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4140)
- 2023(5984)
- 2022(4917)
- 2021(4785)
- 2020(3856)
- 2019(8345)
- 2018(8367)
- 2017(15536)
- 2016(8675)
- 2015(9526)
- 2014(9516)
- 2013(9581)
- 2012(8935)
- 2011(8344)
- 2010(8793)
- 2009(8375)
- 2008(8299)
- 2007(7848)
- 2006(7339)
- 2005(6712)
- 学科
- 农(48208)
- 济(40654)
- 经济(40510)
- 农业(32215)
- 业(30988)
- 业经(17447)
- 管理(16097)
- 农业经济(12318)
- 企(12015)
- 企业(12015)
- 中国(11454)
- 学(10878)
- 方法(10502)
- 制(10454)
- 发(9850)
- 地方(9706)
- 村(9438)
- 农村(9421)
- 发展(8714)
- 展(8692)
- 建设(7674)
- 策(7620)
- 财(7464)
- 土地(7422)
- 体(7351)
- 理论(7222)
- 收入(7189)
- 人口(7149)
- 劳(7111)
- 劳动(7108)
- 机构
- 学院(126244)
- 大学(122439)
- 济(52621)
- 经济(51474)
- 管理(47020)
- 研究(44828)
- 农(44647)
- 理学(39864)
- 理学院(39463)
- 管理学(38859)
- 管理学院(38619)
- 中国(36318)
- 农业(33410)
- 科学(26548)
- 业大(25536)
- 京(25420)
- 财(23375)
- 所(22861)
- 中心(22668)
- 江(22117)
- 农业大学(20245)
- 研究所(20208)
- 范(18730)
- 师范(18613)
- 省(18103)
- 财经(17428)
- 州(16970)
- 业(16040)
- 经济管理(15925)
- 发(15739)
- 基金
- 项目(78012)
- 研究(62364)
- 科学(61196)
- 基金(55370)
- 家(47277)
- 国家(46631)
- 社会(41728)
- 科学基金(39554)
- 社会科(37778)
- 社会科学(37767)
- 省(32284)
- 基金项目(29272)
- 编号(28102)
- 农(27185)
- 教育(26971)
- 划(25185)
- 成果(23736)
- 自然(22504)
- 自然科(21926)
- 自然科学(21923)
- 自然科学基金(21557)
- 资助(20877)
- 发(18187)
- 课题(18104)
- 部(17690)
- 重点(16938)
- 性(16609)
- 国家社会(16546)
- 制(15941)
- 业(15787)
共检索到208467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人口研究
[作者]
陆益龙
本文在田野工作所获得的材料和体验基础上 ,探讨了现实生活中的乡土文化与农民的生育心态及行为特征之间的关系 ;分析了诸如“效用最大化”、“传统文化决定论”、“生产方式决定论”以及“养儿防老”等理论假设所包含的限制性条件。笔者认为 ,当前农民生育心态的基本特征是生男追求 ,而不是多生追求。导致这一现象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最为重要的是农民在现时性的生活场域中所形成的兴趣
[期刊] 人口研究
[作者]
陈俊杰
本文通过在浙东越村的社会人类学实地研究,首次指出了农民亲子关系中明显与“反馈模式”并存的“代际倾斜”现象,说明他们生养孩子,并不全然是基于市场理性的行为,由此揭示出他们的生育观念:生育作为生命逻辑中不可缺少的一个环节,是他们此生不可推卸的生命任务,是他们对于祖先的“还债”。正由于生育连带着农民人生的终极意义,因此:①在理论上,西方微观经济学理论并不能圆满地解释中国农民的生育行为;②在现实上,农民会在实际的生育态度与行为上,与政府的人口政策产生深刻的矛盾,从而使行政手段在人口控制中必不可少;③在政策措施上,“养儿防老”问题的解决,只是改变农民这种生育观念的必要而非充分的条件。
[期刊] 沈阳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吕君丽 过慈明
农业的发展直接影响社会稳定与经济发展。明清时期,战乱灾荒频繁、农村土地掠夺式开发等破坏了农业生产,农村商品经济发展缓慢,但也逐渐形成不同层级、功能各异的农村商品流转体系。明清官府、地主和高利贷者等利用农民对土地的需求,趁机抬高租额及各种额外盘剥,农民不断失去生产资料,生活状况堪忧。农民收入微薄,依靠以副补农、出卖劳动力和从事商贩活动等谋生。
[期刊] 比较教育研究
[作者]
袁媛 曲铁华
本研究以地处江苏省中部的具有一定代表性、典型性的行政村——石村为田野地点,借鉴人类学的田野调查法,综合采用口述史、教育叙事以及教育史研究中经典的文献研究法,深入而系统地研究建国后石村社会教育60年的嬗演历程。在此基础上,结合国内相关研究,反思当今乡村教化的渴与求,并对其在城镇化进程中的发展路向进行一定的探索。
[期刊] 人口研究
[作者]
陈俊杰
1 问题的提出和资料来源 农民的生育观念,近年来在人口研究中一直备受关注。它之所以受到重视,直接的原因,来自农村计划生育工作的一系列困境。随着农村人口控制的不断深入,人们发现,农民意识深处那一套顽强的观念传统,是一股不可忽视的强大力量。象传宗接代的宗祧观念、养儿防老的现实需要等等,都是必须认真对待的现实问题。尤其是自八十年代中后期以来,随着生育率的持续下降并从1992年起进入低生育率阶段,婴儿出生性别比升高、偏高的事实,越发表明了这一问题的严重性和现实性。 现实的挑战激发了理论的探索。在人口研究中,十多年来围绕农民生育观念,已有了不少分析和讨论,取得了一些可喜的进展和成果。然而遗憾的是,这些论著基本上一直是随机散见各处,尚未得到系统的整理。由此引发出密切相关的两个问题:1.由于缺乏对于研究成果的系统检讨,很难在学科内部对某一专门问题产生知识上的积累。这种人自为战的结果,常常不易导致或至少是延缓研究的进一步深入或飞跃。这实在是非常可惜。2.更深的一个问题是,通过对于这些研究的“再研究”,我们可以:a.尽量把握其在思路上基本的内在逻辑(Internal Logic),找出它未曾注意的一些盲点;b.同时,我们还可以看看,在这些论著中,研究
[期刊] 中国人口科学
[作者]
陈俊杰,穆光宗
本文从社会人口学角度,剖析了社区因素对农民生育决策的影响方式与途径。农村社区事实上叠加着两个层面的含义;偏于传统性的“日常生活世界”层面和偏于现代性的“系统生活世界”层面。前者不但使得“生男”成为农民生育决策的核心,而且在时间上也倾向于“早生”;后者,社区的社会一经济状况(集体化程度与工业化水平)与社区的行政组织状况(社区政府控制力与社区秩序),是影响农民生育决策的最主要的因素。
[期刊] 教育学报
[作者]
孙杰远
人力资源的生长过程往往是一种个体自组织的适应性演化过程。通过对两个人力资源生长案例的田野考察,描述了作为人力资源的个体自发的、根据特定情景作适应性调整与选择的过程。谕示人自身发展的复杂性和动态性,展现人力资源生长过程中的自组织性、非线性以及生命的灵动与旺盛、现实与超越。提出学校教育应为人力资源生长提供一个有助于系统内部各因素相互作用的空间场域,一种有利于促进人力资源生长的环境。
关键词:
教育人类学 自组织 人力资源生长 生境
[期刊] 人口研究
[作者]
陈震,陈俊杰
在进入低生育水平的90年代后,农村的计划生育工作面临着新一轮以生育的性别为焦点而引发的一系列问题的严峻挑战,本文正是对于这一挑战的理论思考。文章从社会人口学的角度,提出了关于农民生育文化边际性的理论命题,认为性别是农民生育的核心内容。“生一个男孩”体现了现阶段大多数农民在生育问题上最基本的价值性需求,是他们难以逾越的文化边界,有着文化深层结构上长期的稳定性。在农村人口控制中,我们应该坦然承认农民生育的文化边际性,并考虑将它作为日后制定人口政策的一个重要前提,将计划生育的正当性建立在文化合理性的基础之上,使宏观的“抓紧”,更有可能真正落实为基层的“抓好”,尽可能地减少政策实施的负面效应。
[期刊] 中国社会经济史研究
[作者]
宋靖野
作为犍为盐场"炭进盐出"的航运总口,五通堰不仅维系着岷江下游地区的食盐运销,其自身的产权和经营制度也历来是宗族、商帮及国家权力交织和博弈的节点。从方志、档案和田野材料来看,一方面,民初川盐取消官运无疑是五通堰的经营权由"五帮轮值"逐渐向"两帮轮值"演变的一个关键性制度因素;另一方面,当国家不再直接控制,地方社会内生性的权力结构尤其是商、族之间的结构性矛盾,也就成为了左右人群竞争中各方力量配置的主要依据。
关键词:
水利社会 宗族 盐运 轮值 川南
[期刊] 中国社会经济史研究
[作者]
宋靖野
作为犍为盐场"炭进盐出"的航运总口,五通堰不仅维系着岷江下游地区的食盐运销,其自身的产权和经营制度也历来是宗族、商帮及国家权力交织和博弈的节点。从方志、档案和田野材料来看,一方面,民初川盐取消官运无疑是五通堰的经营权由"五帮轮值"逐渐向"两帮轮值"演变的一个关键性制度因素;另一方面,当国家不再直接控制,地方社会内生性的权力结构尤其是商、族之间的结构性矛盾,也就成为了左右人群竞争中各方力量配置的主要依据。
关键词:
水利社会 宗族 盐运 轮值 川南
[期刊] 全球教育展望
[作者]
李姗泽
在传统教育体系中,生育文化与教育的关联历来不被人重视,生育文化常常被认为是与教育相关不大或毫无相关的领域,从教育的视角对生育文化问题的关注较少。但是在儿童个体生命成长过程中,生育文化的影响和重要的教育价值是不容忽视的。本文分三个方面论及教育人类学视野中的生育文化及其研究价值,以期对关注教育、关注文化的教育价值、关注除学校以外更大教育空间的人们提供一个看待教育的新的视角,从而对教育发展有一定启示。
关键词:
生育文化 教育人类学 研究价值
[期刊] 民族教育研究
[作者]
吴晓蓉 张诗亚
运用实地观察和深度访谈的研究方法,对贵州省"民族文化进校园"的课程设置、教学形式、教学管理、科研工作、发展规划等进行了详细的实地考察,分析了实施历程中的成效与问题。借此论证了其在保持民族文化的延续性与连带性、实现多元文化和谐共生方面的教育价值与社会文化意义。
关键词:
民族文化进校园 位育 文化位育
[期刊] 比较教育研究
[作者]
巫锐
在解释我国参与全球教育治理的内源性能力时,容易受到“中心-边缘”模型干扰,而采用带有人类学意涵的“扎根式世界主义”视角,则有助于消解“中心-边缘”二元对立。基于该视角,可构建中国参与全球教育治理能力的三种来源,即个体生命参与世界的日常教育行动、走廊区域中的地方协同模式以及“天下观”视域里的共同体理念。这三种来源均承载着世界主义转向中的人类学关怀,即看到每个群体想象、参与和解释世界的能力。由此,每个地方都能具有“世界性”,而“中心”和“边缘”在世界主义图景里,也成为相对的概念。中国在参与全球教育治理中,怀揣“扎根式世界主义”的人类学关怀,能提升参与全球教育治理的能力,而中国的具体实践也成为推进世界主义转向的重要力量。
[期刊] 民族教育研究
[作者]
倪胜利
在黔东南考察基础上形成的进一步的研究思路,是从一个民族特定的历史演进和生存空间的客观认识及描述出发,探索流变与发展的必然规律,预见其未来的发展趋势;对现实情景进行分析,充分认识民族传统文化的功能和价值及其对个人未来发展的意义;深入了解民族文化心理发展的途径及其自发生长的空间和动力机制,探讨有利于民族文化特质保持与发展的路径。在此基础上,探索学校教育促进民族发展的根本战略和方针。
[期刊] 中国人口科学
[作者]
陈永平
宗族势力在农村复活,值得重视。宗族势力作为中国农村独特的文化现象,过去是、现在仍然是影响农民行为的一个不可忽视的因素。孙中山先生早就指出:“中国人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
推荐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