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9006)
- 2023(12371)
- 2022(11103)
- 2021(10515)
- 2020(8860)
- 2019(20682)
- 2018(20756)
- 2017(40575)
- 2016(22117)
- 2015(25061)
- 2014(25009)
- 2013(24494)
- 2012(22238)
- 2011(20167)
- 2010(20130)
- 2009(18308)
- 2008(17596)
- 2007(15284)
- 2006(13186)
- 2005(11517)
- 学科
- 济(88924)
- 经济(88840)
- 管理(63015)
- 业(59533)
- 企(49194)
- 企业(49194)
- 方法(45866)
- 数学(40326)
- 数学方法(39635)
- 农(23573)
- 中国(20754)
- 学(20251)
- 财(19318)
- 业经(19051)
- 环境(17192)
- 地方(16976)
- 理论(15964)
- 贸(15672)
- 贸易(15665)
- 农业(15609)
- 易(15204)
- 和(14414)
- 划(14131)
- 技术(13815)
- 制(13409)
- 务(12662)
- 财务(12585)
- 财务管理(12563)
- 企业财务(11869)
- 银(11451)
- 机构
- 大学(313176)
- 学院(312687)
- 管理(126744)
- 济(121575)
- 经济(118941)
- 理学(111157)
- 理学院(109959)
- 管理学(107686)
- 管理学院(107155)
- 研究(103597)
- 中国(75027)
- 科学(67371)
- 京(67041)
- 农(54224)
- 所(52820)
- 财(51506)
- 业大(50807)
- 研究所(48753)
- 中心(46655)
- 江(44312)
- 农业(42908)
- 财经(42506)
- 北京(42044)
- 范(40967)
- 师范(40510)
- 经(38654)
- 院(37800)
- 州(36098)
- 经济学(35355)
- 技术(34308)
- 基金
- 项目(221765)
- 科学(173761)
- 基金(160608)
- 研究(158220)
- 家(141307)
- 国家(140189)
- 科学基金(120288)
- 社会(97931)
- 社会科(92874)
- 社会科学(92846)
- 省(87331)
- 基金项目(85389)
- 自然(80976)
- 自然科(79079)
- 自然科学(79059)
- 自然科学基金(77615)
- 划(73669)
- 教育(73220)
- 资助(67904)
- 编号(64513)
- 成果(50967)
- 重点(49734)
- 部(48203)
- 发(46555)
- 创(45832)
- 课题(44125)
- 科研(42815)
- 创新(42700)
- 计划(40976)
- 教育部(40846)
- 期刊
- 济(125982)
- 经济(125982)
- 研究(86366)
- 中国(55493)
- 学报(52163)
- 农(47862)
- 科学(47725)
- 管理(45255)
- 大学(39084)
- 财(36918)
- 学学(36851)
- 教育(34827)
- 农业(33934)
- 技术(28623)
- 融(21490)
- 金融(21490)
- 业经(20938)
- 经济研究(20337)
- 财经(19432)
- 业(17887)
- 图书(17298)
- 经(16526)
- 技术经济(16192)
- 问题(16178)
- 科技(15904)
- 统计(15227)
- 理论(15102)
- 资源(14916)
- 版(14644)
- 实践(14031)
共检索到438627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农业现代化研究
[作者]
杜红梅 胡海波
生态文明建设体制框架下,考虑环境因素影响的生猪规模养殖绿色可持续发展就显得尤为重要。本文基于我国生猪养殖优势区的统计数据,构建包含非期望产出的固定窗式参考集FWML指数,对生猪规模养殖环境全要素生产率进行分析,探讨其增长源头。结果表明:不考虑环境因素情况下,生猪规模养殖全要素生产率会被高估,使用FWML指数分析法所得结果更近似于其真实值;考虑环境因素的生猪规模养殖全要素生产率仍处于增长阶段,但小、中、大三种规模的增速不同,中规模养殖环境全要素生产率最高,各规模主产区域间增速差异较大,技术进步是拉动其增长的主要因素;技术效率对生猪规模养殖环境全要素生产率的增长贡献不高,表现在生猪规模养殖技术使用的有效性、普及性和资源有效利用率低等问题上,大幅提高总体技术效率,是未来提升规模养殖环境全要素生产率的方向。因此,应结合各地区实际情况因地制宜发展生猪适度规模养殖;提升技术效率以推动生猪规模养殖绿色可持续发展。
[期刊] 农村经济
[作者]
左永彦 彭珏 封永刚
环境污染是制约规模畜禽养殖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问题。本文以规模生猪养殖为例,利用中国29个省区的规模生猪养殖数据以及课题组和相关文献对于规模生猪养殖粪便处理方式的调研数据,构建考虑环境非期望产出的固定窗式参考集FWML指数对2004~2013年环境约束下中国规模生猪养殖的全要素生产率进行实证研究。研究表明:环境约束下中国规模生猪养殖的全要素生产率以年均6.32%的速度增长,技术进步是拉动全要素生产率增长的主要因素,地区间全要素生产率增长的差异明显;环境因素对于规模生猪养殖全要素生产率的负向抑制作用显著;中国多数省区规模生猪养殖的全要素生产率以中幅和小幅增长为主,目前仅有少数省区处于高全要素生产率增...
关键词:
规模生猪养殖 环境约束 全要素生产率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左永彦 冯兰刚
基于2004—2013年中国29个省份的面板数据,分别使用SML指数、空间自相关和空间β收敛分析方法对环境约束下规模生猪养殖全要素生产率的时空分异趋势及收敛性进行分析。研究发现:中国规模生猪养殖全要素生产率主要受到技术进步的拉动在考察期内以年均5.29%的速度增长,技术效率在波动中无明显改善;随着技术进步度过快速空间外溢时期,地区间规模生猪养殖全要素生产率增长的正向空间溢出作用经历了先增后降的变化趋势;HH类型地区以中南区为基础逐渐向西北方向的重庆和陕西扩张,LL类型地区在北方以及华东区的连片分布范特征逐渐增强,HL类型和LH类型地区的连片特征趋于减弱;中国规模生猪养殖全要素生产率增长存在显著的绝对β收敛和条件β收敛特征,经济发展水平、畜禽养殖业发展水平和农村人力资本水平是影响收敛性的主要因素。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王善高 田旭
文章基于2004—2018年生猪养殖的省级宏观数据,采用随机前沿生产函数测算了小规模、中规模、大规模生猪养殖TFP的变化情况,并对TFP增长率进行了分解。结果显示:小规模、中规模、大规模生猪养殖TFP年均增长速度分别为2.45%、4.41%、3.76%。配置效率变化和技术变化会同时促进小规模、中规模、大规模生猪养殖TFP增长,其中,配置效率变化是推动生猪养殖TFP增长的主要因素。技术效率变化会促进中小规模生猪养殖TFP增长,而规模效率变化会促进中大规模生猪养殖TFP增长。随着时间推移,配置效率变化曲线和TFP增长率曲线表现出高度的吻合性。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王善高 田旭
文章基于2004—2018年生猪养殖的省级宏观数据,采用随机前沿生产函数测算了小规模、中规模、大规模生猪养殖TFP的变化情况,并对TFP增长率进行了分解。结果显示:小规模、中规模、大规模生猪养殖TFP年均增长速度分别为2.45%、4.41%、3.76%。配置效率变化和技术变化会同时促进小规模、中规模、大规模生猪养殖TFP增长,其中,配置效率变化是推动生猪养殖TFP增长的主要因素。技术效率变化会促进中小规模生猪养殖TFP增长,而规模效率变化会促进中大规模生猪养殖TFP增长。随着时间推移,配置效率变化曲线和TFP增长率曲线表现出高度的吻合性。
[期刊] 湖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杜红梅 王明春 胡梅梅
以生猪养殖排放的主要污染物总氮、总磷和化学需氧量作为非期望产出,基于2004—2016年中国17个生猪主产省的数据,采用非径向、非角度基于松弛变量的方向性距离函数全要素生产率模型,对生猪优势产区和主产省大、中、小不同规模养殖的绿色全要素生产率增长及其技术进步率和技术效率变化分解指数进行测度和比较,结果表明:规模化生猪养殖绿色全要素生产率有一定幅度的增长,三种规模均呈现出差异化增长的空间特征和波动性增长的时序变化特征;小规模生产率增长主要源自技术进步,大规模则主要源自技术效率提升,中规模由技术进步与技术效率改善双力驱动;资源禀赋条件和经济发展水平决定的不同规模养殖比较优势、地方政府对本地生猪规模养殖的重视程度等差异是导致区域和省份间差异的重要原因。
[期刊] 农业技术经济
[作者]
梁剑宏 刘清泉
本文运用随机前沿技术分析生猪产业政策的影响,以2004—2007年与2007—2011年为两个子时期对我国生猪主产省份不同养殖规模结构的规模报酬和全要素生产率增长变动状况进行比较研究发现,我国生猪养殖整体上处于规模报酬递减阶段,散户尤其小规模户全要素生产率增长速度在下降,中规模户尤其大规模户全要素生产率增长显著。结合规模弹性和全要素生产率构成变化比较分析表明,稳定要素价格、促进技术进步和完善生猪养殖社会化服务体系对提高生猪生产绩效更为重要。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王善高 田旭
提升绿色全要素生产率是生猪养殖业实现高质量发展的一条重要路径,为助力生猪养殖业高质量发展,文章基于2004—2020年我国省级层面的生猪养殖业投入、产出数据,采用内生方向性产出距离函数测度了生猪养殖业绿色全要素生产率的变化,并使用新的方法对生猪养殖业绿色全要素生产率变化进行分解。结果显示:(1)2004—2020年,我国生猪养殖业绿色全要素生产率总体呈现增长态势,年均增长速度为3.2%。(2)生猪养殖业绿色全要素生产率增长来源于效率改善和技术进步,其中,技术进步是主要动力。(3)生猪养殖业的效率改善主要来源于发展效率改善,而技术进步主要来源于绿色技术进步。(4)发展动能和绿色动能均能促进生猪养殖业绿色全要素生产率增长,但绿色动能是主要因素。
[期刊] 中国农村经济
[作者]
张园园 吴强 孙世民
基于2007~2015年的相关统计数据,本文首先利用生猪规模养殖指数分析了13个生猪养殖优势省份的生猪规模养殖发展状况及其省际差异,然后通过建立空间杜宾模型分析了生猪养殖规模化程度的影响因素及其空间效应。研究结果表明:第一,生猪规模养殖整体上呈现向华北地区和东北地区富集的基本趋势,但目前生猪养殖规模化程度仍较低;第二,农民文化程度越高,城镇化水平越低,工资性收入比例越高,猪肉消费能力越大,猪肉价格指数越低,交通通达性越好,生猪出栏能力越大,环境规制强度越大,省域的生猪养殖规模化程度会越高;第三,由于土地承载力、城镇化水平、工资性收入比例、消费市场潜力、猪肉消费能力、交通通达性、农民固定资产投资能力、环境规制强度这8个影响因素产生了外溢效应,生猪养殖规模化程度的提升存在空间依赖性。因此,发展生猪规模养殖需充分考虑空间相关性和外溢性,既要提高工资性收入比例、消费市场潜力和猪肉消费能力,改善交通通达性,增强农民固定资产投资能力,提高环境规制强度,同时也要考虑土地承载力和城镇化水平的抑制作用。
关键词:
生猪 规模养殖 省际差异 空间效应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王善高 田旭
文章基于2004—2020年我国31个省份生猪养殖的投入、产出数据,利用变系数生产函数估计生猪养殖的资本产出弹性和劳动产出弹性,并利用新增长核算法测算生猪养殖TFP的增长率及其对产出增长的贡献。结果表明:(1)生猪养殖的资本产出弹性和劳动产出弹性均呈现动态变化特征。其中,资本产出弹性在4种生猪养殖模式中均呈现上升趋势,而劳动产出弹性在散养模式中呈现下降趋势,但在小规模、中规模、大规模模式中趋于稳定。(2)散养、小规模、中规模、大规模生猪养殖TFP增长率的均值依次为0.338%、0.378%、0.636%、0.719%,其中,与要素无关的TFP是生猪养殖TFP增长的首要来源。(3)在4种生猪养殖模式中,投入要素和TFP均能驱动生猪养殖产出增长,但投入要素的驱动效应要大于TFP的驱动效应。在投入要素内部,资本投入是驱动生猪养殖产出增长的第一要素。在TFP内部,与要素无关的TFP对产出增长的贡献最大。
[期刊] 农业技术经济
[作者]
朱宁 秦富
畜禽规模养殖与生态环境保护协调发展问题是畜禽养殖业可持续发展进程中亟需解决的关键问题。本文以蛋鸡为例,利用2004—2013年蛋鸡养殖投入产出数据,采用SBM模型和Malmquist-Luengerber生产率指数分析了不同规模蛋鸡养殖场的环境效率与环境全要素生产率。研究表明:近十年来蛋鸡规模养殖场环境效率值走势呈"U"型特征,且低于养殖场的技术效率值。小规模蛋鸡养殖场的环境效率值最高,而中规模蛋鸡养殖场的环境效率值最低;规模养殖场的ML生产率指数和MLTECH指数的增长率均未超过1,且规模养殖场的环境全要素生产率低于全要素生产率,说明目前我国规模养殖场还未达到规模养殖与生态环境协调发展的阶段...
关键词:
规模 环境效率 环境全要素生产率 蛋鸡
[期刊] 农村经济
[作者]
崔姹 王明利
一是运用SSBM模型对奶牛规模养殖环境效率及技术效率(技术效率为不考虑温室气体排放下的效率)进行分析,结果显示:环境效率小规模最高,其次为中规模与大规模;技术效率受温室气体排放约束由大到小的顺序为大规模、小规模与中规模。二是运用GML指数方法对环境全要素生产率变动进行分析,表明:全要素生产率变动受温室气体排放约束由大到小的顺序为中规模、大规模与小规模养殖场;GML指数较GM指数(GM指数为不考虑温室气体排放的指数)降低的原因各异,小规模主要由温室气体排放拉低技术效率变化导致,而中、大规模奶牛养殖场主要由温
[期刊] 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
[作者]
张园园 沙鸣 孙世民
[目的] 2007年以来国家实施"一揽子"补贴政策,生猪养殖规模化程度显著提高,但也呈现出明显的规模差异和省际差异。[方法]基于相关统计数据,利用生猪规模养殖指数详细透视了生猪养殖优势省份规模养殖的发展历程及规模化特征。[结果]生猪规模养殖呈现向华北和东北地区富集的基本趋势,但目前生猪养殖规模化的层次仍较低;吉林、黑龙江、山东属生猪规模养殖特快发展区,辽宁、江苏、河南和广东属于快速发展区,安徽、湖北、湖南、广西和四川属缓慢发展区,河北属约束发展区。[结论]在山东、江苏、河南和广东,重点推进年出栏50~100头的养猪场户向年出栏100头以上的养猪场户转化;在黑龙江、吉林、辽宁应进一步鼓励年出栏100头以上的养猪场户适当的扩大规模;而在河北,考虑产业布局和环境规制等因素,则有序退出生猪规模养殖。
[期刊] 农业技术经济
[作者]
张成 张伟华 高志平
本文采用2006—2012年我国29个省份水产养殖业相关投入产出数据,运用数据包络分析结合Malmquist指数,对我国水产养殖业综合技术效率和全要素生产率及其分解的技术进步、技术效率、纯技术效率、规模效率进行测算。结果表明,我国水产养殖业综合技术效率不高,纯技术效率和规模效率都相对偏低;全国水产养殖业全要素生产率增长有所下降,其中,由技术创新所决定的技术进步呈现下降趋势,规模效率得到一定改进,由技术推广所决定的纯技术效率有所下降;全国有近2/3省份的全要素生产率呈上升趋势,1/3省份全要素生产率呈下降趋势,其中,全要素生产率提高主要归因于技术进步和技术效率的共同改进,全要素生产率下降主要是由...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