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3904)
- 2023(5642)
- 2022(5098)
- 2021(4744)
- 2020(4342)
- 2019(10176)
- 2018(10226)
- 2017(19947)
- 2016(11208)
- 2015(12926)
- 2014(13264)
- 2013(13273)
- 2012(12514)
- 2011(11412)
- 2010(11600)
- 2009(10832)
- 2008(11221)
- 2007(10431)
- 2006(8729)
- 2005(7732)
- 学科
- 济(46560)
- 经济(46523)
- 业(30221)
- 管理(30188)
- 方法(25652)
- 数学(23104)
- 数学方法(22816)
- 企(22722)
- 企业(22722)
- 农(16534)
- 贸(11689)
- 贸易(11689)
- 学(11618)
- 财(11564)
- 易(11402)
- 中国(10108)
- 农业(8969)
- 业经(8416)
- 地方(8379)
- 制(7973)
- 务(7423)
- 财务(7399)
- 财务管理(7376)
- 和(7161)
- 理论(7034)
- 企业财务(6865)
- 银(6835)
- 银行(6807)
- 行(6387)
- 环境(6319)
- 机构
- 学院(168115)
- 大学(167168)
- 济(66745)
- 经济(65226)
- 管理(62553)
- 研究(56105)
- 理学(53951)
- 理学院(53314)
- 管理学(52132)
- 管理学院(51817)
- 中国(42438)
- 科学(38018)
- 农(36641)
- 京(35857)
- 所(30505)
- 业大(30122)
- 农业(29576)
- 财(29404)
- 研究所(27945)
- 中心(26879)
- 江(25851)
- 财经(23618)
- 北京(22598)
- 经(21242)
- 范(20885)
- 师范(20583)
- 州(20437)
- 经济学(20396)
- 院(19662)
- 技术(19182)
- 基金
- 项目(109982)
- 科学(83510)
- 基金(77362)
- 研究(76348)
- 家(68678)
- 国家(68139)
- 科学基金(56443)
- 社会(45167)
- 省(44681)
- 社会科(42738)
- 社会科学(42719)
- 基金项目(41039)
- 自然(38363)
- 自然科(37430)
- 自然科学(37411)
- 划(37371)
- 自然科学基金(36728)
- 教育(35533)
- 资助(33215)
- 编号(31800)
- 成果(25555)
- 重点(25206)
- 部(24047)
- 发(23766)
- 创(22299)
- 计划(22125)
- 科研(21988)
- 课题(21785)
- 创新(20972)
- 大学(20303)
共检索到240975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沈阳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熊建 何涛 张涵 杨涛 杜丽娟
将生物质热解产生生物质燃气,是生物质能源化利用发展的一个方向。武汉天颖环境工程股份公司与华中科技大学通过多年的研发,联合创立了固定床生物质热解"炭、气、油"多联产工艺,它能使生物质在热解时,不仅能产生可燃气体,还可产生生物质木炭,木醋液和木焦油等具有商品价值的产品,为生物质利用发展开创了新天地。介绍了固定床生物质热解"炭、气、油"多联产工艺,及其生产的生物质可燃气、木炭、木醋液、木焦油等产品的应用发展前景。生物质热解可燃气的热值达1130015000k J·m-3,比其他热解方式产生的热解气热值高23倍,
关键词:
生物质 热解 “炭、气、油”多联产
[期刊]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
[作者]
杨素文 羊亿 陈建山 邓鑫 吴志平 张靖
以棉秆生物质为原料,通过自制的真空热解装置对其进行制取生物油的实验研究。考察了保温时间、热解温度以及升温速率等工艺参数对产物产率的影响,着重研究了生物油产率随工艺参数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保温时间为60 min、热解温度为550℃、升温速率为50℃/min的参数条件,对棉秆生物质真空热解制备生物油比较有利,生物油产率达43%以上。采用FT-IR、GC-MS技术对棉秆生物油进行分析,发现棉秆生物油是一种复杂的有机混合物,含有醛、酮、羧酸、酯、醇、苯酚类物质、呋喃类物质以及糖类化合物等,其中酚类物质相对含量为23.86%,呋喃类物质相对含量为10.97%。研究了固相副产物的吸附性能,其亚甲基蓝吸附...
[期刊] 沈阳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刘荣厚
生物质热裂解制取生物油技术是在中温(500~650℃),高加热速率(104~105℃/s)和极短气体停留时间(小于2s)的条件下,将生物质直接热解,产物经快速冷却,可使中间液态产物分子在进一步断裂生成气体之前冷凝,从而得到高产量的生物油。该技术是一种环境友好的新型生物质能利用技术,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对生物质热裂解机理、生物质热裂解反应器类型、生物质快速热裂解过程的影响因素、生物油特性、生物油的精制及应用等方面进行了阐述,以期为该技术的发展提供参考。
关键词:
生物质快速热裂解 生物油 反应器
[期刊] 沈阳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陈东雨 刘乙德 朱晓健 袁小兰 刘奕兵 王晶 杨旭 封宇 李致锋 郝宇思 牛卫生 刘越洋 李进
随着全球能源需求的快速增长和环境与可持续发展问题的日益突出,生物质资源作为化石能源的补充受到了广泛关注。通过快速热解技术,将生物质资源转化为同时具有经济和环境效益的液体生物油备受重视。然而,通过直接热解得到的生物油存在化学组分繁多、产率低、品质差等问题。在快速热解之前对生物质进行酸处理,可以有效去除生物质中碱/碱土金属元素(AAEMs)含量,显著改变生物质的形貌结构,极大改善生物油产品的组分分布,增加如左旋葡聚糖等高附加值化合物的产率,有效提升生物油品质,更有利于生物油的分离提纯和后期的高值化利用。总结分析了国内外学者对生物质进行不同酸处理后的热解研究现状,讨论了酸处理及联合酸处理对生物质形貌结构、AAEMs含量、热解过程及热解生物油的影响,为生物质资源化利用和转化提供了思路,对生物质热解酸处理技术的研究和改进提供了参考。
[期刊]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冉二君 刘梅英 牛智有
为比较不同种类生物质秸秆热解特性的差异,探讨地域对生物质秸秆热解特性的影响,以四川、湖北和云南产区的油菜、小麦、玉米和水稻秸秆为试材,采用SDTGQ600型同步热分析仪,通入高纯氮气后,对样品进行热解与测定(加热速率为20℃/min,终止温度为1000℃),最终获得不同种类和不同产区生物质秸秆的TG曲线和DTG曲线,并对各曲线进行比较与分析.结果表明:4种生物质秸秆热解过程呈现相似的变化规律,但由于样品种类的组分不同,样品呈现出失重程度和失重速率上的差异;地域对同种生物质秸秆的失重程度有影响,对失重速率影响不明显.采用CoatsGRedfern法,对不同种类和产区的生物质秸秆热解过程进行动力学...
关键词:
生物质 秸秆 热解特性 动力学模型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严静娜 覃霞 梁定国 杨惟薇 张超兰
以蚕沙为原材料,采用缺氧热解法在300、500和700℃下制备生物质炭,研究生物质炭施入Cd、Pb单一污染和复合污染潮土(Cd浓度5 mg/kg,Pb浓度350 mg/kg)后,土壤性质及土壤中Cd、Pb化学形态的变化,探讨生物质炭对土壤重金属的钝化效果。结果表明:添加生物质炭培养45 d后,土壤p H值和SOC含量随着生物质炭热解温度升高而逐渐增大。同时,生物质炭的施入显著降低了土壤Cd、Pb的弱酸可提取态含量,提高了残渣态含量,钝化效果明显。不同热解温度生物质炭对3种污染潮土中Cd、Pb的钝化效果均为:蚕沙-700>蚕沙-500>蚕沙-300。添加700℃蚕沙生物质炭,在Cd、Pb单一污染...
关键词:
生物质炭 镉 铅 化学形态 钝化
[期刊] 沈阳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林贵英 陈伟 刘文质 董安民 邵敬爱 张世红 杨海平 陈汉平
热解技术是稻壳有效利用的重要处理方法,其炭、气和油三态产物均具有较高的利用价值。稻壳炭是稻壳热解后产生的固态产物,对环境、农业和新能源等具有重要的影响作用。稻壳炭的理化特性决定了炭产物的利用方式及效果,不同热解温度条件下制得的稻壳炭的理化特性不同,热解温度对稻壳炭理化特性影响较大。对不同热解温度制得的稻壳炭的理化特性进行系统研究有利于稻壳炭的定向制备及高值化利用。为确定热解温度对稻壳炭理化特性的影响作用,在管式炉固定床上制得不同热解温度的炭产物,对稻壳炭工业分析及元素分析、可溶性物质含量、表面官能团和孔结
关键词:
生物炭 稻壳 热解温度 理化特性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黄睿 胡建杭 王华 伍祥超
【目的】研究不同升温速率下成型生物质的热解炭化规律。【方法】采用自行设计的热解试验装置,测定不同升温速率(5,7,10,15℃/min)条件下成型生物质热解过程中失重(TG)、失重速率(DTG)、工业成分(挥发分、灰分、固定碳含量)的变化及所需的活化能。【结果】通过动力学拟合,得到描述成型生物质热解过程的最合理机理函数,据此推测成型生物质热解反应机理为内扩散控制过程。当升温速率为10℃/min时,热解过程活化能最小,为195.52kJ/mol。在不同升温速率下,成型生物质热解过程中的TG曲线逐渐向高温区移动,且失重速率呈先增大后减小的趋势,在升温速率为5,7,10,15℃/min时,成型生物质...
关键词:
成型生物质 热解 热重分析 动力学
[期刊] 实验技术与管理
[作者]
封萍 王欢 梅磊 张登峰 易明 王梦霞 朱学帅
为加深学生对碳排放、碳中和在化学工程与能源利用领域的理解,设计了一个完全基于生物质资源的活性炭制备与吸附性能探究综合性实验。以生物质热解液替代常规化学品(如磷酸、氢氧化钾或氯化锌等)作为活化剂,以玉米芯或核桃壳为原料制备活性炭,并对其吸附性能进行研究。结果表明:浸渍时间对活性炭吸附量影响不大,浸渍比对玉米芯基活性炭吸附量影响较大。玉米芯基活性炭和核桃壳基活性炭分别在浸渍比1∶12和1∶8时吸附量最大,对应的亚甲基蓝吸附量分别达8.67 mg/g和14.53 mg/g。
关键词:
生物质 热解液 活性炭 吸附
[期刊] 浙江农林大学学报
[作者]
赵伟宁 杨兴 何丽芝 郭佳 王海龙
园林废弃物处理不合理,不仅会造成植物营养元素的流失,还会造成环境污染。以法国梧桐Platanus orientalis,桂花Osmanthus fragrans,红叶石楠Photiniax fraseri和樟树Cinnamomum camphora等南方城市典型园林绿化废弃物生物质为原材料,研究热解温度(350, 500和650℃)对不同园林废弃物生物质炭产率和理化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生物质炭的产率随着热解温度的升高呈下降趋势,且在350~500℃温度段变化较明显;原材料灰分质量分数对生物质炭产率有明显影响,法国梧桐叶片炭产率最高,其枝条炭产率最低。高温度条件下制备的生物质炭芳香性增强,亲水性和极性减弱, 650℃制备的红叶石楠枝条炭和法国梧桐枝条炭的芳香性较强, 350℃制备的法国梧桐叶炭亲水性和极性最强。桂花和樟树叶片炭的全氮质量分数较高,叶片炭全硫质量分数高于枝条炭。随着热解温度的升高,生物质炭表面的含氧官能团种类和数量逐渐减少,红叶石楠叶片炭在高温条件下官能团仍明显存在。利用扫描电镜和X-ray能谱分析生物质炭(500℃)发现,樟树枝条炭和法国梧桐枝条炭孔隙结构较发达,红叶石楠叶片炭中磷、镁、钾、钙等元素质量分数较高。综上所述,园林废弃物生物质炭的特性主要受原材料和热解温度的影响,不同温度下制备的园林废弃物生物质炭具有不同的产率和理化特性。
[期刊] 技术经济
[作者]
朱柯丁 李效臻 谭忠富 乔忠
分析了我国天然气能源供需情况及能源价格情况,构建了天然气分布式冷热电联供系统的经济效益分析模型。利用相关数据,分析了该系统的经济效益,并对影响经济效益的主要因素进行了敏感性分析,构建了天然气分布式冷热电联供系统节能减排效益分析模型,并对该系统的减排效益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天然气分布式冷热电联动系统具有显著的经济效益,可大大降低污染物的排放量。
[期刊] 建筑经济
[作者]
王政伟 胡哲
根据某一综合商业建筑冷热电的设计负荷和使用情况,确定系统设备的配置和运行方案、总投资、年运行收支费;采用动态评价方法,从投资回收期与内部收益率两方面对系统进行经济性分析,得出单位投资和燃料价格与回收期和内部收益率的变化关系。
关键词:
冷热电三联供 动态评价 经济分析
[期刊]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伏肖 徐强 黄晓玮 李芷薇 谭天骕 易自力 薛帅
为综合评价热裂解温度和原料类型对生物炭品质的影响,选取了3类不同来源的17种生物质原料,分别在600、800、1 000℃下热裂解为51种生物炭。基于生物炭在重金属污染治理的应用,采用主成分分析法分析热裂解温度和原料类型对生物炭的理化性质的影响,并通过相关性分析筛选出了生物炭的核心指标;基于获得的核心指标,再采用灰色关联度(RI)综合评价这51种生物炭在修复重金属污染方面的综合品质潜力。结果表明与热裂解温度相比,原料类型对生物炭的理化性质影响更大。筛选所选取的9个评价指标,确定出炭率、比表面积、氢碳摩尔数比、酸性官能团含量和灰分含量为生物炭品质评价的核心指标。此外,随着热裂解温度的升高,生物炭的灰色关联度升高,1 000℃下的高大禾草类生物炭,如竹(RI=0.697)、南荻(RI=0.676)和柳枝稷(RI=0.671)等生物炭的综合评价指数高,说明这3种生物炭具有更大的应用潜力。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谭瑞虹 郭康权 胡国田 熊秀芳 杨立魁 薛金儒
【目的】分析西北地区农业生物质秸秆的热特性,为合理有效利用西北地区农业生物质能奠定基础。【方法】采集陕西、甘肃、宁夏、青海、西藏和新疆等6省(自治区)97个县(市)252个小麦、玉米、水稻、油菜、棉花等5种秸秆样品,采用瞬态热线法测定秸秆的热传导率、热扩散率和比热容,统计分析不同种类、不同地域秸秆热特性的差异性,采用GIS技术分析西北各省(区)秸秆热传导率的区域分布规律。【结果】西北6省(区)小麦秸秆热传导率、热扩散率和比热容的平均值分别为0.103~0.118 W/(m·K)、0.213~0.223mm2/s、0.473~0.526 MJ/(m3·K);6省区玉米秸秆的3个热特性平均值分别为0.105~0.116 W/(m·K)、0.203~0.232 mm2/s、0.479~0.553MJ/(m3·K);陕西、宁夏和新疆水稻秸秆的3个热特性平均值分别为0.103~0.117 W/(m·K)、0.206~0.214mm2/s、0.483~0.572 MJ/(m3·K);陕西、甘肃、青海和西藏油菜秸秆的3个热特性平均值分别为0.108~0.116W/(m·K)、0.202~0.219mm2/s、0.495~0.575 MJ/(m3·K);陕西、甘肃和新疆棉花秸秆的3个热特性平均值分别为0.129~0.132 W/(m·K)、0.182~0.190 mm2/s、0.677~0.710 MJ/(m3·K)。【结论】棉花秸秆热特性与小麦、玉米、水稻和油菜秸秆之间有显著差异;小麦、玉米、油菜秸秆热特性地域差异性显著;热传导率的地域分布表现为从新疆到陕西由西向东逐渐减小;农作物的种类、气候和环境条件对秸秆热特性有一定的影响。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