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5925)
2023(8535)
2022(6564)
2021(5855)
2020(4725)
2019(10348)
2018(10278)
2017(20240)
2016(11107)
2015(12418)
2014(12481)
2013(12052)
2012(11080)
2011(10064)
2010(10387)
2009(9674)
2008(9538)
2007(8891)
2006(8178)
2005(7541)
作者
(31694)
(26397)
(26212)
(25290)
(17044)
(12311)
(11982)
(10204)
(10147)
(9749)
(9035)
(8669)
(8566)
(8542)
(8481)
(8239)
(8002)
(7683)
(7671)
(7518)
(6795)
(6587)
(6492)
(6069)
(6008)
(5969)
(5908)
(5788)
(5312)
(5293)
学科
(49063)
经济(49020)
(33868)
管理(31802)
(27242)
企业(27242)
(16407)
中国(15683)
业经(14419)
方法(14202)
地方(13496)
产业(11521)
数学(11435)
(11397)
数学方法(11263)
农业(10914)
(10740)
(9564)
(9007)
贸易(9002)
(8784)
(8740)
技术(8483)
(8408)
(7886)
银行(7877)
(7596)
及其(7403)
(7193)
地方经济(7193)
机构
学院(160739)
大学(156470)
(70839)
经济(69375)
管理(60905)
研究(58325)
理学(51504)
理学院(50974)
管理学(50214)
管理学院(49888)
中国(43786)
科学(33478)
(33197)
(32271)
(29085)
(26507)
研究所(26056)
中心(25985)
(25866)
财经(24636)
(22196)
(21493)
(21374)
业大(21275)
经济学(21217)
师范(21170)
北京(21014)
(20682)
农业(19996)
经济学院(19032)
基金
项目(101627)
科学(80694)
研究(78319)
基金(72267)
(62085)
国家(61541)
科学基金(52634)
社会(50205)
社会科(47688)
社会科学(47679)
(40702)
基金项目(36928)
教育(34658)
(33572)
编号(32497)
自然(31590)
自然科(30805)
自然科学(30797)
自然科学基金(30291)
资助(28811)
成果(27295)
(24942)
课题(23502)
重点(23245)
(21862)
(21534)
发展(20934)
国家社会(20680)
(20604)
(20404)
期刊
(85877)
经济(85877)
研究(51077)
中国(33004)
(25708)
管理(25370)
(23745)
科学(21502)
学报(21108)
教育(18396)
(18129)
金融(18129)
农业(17553)
大学(16646)
学学(15645)
业经(15611)
技术(14324)
经济研究(13801)
财经(12231)
问题(11668)
(10764)
(9837)
(9114)
国际(9045)
现代(8806)
技术经济(8201)
世界(8101)
(8042)
论坛(8042)
商业(7970)
共检索到253012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兰惠   崔宁波  
随着世界范围内生物育种技术的广泛应用与更新迭代,推动生物育种产业化已经成为实现种业跨越式发展的关键突破口。现阶段我国生物育种产业化在基因挖掘、良种培育、产业推广和安全评价上均取得了重要成果,但仍面临着种质资源精准鉴定和基因挖掘不充分、生物育种技术成熟度低、产业化市场导向不突出、公众认知和接受程度不高的挑战。为此,应从基因挖掘、主体培育、市场驱动、政策执行、安全监管和伦理普及六个方面着手,全方位提升生物育种的产业化水平,抢占未来种业技术制高点和发展主动权。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王帆宇  
快速城市化对城市生态环境造成了巨大的压力。从城市化对生态环境造成的负面特征出发,试图从理念、产业结构、管理体制以及外部转嫁等四个方面入手,来探究城市环境污染的深层次原因,最后从三个方面提出针对性的对策建议。
[期刊] 科技管理研究  [作者] 任志宽  李栋亮  谈力  
为深刻把握全球科技发展态势,认识未来将面临的科技风险,展望2035年,采取德尔菲法和扎根理论方法对全球科技发展、创新范式、基础科学、研发组织、社会影响进行态势分析,认为未来科技创新将对人类经济社会发展产生决定性影响,新技术、新组织、新产业、新业态将不断涌现,新型研发组织发生进阶化演变,技术应用将重塑经济社会和产业结构。中国作为科技创新领域进展最快的国家之一,面临着中美科技局部脱钩、国际技术出口管制、新兴技术应用受限、科研伦理不确定性增多等潜在风险。基于此,提出中国应加强对战略前沿技术的前瞻性预测,加强国家科技合作,构建国家战略科技力量,构建核心技术攻关新型举国体制,加快政府管理职能转变等五方面措施。
[期刊] 农村金融研究  [作者] 李晓鸣  彭露嘉  
面对当前以美国次贷危机为导火索的全球经济下行周期,如何有效管理商业银行不良资产,防范不良资产积聚可能带来的系统性风险,前瞻性地研判不良资产处置业务趋势,是学术界、金融业研讨的重大课题。论文将归纳阐述对不良资产价值、不良资产管理模式与不良资产处置方式这三方面规律的基本认识,判断我国特殊资产经营业务的发展趋势,并提出有效开展特殊资产经营业务的政策建议。
[期刊] 亚太经济  [作者] 周念利  张汉林  
ECFA框架下两岸已向彼此列出服务贸易早收清单并付诸实施。笔者认为大陆服务业开放应遵循以下基本策略:一要基于两岸产业比较优势,审慎把握大陆服务业开放的整体节奏;二要兼顾"三中阶层"利益灵活"让利",力争使台湾大众广泛受益;三要建立跨部委的制度性服务贸易谈判咨商和内部协调机制。
[期刊] 国际经济合作  [作者] 徐曼  
全球最大的两个经济体欧盟和美国自2011年底正式宣布建立《跨大西洋贸易与投资伙伴关系协定》(TTIP)后,双方的谈判进展引起世界的广泛关注。中国作为欧盟与美国的最主要的经贸伙伴,当然对TTIP建立后的影响也十分关注。中国同欧盟、美国的贸易额占中国对外贸易总额的四分之一以上,欧盟和美国分别为中国的第一和第二大贸易伙伴。据中国海关统计,近六年来,中国对欧、美贸易的年均增长率在10%左
[期刊] 农业现代化研究  [作者] 董懿曼  
我国生物育种高技术产业化工程,促进了一批农业生物技术产业化的关键技术的应用;优质高产动植物新品种的产业化,提升了农业综合生产能力;扶持了一批龙头企业;探索了"企业+基地+农户"的产业化发展模式。面对资源环境约束、消费需求提高和全球性转基因技术的严峻挑战,需从宏观层面做好生物育种高技术产业化工程的战略规划,多方筹集资金,加大政策扶持力度,提高产业聚集效应,加大种子产业的市场宏观管理,培育大规模、高水平生物育种企业,做好生物资源的保护、开发和利用,进一步完善农业生物育种产业化工程的扶持政策
[期刊] 经济纵横  [作者] 付诚  韩佳均  
养老服务产业化发展是未来养老服务业发展的方向,但目前我国养老服务业在发展中面临养老服务潜在需求巨大但市场需求格局尚未成型、国家出台多项政策措施引导养老产业市场化发展但具体落实难度大、养老服务业产业发展空间巨大但没有成熟的实体产业等现实困境。产生困境的原因主要是,在市场定位不清的情况下仓促进入市场,开展大规模建设;需投入巨额资金,回报周期长;政府选择性助力,民办养老机构面临巨大经营压力。进一步促进养老服务业的发展,政府和市场需组合出拳,联动改革,政府责任到位,奖罚并重;市场与政府协作,进退有度;模糊领域理清权责,融合发展;拓展融资模式,产投并立。建设符合科学性、规律性的促进养老服务业发展的制度。
[期刊] 水产学报  [作者] 吕为群  桂建芳  
发展现代水产种业,引领水产养殖绿色发展,成为未来水产养殖业可持续发展的保障。应鼓励产业选育推广优质、高效、多抗、安全的水产养殖新品种,由单纯高产品种转向适宜生态化、集约化养殖模式的优质高效、节料节药、抗逆性强、适应性广的品种。本文分析了当前水产种业存在的一些问题,剖析了优质、高效、多抗水产养殖品种的耐应激本质,围绕应激反应、应激恢复、应激应对方式在畜禽种业中的应用案例等,提出了环境限制育种理念和未来综合性抗逆育种技术发展方向,助推水产养殖业的可持续发展。
[期刊] 改革  [作者] 张杰  陈容  
现阶段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发达国家正在酝酿和制定四大新策略(蚕食策略、局部脱钩策略、同盟封锁策略和区域排挤策略),这可能会对中国在全球和国内两个层面的产业链供应链安全形成一定的负面冲击,削弱中国在全球和区域性产业链供应链体系中的现有地位,从而对中国经济发展产生负面影响。当前制约中国产业链供应链安全风险的因素可以归纳为:中国自身的经济规模体量和自主科技创新能力与美国相比仍然处于劣势地位;中国深度参与全球产业链供应链体系对国内产业链供应链创新链体系的构建可能产生不利影响;从政府政策到微观企业层面中国尚存在与自主创新相兼容的体制机制障碍。切实维护产业链供应链安全,中国应加大国家和企业层面的基础研究投入,加快构建基于国内市场需求的产业链供应链体系,积极推动全球区域性产业链供应链体系的形成。
[期刊] 农业经济问题  [作者] 李辉尚   李美琪   黄晓慧   胡冰川  
大豆是重要的战略性农产品之一,在农业强国战略中有着突出重要地位。但我国大豆对外依存度和进口来源集中度过高,在全球地缘政治等重大事件冲击下,贸易链、供应链不确定性风险集聚、脆弱性凸显;立足国内,确保大豆供给安全,实现风险可控,是我国新时期全面保障粮食安全的战略需要,也是实现农业强国建设目标的内在要求。当前,我国大豆有效供给面临技术“卡脖子”问题突出、核心产区加速北移、比较效益相对较低和供需结构性矛盾凸显等“四元”现实困境;多情形测算结果显示,立足国内提升大豆产能的潜力巨大,需多措并举、综合施策,持续增强我国大豆供给安全保障能力。
[期刊] 商业经济研究  [作者] 晏清  杨丽玲  
欧盟碳边境调节机制,作为全球首个“碳关税”,将于2026年正式实施,意味着以“气候变化”和“碳达峰、碳中和”为主题的全新国际贸易体系正在逐渐形成,将对我国对外贸易格局产生广泛而深远影响。本文系统分析了“碳关税”对外贸易的影响作用机制,并以江苏省无锡市为例,从整体与部分、长期与短期、挑战与机遇三个维度,分析研判欧盟“碳关税”对城市外贸发展的影响,认为“欧盟碳关税”在短期内对无锡市外贸经济整体影响有限,但对部分企业影响较大且存在长期不确定性。在此基础上,从四个方面提出对策建议,以积极应对欧盟“碳关税”带来的挑战与冲击。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王瑜  
通过兜底保障体系的构建和精准扶贫战略的实施,我国绝对贫困问题已经得到历史性解决,但相较于共同富裕而言尚存在较大的差距。当前,推动共同富裕的最大难点在农村,而产业融合有助于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转移就业和农民收入水平的稳步提升,因而成为农村共同富裕的重要推进路径。不过,由于乡村产业融合处于初级阶段,叠加效应未得以充分显现,因而应采取有效的策略以构建高聚集度、强共生性的产业融合体系。
[期刊] 现代管理科学  [作者] 陈健  赵雪  
市场化债转股是目前形势下批量降低企业负债率水平,缓解系统性金融风险压力的重要手段。文章分析了市场化债转股的地位与作用,并与1999年实施的债转股进行了对比,指出了当前债转股实施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在此基础上提出相关建议。
[期刊] 华东经济管理  [作者] 吴妤  朱江涛  汤丽  
在我国现阶段,农业是一个高风险的基础产业。特别是西部农村,农业基础环境较差,底子薄。文章主要研究我国西部农业产业化经营中面临的主要风险、产业化模式选择及其如何利用规避机制来分散和转嫁风险,保障农民增产增收,促进农业经济增长和农村社会发展。运用现代经济学的相关理论和AHP分析法,对我国西部农业产业化经营模式面临的主要风险进行了初步探讨,得到了一些规律性的认识。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