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5931)
2023(7568)
2022(6267)
2021(5629)
2020(4782)
2019(10296)
2018(10101)
2017(18901)
2016(9800)
2015(10909)
2014(10009)
2013(10081)
2012(9587)
2011(8761)
2010(8809)
2009(8117)
2008(7944)
2007(7436)
2006(6530)
2005(5779)
作者
(30595)
(25412)
(25302)
(23677)
(16180)
(12157)
(11232)
(9795)
(9678)
(9016)
(8619)
(8555)
(8259)
(8165)
(7997)
(7989)
(7623)
(7467)
(7326)
(7309)
(6404)
(6277)
(6250)
(5902)
(5762)
(5697)
(5623)
(5549)
(5289)
(5144)
学科
(41520)
经济(41486)
(33558)
管理(31277)
(29534)
企业(29534)
技术(16551)
方法(14016)
业经(12380)
技术管理(11842)
中国(11804)
(11045)
产业(10970)
数学(10963)
数学方法(10838)
地方(10208)
(9702)
(8163)
(7988)
农业(7444)
理论(7143)
(6949)
贸易(6943)
(6839)
银行(6809)
(6702)
(6667)
金融(6667)
(6603)
(6266)
机构
学院(141111)
大学(140113)
(60580)
经济(59471)
研究(54630)
管理(53799)
理学(46111)
理学院(45590)
管理学(44828)
管理学院(44569)
中国(39395)
科学(34093)
(30476)
(28538)
(27775)
研究所(26024)
(24904)
中心(24005)
业大(22982)
(22969)
农业(22118)
(20280)
北京(19411)
财经(19343)
经济学(18060)
(17860)
(17492)
(17332)
(17309)
师范(16993)
基金
项目(97255)
科学(77283)
基金(69395)
研究(69320)
(62616)
国家(62111)
科学基金(52702)
社会(44358)
社会科(42220)
社会科学(42210)
(40791)
基金项目(36528)
自然(34270)
(33908)
自然科(33514)
自然科学(33502)
自然科学基金(33011)
教育(30556)
(27513)
资助(26939)
编号(25581)
创新(24695)
(23400)
重点(23029)
(21106)
成果(20314)
(20205)
课题(19569)
计划(19471)
发展(18569)
期刊
(69519)
经济(69519)
研究(42961)
中国(33859)
(25558)
管理(25208)
学报(25187)
科学(23703)
大学(18710)
(18242)
学学(17716)
农业(17661)
教育(16870)
技术(13244)
(12524)
金融(12524)
业经(11916)
经济研究(11779)
科技(11075)
(10614)
财经(9705)
(8745)
技术经济(8660)
问题(8522)
(7160)
论坛(7160)
(7149)
世界(7045)
商业(6861)
业大(6835)
共检索到221122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中国科技论坛  [作者] 杨善友  李建军  
随着石油危机及温室气体减排呼声的日益高涨,发展生物质能已成为化解能源危机和温室效应的最佳策略。就当前的发展趋势而言,生物质能产业创新的功能目标随着约束条件的变化逐渐走向多元化,非粮化成为产业创新的主要方向,农业废料和能源植物等成为产业创新的焦点,生物工程技术成为主导的技术创新路径。生物质能产业创新模式和产业链逐渐成形,相关的管理机制和政策规范亟待建立。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王朝华  
本文在介绍国际生物质能发展趋势和特点的基础上,分析我国生物质能发展和利用的现状以及发展过程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最后,从增加农民收入和优化能源利用结构的角度,提出我国生物质能进一步发展的建议。
[期刊] 中国科技论坛  [作者] 苏敬勤  刁磊  
专利是衡量技术创新的重要指标。本文通过对生物质能领域专利数据的检索分析,绘制了国内外生物质能专利地图,对比得到国内外生物质能技术研发广度与深度上的差距,从中总结出生物质能技术研发过程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最后提出促进我国生物质能技术创新的建议及对策。
[期刊] 改革与战略  [作者] 李天舒  
产业创新包括技术创新、组织创新、管理创新和营销创新等方面,是以实现特定产业创新为目标的复杂网络系统,是产业链贯通的联合创新。伴随着全球经济进入创新密集时代,创新资源和创新活动面临着世界范围内的配置和重组,催生新的产业和经营模式。产业创新的重要趋势表现为:高新技术产业集群协同式创新模式成为推进产业创新的有效组织形式;制造业服务化趋向使服务创新日益成为价值增值的主要源泉;绿色经济成为产业革命的新方向;国际标准成为创新技术产业化、市场化的关键环节。
[期刊] 世界农业  [作者] 刘洪霞  冯益明  
本文首先分析了世界生物质能源的总体生产状况及变化趋势,然后对主要燃料乙醇生产国和主要生物柴油生产国的一些基本情况及其在世界所处的地位进行了概括和分析。最后指出,未来世界生物质能源的发展趋势是发展非粮生物燃料;研发纤维素乙醇技术,促进规模化生产;开发工程微藻,实现产业化生产。
[期刊] 开放导报  [作者] 林琳  
如何有效推动中国生物质能产业的发展,通过节能减排,实现经济在更高标准上的可持续发展,已经成为一个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本文从低碳经济理论的视角,结合发达国家开发生物质能实现低碳发展对中国的启示,在分析中国生物质能产业发展现状及存在的问题的基础上,提出了中国发展生物质能产业的若干政策建议。
[期刊] 中国农村经济  [作者] 王欧  
目前,中国的生物质能源生产已经形成一定规模,国家也通过制定行业标准规范生物质能源生产,出台法律法规为其提供保障,并运用财税政策推进生物质能源产业发展。但是,中国生物质能源产业发展还面临原料资源短缺、生物质能源工业体系不完备、研究开发能力不足、产业化基础薄弱以及产品市场竞争力不高等问题。展望未来,中国生物质能源产业的发展空间广阔,技术将不断完善,它将改变中国现有的能源消费结构,净化环境,并推动农村经济发展。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崔铁宁  卢红雁  颜炯  
对国家有关有机垃圾资源化和生物质能发展的法规政策进行了梳理和回顾,再现国家在多项不同的法规中对该领域所做的有关政策措施的规定,体现了国家对该领域产业的高度重视和扶持政策及其发展趋势。从财政、税收和上网电价的角度分析了我国有机垃圾资源化和生物质能的扶持和优惠措施,并对垃圾资源化和生物质能产业的发展机遇、优势、资金结构、政策环境和存在问题进行归纳,指出我国在本领域法规政策存在交叉重叠,系统性、可操作性待加强,优惠力度还相对不够等问题。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翟超颖  代木林  张平  张晔  
研究中国生物质能源产业比较优势的演进规律,有利于我国政府制定基于不同产业发展阶段的产业调控政策。文章利用联合国贸发组织数据库相关数据,采用Kernel密度估计和非参数条件密度估计,对中国生物质能源产业比较优势的动态变化进行了实证研究。研究结论显示:(1)中国生物质能源产业的比较优势现状不容乐观,绝大部分产品并不具备比较优势。(2)中国生物质能产业出口的专业化程度在逐步下降,出口专业化越来越多地集中在具有比较劣势的产品上。这提示有关部门要从资源禀赋和国情出发,制定出适合生物质能源产业发展的战略,避免落入比较优势陷阱。
[期刊] 经济研究参考  [作者] 陈柳钦  
生物质能是一种脱颖而出的新能源,生物质发电产业前景广阔。中国生物质发电产业蜿蜒前行,任重道远。为了促进生物质发电产业在中国健康持续、又好又快地发展,笔者建议要做好以下工作:第一,做好资源调查和评价,精心编制发展规划;第二,培育生物质能发电产业链;第三,完善生物质能发电的标准与规范;第四,完善我国生物质能发电定价和费用分摊机制;第五,推行并完善绿色配额制度;第六,制定促进生物质能发电产业发展的财税政策和投融资政策,建立稳定的投入机制;第七,开展生物质能发电的宣传和培训工作;等等。
[期刊] 山西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张晓红  
生物质能具有环境友好和可再生双重属性。开发利用生物质能,既是增加能源供应、保护环境、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举措,又是促进农民增收和农业增效的重要手段。
[期刊] 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  [作者] 王芳  陈健飞  冯艳芬  夏丽华  周涛  
农田生物质能具有能源密度低,不确定性程度大,分布分散的特点。以广东省为例,利用生物量模型对区域农田生物质能进行栅格尺度的估算,并结合实地调查数据,分析了区域农田生物质可集约利用为能源的各类影响因素,建立了农田生物质能的理论蕴藏量、可获得量、可集约利用量的决策模型。利用邻域分析法和移动窗口法对区域生物质能优势带分布和二级收集区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广东农田生物质能分布优势带主要集中在雷州半岛地区、粤西南丘陵地区、潮汕平原区、粤东沿海丘陵台地等地区。广东省发展直接燃烧供热发电项目,原料供应有一定风险。可以采用固化燃料或气化、醇化成燃料乙醇等方式发展生物质能项目。
[期刊] 科技管理研究  [作者] 李苑艳  王菁菁  陈凯  
基于生物质能源企业视角,将我国生物质能源产业发展阶段特点与动态能力、创新绩效理论相结合,构建包含动态能力、创新模式和创新绩效在内的研究框架。从18个地区35家企业获取一手数据,结合现有文献进行分析,构建结构方程模型,取得相关研究结论。研究表明,学习能力对两种创新模式影响显著,且对渐进式创新影响更强;整合能力对激进式创新具有显著正向影响;两种创新模式对企业创新绩效均具有显著的正向影响,且生物质能源企业采用渐进式创新模式对创新绩效的影响作用更大。最后根据研究得出结论并提出建议。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