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630)
- 2023(905)
- 2022(791)
- 2021(735)
- 2020(671)
- 2019(1574)
- 2018(1490)
- 2017(2869)
- 2016(1536)
- 2015(1794)
- 2014(1768)
- 2013(1727)
- 2012(1413)
- 2011(1187)
- 2010(1206)
- 2009(1138)
- 2008(1145)
- 2007(933)
- 2006(781)
- 2005(629)
- 学科
- 管理(8601)
- 企(8470)
- 企业(8470)
- 业(8317)
- 济(6255)
- 经济(6252)
- 方法(3513)
- 数学(2977)
- 数学方法(2965)
- 财(2777)
- 技术(2431)
- 划(2273)
- 人事(2253)
- 人事管理(2253)
- 经营(2066)
- 策(2015)
- 技术管理(1988)
- 务(1986)
- 财务(1984)
- 财务管理(1981)
- 企业财务(1861)
- 决策(1836)
- 计划(1780)
- 业经(1746)
- 制(1739)
- 体(1417)
- 体制(1252)
- 和(1091)
- 理论(942)
- 农(937)
- 机构
- 学院(20270)
- 大学(20008)
- 管理(11017)
- 理学(10046)
- 理学院(9978)
- 管理学(9942)
- 管理学院(9895)
- 济(8520)
- 经济(8356)
- 财(4283)
- 研究(4116)
- 京(3614)
- 中国(3492)
- 财经(3276)
- 商学(3228)
- 商学院(3208)
- 经(2958)
- 经济管理(2815)
- 江(2760)
- 业大(2432)
- 财经大学(2412)
- 工商(2383)
- 中心(2260)
- 州(2203)
- 科学(2052)
- 经济学(2011)
- 北京(2009)
- 理工(1994)
- 范(1890)
- 师范(1874)
共检索到26916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外国经济与管理
[作者]
罗肖依 孙黎
基于经济学正统的股东至上主义形成的绩效导向,过于强调利润最大化和股东价值最大化而忽视其他利益相关者的福祉,会加重管理者的"短视",强化对已有资源能力的利用,降低探索等风险高的创新性活动,从而陷入马奇所强调的"能力陷阱"或者米勒的"伊卡洛斯悖论",降低企业的韧性及适应能力,增加企业失败的风险。迄今,西方一些学者提出的解决方案并未跳出绩效导向的悖论框架。本文基于阴阳理论、组织韧性理论和利益相关者理论建立一个生生不息导向的理论框架,让组织目标回到"道"——中国元典哲学中核心、本质的能量,"道"的创生、"道"的不断涌动和持续变化,即《易经》所谓的"生生之大德"。本文进一步识别了前置因素——董事会的天下思维如何通过影响中介变量,进而影响生生不息导向及其可能引致的战略后果,增强企业开放式创新的程度以及更好地平衡企业间的竞合关系。
[期刊] 清华大学教育研究
[作者]
叶赋桂
清华大学是现代中国的一个传奇,而清华成功的一个重要因素就在于清华理念。清华理念最核心的思想和精神当包括学术独立、追求卓越、服务社会、以人为本、均衡和谐。今天重温清华理念不仅是要为清华新百年开辟新境界,也为中国大学寻求应有的价值和方向。
关键词:
清华大学 理念 百年纪念
[期刊] 华东经济管理
[作者]
臧敦刚 李后建
随着我国经济结构转型,市场环境的剧烈变化,固守原有核心能力的企业容易形成核心刚度,最终面临被淘汰的厄运。基于此,文章以中国中小型信息技术企业作为研究对象,以核心能力理论为基础,试图通过探寻企业家精神导向和市场导向的调节作用来破解转型经济体中核心能力悖论。研究结果表明,首先,核心能力悖论是中小型信息技术企业中普遍存在的现象;其次,企业家精神导向对核心刚度的软化作用并不明显,同时它对核心能力向核心刚度转化的缓解作用亦不明显;最后,市场导向既能起到软化企业核心刚度的作用,同时又能引导企业缓解核心能力对核心刚度的
[期刊] 西部论坛
[作者]
朱金鹤 王雅莉 侯林岐
经济利益与生态利益的对立、当期利益与远期利益的冲突、局部利益与整体利益的矛盾构成了生态文明建设中的三组利益悖论;利益悖论的破解需要更好地发挥地方政府的作用,通过调整政绩考核导向来调节地方政府的竞争压力和行为是破解利益悖论的有效路径之一。采用2005—2017年中国268个样本城市的面板数据,分析地方政府经济竞争压力、规制竞争压力和综合竞争压力对差异化利益的影响以及利益悖论的存在性,并通过改变经济考核与生态考核的权重比来寻求破解利益悖论的政绩考核导向调整方向,研究发现:(1)经济竞争压力的增强有利于经济利益增长但不利于生态利益增长;经济竞争压力对综合利益的负向影响至少可达5年,且在时间趋势上趋于增强,在空间趋势上以1 350 km的地理距离为界先增后减。可见,地方政府经济竞争压力过高会激化经济利益与生态利益的对立,带来当期利益与远期利益的两难以及局部利益与整体利益的俱损。(2)规制竞争压力的增强有利于经济利益和生态利益共同增长;规制竞争压力对综合利益的正向影响可持续3年,但在时间趋势上趋于弱化,在空间趋势上随着地理距离的增加趋于强化。可见,增加地方政府的规制竞争压力有利于经济利益与生态利益的共赢,并带来当期利益与远期利益的两全以及局部利益与整体利益的互利。(3)当政绩考核中经济考核与生态考核的权重相等时,对地方政府产生的综合竞争压力还不足以破解三组利益悖论共存的局面;当经济考核与生态考核的权重比达到4∶6时经济利益与生态利益的对立得到破解,达到3∶7时当期利益与远期利益的冲突得到缓解,局部利益与整体利益的矛盾也得到破解。可见,政绩考核导向的生态化调整(经济考核权重下降,生态考核权重上升)能够实现三组利益悖论的竞相破解。因此,应对政绩考核导向进行生态化调整,促进经济利益与生态利益的共赢;建立健全生态环境追评追责机制,推进当期利益和远期利益的共谋;统筹协调各地异质性利益诉求,增强局部利益和整体利益的共容。
[期刊] 江西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龚立新 傅鹏
"诺斯第二悖论"是我国学者在本世纪初提出的一个关于经济增长、制度变迁与交易费用三者间存在着某些矛盾性结论的问题描述。如果把总量交易费用与单笔交易费用之间的深层关系厘清,其实"诺斯第二悖论"并不存在,并且还能得出以下结论:(1)衡量制度变迁的标准应为单笔交易费用的高低,而非总量的多少;(2)总量交易费用可以划分为制度费用以及制度既定条件下市场交易费用之和,并且总量交易费用的上升有助于单笔交易费用的下降;(3)总量交易费用占GDP的比例并不会无限上升,而且总量交易费用的上升与单笔交易费用的下降只在某一范围内并存。
[期刊] 开放导报
[作者]
鲍宗豪
以"土地财政"为核心的资本化驱动,导致可持续城市化出现"四大悖论"。破解"土地财政"悖论的制度安排,应着眼于各种风险防范与控制的思路,在促进城市化、城镇化健康发展的过程中,严格界定"公共利益",促进土地收益分配制度的完善;重启财税改革,把握合理划分税权这一制度核心;以构建"公共服务型"政府体制为原则,完善对地方政府的政绩考核,进而全面破解"土地财政"的悖论。
关键词:
土地财政 悖论 制度安排
[期刊] 当代财经
[作者]
袁庆明
在新制度经济学家看来,制度的一个重要作用是降低作为经济运行的"摩擦力"的交易费用。理论上,交易费用会随着一国制度的进步和完善而降低。但是,据瓦利斯和诺思测算,美国自1 870年到1 970年的1 00年间总量交易费用占GNP的比例不仅没有降低,反而越来越高了。这种理论(随着制度的进步交易费用应该越来越低)与实际(测量到总量交易费用越来越高)的矛盾被称之为"诺思第二悖论"。瓦利斯和诺思测量到的总量交易费用并非交易费用的全部,表面上测量到的总量交易费用上升了,但"理论上"的总量交易费用是下降的,即是说,随着制度的进步,不仅每笔交易的交易费用下降了,理论上的总量交易费用也是下降的,所谓"诺思第二悖论...
[期刊] 财经研究
[作者]
沈振宇 王金圣 薛爽
安然事件后,不少人认为,一些上市公司可以通过交易设计规避规则导向会计准则的规定,因而原则导向会计准则可能会有效地防止上市公司对准则的规避。事实怎样呢?文章研究非货币性交易准则变化前后上市公司利用非货币性交易操纵利润行为的变化,得出原则导向会计准则下,上市公司可以利用原则导向会计准则赋予的职业判断操纵利润;规则导向会计准则下,上市公司可以通过交易设计规避准则规定,形成会计准则制定导向悖论。
[期刊] 中国高等教育
[作者]
刘福才 余晖
推动高校智库高质量发展是高校智库多元评价的价值目标。目前高校智库评价尚存在着"唯论文"导向,具有明显的弊端。高校智库评价首先要基于高校智库的本质及其实际贡献,要以多元评价理念构建高校智库评价体系,全方位、多层面优化高校智库多元评价机制。
关键词:
高校智库 智库评价 破五唯 多元评价
[期刊] 管理世界
[作者]
何立新 潘春阳
本文致力于从社会不平等的两个维度——收入差距和机会不均——对中国的"Easterlin悖论"进行解释。利用CGSS(2005)和CEIC(2005)的数据,本文分别对居民总体、各收入阶层和城乡居民的幸福感进行考察,我们发现:(1)机会不均对居民幸福感存在普遍的负面影响,且其对低收入者和农村居民幸福感的损害更为严重;(2)收入差距对居民幸福感也存在负面影响,但其对不同收入阶层的影响存在差异,收入差距显著损害了低、中低和高收入阶层的幸福感,而对中上收入阶层的影响并不显著;(3)收入水平、教育程度、城乡分割与政治身份是影响居民对机会不均容忍程度的内在原因。因而保障中国社会机会均等程度,适当缩小收入差...
关键词:
收入差距 机会不均 居民幸福感
[期刊] 现代财经(天津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陈关聚 董津津 邵美蓉
企业创新过程中会产生大量创新能力冗余并有可能导致硅谷悖论,已有研究尚未明确企业持有创新能力冗余的动机及其与硅谷悖论的关系。为探索创新能力冗余与硅谷悖论的成因、寻求硅谷悖论的破解之道,利用324份高技术企业样本数据考察了TOE框架提炼的技术、组织及环境因素对创新能力冗余成因的解释力。研究发现,技术和组织因素促进了企业内可用于获取长期价值的创新能力冗余增长;主流业务危机、约束软化及技术波动会扭曲创新能力冗余的积极作用并导致硅谷悖论的产生;开放式创新环境会抑制企业用于获取长期价值的创新能力冗余的增长,并能从根本上避免硅谷悖论的产生。研究从创新能力冗余视角揭示了企业产生硅谷悖论的原因和机理,为企业优化创新能力冗余治理和破解硅谷悖论提供了理论和现实参考。
[期刊] 华东经济管理
[作者]
詹玉华
生态保护和经济发展既相互制约,又相互促进,发展生态经济是解决二者矛盾的重要途径。文章认为:在地方发展生态经济的实践中,政府、企业、公众这三大主体面临着自身的利益悖论,应通过改革政绩考核方式、促进循环生产、倡导绿色消费、统筹公平发展,破解政府的自利性与公益性、企业的逐利性与责任性、公众的生存与发展之间的矛盾,从而实现经济社会的持续健康发展。
关键词:
生态经济 实践主体 困境 悖论
[期刊] 当代财经
[作者]
高建伟
新古典经济学的资本理论存在逻辑悖论。按照传统的加总方法,异质品模型会出现威克塞尔效应、技术再转换和资本倒转,这与新古典经济学的两个核心命题相悖。柳欣教授认为,悖论产生的根源在于斯拉法在其模型中加入了统一利润率的假设,悖论破解的关键在于放弃新古典经济学的技术分析,重新回归社会关系分析。然而,在柳欣教授的经济思想中,明显存在着货币经济和实际经济的"二分法"缺陷。
[期刊] 财经科学
[作者]
黄世坤
本文运用"碳排放占比弹性系数"新方法,证明了我国西部地区存在低碳经济的区域悖论。它带来了落后地区加快发展重要还是完成国家节能减排目标更重要的尖锐难题,同时也是"十一五"时期各地区基本上完成单位GDP能耗量下降目标的前提下却没能实现国家节能降耗总目标的根本原因。这个尖锐难题,凸显了加快构建碳减排区域互助合作制度的必要性和紧迫性。
关键词:
低碳经济 区域悖论 破解
[期刊] 图书馆建设
[作者]
陈晓玲 曾维和
"苏州图书馆—社区分馆"模式是通过职业驱动成功绕过体制障碍的总分馆建设的一个典范,但其也出现了制约可持续发展的"体制悖论"。通过制度设计,从体制上寻找总分馆体系"合适的管理层级"和"合适的管理单位"是破解"体制悖论"的关键所在。
关键词:
苏州模式 总分馆建设 “体制悖论”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