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9647)
2023(13194)
2022(10963)
2021(9914)
2020(8195)
2019(18837)
2018(18566)
2017(35612)
2016(19360)
2015(21530)
2014(21373)
2013(21165)
2012(19396)
2011(17523)
2010(18080)
2009(16857)
2008(16764)
2007(15147)
2006(13656)
2005(12675)
作者
(58084)
(48343)
(48341)
(45503)
(30884)
(23269)
(21711)
(18985)
(18416)
(17509)
(16504)
(16261)
(15875)
(15434)
(15133)
(14769)
(14486)
(14178)
(14008)
(13864)
(12286)
(12124)
(11989)
(11171)
(10936)
(10916)
(10859)
(10815)
(9876)
(9631)
学科
(95047)
经济(94955)
(81986)
(73733)
企业(73733)
管理(67989)
方法(39791)
数学(31615)
数学方法(31069)
业经(29969)
(28180)
(25191)
中国(24354)
地方(22355)
农业(20221)
技术(19422)
(18800)
财务(18752)
财务管理(18728)
企业财务(17688)
(16481)
(16327)
理论(16266)
(15029)
(14856)
(14481)
贸易(14465)
(14033)
环境(14021)
(13958)
机构
学院(284429)
大学(275675)
(119903)
经济(117635)
管理(113469)
理学(96846)
理学院(95886)
研究(95194)
管理学(94237)
管理学院(93729)
中国(74524)
科学(59260)
(59150)
(53701)
(53425)
(49344)
(45404)
研究所(44574)
业大(43771)
中心(43013)
财经(42073)
农业(41980)
(38012)
北京(37242)
(36024)
经济学(35094)
(34563)
(34260)
师范(33835)
(31667)
基金
项目(185449)
科学(146724)
研究(133704)
基金(132802)
(116443)
国家(115402)
科学基金(100087)
社会(85360)
社会科(81168)
社会科学(81144)
(76984)
基金项目(69547)
自然(65251)
自然科(63837)
自然科学(63820)
自然科学基金(62712)
(62547)
教育(60374)
资助(55334)
编号(53308)
(45252)
重点(42164)
(41730)
成果(40998)
(40844)
(39430)
创新(38259)
课题(37726)
发展(36076)
(35486)
期刊
(140445)
经济(140445)
研究(81876)
中国(59242)
(49913)
管理(47962)
(43842)
学报(41646)
科学(40851)
农业(34759)
大学(31738)
学学(30367)
技术(29755)
教育(27924)
业经(26372)
(26322)
金融(26322)
经济研究(21923)
(21478)
财经(20883)
(18131)
技术经济(18107)
问题(17756)
统计(15885)
(15246)
商业(14592)
科技(14224)
现代(14223)
决策(13349)
世界(13298)
共检索到435002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农业现代化研究  [作者] 梁世夫  陶桂任  
为探讨不同规模生猪养殖业生产效率的提升路径,基于国内15个生猪养殖主产省区2005—2018年相关统计数据,运用核密度曲线描述不同规模全要素生产率动态演进特征,采用固定效应估计、两阶段最小二乘回归、全面可行的广义最小二乘法、空间杜宾模型和两区制空间杜宾模型进行生猪养殖业集聚与全要素生产率之间关系的实证分析。结果表明:1)小规模、中规模的全要素生产率呈明显上升态势,大规模的全要素生产率则相对稳定;2)产业集聚对不同规模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均呈“倒U型”特征,在拐点到达前,产业集聚对小规模的全要素生产率提升作用最大;3)产业集聚对不同规模全要素生产率均存在显著的空间溢出效应;4)集聚水平不同省区间的空间溢出效应具有显著的非对称性。因此,应形成以小规模为基础的市场结构体系,促进生产要素在区域间的流动;湖南省和云南省应延长产业链,发挥其带动作用,其余13个省区应推进产业规模扩张进程。
[期刊] 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  [作者] 郑瑞强   杜鑫睿  
[目的]区域资源禀赋与产业生产的高度契合是实现生猪产业高质量发展的基础,系统论证产业转移及集聚效应发挥应是其良性互动态势出现的重要驱动。[方法]基于全国30省(市)面板数据,选择区位基尼系数、产业集聚度、标准差椭圆刻画和分析生猪养殖业生产分布特征和演变,利用全要素生产率评价产业集聚效应,从资源禀赋、经济水平、市场条件、政策法规、产业基础五方面构建生猪养殖业产业集聚的理论分析框架,并运用面板数据模型进行实证分析。[结果]发现:生猪养殖业产业格局呈现由南向北、由东向西的集聚特征;全要素生产率数据表明向比较优势地区进行产业集聚对生猪养殖业产业发展呈良性作用;剖析生猪养殖业产业集聚变迁轨迹及促动因素,发现非农就业、劳动力素质、技术水平、屠宰加工能力对养殖业集聚具有正向影响,本土饲料粮生产、土地供给、往期生猪价格、消费市场、疫病致死率、农民固定资产投资能力、环境规制具有负向影响,各因素在不同区域内的影响方向及程度不同。[结论]多因素促动下生猪养殖业逐渐向非传统产区集聚,结合发展态势研究从构建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并重的生猪生产格局、创新粮肉转换技术提高饲喂效率以及完善生猪养殖的社会化服务体系等领域给出促进生猪产业高质量发展的对策建议。
[期刊] 农业现代化研究  [作者] 钟搏  赵连阁  
产业集聚是促进农业增长的重要动力。以中国生猪养殖业为研究对象,基于中国31个省份2003年至2017年相关统计数据,运用固定效应估计、两阶段最小二乘估计、门槛估计、空间杜宾模型、最大似然估计等方法,对生猪养殖业产业集聚增长效应的存在性和形态、增长效应的地区差异性和增长效应的空间溢出效应等问题进行了深入考察。研究发现:中国各省份生猪养殖业产业集聚的梯度特征和连片化特征明显,约束发展区产业集聚最高,适度发展区产业集聚最低,区域内部各省份产业集聚分化明显。产业集聚对生猪养殖业产出量的影响为显著的"倒U型",在产业集聚较低阶段,提高产业集聚能促进生猪养殖效率;在产业集聚过高阶段,提高产业集聚反而会抑制生猪养殖效率。产业集聚增长效应存在显著双重门槛,产业集聚介于0.389至0.462时的增长效应最强。生猪养殖业产业集聚的增长效应存在显著区域差异,对潜力增长区和适度发展区的增长效应为显著的"倒U型",对重点发展区和约束发展区的增长效应不显著。生猪养殖业产业集聚的增长效应还存在显著空间溢出,且为"倒U型",并强化了增长效应。因此,中国应进一步促进生猪养殖业向优势区域集聚,发挥产业集聚带来的增长效应,并强化空间溢出。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赵俊伟  陈永福  余乐  尹昌斌  
运用1996—2016年中国生猪养殖业发展相关数据,采用区位基尼系数指标测度中国生猪养殖业时空分布及其演变特征,进一步运用Moran′s I指数从空间相关性角度对生猪养殖业的地理集聚效应进行分析,并在此基础上,构建空间动态面板数据模型分析影响中国生猪养殖业地理集聚的主要因素。结果表明:中国生猪养殖业的空间集聚特征显著并呈弱化趋势,且具有一定的阶段性特征,时空分布呈"集—散—集"的变化特征。其中,1996—2005年,中国生猪养殖业空间上呈现稳中有升的集聚态势,2005—2013年,集聚态势逐渐减弱,2013—2016年,集聚现象呈现回升趋稳态势。Moran′s I指数表明具有显著的地理集聚效应,发展水平较高的省区对周边省区的辐射带动作用使省区间的差距逐渐缩小。生猪养殖业地理集聚受自然资源、经济、技术等多种要素综合影响,其中,地理因素、土地资源、城镇化率和技术水平等因素对生猪养殖业地理集聚影响较为显著。因此,各省区发展生猪养殖业应因地制宜制定规划,以市场为导向,充分挖掘资源潜力,发挥生猪养殖水平较高省区的辐射带动作用,加大技术支持力度,促进区域协调发展。
[期刊] 世界农业  [作者] 李冉  陈洁  
本文在对美国生猪养殖业发展现状进行分析的基础上,总结了其在长期发展过程中形成的充分依托饲料资源布局、规模集约化生产、产业化组织化程度高的特点,美国生猪业强大的竞争力与政府在生产社会化服务、确保质量安全、环境保护和促进出口等方面的政策密不可分。借鉴其发展经验,中国生猪养殖业未来政策支持重点应在促进生猪规模化养殖、提高组织化和产业化水平、完善质量安全和环境保护法律法规标准体系等方面。
[期刊]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郑微微  胡浩  周力  
为研究基于碳排放约束的生猪养殖业生产效率,本文借助江苏省调研数据,根据绿色创新思想,将碳排放量纳入生产效率模型,对生猪养殖的绿色生产效率进行探究,并借助影响因素回归模型,对比传统生产效率,探讨影响生猪养殖绿色生产效率的主要因素。结论如下:①南京和无锡的生猪养殖绿色生产效率水平高于盐城,经济水平较高的地区,绿色生产效率较高;②受不同养殖规模及粪污处理方式的影响,散养模式的绿色生产效率最高,中大规模其次,小规模最低;③风险偏好、养殖经验、养猪培训和低碳关注对绿色生产效率的影响显著为正,养猪收入占比对绿色生产效率的影响显著为负。建议中国应加强生猪养殖技术培训、提倡适度养殖以及提高养殖户对低碳养殖的关...
[期刊] 财经论丛  [作者] 闫振宇  徐家鹏  
本文运用DEA方法,测算了我国2002-2009年间东中西部地区29个省(市)生猪散养、小规模、中规模和大规模养殖方式的生产效率。研究结果表明,生猪养殖并非规模越大,生产效率就越优,生猪养殖最优规模需视不同地区的资源、经济及地理特征而定。大规模养殖在高效利用先进技术方面的优势逐渐凸显,我国生猪生产效率最高的养殖方式逐步由散养向大规模转变。
[期刊] 农村经济  [作者] 冷碧滨  付娆  
本文运用三阶段DEA模型,基于中国及各地区统计数据开展不同规模间生猪养殖技术效率研究,探索技术效率和生猪养殖不同规模间的关系。结果显示:生猪养殖规模及地区经济发展水平与生猪养殖技术效率无显著相关;地区政府政策支持、人力资源水平对技术效率影响较大。并提出了相关政策建议,为国家生猪养殖政策的制定提供参考。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赵俊伟  王少婷  尹昌斌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生猪养殖业经历了恢复发展、快速发展、结构调整、效率规模提升、“三化”同步、平稳有序发展等六个阶段,各时期均结合阶段性特征和面临的问题,制定了差异化的发展策略,在综合生产能力提升、社会经济发展、生猪产品供应、养殖区域布局优化等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效。在推进农业绿色发展背景下,生猪养殖业仍然面临环境压力、资源约束、国际竞争、市场波动等挑战,其中,粪污资源化利用率不高仍是新时期制约生猪养殖业绿色发展的关键问题。基于此,提出生猪养殖业绿色发展路径:一是继续推进生猪养殖业发展方式转变;二是进一步优化生猪养殖业空间布局;三是重视不同规模养殖粪污治理的差异性,进行分类施策;四是推动制度与机制创新,完善政策保障体系。
[期刊]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沈鑫琪  乔娟  王萌  
为识别生猪生产效率提升的有效路径,在厘清生产效率影响因素作用机理的基础上,以河北、辽宁、北京自繁自养型养猪场户调研数据为依据,采用稳健OLS回归对我国生猪养殖业生产效率的影响因素进行了实证研究。结果表明:1)提高场主受教育水平、加强养殖技术培训、推进专业化和规模化养殖、重视养殖环境控制和疫病防控能显著促进生猪生产效率提升,而自配饲料、自繁母猪的要素投入方式和养殖雇工会产生效率损失;2)目前生猪养殖组织化程度普遍偏低,且合作组织因社会化服务体系构建尚不健全还无法有效发挥作用;3)与北京相比,河北和辽宁养猪场户在生产效率及种养结合方面均具有比较优势,但辽宁养猪场户在养殖规范性上仍有更大改进空间。据此提出应加快构建生猪产业职业教育体系、发展适度规模家庭农场、提高养殖标准化水平、推进生猪产业社会化服务体系建设、疏解约束发展区劣势生猪产能而着重发展重点发展区和潜力增长区等政策建议。
[期刊] 世界农业  [作者] 沈银书  吴敬学  
本文分析了美国生猪养殖业从20世纪50年代开始出现巨大的规模和结构变化,并与中国的生猪规模化养殖水平进行比较。结果表明,1950年以来,美国猪场总数大幅减少,而猪场平均存栏量不断扩大,尤其是大规模猪场(年末存栏量2 000头以上)出栏量及其所占比重增长迅速。2009年,美国生猪市场主要是由1 000头以上规模猪场决定的,而中国生猪市场主要是由1 000头以下规模猪场决定的。从美国的生猪规模化养殖进程中至少可以汲取3点经验:一是创新生产组织管理模式,不断扩大合同生产比重,推进生产的专业化与规模的扩大;二是加强新技术研究与推广应用,不断提高生猪生产性能与生产效率;三是有效管理猪场废弃物,实现环境保...
[期刊] 农业现代化研究  [作者] 王善高  田旭  张晓恒  
为探究畜禽养殖污染治理的新路径,基于2004—2016年生猪养殖的省级宏观数据,通过计量实证方法,测算了我国生猪养殖的产业集聚度和环境效率,然后系统考察了生猪养殖产业集聚对环境效率的影响。结果显示:1)小规模、中规模、大规模生猪养殖的环境效率均值依次为0.911、0.951、0.900。小规模、大规模生猪养殖环境效率呈现出明显的上升趋势,而中规模生猪养殖环境效率相对稳定。2)2004—2016年我国生猪养殖产业集聚度由0.93增长为0.96,呈现出略微上升趋势。中南、华东、西南等生猪主产区的产业集聚度要明显高于东北、华北、西北等地区。3)生猪养殖产业集聚度和环境效率之间呈现"U型"关系,小规模、中规模、大规模生猪养殖产业集聚对环境效率改善作用的拐点分别在产业集聚度等于0.80、0.77、0.73处。4)产业集聚度、养殖技术水平、地区生产结构、耕地面积数量、政府环境治理支出等会显著影响生猪养殖环境效率。最后,基于研究结论,提出相关措施建议以减缓我国生猪养殖污染。
[期刊]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王善高  周应恒  张晓恒  
为探究中国生猪养殖产生污染物的减排潜力,基于随机前沿生产函数模型,利用2004—2016年生猪养殖的省级宏观数据,测算了不同规模生猪养殖的环境效率,并从时间和空间2个维度计算了生猪养殖产生污染物的潜在削减量,最后进一步探究了生猪养殖环境效率的提升路径。结果表明:1)小规模、中规模、大规模生猪养殖的环境效率均值依次为0.924、0.953、0.926,随着养殖规模增大环境效率呈现出"倒U型"趋势,而且随着时间推移3个规模生猪养殖的环境效率均出现了不同程度的上升趋势;2)在时间维度上,小规模、中规模、大规模生猪养殖1头猪1年产生的污染物还可以平均减少5.89、2.42和4.13 kg,但随着时间推移3个规模生猪养殖污染物的潜在削减量均在不断减少;3)在空间维度上,小规模生猪养殖东部地区污染物的潜在削减量要高于中西部地区;中规模生猪养殖污染物的潜在削减量在各区域中相对均衡;而大规模生猪养殖污染物的潜在削减量在不同地区呈现出两级分化趋势;4)本研究选取的生产要素投入量、饲养天数以及环境治理费用等对生猪养殖环境效率均有显著影响。最后,基于研究结论,提出相关的措施建议以提升生猪养殖环境效率。
[期刊]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黄伟华   祁春节   杨朦  
选取2005-2019年中国30个省份的平衡面板数据,在厘清环境分权影响生猪养殖业生态效率内在机理的基础上,采用动态面板模型,实证检验环境分权对生猪养殖业生态效率的作用机制和影响效应。研究发现,环境分权显著抑制了生猪养殖业生态效率的提升,在利用两阶段最小二乘法克服了内生性问题并进行一系列检验后,结果依然稳健。机制检验表明,环境分权抑制了环境规制强度的提高,进而对生猪养殖业生态效率表现出负向效应,环境规制在两者之间发挥着部分中介效应的作用。进一步分析发现,环境行政权责的下放显著促进了生猪养殖业生态效率的提升,环境监察分权和环境监测分权则不利于生猪养殖业生态效率的提高。此外,环境分权的作用效果还存在区域异质性特征,环境分权在东部地区对生猪养殖业生态效率表现出促进作用,在西部地区则表现出抑制效应,而在中部地区的影响不显著。基于此,探索了环境分权影响生猪养殖业生态效率的机制黑箱,以期为政府科学合理地划分环境管理权责,制定差异化环境分权策略以及精准施策提供参考。
[期刊]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黄伟华   祁春节   杨朦  
选取2005-2019年中国30个省份的平衡面板数据,在厘清环境分权影响生猪养殖业生态效率内在机理的基础上,采用动态面板模型,实证检验环境分权对生猪养殖业生态效率的作用机制和影响效应。研究发现,环境分权显著抑制了生猪养殖业生态效率的提升,在利用两阶段最小二乘法克服了内生性问题并进行一系列检验后,结果依然稳健。机制检验表明,环境分权抑制了环境规制强度的提高,进而对生猪养殖业生态效率表现出负向效应,环境规制在两者之间发挥着部分中介效应的作用。进一步分析发现,环境行政权责的下放显著促进了生猪养殖业生态效率的提升,环境监察分权和环境监测分权则不利于生猪养殖业生态效率的提高。此外,环境分权的作用效果还存在区域异质性特征,环境分权在东部地区对生猪养殖业生态效率表现出促进作用,在西部地区则表现出抑制效应,而在中部地区的影响不显著。基于此,探索了环境分权影响生猪养殖业生态效率的机制黑箱,以期为政府科学合理地划分环境管理权责,制定差异化环境分权策略以及精准施策提供参考。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