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4346)
2023(6126)
2022(5398)
2021(4912)
2020(4415)
2019(10420)
2018(10282)
2017(20206)
2016(11149)
2015(13401)
2014(13794)
2013(13958)
2012(12673)
2011(11227)
2010(11337)
2009(10860)
2008(11186)
2007(10225)
2006(8669)
2005(7705)
作者
(34742)
(29330)
(29255)
(28130)
(18363)
(14283)
(13562)
(11486)
(10909)
(10272)
(9855)
(9784)
(9427)
(9258)
(9248)
(9174)
(9174)
(8687)
(8448)
(8394)
(7425)
(7308)
(7244)
(6693)
(6623)
(6592)
(6557)
(6381)
(5950)
(5930)
学科
(49414)
经济(49372)
管理(32461)
(31642)
方法(25550)
(25297)
企业(25297)
数学(23127)
数学方法(22938)
(14468)
(14318)
中国(13237)
(11074)
业经(10073)
(9943)
贸易(9943)
(9916)
(9643)
地方(9606)
税收(9325)
(9277)
(9230)
财务(9188)
财务管理(9164)
农业(9051)
企业财务(8216)
(8045)
(7610)
(6702)
银行(6678)
机构
学院(169337)
大学(168188)
(68841)
经济(67370)
管理(63458)
研究(55963)
理学(54667)
理学院(54081)
管理学(53040)
管理学院(52740)
中国(41824)
科学(36195)
(35332)
(33472)
(32969)
(29805)
业大(28036)
研究所(27189)
农业(26899)
中心(26162)
财经(26103)
(25912)
(23504)
北京(22328)
经济学(21314)
(20651)
(20427)
师范(20388)
经济学院(19533)
(19375)
基金
项目(110019)
科学(84302)
基金(78076)
研究(77599)
(68614)
国家(68067)
科学基金(56907)
社会(47538)
社会科(45082)
社会科学(45063)
(44066)
基金项目(41305)
自然(37551)
(37216)
自然科(36593)
自然科学(36578)
教育(35917)
自然科学基金(35906)
资助(32979)
编号(31650)
成果(25655)
重点(25185)
(24269)
(23938)
(22512)
科研(22024)
课题(21986)
计划(21640)
创新(21127)
大学(20432)
期刊
(72881)
经济(72881)
研究(46992)
学报(29848)
(29615)
中国(29345)
(26881)
科学(24860)
大学(21452)
学学(20388)
农业(19884)
管理(19756)
技术(17672)
教育(13726)
(12872)
金融(12872)
财经(12550)
经济研究(12249)
业经(12204)
(11136)
(10685)
问题(9973)
统计(9115)
(9095)
技术经济(8953)
商业(8615)
(8243)
理论(8184)
(8166)
财会(7944)
共检索到244291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张茜  李洋  王磊明  
为改变现今生物质发电厂收集秸秆燃料的回收物流成本居高不下的现状,探究降低秸秆回收物流成本的方法,本研究通过构建两种秸秆回收物流模式,对秸秆回收物流成本的结构组成进行了分析,并总结了秸秆回收物流涉及到的各种影响因素。基于微积分构建秸秆回收物流的成本测算模型,结合实例对模型的敏感性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半径因素是影响回收物流成本的最重要因素,适当减小收集半径可很大程度上降低运输费用;收集秸秆时,为使最终的回收物流成本最低,可将外包商的个数控制在10个左右;生物质发电厂在初期选址时要进行合理规划,政府严格准入,
[期刊] 中国软科学  [作者] 苏磊  兰洪杰  
高速公路居高不下、导致了物流成本的提高,也是物流乱象的重要体现。如何权衡基础设施建设中投资与收益成为了决绝问题的关键。本文对国内外道路收费经济分析进行了综述,在此基础上分析物流成本源头,建立数学模型;列举国家相应政策理论证明了城市道路收费缓解交通拥挤的可行性,最后以京沈高速公路为例,探讨公路投资的回收问题。
[期刊] 中国流通经济  [作者] 周三元  
产品回收物流的实施需要企业投入各种人、财、物资源,当企业的收益大于所投入的成本时,开展回收物流的主动性就比较强。产品回收物流成本包括收集、分类/检测、处理、销售等环节的成本,收益则包括销售收益、零部件翻新和再造重用收益、材料再收益和环境保护收益。本文建立了产品回收物流成本—收益系统,借助系统动力学理论工具构建产品回收成本收益因果关系图、系统流图模型,并对该模型进行了仿真分析,认为收集地越多回收成本越高,收益越少,回收产品质量不同导致处理方式发生变化并最终影响回收成本—收益。
[期刊] 物流技术  [作者] 任永泰  孙慧伟  郗通通  孙阿梦  
面对传统能源储量减少、能源需求量越来越多、环境污染日益加剧的问题,开发利用新能源已成为全世界共同关注的焦点。通过引入生命周期法对传统能值分析法加以改进,对生物质能系统做能值分析,以实际定量结果反映出植物生长过程中每种能值的贡献,为生产劳作提供建议。对建三江区域农作物秸秆的生物质原料物流网络进行规划设计,以重心法结合层次分析法优化原料收储点。并以典型月份的原料运输为例,基于ArcGIS优化得到最优车辆路径和原料运输方案,结果显示优化后的方案减少了车辆投入、降低了运输成本。
[期刊] 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  [作者] 王红彦  毕于运  王道龙  高春雨  李建政  王亚静  
该文以现有研究文献为基础,对生物质能源的能值分析、生命周期评价和生命周期能值分析研究现状进行了综述,所涉及的生物质能源产品包括生物质厌氧发酵产品(沼气)、生物质气化燃气、生物质发电、生物质致密成型燃料、燃料乙醇、生物柴油等。能值分析方法在生物质能源系统的应用主要体现在对其能源效率、环境效率和可持续性等方面的评价;生命周期评价在生物质能源系统的实证研究主要包括对系统生命周期内的能量投入、产出以及环境排放和经济性等方面的分析和评价。结果表明,在国内外生物质能源研究方面,单一的能值分析和生命周期评价都取得较丰硕的研究成果,所涉及的生物质能源类别也较为全面。但生命周期评价与能值分析相结合的研究还较为薄...
[期刊]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作者] 丁文斌  王雅鹏  徐勇  
分析了我国能源消费趋势,指出农作物秸秆作为生物质能源材料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具有可再生性、可储藏性和可替代性、资源丰富、二氧化碳零排放的优良特性,发展生物质能源有助于缓解我国能源消费压力。通过设定部分调整模型,分析农作物秸秆产量的潜力,探索了中国农作物秸秆产量的变化规律及其发展趋势。运用灰色关联分析,从农业生产要素投入的角度,分析农作物秸秆总产量与粮食总产量之间的长期关系,指出科技进步和农业结构调整有利于为生物质能源的发展提供更多原材料,有利于促进中国能源消费结构的优化。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赵涛  张国晨  林涛  
文章对微藻制生物柴油、秸秆制燃料乙醇、秸秆制甲醇三类生物质能产品生命周期内各个阶段的能源消耗以及排放进行测算,分析了造成能耗与排放的主要原因,为生物质能产业节能减排提供了测算依据。
[期刊] 中国软科学  [作者] 马志强  朱永跃  洪涛  
开发利用生物质能资源对缓解能源危机和保护生态环境具有重要作用。在对江苏省生物质能资源状况及其开发利用现状进行调研的基础上,分析了当前江苏省生物质能产业发展面临的瓶颈,并借鉴美国、欧盟和巴西等开发利用生物质能的有益经验,提出了促进江苏省生物质能产业发展的对策建议。
[期刊] 中国农业科学  [作者] 朱开伟  刘贞  吕指臣  蒲刚清  郭伟  
[目的]农业生物质能资源可开发潜力的估算是农业生物质能科学开发利用研究的关键和基础。同时农作物秸秆还田具有维护和增强土壤功能的作用,因此对农业生物质能生态潜力的评估,是实现农业生物质能可持续开发的重要前提。基于此,考虑土壤生态要求,研究不同还田比情景下中国主要农作物的生物质能生态潜力,并对其时空间特性和结构构成进行分析,为中国农业生物质能的开发利用提供参考。[方法]首先,结合相关历史统计数据,运用线性回归法、文献调研和专家预测等方法,对未来全国农作物播种面积、各省(市、自治区)播种面积占比、主要农作物种植比例和单产进行预测;其次,在分析已有相关研究的基础上,对秸秆的草谷比、工业比、饲料比和燃烧...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刘志雄  何晓岚  
生物质能已成为当前世界各国能源发展的重点之一。我国在政策支持以及具体的实践方面已越来越重视生物质能的发展。与国外相比较,我国生物质能的技术水平、政府资金支持等方面都存在巨大差距。我国需要制定长远发展规划,加强生物质能研发,进一步推进低碳经济发展。如进一步加强国家政策支持;全方位拓宽融资渠道;引进技术与加强研发相结合,提升我国生物质能技术;积极发展低碳技术,加强生物质能的国际合作。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高志杰  
清洁发展机制可以为生物质能的利用提供资金帮助和技术支持,文章结合黑龙江省生物质能利用及生物质清洁发展机制项目现状,分析了清洁发展机制下黑龙江省利用生物质能的优势、劣势、机会及威胁,并提出了CDM机制下促进黑龙江省生物质能利用的对策。
[期刊] 技术经济  [作者] 刘岗  郝德海  董玉平  
生物质能技术在我国已经有了越来越多的应用。对于以生物质秸秆为主要生产原料的企业而言,其产品的成本受生物质秸秆收集成本的影响很大,控制生物质秸秆的收集成本在可接受的范围之内是企业所必须要加以解决的问题。本文通过应用定积分微元分析法,对给定环境下生物质秸秆的收集成本的计算进行了推导,建立了数学模型。最后,本文考察了在山东省应用生物质气化发电技术(BiomassGasificationandPowerGeneration,缩写BGPG)的收集成本情况。
[期刊] 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  [作者] 孙宁  王亚静  高春雨  王红彦  覃诚  毕于运  
[目的]选择合适的秸秆收储运模式,降低秸秆离田产业化利用的收储运成本,促进秸秆综合利用。[方法]文章以河南省为例,构建秸秆收储运成本模型,并在4种收储运模式(模式一:田间晾晒→收集→秸秆利用企业;模式二:田间收集→收储点→晾晒、储存→秸秆利用企业;模式三:田间机械捡拾打捆→收储点→储存→秸秆利用企业;模式四:田间收集→固定式打捆→收储点→秸秆利用企业)基础上分析不同模式下的秸秆收集成本。[结果]运输成本和机械卸载成本是总成本中的可变因素,其对总成本的贡献率随运输半径的增大而增大。模式一、二采用散秆运输方式,适用于收集距离较短、秸秆需求量较小的企业,且使用模式二的秸秆收储运成本较低。模式三、四采用秸秆打捆运输方式,易于储存、利用,适用于秸秆用量较大的企业,且使用田间机械捡拾打捆的模式三收储运秸秆经济性更优。[结论]秸秆利用企业应根据需求合理地选择秸秆收储运模式,小型秸秆利用企业在模式二的情况下收储运成本更低,大型秸秆利用企业选择模式三经济性更优。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