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9797)
2023(14023)
2022(12055)
2021(11241)
2020(9308)
2019(21133)
2018(21054)
2017(40405)
2016(22111)
2015(24673)
2014(24478)
2013(24317)
2012(22021)
2011(19965)
2010(19723)
2009(18011)
2008(17388)
2007(15277)
2006(13424)
2005(11303)
作者
(66019)
(55307)
(54591)
(51812)
(34505)
(26664)
(24446)
(21874)
(20837)
(19302)
(18558)
(18549)
(17218)
(17116)
(16941)
(16732)
(16642)
(16166)
(15707)
(15367)
(14128)
(13361)
(13238)
(12689)
(12504)
(12372)
(12084)
(12067)
(11140)
(11080)
学科
(88571)
经济(88473)
(65789)
管理(57081)
(50681)
(43904)
企业(43904)
方法(38540)
数学(33912)
农业(33601)
数学方法(33592)
业经(24736)
中国(22957)
(19531)
(19198)
地方(18528)
(16240)
贸易(16235)
(16017)
(15804)
技术(14232)
(13635)
环境(13584)
(12567)
农业经济(12518)
理论(12377)
(12140)
(11931)
银行(11866)
(11714)
机构
学院(314840)
大学(312220)
管理(125950)
(122892)
经济(120350)
理学(110943)
理学院(109756)
管理学(107839)
管理学院(107310)
研究(105342)
(77240)
中国(77199)
科学(69443)
(65457)
农业(59870)
业大(59462)
(53766)
(50750)
研究所(49680)
中心(48609)
(44515)
财经(41716)
(40621)
北京(40328)
师范(40146)
农业大学(38423)
(38267)
(36934)
(36091)
经济管理(35369)
基金
项目(226040)
科学(175918)
基金(163175)
研究(161357)
(144509)
国家(143218)
科学基金(121653)
社会(101251)
社会科(95501)
社会科学(95474)
(90033)
基金项目(88342)
自然(80567)
自然科(78644)
自然科学(78620)
自然科学基金(77216)
(75000)
教育(71773)
编号(66447)
资助(65339)
成果(51750)
重点(50050)
(48825)
(48814)
(47057)
课题(44291)
创新(43802)
科研(43454)
计划(42370)
国家社会(41252)
期刊
(134363)
经济(134363)
研究(84925)
(78995)
学报(59067)
中国(57503)
农业(53782)
科学(51986)
大学(44217)
学学(42389)
管理(39548)
(34774)
教育(29761)
业经(29035)
(25657)
金融(25657)
(24778)
技术(24274)
问题(19177)
经济研究(19134)
财经(18803)
(18694)
业大(18041)
科技(17410)
(15893)
农业大学(15140)
农业经济(15035)
资源(14805)
技术经济(14674)
理论(14535)
共检索到440934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农业经济问题  [作者] 魏宁  苏群  
本文采用2006年中国健康与营养调查数据,分析了农村妇女的生育行为对其非农就业参与、非农劳动时间和收入的影响,并采用工具变量法来消除生育与就业之间的内生性问题。研究结果表明,"重男轻女"的生育观念依然决定着农村妇女的生育行为,而多生子女则会降低其非农就业的参与率、劳动时间和收入。
[期刊] 农村经济  [作者] 苏群  何小凡  
本文以江苏省农村地区已婚妇女的问卷调查为基础,以家庭效用最大化为理论依据,利用多元Logistic模型,对农村地区已婚妇女的就业选择进行了计量分析,并研究提出相关政策建议。
[期刊] 世界经济文汇  [作者] 刘岚  董晓媛  陈功  郑晓瑛  
在过去三十年里,中国农村经历了工业化与城市化的变迁。劳动力转移、人口老龄化加重了农村已婚妇女的家庭照料负担。在本文中,我们利用2000、2004和2006年中国健康和营养调查(CHNS)数据研究了照料父母对农村已婚妇女劳动时间分配的影响。研究发现,照料老年父母对已婚妇女的农业劳动时间没有影响,而对于非农劳动而言,照料自己的父母不会影响妇女的非农劳动时间,但是照料公婆对妇女的非农劳动时间却有非常显著的负向影响。结果表明,在中国农村传统的父权意识仍然对家庭内部照料资源的分配起到重要的作用。
[期刊] 中国人口科学  [作者] 康晓平,王绍贤  
在致使妇女生育率下降的诸多因素中,对社会经济发展、文化水平提高等间接因素的研究,国内外已有不少论著。在我国,有关直接因素的定量研究报告较少,而且在现有资料中所反映的避孕、哺乳等直接因素对城乡妇女生育率的影响又有很大区别。本文研究重点在于明确调查地区影响妇女生育率的直接因
[期刊] 中国农村经济  [作者] 刘克春  林坚  
本文基于江西省的调查数据,就农村已婚妇女失地对农地流转产生的影响进行实证分析。调查结果显示,已婚妇女失地在一定程度上促使以农业为主要收入来源的失地农户租入更多农地,但对农户租出农地影响较小。失地农户是否租入农地,主要取决于农户的经济状况和要素禀赋,而不是取决于已婚妇女失地。在一些人均耕地紧张的地区,已婚妇女失地虽然增加了农地需求,加剧了农地市场的供求矛盾,但在另一些人均耕地充裕的地区将有利于促进农地市场的发育,减少耕地撂荒现象,加速农地市场流转。
[期刊] 人口研究  [作者] 陈华山  
已婚妇女计划外受孕率高是计划生育管理工作被动的突出表现。它不仅增加了育龄妇女的痛苦,增加了社会及家庭的负担,而且不利于人口控制和计划生育工作。因此,对农村已婚妇女计划外受孕特点及节育措施的影响作用进行分析,就具有很强的现实意义。笔者对湖北省钟祥市1991年底在35个行政村抽样调查得到的生育节育资料进行了分析,旨在找出其实质性原因。
[期刊] 中国人口科学  [作者] 郑真真  
本文应用事件史分析方法,讨论了农村妇女初次外出时间与初婚年龄的关系。所用数据来自2000年安徽、四川省4个县的问卷调查。研究发现,农村妇女的外出经历及外出时间对她们的初婚年龄有显著影响。在控制了其他变量的情况下,婚前曾经外出的妇女初婚年龄较大。婚前外出的流入地为外省或城市的妇女,初婚年龄大于其他婚前外出过的妇女。本研究结果显示农村到城市的劳动力流动有助于提高农村年轻妇女的初婚年龄。
[期刊] 技术经济  [作者] 任晓静  
本文基于2008年对河南省农村280名60岁以下已婚妇女的调查数据,采用Logit模型,对妇女外出务工的影响因素进行了实证分析。结果表明:妇女受教育程度、丈夫当年是否外出务工、社区经济发展是否以农业为主和社区已婚妇女外出务工比例5个因素对农村妇女外出务工有显著的正向影响;妇女年龄、家中是否有3岁以下孩子和家庭人均耕地面积3个因素对农村妇女外出就业有显著的负向影响;婚前外出务工经历对农村妇女当年外出务工行为没有显著影响。
[期刊] 农业技术经济  [作者] 任晓静  
本文采用Tobit模型,基于2008年河南省农村254个60岁以下已婚妇女的调查数据,对妇女农业劳动时间的影响因素进行实证分析。结果表明,当地经济发展是否以第一产业为主、农村经济是否以主要粮食作物的种植业为主、人均耕地、块均耕地、妇女年龄以及家庭财富都对妇女农业劳动时间有显著影响;妇女受教育程度对妇女农业劳动时间有负向影响,但统计上并不显著;家庭赡养系数对妇女农业劳动供给有正向影响,但统计上并不十分显著。
[期刊] 中国人口科学  [作者] 赵连阁  李旻  
文章利用2000~2006年辽宁省农调队固定农户连续跟踪调查数据,就农村妇女非农就业转移对自身受教育程度的影响,以及影响下一代子女教育投入的因素做了实证分析。结果表明,农村妇女非农就业转移不仅在一定程度上可以促进农村妇女自身受教育程度的提高,而且可以促进农村家庭加大对子女教育的投入。随着劳动力市场的不断完善,农村妇女的非农就业转移在家庭对子女教育投入的影响中正起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农村妇女非农就业转移与农村教育发展二者之间能够相互促进,形成良性循环。
[期刊]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商春荣  王曾惠  
本文基于广东、江苏两省外出务工农民工的调查分析农户家庭土地转包。研究发现,农民工夫妻共同外出打工——"男工女也工"的劳动力迁移模式,一定程度上改变了农村女性非农就业滞后的局面。家庭中男性成员的非农就业并不必然导致农户发生土地转出,农户土地转出随已婚女性非农就业提高而上升。随已婚女性非农就业的提高,"男工女耕"家庭分工演变为"男工女工、老人耕种"的代际分工,老人的农业劳动供给是农户兼业经营的重要因素,年老无力、缺乏劳动力将成为农户土地转出的重要原因。兼业经营农户、农业女性化程度将随已婚女性非农就业的提高而呈下降趋势。促进女性的非农就业将进一步促进农户的分化和农村土地流转市场的发育。
[期刊] 财经研究  [作者] 方黎明  谢远涛  
农村已婚男女在非农部门实现稳定就业是解决我国农村剩余劳动力向非农部门转移的关键。文章基于2008年中国综合社会调查数据,通过建立多重选择MLM模型及二元Probit模型考察了农村已婚男女实现非农就业的决定因素及性别差异。研究发现,人力资本、社会资本和地理因素在农村已婚男女从事非农工作及维持非农工作的稳定性中发挥着关键作用。具体而言,受教育程度高、健康状态好、拥有城镇户口、靠近城镇增加了他们从事非农工作的机会,降低了其失去非农工作的风险;已婚男性非农工作机会远高于女性,失去非农工作的风险远低于女性。
[期刊] 农业技术经济  [作者] 周春芳  
本文以调查数据为基础,研究儿童看护、老人照料对农村已婚女性劳动力非农就业的影响。结果发现,传统的家庭分工对发达地区农村已婚女性非农就业具有较深远的影响,已婚女性更多地承担了抚养孩子、赡养老人等家庭生产的责任,降低了她们非农就业的可能性和劳动时间。随着对子女教育重视程度的加大和农村老龄化程度的不断提高,农村已婚女性家庭与就业的矛盾将更突出。需要政府采取相应的措施,增加相应的公共产品供给,使农村女性从繁重的家务劳动中解放出来,促进其非农就业,以推动我国城镇化的健康发展。
[期刊] 中国人口科学  [作者] 金和辉  
本文对内蒙、青海、甘肃、宁夏4省区11个贫困县330个农户的抽样调查资料进行了分析,发现:(1)在偏远落后的贫困地区,女性不仅在期望生育的数量上低于男性而且对生男生女更加无所谓,(2)绝大多数女性在家庭生育决策中并没有实质性发言权,她们关于生育子女数量、生育年龄和生育问隔的愿望,均受到严重忽视;(3)一旦女性在生育决策中获得更大的自主权,便会有效地降低生育率,特别是对那些生育率很难控制的贫困农户而言,其作用尤为重要,(4)在影响女性生育权的各种因素中,教育和参与生产的程度是最重要的决定因素。因此,采取切实措施增加妇女参与经济活动的能力和机会,无疑将成为提高贫困地区妇女生育决策地位、从而降低生育率的有效途径。
[期刊] 人口研究  [作者] 张振华  
本文所谓“农村妇女婚迁”,是指农村妇女因婚姻关系迁移外省外地落户而形成的人口流动。新中国成立后,为维护社会秩序,稳定和管理农村、市郊、城市之间的人口,实行了一整套控制人口流动的户籍管理制度。但农村人口之间因通婚而迁移,政策还是允许的。因此,婚迁现象历来有之。如灾区农村妇女为躲避自然灾害离乡婚配等。近几年,外省农村妇女来浙婚配的人数越来越多,据不完全调查统计,仅1985年以来,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