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2567)
- 2023(3890)
- 2022(3436)
- 2021(3446)
- 2020(3096)
- 2019(7372)
- 2018(7458)
- 2017(14830)
- 2016(7893)
- 2015(8744)
- 2014(8759)
- 2013(8465)
- 2012(7552)
- 2011(6917)
- 2010(7211)
- 2009(6698)
- 2008(6411)
- 2007(5635)
- 2006(4869)
- 2005(4460)
- 学科
- 济(36309)
- 经济(36292)
- 方法(19766)
- 管理(19450)
- 业(19104)
- 数学(18054)
- 数学方法(17569)
- 企(16700)
- 企业(16700)
- 学(12241)
- 中国(7609)
- 理论(7307)
- 农(7209)
- 财(6797)
- 业经(6291)
- 制(5762)
- 结构(5297)
- 产业(5223)
- 贸(5219)
- 贸易(5214)
- 地方(5155)
- 易(5061)
- 和(4631)
- 教学(4440)
- 体(4423)
- 务(4400)
- 农业(4380)
- 财务(4372)
- 财务管理(4365)
- 银(4299)
- 机构
- 大学(113167)
- 学院(112684)
- 济(44725)
- 经济(43855)
- 管理(43665)
- 理学(38012)
- 理学院(37584)
- 管理学(36492)
- 管理学院(36296)
- 研究(36144)
- 中国(26511)
- 科学(24565)
- 京(23786)
- 财(18776)
- 所(18566)
- 农(18392)
- 业大(17577)
- 研究所(17205)
- 江(16264)
- 中心(16109)
- 财经(15482)
- 北京(14918)
- 范(14667)
- 农业(14549)
- 经济学(14458)
- 师范(14420)
- 经(14053)
- 院(13130)
- 技术(13078)
- 州(13044)
- 基金
- 项目(76734)
- 科学(60063)
- 基金(55602)
- 研究(52667)
- 家(49155)
- 国家(48843)
- 科学基金(41951)
- 社会(32429)
- 省(30851)
- 社会科(30823)
- 社会科学(30814)
- 自然(28945)
- 基金项目(28569)
- 自然科(28303)
- 自然科学(28296)
- 自然科学基金(27786)
- 教育(25972)
- 划(25825)
- 资助(24762)
- 编号(21054)
- 重点(17988)
- 成果(16719)
- 部(16534)
- 发(15883)
- 创(15841)
- 科研(15006)
- 计划(14903)
- 创新(14877)
- 课题(14832)
- 大学(14420)
共检索到157160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刘福林
模拟生命系统管理规律的科学即管理仿生学,是知识时代仿生学研究的新领域与前沿。基于模拟生物群落结构规律的研究目的,采用仿生学模拟的研究方法,以生物群落结构为原型,建立了仿生群落结构模型。结论为:垂直结构、水平结构、时间结构与交错区结构是支持生物群落生命活动的结构规律,以该规律为原型,推理建立了仿生分层结构、仿生优化结构、仿生动态结构与仿生相邻结构,四种仿生结构分别侧重于管理资源的分层管理、局部优化管理、动态过程管理、相邻关系管理,该模型为建立类似生物群落的人造管理系统即仿生群落管理系统提供了仿生结构模型。可以预测,该模型具有广泛的应用价值,能够推动管理仿生学的发展。
[期刊] 林业科学
[作者]
张燕林 黄彩凤 包明琢 周垂帆 何宗明
【目的】探讨生物炭的输入以及经历老化后对杉木人工林土壤主要养分含量和微生物群落组成的影响,为我国南方杉木林地施用生物炭提供合理依据。【方法】以杉木叶为原材料制备生物炭,并对其进行水洗和酸化处理以模拟加速生物炭在自然环境中的长期老化,同时以2代杉木林红壤为供试土壤,设置土壤中未加生物炭(CK)、加入3%的生物炭(BC)、3%的水洗老化生物炭(WBC)以及3%的酸化老化生物炭(OBC) 4组处理,进行150天室内培养后测定土壤主要养分,同时采用高通量测序技术分析土壤细菌、真菌的群落组成,并分析土壤主要养分含量与主要微生物类群的相关性。【结果】生物炭添加能显著提高土壤全碳、全氮、溶解性有机碳、速效钾和硝态氮的含量;老化后的生物炭降低了土壤溶解性有机碳含量,OBC对土壤溶解性有机氮含量也有显著抑制作用(P
[期刊] 中国水产科学
[作者]
罗金飞 廖永岩 李书迪 冯国禄
为探究温度对拟穴青蟹(Scylla paramamosain)循环养殖水体中微生物群落的影响,深入理解环境因子与养殖水体微生物群落之间的相关性。在水温分别为18℃、22℃、26℃、30℃和32℃的循环养殖系统中进行拟穴青蟹养殖,采用16S rRNA高通量测序技术对不同温度下的养殖水体微生物群落组成进行分析。结果表明:(1) Alpha多样性指数显示5组水样中细菌群落多样性指数大小为t26>t22>t30>t32>t18,物种丰度大小为t22>t26>t32>t30>t18。温度可以导致养殖水体中微生物群落多样性发生变化,但并未发现二者之间直接的相关性。(2) 5种温度下的养殖系统中细菌群落共有31门、43纲、94目、185科和351属,变形菌门(Proteobacteria)为循环养殖水体中绝对优势菌门。在养殖系统水温为26℃时,养殖水体中氮磷污染物含量相对较高,其水中脱氮除磷菌属的相对丰度也显著高于其他4组。(3)由花瓣图和UPGMA聚类分析图进行相似性分析可知,水体微生物群落对温度的变化有着良好的响应, 5组水样的细菌群落结构总体相似性较低,其中最高温度32℃和最低温度18℃的水体中细菌群落结构最为相似。(4)水体中微生物群落结构和与环境因子的相关性分析显示,氮磷营养盐中的总磷(TP)和硝酸盐(NO3–-N)对水中微生物群落特征具有显著性影响,而温度是导致养殖水体中氮磷营养盐差异化的主要原因。上述研究结果初步解释了温度对拟穴青蟹循环养殖水微生物群落的作用机制,为下一步深入研究拟穴青蟹循环水养殖系统中环境变化与微生物的相互关系提供参考。
[期刊] 浙江农林大学学报
[作者]
陈爽 王良恺 文涛 毛欣宇 许明 邵孝侯
【目的】以粉煤灰与池塘底泥为主要原材料,通过固定化有效微生物群落(effective microorganisms,EM)的方式制备具有高效去氮除磷的生物陶粒,用于处理污染的养殖水体。【方法】利用等温吸附试验确定最佳粉煤灰陶粒的配比,将粉煤灰陶粒与EM固定,在氨氮、总氮、总磷质量浓度分别为50、55、20 mg·L-1的模拟水产养殖废水中处理6 d。【结果】在预热温度300℃,烧制温度1 100℃条件下,当粉煤灰陶粒中质量比为m(粉煤灰)∶m(活性底泥)∶m(石灰石粉末)∶m(铁粉)=50∶40∶5∶5时,改性粉煤灰陶粒固定化EM对模拟水产养殖污水中氮磷的净化效果最好。6 d后,氨氮、总氮和总磷的最大去除率分别为99.14%、92.18%和44.35%。【结论】粉煤灰陶粒本身具有一定氮磷吸附净化能力,EM固定化陶粒可强化净水效果。图5表4参24
[期刊] 中国水产科学
[作者]
乔延龙 陈作志 林昭进
根据1993年春季、1992年秋季和2006年春、秋季在北部湾进行的底拖网调查资料,对北部湾渔业生物的资源状况、渔获种类的组成结构、优势度及其动态变化特征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渔业生物资源量指数的季节差异存在明显的年际变化,但年均值变化不大。重要种类组成的年际变化比较明显,1993年春季和1992年秋季的优势种均为发光鲷(Acropoma japonicum),2006年春季为发光鲷和二长棘鲷(Parargyrops edita),秋季为发光鲷、黄斑鲾(Leiognathus bindus)和竹筴鱼(Trachurus japonicus);与1992-1993年相比,2006年主要种的种数明...
关键词:
北部湾 渔业生物 群落结构 多样性
[期刊] 水产学报
[作者]
崔培东 卞晓东 张雨轩 单秀娟 金显仕 赵永松 王惠宾
为摸清黄海北部近岸海域渔业生物群落结构现状,并揭示其时空变化的主要环境驱动因子,于2021年4至11月期间在该海域开展了6航次底拖网及环境调查。运用丰度-生物量比较曲线、聚类分析和非度量多维标度排序等方法分析了海域渔业资源种类组成及优势度、群落多样性及年内演替;运用典范对应分析探讨了群落结构时空变化与环境因子之间的关系。结果显示,调查采集到的种类共有89种,包括鱼类50种和无脊椎动物39种。鳀(Engraulis japonicus)已成为海域主要中上层优势鱼种,大泷六线鱼(Hexagrammos otakii)、细纹狮子鱼(Liparis tanakae)和脊腹褐虾(Crangon affinis)等冷温性种类成为季节性主要渔业生物,小黄鱼(Pseudosciaena polyactis)、蓝点马鲛(Scomberomorus niphonius)和鲐(Scomber japonicus)等传统资源仍在衰退过程中,海域渔业资源低质化现象仍较显著。调查发现部分真鲷((Pagrus major)幼体及集群蓝圆鲹(Decapterus maruadsi)幼体,海域或有其育幼场存在。调查期间内群落大部分时间处于不稳定状态,其中4月群落显示中等干扰,5至11月群落均显示严重干扰。在所选环境因子中,海表温(SST)、海底温(SBT)、海底盐(SBS)和叶绿素(Chla)是导致群落结构时空变化的主要环境因子,其中SST和SBT的影响尤为显著。本研究系统阐明了黄海北部近岸海域渔业生物群落结构特征和季节性演替,为进一步了解该海域渔业生物群落结构现状及其对环境因子的响应提供了参考及数据支撑。
[期刊] 中国水产科学
[作者]
李建生 李圣法 任一平 程家骅
利用2000~2002年在长江口渔场的底拖网调查资料,运用多样性指数和相似性指数,对该水域的渔业生物群落结构季节变化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该域的渔业生物群落以鱼类为主要生物类群,占有绝对优势;甲壳类和头足类为其次要组成部分,处于生态劣势。群落生物量以秋季最大,春季最小。渔业生物群落的丰度、多样性以及均匀度以春冬季较高,夏秋季较低,造成这种趋势的原因可能是与带鱼(Trichiurusjaponicus)和小黄鱼(Larimichthyspolyactis)的洄游有关。渔获物组成春冬季之间、夏秋季之间的相似性指数较高。
关键词:
长江口 渔业生物 优势种 多样性
[期刊] 林业科学
[作者]
字洪标 向泽宇 王根绪 阿的鲁骥 王长庭
【目的】研究青海省7种林分类型土壤微生物群落组成的变化规律,从微生物的角度为该区森林土壤资源的科学管理与评价以及林分结构调整和生态系统更新、恢复与重建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利用常规实验室分析和磷脂脂肪酸(phospholipid fatty acids,PLFAs)分析法对青海省云杉、白桦、落叶松和山杨组成的7种不同林分类型(大通青海云杉天然林A、大通白桦次生林B、湟中白桦青海云杉天然混交林C、乐都落叶松白桦天然混交林D、民和山杨人工林E、循化山杨白桦次生林F、尖扎青海云杉天然林G)表层土壤(020 cm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刘丽 范娅 冯海洋 杜衎 高德民
【目的】研究不同生长时间和栽培模式下柴胡根际微生物群落的动态变化。【方法】采用Illumina MiSeq测序技术对柴胡根际土壤中微生物的多样性和群落结构进行分析。【结果】与间作和轮作相比,连续种植降低了柴胡根际土壤细菌的多样性和丰富度。在连续种植后,真菌丰富度和多样性呈先降低后增加的趋势。柴胡与玉米间作或轮作减少了真菌的丰度,但两种栽培模式都提高了真菌的多样性。连续种植改变了根际土壤细菌和真菌群落结构,降低了有益微生物的相对丰度,提高了有害菌的相对丰度,从而增加了土壤传播疾病的风险。相反,柴胡与玉米间作或轮作则增加了有益微生物的丰度。【结论】在实际生产中,通过调整柴胡与玉米间作或轮作等栽培模式来保持根际微生物的菌落结构稳定,促进柴胡种植业的健康发展。
关键词:
柴胡 栽培模式 根际微生物
[期刊] 淡水渔业
[作者]
郑菲菲 单宇峰 祝东梅 杨禧文 陈菲 叶可 马帅 王玉军
为探究不同养殖模式下黄鳝(Monopterus albus)胃肠道微生物的群落结构,本实验采用16S rRNA高通量测序技术研究虾塘散养、蟹塘散养、网箱投喂鱼浆和网箱投喂水蚯蚓4种养殖模式下黄鳝胃肠道微生物的组成和群落结构。Alpha多样性分析和Venn图结果显示,网箱投喂水蚯蚓组黄鳝胃肠道微生物多样性和丰度均较高,而蟹塘散养组最低。除蟹塘散养组黄鳝肠道的优势菌为变形菌门,其余3种养殖模式黄鳝胃肠道优势菌群均为厚壁菌门,推测黄鳝胃肠道微生物的核心菌群为厚壁菌门。在属水平上,网箱投喂水蚯蚓养殖模式中黄鳝胃的优势菌群为粪杆菌属(Faecalibacterium)与嗜黏蛋白阿克曼菌属(Akkermansia),其余3种养殖模式中黄鳝胃的优势菌群都为韦荣球菌属(Veillonella);而虾塘散养组黄鳝肠道的优势菌群为瘤胃球菌属(Ruminococcus),其余3种养殖模式的优势菌群中都有双歧杆菌属(Bifidobacterium)。结果表明:网箱投喂水蚯蚓组黄鳝胃肠道微生物多样性和丰度均较高,且益生菌群占比高,潜在致病菌较少,是比较健康的养殖模式。
[期刊] 水产学报
[作者]
聂志娟 李非凡 赵文武 徐钢春 刘波 王裕玉 邵乃麟 胡佳雯 徐跑
为了探究哈尼梯田稻鲤共作模式(复合生态系统)微生物菌落结构特征,本实验拟采用高通量测序技术对稻鲤共作(RC)与稻田单作(CK)2种模式下水体、表层以及根系土壤及鲤肠道细菌(16S rDNA)多样性特征进行分析。高通量测序结果显示,复合生态系统中主要细菌门类为变形菌门、放线菌门、厚壁菌门、绿弯菌门、酸杆菌门、拟杆菌门及硝化螺旋菌门等。与CK相比,RC表层土壤中绿弯菌门和厚壁菌门相对丰度显著增加,主要显著增加的优势菌属为厌氧绳菌(Anaerolineaceae_norank)、Aminicenantes_p_norank、未定义的绿弯菌(Chloroflexi_P_unclassified)、梭菌(Clostridium_sensu_stricto_1)、梭菌(C._sensu_stricto_12)、互营菌(Syntrophaceae_f_norank)、芽单胞菌(Gemmatimonadaceae_f_norank);RC根系土壤中绿弯菌门含量显著高于CK组,主要是Anaerolineaceae_norank、Sideroxydans、Aminicenantes_p_norank、Chloroflexi_p_unclassified、Gemmatimonadaceae_f_norank优势菌属显著增加。RC模式中鲤肠道优势菌主要为厚壁菌门和变形菌门,其中厚壁菌门相对丰度为58.59%,超过一半的丰度。RC模式组相比CK组,土壤的有机质、总氮、总磷等理化指标都有所降低,其中pH、总磷和速效磷显著降低;稻田表层和根系土壤的细菌Sobs指数及PD指数也均增加,其中稻田表层土壤组显著增加。研究表明,增加鲤养殖后,稻田表层土壤的理化性质和细菌群落结构产生明显变化,同时也在一定程度上对水稻根系和养殖生物肠道的群落结构产生了影响。本研究初步揭示了RC复合生态系统优于CK系统的微生物生态基础。
[期刊] 渔业科学进展
[作者]
孙超 朱玲 毛玉泽 范艳君 周春娅 杨傲傲 朱伟 庄志猛
通过构建16S rDNA克隆文库对象山港南沙岛不同养殖模式(贝类养殖、藻类养殖及网箱养殖)表层沉积物微生物多样性和群落结构特征进行了比较和分析,共获取136个OUT。其中,贝类养殖区、藻类养殖区和网箱养殖区OTU分别为58、48和57个。各站位OTU分布差异明显,表现出高度的多样性。基于16S rDNA序列的生物多样性和丰富度分析表明,网箱养殖区丰富度指数ACE为739,香浓指数H?为3.8,均为最高值,丰富度指数Chao为245,略低于于贝类养殖区。贝类养殖区丰富度指数Chao为303,在各养殖区中最高。藻类养殖区丰富度指数ACE为174、Chao为89,香浓指数H?为3.6,均为最低值。系...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邹邦兴 张宇靖 卿圣环 蒋亚明 张友洪 肖文福 周安莲
【目的】为研究不同饲养模式下家蚕蚕沙细菌微生物群落结构,探讨不同饲料对家蚕蚕沙微生物组成的影响,为今后蚕沙的综合利用提供科学参考。【方法】以家蚕品种“9211·9215×川58·川62”为对象,采用全龄饲料育和全龄桑叶育2种饲养模式进行饲养,对其5龄蚕沙进行16S rDNA V3~V4区域扩增,利用Illumina NovaSeq二代测序平台对扩增片段进行高通量测序,最后通过细菌Alpha多样性、OTU聚类、稀疏曲线和物种注释分析,解析不同饲养模式下蚕沙微生物群落结构组成。【结果】与桑叶育对照组相比,饲料育处理组蚕沙细菌微生物物种组成及其多样性指标均较对照高,且呈显著差异(P<0.05)。在菌群结构方面,对照组主要优势菌门为蓝细菌(Cyanobacteria,55.38%)、厚壁菌门(Firmicutes, 32.50%)和变形菌门(Proteobacteria, 11.55%),处理组主要优势菌门为变形菌门(Proteobacteria, 68.18%)、厚壁菌门(Firmicutes, 24.1%)和放线菌门(Actinobacteria, 7.28%),其中厚壁菌门和变形菌门均为2组蚕沙的优势菌门。【结论】不同饲育模式下蚕沙微生物群落物种组成及相对丰度存在差异(P<0.05),饲料育组家蚕蚕沙细菌群落结构的物种数目和物种多样性显著高于桑叶育组。
关键词:
蚕沙 细菌 微生物 群落结构
[期刊] 中国农业科学
[作者]
陈坤 徐晓楠 彭靖 冯小杰 李亚朋 战秀梅 韩晓日
【目的】微生物在土壤养分循环中起到转换者的作用。论文以传统有机肥(玉米秸秆和猪厩肥)为对照,探究施用生物炭和炭基肥等新型有机物料培肥改土对土壤微生物群落结构的影响,以期为不同有机物料合理施用提供理论参考。【方法】依托沈阳农业大学棕壤改土定位试验平台(始于2009年),利用磷脂脂肪酸(PLFA)技术研究长期不同有机无机配施条件下土壤理化性质和微生物群落结构特征及二者的相关关系。试验处理包括:秸秆配施化肥还田(CS)、猪厩肥配施化肥(PMC)、炭基肥(BF)以及生物炭配施化肥(BIO)。【结果】PMC和BF处理的pH显著高于BIO处理;PMC处理的全氮含量显著高于BF和CS处理,BIO与PMC处理没有显著差异;PMC处理的有机质含量显著高于BF和BIO处理;PMC处理的土壤含水量最高;不同处理间土壤全钾含量没有显著差异。PMC处理的土壤微生物总PLFAs含量最高,其他处理间没有差异;PMC处理的细菌PLFAs含量最高,BF处理的细菌PLFAs含量显著低于BIO和CS处理;PMC处理的真菌、革兰氏阳性和阴性细菌PLFAs含量显著高于BIO处理,BF与PMC处理差异不显著;PMC处理的放线菌含量显著高于CS处理,BF和BIO处理居于中间无显著差异。BF处理的Shannon-Winner多样性指数和真菌/细菌比值显著高于BIO处理,BF和PMC处理的革兰氏阳性/阴性细菌比值显著低于BIO处理。冗余分析(RDA)结果显示,土壤pH、全氮和有机质对土壤微生物各PLFA有极显著影响(P<0.01),含水量和全钾有显著影响(P
[期刊] 中国农业科学
[作者]
陈丹梅 段玉琪 杨宇虹 晋艳 黄建国 袁玲
【目的】了解施肥与土壤培肥和作物真菌病害的关系,为烤烟科学施肥、保持农业生产的长期可持续发展积累资料。【方法】利用云南省烟草农业科学研究院的长期肥料定位试验,设置长期不施肥(CK)、纯施化肥(CF)和有机无机肥配施(MCF)等处理,采用常规分析方法测定磷脂脂肪酸(PLFAs)和454高通量测序技术,分别就施肥对植烟土壤有机质、养分和微生物群落结构的影响进行分析。【结果】经16年长期施肥后,MCF使土壤有机质提高19.63%,有效磷增加;CF降低土壤有机质20.56%,碱解氮和有效钾减少。施肥显著增加微生物标记性磷脂脂肪酸(PLFAs)的种类和总量,尤以MCF最为显著,说明施肥尤其是MCF显著提...
关键词:
长期施肥 土壤养分 土壤微生物 烤烟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