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10302)
- 2023(14758)
- 2022(11910)
- 2021(10538)
- 2020(8517)
- 2019(19322)
- 2018(19419)
- 2017(37378)
- 2016(20358)
- 2015(22952)
- 2014(23230)
- 2013(22720)
- 2012(20834)
- 2011(18942)
- 2010(19330)
- 2009(17822)
- 2008(17471)
- 2007(15916)
- 2006(14334)
- 2005(13575)
- 学科
- 济(94440)
- 经济(94319)
- 管理(61970)
- 业(57654)
- 企(46457)
- 企业(46457)
- 方法(32954)
- 中国(29145)
- 数学(28484)
- 数学方法(27939)
- 农(26277)
- 地方(25068)
- 业经(24076)
- 制(20948)
- 财(20777)
- 环境(18395)
- 农业(17425)
- 学(17065)
- 银(16442)
- 银行(16420)
- 融(15981)
- 金融(15979)
- 行(15882)
- 发(15311)
- 贸(15205)
- 贸易(15189)
- 产业(15055)
- 技术(14919)
- 体(14856)
- 易(14647)
- 机构
- 学院(293331)
- 大学(289571)
- 济(124806)
- 经济(122230)
- 管理(110327)
- 研究(102784)
- 理学(93504)
- 理学院(92505)
- 管理学(90705)
- 管理学院(90180)
- 中国(79052)
- 京(62714)
- 科学(60480)
- 财(59055)
- 所(51499)
- 农(47425)
- 江(47011)
- 中心(46589)
- 研究所(46052)
- 财经(45087)
- 业大(41187)
- 经(40598)
- 北京(39918)
- 范(38562)
- 经济学(38404)
- 师范(38181)
- 院(37458)
- 州(37235)
- 农业(36420)
- 经济学院(34358)
- 基金
- 项目(189727)
- 科学(150769)
- 研究(141716)
- 基金(136504)
- 家(117912)
- 国家(116949)
- 科学基金(101136)
- 社会(91529)
- 社会科(86986)
- 社会科学(86971)
- 省(76874)
- 基金项目(70810)
- 教育(64821)
- 划(63127)
- 自然(62755)
- 自然科(61295)
- 自然科学(61286)
- 自然科学基金(60162)
- 编号(57426)
- 资助(55553)
- 成果(46728)
- 发(46634)
- 重点(43578)
- 课题(41376)
- 部(41128)
- 创(40264)
- 制(39037)
- 国家社会(38126)
- 发展(37837)
- 创新(37801)
- 期刊
- 济(148837)
- 经济(148837)
- 研究(91586)
- 中国(67509)
- 农(46119)
- 财(45424)
- 管理(45152)
- 学报(41674)
- 科学(40750)
- 教育(35484)
- 大学(33089)
- 融(31300)
- 金融(31300)
- 学学(31084)
- 农业(31080)
- 技术(28077)
- 业经(26083)
- 经济研究(23874)
- 财经(22546)
- 经(19557)
- 问题(19449)
- 业(16311)
- 技术经济(14991)
- 统计(14598)
- 贸(14260)
- 商业(14116)
- 科技(14037)
- 现代(13839)
- 策(13802)
- 世界(13304)
共检索到461259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梁耀文 王明利
在使用生命周期法测算2007-2020年省际生猪碳排放的基础上,系统考察了生猪产业规模化发展对生猪碳排放的影响与作用机制。结果表明:第一,生猪碳排放呈现出明显的空间溢出效应和聚集效应,即一个地区的生猪碳排放与周边地区密切相关;第二,生猪产业规模化发展对生猪碳排放呈现显著的“倒U型”关系,规模化发展对生猪碳排放的影响存在显著的门槛效应,当生猪产业规模化率保持在45.1%以上时,规模化发展可有效促进生猪产业碳减排;第三,小规模生猪养殖占比与生猪碳排放是显著的单调递增关系,而中规模和大规模生猪养殖占比与生猪碳排放之间表现显著的“倒U”型关系;第四,聚集效应和技术进步效应是生猪产业规模化发展影响生猪碳排放的主要作用途径。建议合理规划生猪产业的空间布局,发展适度规模养殖,发挥技术进步的推动作用,稳妥实现生猪产业碳减排与规模化发展的“双赢”目标。
[期刊]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梁耀文 王明利
在使用生命周期法测算2007-2020年省际生猪碳排放的基础上,系统考察了生猪产业规模化发展对生猪碳排放的影响与作用机制。结果表明:第一,生猪碳排放呈现出明显的空间溢出效应和聚集效应,即一个地区的生猪碳排放与周边地区密切相关;第二,生猪产业规模化发展对生猪碳排放呈现显著的“倒U型”关系,规模化发展对生猪碳排放的影响存在显著的门槛效应,当生猪产业规模化率保持在45.1%以上时,规模化发展可有效促进生猪产业碳减排;第三,小规模生猪养殖占比与生猪碳排放是显著的单调递增关系,而中规模和大规模生猪养殖占比与生猪碳排放之间表现显著的“倒U”型关系;第四,聚集效应和技术进步效应是生猪产业规模化发展影响生猪碳排放的主要作用途径。建议合理规划生猪产业的空间布局,发展适度规模养殖,发挥技术进步的推动作用,稳妥实现生猪产业碳减排与规模化发展的“双赢”目标。
[期刊] 宏观经济管理
[作者]
谢海燕
以天津北疆发电厂、南水北调工程为例,对比分析海水淡化与长距离调水在经济、环境、社会方面的综合效益,可以得出结论:应从产业扶持、自来水价格改革、水务管理体制改革、技术装备研发及推广、加强监管等方面着手,以促进海水淡化产业的规模化发展。
关键词:
海水淡化 长距离调水 自来水 水价
[期刊] 中国工业经济
[作者]
杜勇 张欢 陈建英
本文基于当前实体经济虚拟化这一热点问题,研究了实体企业金融化对未来主业发展的影响。理论上,实体企业金融化对企业未来主业的发展具有"蓄水池"和"挤出"两种不同的效应,二者的相对大小决定了金融化对实体企业未来主业发展影响的净效应。本文以2008—2014年中国A股上市公司为研究样本,并基于公司资产负债表数据,构建了微观企业金融化指标,实证结果发现:总体上,金融化损害了实体企业的未来主业业绩,表明金融化的"挤出"效应大于"蓄水池"效应。考虑到外部环境的调节效应,本文发现金融化的损害效应随着货币政策变宽松而加剧,
[期刊] 武汉金融
[作者]
张瑞锋 刘帅
为了探索区域金融发展与二氧化碳排放的关系,本文通过理论分析,认为金融发展不仅可以对二氧化碳排放起到直接作用,而且可以通过城镇化水平、技术创新、产业结构三条途径对二氧化碳排放起到间接作用。本文基于2005—2019年我国30个省市的面板数据,构建空间杜宾面板模型进行实证分析。结果表明:(1)金融发展不仅可以直接对碳排放产生抑制作用,而且能够通过技术创新、产业结构两条途径间接对碳排放产生抑制作用,通过城镇化水平对碳排放产生促进作用。(2)直接效应方面,金融发展可以对本地区碳排放产生抑制作用,其中金融规模对本地区碳排放产生促进作用,金融效率对本地区碳排放产生抑制作用。(3)空间溢出效应方面,金融发展对周边地区的碳排放均产生抑制作用,且空间溢出效应随距离而衰减。(4)金融发展对碳排放的作用存在空间异质性,且对东部地区的影响优于中、西部地区。
[期刊] 金融理论与实践
[作者]
马留赟 白钦先 李文
利用2003—2014年中国30个省级行政区相关数据,实证研究金融发展对绿色产业发展的影响效应。实证结果表明,在全国层面,金融规模的扩大并没有显著促进我国绿色产业的发展,金融效率和金融结构的提升显著地促进绿色产业的发展。在区域层面,中部地区金融发展对绿色产业发展的支持作用不显著,西部地区和东部地区在金融规模、金融效率和金融结构方面均显著地促进绿色产业的发展。
[期刊] 金融理论与实践
[作者]
马留赟 白钦先 李文
利用2003—2014年中国30个省级行政区相关数据,实证研究金融发展对绿色产业发展的影响效应。实证结果表明,在全国层面,金融规模的扩大并没有显著促进我国绿色产业的发展,金融效率和金融结构的提升显著地促进绿色产业的发展。在区域层面,中部地区金融发展对绿色产业发展的支持作用不显著,西部地区和东部地区在金融规模、金融效率和金融结构方面均显著地促进绿色产业的发展。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张悦 杨乐 李心怡
从“制造”到“智造”的战略转型是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和引领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动力支撑,基于绿色发展和创新驱动的现实背景,以790家2010—2019年上市公司中的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为研究对象,实证检验了环保投资和研发投入的影响关系。研究发现环保投资与企业价值正相关,研发投入与企业价值负相关,环保投资对研发投入有正向影响且股权集中度在二者之间起正向调节作用。论文进一步拓展和丰富了声誉理论、利益相关者理论、波特假说和资源约束理论,为引导企业绿色创新发展和规划资金时间周期提供了实证依据和微观证据,也为企业协同推进环保建设和技术创新提供了经验证据和政策启示。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张悦 杨乐 李心怡
从“制造”到“智造”的战略转型是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和引领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动力支撑,基于绿色发展和创新驱动的现实背景,以790家2010—2019年上市公司中的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为研究对象,实证检验了环保投资和研发投入的影响关系。研究发现环保投资与企业价值正相关,研发投入与企业价值负相关,环保投资对研发投入有正向影响且股权集中度在二者之间起正向调节作用。论文进一步拓展和丰富了声誉理论、利益相关者理论、波特假说和资源约束理论,为引导企业绿色创新发展和规划资金时间周期提供了实证依据和微观证据,也为企业协同推进环保建设和技术创新提供了经验证据和政策启示。
[期刊]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覃朝晖 潘昱辰 丁志国
气温作为影响农业生产的关键因素,探索极端气温与农业碳排放之间的关系,对加速实现“双碳”目标具有重要意义。基于2011-2021年长江经济带110个地级市的面板数据,在测算极端气温指数和农业碳排放的基础上,运用双向固定效应模型实证检验了极端气温对农业碳排放的影响、异质性以及作用渠道。研究表明:极端气温能够显著抑制长江经济带农业碳排放的增长,其中,极端低温影响农业碳排放的过程中存在环境污染程度单一门槛,即当可吸入细颗粒物年平均浓度高于45微克/立方米时,极端低温对农业碳排放的抑制作用呈现出边际递减的特征;采用替换被解释变量、解释变量与分样本检验等方式进行再估计,研究结论仍然稳健;异质性分析发现,极端气温对农业碳排放的抑制效应在长江经济带中游地区、农业发达和中等地区更加显著;进一步研究发现,农业技术进步是极端气温影响长江经济带农业碳排放的作用渠道。因此,需要以农业技术进步推进农业碳减排,减少农用化学品投入引致的碳排放,因地制宜发展特色低碳农业生产。
[期刊]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覃朝晖 潘昱辰 丁志国
气温作为影响农业生产的关键因素,探索极端气温与农业碳排放之间的关系,对加速实现“双碳”目标具有重要意义。基于2011-2021年长江经济带110个地级市的面板数据,在测算极端气温指数和农业碳排放的基础上,运用双向固定效应模型实证检验了极端气温对农业碳排放的影响、异质性以及作用渠道。研究表明:极端气温能够显著抑制长江经济带农业碳排放的增长,其中,极端低温影响农业碳排放的过程中存在环境污染程度单一门槛,即当可吸入细颗粒物年平均浓度高于45微克/立方米时,极端低温对农业碳排放的抑制作用呈现出边际递减的特征;采用替换被解释变量、解释变量与分样本检验等方式进行再估计,研究结论仍然稳健;异质性分析发现,极端气温对农业碳排放的抑制效应在长江经济带中游地区、农业发达和中等地区更加显著;进一步研究发现,农业技术进步是极端气温影响长江经济带农业碳排放的作用渠道。因此,需要以农业技术进步推进农业碳减排,减少农用化学品投入引致的碳排放,因地制宜发展特色低碳农业生产。
[期刊] 预测
[作者]
娄祝坤 王锦 张川
作为我国资本市场中重要的企业组织形式,"系族企业"的研发投资一直缺乏研究关注。本文以2014~2016年我国集团上市公司为样本,实证考察了集团系族化经营对上市公司研发投资的影响。研究发现,在其他条件一定的情况下,系族企业的研发投资强度显著高于传统"独生子"集团企业,即集团系族化经营能促进上市公司研发投资。进一步分析表明,集团系族化经营对研发投资的促进效应在大股东掏空程度较低的情况下以及国有企业中更加显著。最后,利用手工收集的系族集团结构特征的数据,首次证实了系族集团结构特征对上市公司研发投资具有重要影响,丰富和拓展了企业集团系族化经营的经济后果的相关研究。
关键词:
系族企业 内部资本市场 掏空 研发投资
[期刊] 农业现代化研究
[作者]
闫振宇 陶建平 徐家鹏
规模化是我国未来生猪养殖发展的方向,但并不意味着养殖规模越大越好。各地区生猪养殖规模化的合理性、科学性、适度性,很大程度上决定生猪养殖规模效益的有效性。本文分析表明,从全国平均水平来看,我国生猪中等规模养殖方式盈利能力最强。具体到各生猪主产省,盈利能力最强的养殖方式在省际之间存在差异;当前生猪规模养殖存在疫病防控现状不佳、养殖生产成本和出售价格不具优势、标准化水平亟待提高等问题。文章最后结合当前全国及省际生猪规模化发展现状和问题,提出了促进我国生猪规模养殖健康发展的相应对策。
关键词:
生猪 规模养殖 成本利润率 省际差异
[期刊] 财会月刊
[作者]
苑泽明 芦欣媛 李萌 王桂平
CEO作为企业经营决策的核心人员,对企业变革与发展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但目前鲜有文献关注CEO权力与企业数字化转型的关系。本文基于2011~2020年沪深两市A股上市公司数据,实证考察CEO权力对企业数字化转型的影响。研究发现,CEO权力对企业数字化转型存在显著的正向影响,且经多重稳健性和内生性检验后结论依然成立。基于此,进一步分析人力资本、研发投入及产品市场竞争的调节效应,发现人力资本、研发投入及产品市场竞争均正向调节CEO权力与企业数字化转型的关系。研究结果明晰了CEO权力对企业数字化转型的赋能效应,为企业数字化转型过程中赋予CEO自主裁量权提供了经验启示。
[期刊] 国际金融研究
[作者]
罗知 李琪辉 姚巧妮
企业是提供就业的主体,本文选取2012—2019年非金融上市企业数据,考察企业金融化对就业的影响。研究发现:企业金融化行为显著缩减了劳动雇佣规模,而员工配置效率并未提升。进一步研究发现:企业未来主业业绩的提升有助于削弱企业金融化对劳动雇佣的“挤出”效应。机制检验表明,企业金融化会通过增加融资成本和缩减实业投资,抑制企业劳动雇佣水平。异质性分析表明,对劳动雇佣的抑制作用主要体现在影子银行水平较高的地区及中长期配置过多金融资产的企业。拓展性分析发现:金融强监管政策的实施能够有效抑制企业金融化,提升企业劳动雇佣意愿,扩大就业规模。本文通过研究企业金融化对劳动雇佣的影响,结合监管外生冲击探讨企业“脱虚向实”所产生的就业促进效应,从企业实践和政府引导两个层面为缓解经济“脱实向虚”和稳定就业提供政策参考。
关键词:
就业 企业金融化 经济脱虚向实 实体投资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