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8824)
- 2023(13031)
- 2022(11458)
- 2021(10873)
- 2020(9069)
- 2019(20973)
- 2018(21091)
- 2017(40633)
- 2016(22103)
- 2015(24833)
- 2014(24538)
- 2013(23812)
- 2012(21325)
- 2011(19149)
- 2010(19101)
- 2009(17661)
- 2008(16647)
- 2007(14277)
- 2006(12256)
- 2005(10523)
- 学科
- 济(82961)
- 经济(82874)
- 管理(63412)
- 业(57417)
- 企(48941)
- 企业(48941)
- 方法(42160)
- 数学(36861)
- 数学方法(36167)
- 农(21666)
- 学(20285)
- 中国(20259)
- 财(19730)
- 业经(18367)
- 环境(16926)
- 地方(16027)
- 理论(15960)
- 贸(14675)
- 贸易(14668)
- 和(14379)
- 农业(14291)
- 易(14237)
- 划(13667)
- 技术(13309)
- 制(13249)
- 务(12955)
- 财务(12876)
- 财务管理(12854)
- 企业财务(12100)
- 教育(11396)
- 机构
- 学院(304499)
- 大学(303359)
- 管理(122042)
- 济(112140)
- 经济(109505)
- 理学(106920)
- 理学院(105805)
- 管理学(103504)
- 管理学院(103005)
- 研究(97156)
- 中国(70327)
- 科学(64725)
- 京(63905)
- 农(49766)
- 财(49718)
- 所(49024)
- 业大(48234)
- 研究所(45296)
- 中心(43928)
- 江(43097)
- 财经(40739)
- 范(40282)
- 北京(39824)
- 师范(39792)
- 农业(39432)
- 经(36964)
- 院(35950)
- 州(35516)
- 技术(34598)
- 经济学(32437)
- 基金
- 项目(216743)
- 科学(169166)
- 研究(156061)
- 基金(155369)
- 家(136297)
- 国家(135190)
- 科学基金(115871)
- 社会(95422)
- 社会科(90354)
- 社会科学(90329)
- 省(86475)
- 基金项目(82508)
- 自然(77884)
- 自然科(76043)
- 自然科学(76021)
- 自然科学基金(74581)
- 划(72876)
- 教育(72733)
- 资助(65186)
- 编号(64761)
- 成果(51216)
- 重点(48805)
- 部(46426)
- 发(45645)
- 创(45210)
- 课题(44484)
- 科研(42213)
- 创新(42080)
- 大学(40239)
- 计划(40162)
- 期刊
- 济(118033)
- 经济(118033)
- 研究(82771)
- 中国(53364)
- 学报(50606)
- 科学(45832)
- 农(44491)
- 管理(43618)
- 大学(37472)
- 财(36647)
- 教育(36141)
- 学学(35387)
- 农业(31723)
- 技术(27656)
- 业经(21082)
- 融(20524)
- 金融(20524)
- 经济研究(19179)
- 财经(18345)
- 图书(16781)
- 业(16361)
- 科技(15620)
- 经(15507)
- 问题(14800)
- 技术经济(14436)
- 版(14322)
- 理论(14265)
- 资源(13734)
- 统计(13683)
- 商业(13447)
共检索到422927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渔业科学进展
[作者]
金渝钦 孟顺龙 徐慧敏 宋超 范立民 裘丽萍 李丹丹
为探究生物絮团模式下大口黑鲈(Micropterus salmoides)养殖水环境及氮磷收支情况,在300 L玻璃缸中进行试验,设置空白组(投喂基础饲料)和生物絮团组(外加葡萄糖维持系统C/N为15),每组设置3个平行,放养密度为20尾/缸,进行60 d的零换水养殖试验。结果显示,与空白组相比较,生物絮团模式下养殖系统水体中的NH_(4)~(+)-N、NO_(2)~(–)-N和NO_(3)~(–)-N、TN、TP含量均有显著降低(P<0.05),分别减少了57.07%、80.22%、30.50%、24.64%、31.47%。饲料是养殖系统氮、磷输入的主要方式,分别占空白组和絮团组氮总输入的(90.60±0.08)%、(87.16±0.19)%,占磷总输入的(96.08±0.19)%、(92.30±0.24)%。收获的大口黑鲈是养殖系统氮输出的主要方式,分别占空白组和絮团组氮总输入的(43.04±1.42)%、(44.17±1.53)%;而底泥累积是养殖系统磷输出的主要途径,分别占空白组和絮团组磷总输入的(75.92±0.47)%、(74.70±0.71)%。絮团组氮的绝对利用率和相对利用率分别为(44.17±1.53)%、(50.69±1.87)%,均高于空白组的(43.04±1.42)%、(47.51±1.60)%,但差异均不显著(P>0.05);而絮团组磷的绝对利用率和相对利用率分别为(17.41±0.14)%、(18.87±0.20)%,均显著高于空白组的(13.06±0.36)%、(13.59±0.38)% (P<0.05)。研究表明,生物絮团模式养殖大口黑鲈能调节养殖水质,降低氮、磷累积,提高养殖生物对氮、磷的利用,具有良好的生态效益,对促进我国水产养殖健康绿色发展至关重要。
[期刊] 淡水渔业
[作者]
王裕玉 徐跑 聂志娟 邵乃麟 徐钢春
为研究池塘工程化循环水养殖模式下养殖密度对大口黑鲈(Micropterus salmoides)生长性能、血清生化指标的影响,设置15 000和25 000尾/槽2个养殖密度,经过120 d的养殖实验。结果显示:养殖密度对大口黑鲈生长性能、血清丙氨酸氨基转移酶、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碱性磷酸酶、皮质醇和溶菌酶含量无显著影响;高养殖密度组血清总蛋白、胆固醇、甘油三酯和葡萄糖含量显著低于低养殖密度组。在低、高密度养殖条件下,体重与体长之间呈幂函数关系,生长方程分别为y=0.031 6x~(2.903 8)(R~2=0.980 1)和y=0.032 1x~(2.898 5)(R~2=0.982 4)。结果表明,池塘工程化循环水养殖模式下,高密度养殖而不影响大口黑鲈生长。
[期刊] 中国水产科学
[作者]
徐晨 李烨 孙启睿 张明明 王资生 叶仕根 乔帼 李强
前期研究表明,生物絮团技术(biofloc technology,BFT)适于异育银鲫(Carassius auratus gibelio)养殖。为进一步优化BFT养殖模式,本研究设置3个实验组:BFT模式下EM菌添加组(BB组)、枯草芽孢杆菌(Bacillus subtilis)添加组(BI组)和BFT对照组(B组),以均体重(1.60±0.50)g的异育银鲫为研究对象,探讨BFT模式下外源添加益生菌对养殖动物生长、消化酶活性及肠道组织结构的影响。结果表明:(1)益生菌添加组异育银鲫增重率和特定生长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2)益生菌添加组(BB组和BI组)的消化酶(淀粉酶、脂肪酶和胃蛋白酶)活性均显著高于对照组(B组)(P<0.05)。益生菌添加组间,BB组淀粉酶活性显著高于BI组(P0.05);(3)益生菌添加组肠道肌层厚度和黏膜下层厚度显著高于对照组(B组)(P0.05)。研究表明,BFT养殖模式下外源添加益生菌可以更好地促进异育银鲫生长。
[期刊] 淡水渔业
[作者]
周聃 刘梅 房伟平 倪蒙 邹松保 原居林
为揭示中华绒螯蟹(Eriocheir sinesis)-日本沼虾(Macrobrachium nipponense)池塘内套养不同密度的大规格罗氏沼虾(M.rosenbergii)的氮磷收支变化及养殖效果,评价其生态和经济效益,确定最佳套养密度,本研究在中华绒螯蟹(10kg/667 m~2)-日本沼虾(15kg/667 m~2)套养池塘内每667 m~2分别投放规格为75~80只/kg的罗氏沼虾5kg(T1)、15kg(T2)和25 kg(T3),并定期监测罗氏沼虾生长情况,计算池塘氮磷收支,分析成本和收益。结果显示:T1罗氏沼虾生长速度要快于T2和T3;饲料为池塘氮、磷输入的主要来源,分别占T1、T2和T3氮输入的(81.99±2.14)%、(81.94±2.20)%和(81.91±2.21)%,磷输入的(85.16±2.33)%、(84.99±2.31)%和(84.85±2.40)%;水生植物是主要支出方式,分别占T1、T2和T3氮支出的(61.21±1.93)%、(56.99±2.03)%和(52.05±1.89)%,磷支出的(38.90±1.34)%、(37.72±1.36)%和(33.75±1.33)%;T1和T2的氮、磷相对和绝对利用率差异不显著,均显著高于T3;T1和T2的氮、磷排污系数差异不大,均显著低于T3;T2的单位面积效益要高于T1和T3。结果表明,T2密度套养具有较好的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最佳套养密度为每667 m~2投放中华绒螯蟹10 kg,日本沼虾15 kg和罗氏沼虾15 kg。
[期刊] 水产学报
[作者]
宋逸飞 张家松 李贤 董登攀 宋协法
为探究生物絮团(BFT)系统中泡沫体积与生物絮团及环境因子的关系,以求通过泡沫体积判断生物絮团的运行情况。实验采用3组凡纳滨对虾生物絮团养殖系统进行100 d的实验研究,测定泡沫体积、水体表面张力及水环境因子等参数,选用Pearson相关系数进行相关性分析,研究泡沫体积变化与生物絮团、环境因子之间的关系。结果显示,泡沫体积与总氨氮(TAN)呈现较强的正相关性,相关系数为0.571。泡沫体积受生物絮团状况影响,与絮团体积(FV)呈负相关性,相关系数为-0.266。泡沫体积由增转降的日期与生物絮团开始形成的日期高度拟合,二者相差在5 d内。随着生物絮团的形成,泡沫体积逐渐降低。当生物絮团成熟稳定时,泡沫体积会维持在0.011 0 m3/t以下(1 t水体生成0.011 0m3泡沫)。研究表明,可以通过泡沫体积的变化判断生物絮团的运行情况。本研究可提高生物絮团的可控性,对凡纳滨对虾生物絮团养殖技术的推广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期刊] 水产学报
[作者]
刘梅 练青平 倪蒙 郭爱环 原居林
为探究养殖过程中池塘内循环流水养殖模式(inner-pond raceway aquaculture, IPRA)对大口黑鲈生长性能、抗氧化酶、消化酶、消化道组织结构及菌落结构的影响。实验将池塘内循环流水养殖的4条水槽设置为流水组2条和对照组2条,进行为期153 d的养殖实验,分别在养殖中期和末期测量大口黑鲈相关生长、生化指标及观察组织形态结构,并采用Illumina Miseq测序平台对消化道中的微生物进行分析。结果显示,(1)养殖中期,流水组的增重率、特定生长率和肥满度低于对照静水组;至养殖末期,流水组的增重率、特定生长率和肥满度持续下降,但成活率一直高于静水组。(2)养殖中期,流水组肝脏SOD和CAT显著高于静水组,流水组MDA显著低于静水组,流水组消化酶活性显著高于静水组;至养殖末期,抗氧化酶和消化酶均不同程度下降,但流水组SOD仍显著高于静水组,MDA显著低于静水组。(3)流水组大口黑鲈肠绒毛高度及密度均明显高于静水组,且养殖中期分泌消化酶较多,运动加强了肠道消化吸收功能。(4)养殖中期,流水养殖使大口黑鲈肠胃菌群的物种多样性和均匀度明显增高,至养殖末期,流水组的肠胃多样性和均匀度指数不断下降;养殖中期流水组和静水组胃分别为柔膜菌门和蓝细菌,静水组肠主要优势菌依次为变形菌门和厚壁菌门,流水组肠主要优势菌依次为厚壁菌门和变形菌门;至养殖后期时,流水组和静水组胃肠优势菌群均为柔膜菌门;而养殖水体的优势菌为变形菌门和放线菌门。研究表明,IPRA模式下的持续运动会降低其生长指标,但能够提高其成活率,增强其免疫和消化能力,改善肠胃菌群结构,尤其是处于生长期效果更明显,而至养殖末期运动状态可能会打破肠道菌群平衡,引发疾病,应加强养殖管理。
[期刊] 海洋渔业
[作者]
吴燕燕 朱小静 李来好 杨贤庆 陈胜军 林婉玲 魏涯
为了解养殖海水鲈鱼日本真鲈(LateoLabrax iaponcas)和淡水大口黑鲈(Micropterus saLMoides)原料特性及加工可适性,测定了养殖日本真鲈和大口黑鲈的形态参数、基本成分、蛋白质组成、p H值、采肉率、熟肉率、系水力、滴水损失、鱼肉色泽和质构参数,并对养殖日本真鲈和大口黑鲈原料特性进行比较分析。结果表明:日本真鲈和大口黑鲈的形体参数和色泽差异显著(p<0.05),两者的鱼头、鱼骨和内脏所占比例均较高;粗脂肪含量差异较大(p<0.05),大口黑鲈粗脂肪含量是日本真鲈的2.70倍;粗蛋白总含量差异不大,但各种蛋白的含量有显著性差异(p<0.05),日本真鲈的总基质蛋白...
[期刊] 水产学报
[作者]
孙耀 宋云利
根据现场调查结果,讨论了虾塘养殖水环境中氮磷营养盐的存在特征与行为。在该水环境中,IP的季节变化相对平稳,而IN则在养殖中后期变化幅度较大;IN和IP的垂直分布均匀;IN的形态分布有着显著的季节变化,且与开阔浅海不同,NO2-N也成为IN的主要存在形态;IN与IP比值始终较低,且IN在对虾养殖期间的大部分时间内都处于贫瘠水平,从而构成该养殖水环境中初级生产的限制因素;而相对较高密度的浮游植物,则是缩短该水环境中IN和IP循环周期的主要原因。
关键词:
特征与行为,氮磷营养盐,养殖水环境,虾塘
[期刊] 中国水产科学
[作者]
丁雄祺 谢媚 陈偿 管云雁 方建相 云龙
从凡纳滨对虾(Litopenaeus vannamei)养殖水体中分离出具有高效氨氮及亚硝态氮去除功能的菌株Y2,生理生化和16SrRNA基因序列比对分析结果显示该菌株为麦氏交替单胞菌(Alteromonas macleodii)。进一步通过生长实验进行温度、酸碱度、盐度的培养条件优化,利用抗生素药敏实验筛选菌株特定抗性;通过卤虫浸泡感染的方法检测麦氏交替单胞菌Y2的安全性,并测定海水培养液OD_(600)及含氮无机污染物的浓度,探究菌株Y2生长与水体中氨氮、亚硝态氮、硝态氮之间的动态变化关系;通过28d对虾养殖试验,监测水质、生物絮团形成量、致病菌数量及对虾成活率生长速率,进一步阐明菌株在实际养殖中的功效。结果表明,该菌株Y2对苯唑西林、克林霉素有抗性;对卤虫的48 h半致死浓度高于1.9×10~8 cfu/mL,显著高于哈氏弧菌(10~2 cfu/mL)。此外,该菌具有持续去除水体中氨氮、亚硝态氮的功能。在养殖实验中能抑制潜在病原菌弧菌生长、提高对虾存活率及生长率,并且能在水体中稳定存活较长时间。综上所述,菌株Y2是养殖用益生菌制剂的优良备选菌株,可作为生物絮团养殖系统中调节水质的关键菌株。
[期刊] 上海海洋大学学报
[作者]
魏宝成 刘兴国 曾宪磊 陆诗敏 高美云
为比较团头鲂在分隔式和序批式两种复合式池塘养殖中的氮磷收支情况,于2016年8—11月分别选取分隔式、序批式和传统团头鲂养殖池塘进行采样分析。结果显示,饲料是池塘养殖团头鲂氮磷的主要来源,饲料氮输入比例分别为传统池塘(68. 53%)传统池塘(52. 20%)>序批式池塘(43. 38%)。结果表明,复合式养殖池塘中的氮磷沉积和水体排放所占支出比例低于传统池塘,通过构建复合式养殖池塘可以减少氮磷沉积与排放,提高氮磷利用率,提高饲料利用效率,尤其是序批式池塘用于团头鲂养殖有较高的物质利用效率。
关键词:
团头鲂 分隔式池塘 序批式池塘 氮磷收支
[期刊] 水产学报
[作者]
李士恒 聂志娟 沈雷 邵乃麟 孙毅 徐钢春 徐跑
为探究定期添加EM对蟹鲈混养养殖水质和菌群结构的影响,实验对混养水体进行了Ⅰ期(4月10号)、Ⅱ期(4月20号)、Ⅲ期(4月30号)和Ⅳ期(5月10号)的监测,并通过水质理化指标、16S rRNA基因高通量测序技术分析了每个时期的水质和菌群结构。高通量测序结果显示实验期间水体主要优势菌门为变形菌门、放线菌门、厚壁菌门、蓝细菌门,其中对照组蓝细菌门的相对丰度在Ⅲ、Ⅳ期显著高于实验组;实验组Ⅰ期最优势菌属为Limnohabitans(20.34%),其余时期皆为微小杆菌属(56.33%、38.11%、17.88%);对照组Ⅰ期最优势菌属为红育菌属(10.37%),Ⅱ期为微小杆菌属(47.67%),Ⅲ期和Ⅳ期皆为分枝杆菌属,分别为36.01%和42.27%;Sobs和PD指数显示:实验样品在Ⅰ期、Ⅱ期差异不显著,但在Ⅲ期和Ⅳ期实验组显著高于对照组。相比于对照组,添加EM的实验组在整个监测期总氮(TN)显著降低,氨氮(NH_(4)~(+)-N)在Ⅰ期差异不显著,在Ⅱ期、Ⅲ期和Ⅳ期显著降低。关联分析显示,总氮是对菌群群落影响程度最大的环境因子,其中添加EM实验组的优势菌属微小杆菌属与总磷(TP)呈正相关,与TN、NH_(4)~(+)-N、NO_(3)~(-)-N、NO_(2)~(-)-N呈负相关,为池塘氨氮、总氮降解的益菌属;本研究表明蟹鲈混养模式下定期添加EM可以改善养殖水体水质,有效抑制蓝细菌,且显著优化菌群结构,具有显著的水体原位修复功能。实现了经济效应和生态效益的双赢,为形成典型池塘混养模式的水质原位生态调控技术奠定基础,促进我国水产养殖业的绿色生态可持续发展。
关键词:
EM 菌群结构 丰富度 原位修复
[期刊] 水产学报
[作者]
齐振雄 李德尚 张曼平 董双林
用六个面积25m2,不同对虾放养水平:52000、60000、75200尾/hm2的池塘围隔进行了本实验研究。结果表明:实验中投放的饵料、肥料分别占氮总输入的49.7%~54.5%和47.5%~50.1%;占磷总输入的30.0%~34.7%和65.1%~69.9%。在支出项目中,收获对虾占氮磷总输入百分比分别为9.06%~11.5%和3.02%~3.94%。沉积氮磷量为其主要支出项目,分别占总输入的19.4%~64.6%和21.7%~95.9%。底泥中氮磷的渗漏只占其支出的很小部分,分别占其输入的5.0%和0.5%左右。
关键词:
氮磷收支,对虾养殖池塘,围隔实验
[期刊] 上海海洋大学学报
[作者]
廖凯 张英丽 杨正勇 沈欣 陈博欧 黄明红
中国花鲈养殖是我国沿海重要的海水鱼养殖产业之一,对该行业进行全面、客观的评价有利于促进该产业自身的可持续发展。根据实地调研数据评估了不同养殖模式下花鲈养殖的经济效益。结果表明:在经济效益方面,池塘养殖模式下花鲈单位产量总成本最低。其中池塘养殖模式下为16.69元/kg,普通网箱养殖模式下为31.48元/kg,深水网箱养殖模式下为36.62元/kg。在成本结构方面,可变成本所占比例均高于固定成本,其中饲料成本占比最大,其余成本项目根据养殖模式而产生差异。在盈亏平衡分析与敏感性分析中,池塘养殖易受市场波动影响,普通网箱养殖具有一定的规避市场风险的能力。基于此,建议池塘养殖主产区加强产业集群程度,延伸产业链。网箱养殖户应提高科学养殖技术水平,减少对环境的污染。管理部门应通过对花鲈苗种质量和养殖环境的有效监管为养殖生产者提高经济效益提供更好的制度环境。
[期刊] 淡水渔业
[作者]
于永霞 罗国芝 刘文畅 谭洪新 张南南 黎爽 付贤茂
为建立高效的生物絮团养殖系统,设置藻菌共处型(实验组)和全菌型(对照组)生物絮团系统。实验组提供光照度为(9 056.67±89.63)lx,昼夜节律为12L∶12D,对照组无光照。养殖吉富罗非鱼(GIFT,Oreochromis niloticus)114 d,对比生物絮团系统的水质、鱼体生长和非特异免疫酶活性。结果发现:实验组叶绿素a(Chl a)显著高于对照组,总氨氮和NO~-_2-N浓度均在罗非鱼可以耐受的范围;NO~-_3-N前期低于对照组,后期高于对照组;磷酸盐低于对照组,总悬浮固体颗粒物(TSS)高于对照组。实验组罗非鱼的成活率、饵料系数、末均质量、终末密度、增重率、特定生长率和蛋白质效率与对照组均无显著性差异。结果表明,藻菌共处型生物絮团养殖系统有利于控制NO~-_3-N和PO_4~(3-)-P,减少饲料成本,适合罗非鱼生长。
[期刊] 水产学报
[作者]
李京昊 成永旭 王海锋 黄锦 申浩然 陈焕根 李嘉尧
为探究将生物絮团技术应用到克氏原螯虾养殖的可能性,本实验利用生物絮团技术和普通饲料投喂2种方式短期养殖体质量为(9.70±0.32) g的克氏原螯虾30 d。比较养殖期间2实验组的水化学指标以及实验结束时2实验组幼虾的生长情况,肌肉及肝胰腺营养成分组成,胃、肠和肝胰腺组织的消化酶活性,肝胰腺和肌肉组织的抗氧化能力。结果显示,①在养殖期间,絮团组水体总氮(TN)、亚硝态氮(NO 2?-N)、硝态氮(NO 3?-N)的质量浓度均维持在较低的水平。②本实验条件下2实验组虾的终末体质量、增重率(WG)、特定生长率(SGR)、存活率(SR)均无显著差异。③絮团的粗蛋白含量可以达到36.8%,能够满足克氏原螯虾对于蛋白的需求。但絮团的粗脂肪含量较低,这也影响了絮团组幼虾肌肉组织的粗脂肪沉积量。④絮团组幼虾肝胰腺中α-淀粉酶(α-AL)、脂肪酶(LPS)、纤维素酶(CL)活性均显著高于饲料组幼虾,而饲料组幼虾在胃、肠组织中的α-AL活性较高,2实验组幼虾的胃蛋白酶活性无明显差异。⑤絮团组幼虾的抗氧化能力与饲料组幼虾相比,肝胰腺中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较高,丙二醛(MDA)含量较低,但总抗氧化能力(T-AOC)、过氧化氢酶(CAT)、谷胱甘肽还原酶(GR)以及溶菌酶(LZM)无明显差异。研究表明,生物絮团技术在克氏原螯虾的养殖中具有积极作用,可以达到与饲料投喂相同甚至更好的养殖效果。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