平均工资减少了42.2%;(4)提高受教育年限能有效降低聋哑英语形成的风险。因此,我国应不断提高国民的平均受教育年限,同时建立和完善以听说为主的英语教育体系,促进英语学习从应试向应用转变。
关键词:
聋哑英语 职场惩罚 性别差异
[期刊] 教育与经济
[作者]
王占国
基于全国17所高校的调查数据,本文探讨了高校毕业生起薪的影响因素,并着重检验了各因素的影响效应是否存在显著的性别差异。研究发现,高校毕业生起薪存在显著的性别差异,人力资本和家庭禀赋等相关变量对其有显著的正向影响。其中,学校层次、职业资格证书、专业实习和家庭经济条件对起薪的影响效应存在性别差异,重点高校的学历对女生起薪的正向影响更大,而职业资格证书、专业实习和家庭经济条件对男生起薪的正向影响更大。此外,工资决定机制的性别差异是高校毕业生起薪性别差异的重要影响因素。
关键词:
高校毕业生 起薪 影响因素 性别差异
[期刊] 广东商学院学报
[作者]
周耿 易斯琦
以传统口碑效应影响因素模型为基础,提出在线口碑效应的影响因素包括传播者专业强度、网站可信度、关系强度、感知风险和接收者专业强度,且这些因素均受性别的调节和影响。以多元回归分析方法进行实证研究,得出以下结论:传播者的专业强度、网站可信度、关系强度和感知风险对在线口碑效应具有显著的正向影响;接收者的专业强度对在线口碑效应具有显著的负向影响;接收者的性别对关系强度与口碑传播效果之间的关系具有调节作用:关系强度越高,对男性接收者的口碑传播效果越好,但传播者专业强度、网站可信度、感知风险和接收者专业强度对在线口碑效应的影响不受性别的显著调节。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