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6054)
2023(8004)
2022(6442)
2021(5855)
2020(5096)
2019(10988)
2018(11044)
2017(21290)
2016(11384)
2015(12554)
2014(12471)
2013(12545)
2012(11385)
2011(10002)
2010(10402)
2009(10096)
2008(10465)
2007(9871)
2006(8770)
2005(7923)
作者
(33351)
(28372)
(28064)
(26131)
(17838)
(13567)
(12595)
(11084)
(10640)
(10162)
(9537)
(9435)
(9054)
(8805)
(8697)
(8402)
(8339)
(8245)
(8121)
(8084)
(7139)
(6995)
(6921)
(6630)
(6602)
(6296)
(6263)
(6158)
(5758)
(5674)
学科
(77690)
(61629)
企业(61629)
(52864)
经济(52794)
管理(46591)
(43764)
农业(29210)
业经(26099)
方法(21693)
(19267)
(15818)
财务(15807)
财务管理(15797)
企业财务(14890)
数学(14592)
技术(14560)
数学方法(14419)
(13249)
(12625)
中国(11096)
(10873)
(10778)
企业经济(10293)
(10219)
理论(10098)
经营(9982)
农业经济(9697)
技术管理(9477)
(8826)
机构
学院(174630)
大学(162312)
(75882)
经济(74613)
管理(74332)
理学(64123)
理学院(63643)
管理学(62817)
管理学院(62515)
研究(50701)
(47794)
中国(44085)
农业(36302)
(33369)
(33058)
业大(31929)
科学(30380)
(28510)
财经(26207)
(25692)
中心(24987)
(23598)
经济管理(23461)
研究所(22883)
农业大学(22036)
(21916)
经济学(20970)
商学(20477)
商学院(20318)
(20044)
基金
项目(110724)
科学(88347)
研究(83432)
基金(80531)
(68712)
国家(67863)
科学基金(60287)
社会(54734)
社会科(51513)
社会科学(51499)
(47147)
基金项目(43327)
自然(38200)
自然科(37363)
自然科学(37353)
自然科学基金(36744)
(35770)
教育(35439)
编号(35084)
(32305)
资助(31484)
(27821)
(26570)
成果(25748)
(25198)
(24123)
创新(23859)
重点(23665)
(23222)
国家社会(22234)
期刊
(96301)
经济(96301)
(53063)
研究(44645)
农业(35756)
中国(34317)
管理(29265)
(28777)
科学(24817)
业经(24409)
学报(24336)
大学(19728)
学学(19471)
(18361)
技术(17654)
(17584)
金融(17584)
农村(13330)
(13330)
农业经济(13318)
问题(12922)
财经(12689)
经济研究(12250)
技术经济(12029)
(10978)
世界(10921)
(10078)
教育(9633)
财会(9606)
经济问题(9603)
共检索到262562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陈心想  耿增超  
生物质炭是由生物质在完全或部分缺氧的条件下经过热裂解、炭化产生的一类高度芳香化、难溶性的固态物质。近年来,生物质炭作为土壤改良剂、肥料缓释载体在农业上的应用越来越广泛。为促进生物质炭在农业上的研究及应用,从生物质炭性质的影响因素,生物质炭对土壤物理性质、化学性质和微生物的影响,以及生物质炭对作物生长和产量的影响等方面进行了阐述和分析,并提出未来生物质炭在农业应用方面的研究方向。
[期刊] 世界农业  [作者] 于汉寿  吴汉章  张益民  陈永萱  
甲壳素又称几丁质,是由N-乙酰氨基葡萄糖通过β-1,4-糖苷键连接起来的不分枝的链状高分子化合物,甲壳素在甲壳素酶类作用下或用其他化学方法可产生一系列甲壳素衍生物,如脱乙酰几丁质(又称壳聚糖)、羧甲基壳聚糖、羟乙基几丁质、几丁寡聚糖、氨基葡萄糖等。这...
[期刊] 自然资源学报  [作者] 朱宇恩  孟繁健  王云  李丽芬  李华  谢文翔  
随着温室气体减排和低碳发展的要求,生物质炭作为农业固碳的新型技术引起人们的关注。固碳潜力评价和经济效益分析是生物质炭规模化开发利用的基础。论文利用"生物质资源—固碳潜力—经济效益"集成评估方法,以山西省为研究区域,估算了农业生物质的固碳潜力和经济效益。结果显示:山西省3种生物质资源(农作物秸秆、禽畜粪便和作物加工副产品)的固碳总潜力为1 228.10×104t CO_2当量,约占2014年山西省全年碳排放总量的2.5%。在2014年碳均价和碳高价情形下,农作物秸秆和作物加工副产品实现了正效益,每t原料综合
[期刊] 地域研究与开发  [作者] 麻志周  
地质科学向农业拓展并交融渗透,形成一门新的边缘学科——农业地质学。当前,从国内外对农业地质的研究现状来看,其愈来愈被广大地学和农学科技人员所重视。农业地质学为全球地质科学和农业科学结合并推进其向纵深发展发挥了重大作用。近年我国开展了大区域的农业地质环境调查与评价工作,取得了一定的经济、社会和生态效益。文章简要综述农业地质的发展历史,从农业地质学在我国的应用现状谈起,并列举大量实例,分析、阐明了农业地质研究工作在农业生产及其生态环境中的独特作用、发展趋势,对今后如何开展该项工作提出了建议。
[期刊] 世界农业  [作者] 孙凡  冯沈萍  
转基因(tr-ansgene)技术是指所有通过基因工程手段构建、导入受体生物细胞并稳定整合到该受体细胞基因组中的外源基因的技术。人们对植物、动物进行遗传转化的最终目的是从转基因在受体植物、动物基因组中得到稳定整合并在当代及其子代中得到有效、稳定的表达。转基因这项前沿生物工程技术,近年来有望进入大面积生产应用。由
[期刊] 世界农业  [作者] 黄克安  
反义RNA最初在原核细胞中被发现并广泛存在于多类生物中,通过与mRNA互补结合形成杂交链而抑制基因的表达,作用于DNA的复制、转录、翻译的过程,实现对基因表达的调控。目前人们利用反义RNA的这一特点,在动植物、微生物及医药等领域对生物基因进行有效调控并取得了显著的成就。
[期刊] 沈阳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熊建  何涛  张涵  杨涛  杜丽娟  
将生物质热解产生生物质燃气,是生物质能源化利用发展的一个方向。武汉天颖环境工程股份公司与华中科技大学通过多年的研发,联合创立了固定床生物质热解"炭、气、油"多联产工艺,它能使生物质在热解时,不仅能产生可燃气体,还可产生生物质木炭,木醋液和木焦油等具有商品价值的产品,为生物质利用发展开创了新天地。介绍了固定床生物质热解"炭、气、油"多联产工艺,及其生产的生物质可燃气、木炭、木醋液、木焦油等产品的应用发展前景。生物质热解可燃气的热值达1130015000k J·m-3,比其他热解方式产生的热解气热值高23倍,
[期刊] 农业现代化研究  [作者] 张继宁  周胜  孙会峰  张鲜鲜  
生物质炭是生物质在限氧环境中经过热化学转化产生的固体物质,它在土壤改良、污染土壤修复和碳封存等方面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针对我国蔬菜地面临土壤酸化、土壤次生盐渍化、面源污染和土壤重金属污染等问题,通过查阅和汇总生物质炭在我国蔬菜地的应用文献,总结和分析了生物质炭在我国蔬菜地的应用现状,深入挖掘其在影响蔬菜地土壤理化性质、温室气体排放、面源污染和重金属迁移等方面的效应及其影响机制。研究表明,生物质炭可提高土壤阳离子交换量、增加土壤中含氧官能团的数量、减小土壤容重等、从而减缓养分的流失,改善土壤理化性质,促进蔬菜增产;生物质炭可减弱重金属在土壤中的生物有效性和可迁移性,钝化其在土壤中的迁移。然而,不同制备工艺的生物质炭性质差异较大;生物质炭在不同区域不同蔬菜地土壤应用时出现结果不一致;缺乏生物质炭的负面效应报道等问题。因此,今后的研究方向应在蔬菜地进行区域间生物质炭的横向对比研究;将短期与长期蔬菜地定位试验相结合进行纵向比较研究;降低生物质炭的成本、识别其潜在风险,为推广生物质炭在我国蔬菜生产领域的应用、建立可持续农业发展模式具有重要意义。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谭瑞虹  郭康权  胡国田  熊秀芳  杨立魁  薛金儒  
【目的】分析西北地区农业生物质秸秆的热特性,为合理有效利用西北地区农业生物质能奠定基础。【方法】采集陕西、甘肃、宁夏、青海、西藏和新疆等6省(自治区)97个县(市)252个小麦、玉米、水稻、油菜、棉花等5种秸秆样品,采用瞬态热线法测定秸秆的热传导率、热扩散率和比热容,统计分析不同种类、不同地域秸秆热特性的差异性,采用GIS技术分析西北各省(区)秸秆热传导率的区域分布规律。【结果】西北6省(区)小麦秸秆热传导率、热扩散率和比热容的平均值分别为0.103~0.118 W/(m·K)、0.213~0.223mm2/s、0.473~0.526 MJ/(m3·K);6省区玉米秸秆的3个热特性平均值分别为0.105~0.116 W/(m·K)、0.203~0.232 mm2/s、0.479~0.553MJ/(m3·K);陕西、宁夏和新疆水稻秸秆的3个热特性平均值分别为0.103~0.117 W/(m·K)、0.206~0.214mm2/s、0.483~0.572 MJ/(m3·K);陕西、甘肃、青海和西藏油菜秸秆的3个热特性平均值分别为0.108~0.116W/(m·K)、0.202~0.219mm2/s、0.495~0.575 MJ/(m3·K);陕西、甘肃和新疆棉花秸秆的3个热特性平均值分别为0.129~0.132 W/(m·K)、0.182~0.190 mm2/s、0.677~0.710 MJ/(m3·K)。【结论】棉花秸秆热特性与小麦、玉米、水稻和油菜秸秆之间有显著差异;小麦、玉米、油菜秸秆热特性地域差异性显著;热传导率的地域分布表现为从新疆到陕西由西向东逐渐减小;农作物的种类、气候和环境条件对秸秆热特性有一定的影响。
[期刊] 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  [作者] 刘志彬  任爱胜  高春雨  付伟铮  陈晨  
为了正确评价中国农业生物质资源的可收集利用量,充分认识其发电潜力,该文以9种主要农作物的经济产量为基础,结合相关研究及实地调研测定草谷比和资源可收集利用率,分别估算2011年农业生物质资源的理论可收集量和实际可收集量,进而通过确定各类农业生物质资源的低位发热量,评估其发电潜力。2011年,中国主要农业生物质资源的最大发电潜力为68 332.31MW,净剩余资源发电潜力为12210.98MW。玉米、稻谷和小麦3种大宗农作物秸秆及加工剩余物的发电潜力较大,占净剩余资源总发电潜力的77.51%。河南、黑龙江、山东、河北和吉林等12个省份的净剩余资源发电潜力在500MW以上,占净剩余资源总发电潜力的7...
[期刊] 世界农业  [作者] G.T.Roberson  崔军  
[期刊] 世界农业  [作者] 马建列  白海燕  
[期刊] 华北农学报  [作者] 苟文涛  王晓剑  钟俊周  郭鸿雁  陈建军  李茂军  张泽民  邓世媛  
为研究生物质燃料在烟叶烘烤应用上的可行性,以前期筛选出的最佳生物质燃料配方50%木屑+50%烟秆为原料,利用HCK045A型高效生物质颗粒机压制成直径8 mm的颗粒燃料,以此作为替代能源进行了烟叶烘烤试验。试验共设置T0(0替代,CK)、T1(30%替代)、T2(50%替代)、T3(70%替代)、T4(100%替代)5个处理,对烘烤中不同处理烤房的干湿球温度、烤房综合热效率、烤后烟叶化学成分及协调性、燃烧烟气中污染物含量、烤后烟叶经济性状及烘烤成本等指标进行了比较研究。结果表明:不同替代程度的生物质燃料所
[期刊] 浙江农林大学学报  [作者] 张弼  方先芝  马嘉伟  吴愉萍  潘贤  叶黎挺  柳丹  叶正钱  
处理果园废弃物是果园生产中的重要环节,传统方式主要有填埋、饲料、焚化、堆肥、厌氧消化、酶利用等。果园废弃物生物质炭是以果园生产中的废弃物为原料,通过热解技术转化后获得生物质炭。将生物质炭返还于果园,这样不仅改良了果园土壤,还保障和提高了果实产量和品质。果园废弃物在果园中的合理应用对果园生产效率和生态环境具有重要的稳定作用,开展果园废弃物生物质炭的研究对其在果园中的合理应用和演变机质具有重要的科学意义和应用价值。目前,果园废弃物生物质炭的研究集中于不同类别果园废弃物生物质炭的制备原理和性质,改良土壤的效果以及有机肥配施对果园生产的影响。未来应重点关注:(1)进一步分类果园废弃物,制备更多满足差异化需求的生物质炭;(2)比较不同类别果园废弃物生物质炭施用的生产效益;(3)制备果园专用生物质炭基有机肥;(4)探讨果园废弃物生物质炭对果园生态环境的影响。图1表2参94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