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5084)
2023(7202)
2022(5980)
2021(5159)
2020(4248)
2019(9367)
2018(9134)
2017(17244)
2016(9724)
2015(10000)
2014(9671)
2013(9474)
2012(8770)
2011(7819)
2010(7291)
2009(6302)
2008(5936)
2007(5098)
2006(4276)
2005(3593)
作者
(31386)
(26398)
(26227)
(24687)
(16380)
(13011)
(11548)
(10470)
(10174)
(9107)
(9039)
(8686)
(8569)
(8352)
(8316)
(8164)
(8075)
(8011)
(7760)
(7613)
(7020)
(6471)
(6368)
(6025)
(5859)
(5775)
(5758)
(5749)
(5412)
(5368)
学科
(35944)
经济(35913)
管理(27925)
(25919)
(20401)
企业(20401)
方法(16473)
数学(15061)
数学方法(14963)
(12372)
环境(11515)
(10425)
(10080)
中国(8802)
(8404)
贸易(8401)
(8216)
业经(7773)
农业(6986)
产业(6953)
(6798)
(6794)
(6442)
财务(6441)
财务管理(6434)
地方(6288)
企业财务(6195)
结构(5906)
技术(5756)
(5498)
机构
大学(135794)
学院(135529)
(54585)
经济(53759)
研究(50022)
管理(49172)
理学(44262)
理学院(43716)
管理学(42781)
管理学院(42575)
(37719)
科学(36916)
中国(35369)
农业(30517)
业大(30439)
(27960)
(27393)
研究所(25956)
(21946)
中心(21776)
农业大学(20698)
(18945)
财经(18562)
(18369)
经济学(17399)
(17384)
(17092)
(16858)
科学院(16618)
北京(16578)
基金
项目(105475)
科学(81847)
基金(78752)
(74313)
国家(73802)
研究(64579)
科学基金(61292)
自然(43859)
自然科(42881)
自然科学(42861)
基金项目(42775)
社会(42424)
自然科学基金(42152)
(41898)
社会科(40452)
社会科学(40442)
(36159)
资助(31091)
教育(28273)
重点(24901)
计划(24172)
(22964)
科技(22425)
(22391)
(22176)
编号(21932)
科研(21726)
创新(21194)
(20624)
国家社会(18594)
期刊
(50296)
经济(50296)
学报(36628)
(32677)
研究(31158)
科学(29293)
大学(25777)
学学(25394)
农业(22080)
中国(21151)
(15894)
管理(15627)
(12053)
业大(11358)
农业大学(9565)
(9418)
金融(9418)
经济研究(9365)
(9138)
财经(8918)
业经(8857)
科技(8579)
林业(8260)
技术(7982)
(7651)
问题(7255)
自然(6722)
中国农业(6646)
资源(6634)
商业(6483)
共检索到178488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华北农学报  [作者] 李亮亮  李天来  臧健  陈彬  刘文娥  吴正超  
通过室内培养法,研究了不同比例生物碳对含有肉桂酸土壤的微生物数量、土壤酶活性及土壤有效养分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肉桂酸对所测4种土壤酶活性均产生了不同程度的影响,其中影响最大的是蛋白酶;细菌的数量呈增加趋势,而真菌的数量呈减少趋势;加剧了土壤中硝态氮含量的积累,降低了土壤铵态氮、有效氮、有效磷和速效钾的含量。添加2.5%和5%碳化玉米芯后促进了土壤酶的活性;增加了土壤中细菌的数量,减少了真菌的数量,B/F值增加;有效地缓解肉桂酸对土壤有效养分的影响。说明生物碳可以吸收土壤中的化感物质,从而缓解化感物质的毒害作用。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宋健  刘伟峰  魏喜喜  禄彩丽  张梅  李建贵  张磊  
【目的】研究枣专用微生物菌剂对干旱区不同土壤类型骏枣园土壤养分及土壤酶活性的影响,为枣园因地制宜合理施肥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选取棕漠土及灌淤土骏枣园作为研究对象,设置6个无拮抗微生物菌剂组合处理,采集土壤样品,测定土壤化学特性及土壤酶活性,并进行单因素方差分析及冗余分析。【结果】对于不同类型骏枣园土壤,枣专用微生物菌剂能够起到降低土壤pH、提高土壤养分利用率及土壤酶活性的作用;同一种微生物菌剂对不同土壤类型的作用效果不同,但总体上枣专用微生物菌剂对灌淤土类型骏枣园土壤的作用效果更好,说明枣专用微生物菌剂的筛选需要考虑土壤类型;土壤酶活性与土壤有机质及速效磷养分关系密切。【结论】不同菌剂处理对土壤养分及酶活性的影响不同,但总体有利于土壤养分转化利用率的提高以及土壤酶活性的提高,且施用效果会因土壤类型的不同产生差异性。
[期刊] 林业科学  [作者] 宋海燕  李传荣  许景伟  郑莉  李春艳  王卫东  
对垦利县黄河口镇枣园的土壤酶活性进行研究。结果表明:随土层深度的增加,土壤酶活性下降。脲酶与过氧化物酶、过氧化氢酶极显著正相关,相关系数分别为0.996、0.943;脲酶与多酚氧化酶相关性不大,相关系数为0.377;过氧化氢酶与过氧化物酶呈显著正相关,相关系数为0.911;多酚氧化酶与其他3种酶的相关性不大。土壤酶与土壤养分、pH值、土壤微生物有较强的相关性,其中脲酶与土壤养分、pH值和固氮菌、真菌、细菌的相关性显著,相关系数在0.444以上;多酚氧化酶与土壤养分和微生物的相关系数较小;过氧化物酶和过氧化氢酶与土壤养分、pH值、纤维素分解菌和真菌的相关性显著,相关系数在0.451以上。
[期刊] 农业现代化研究  [作者] 郭萍  文庭池  董玲玲  魏成熙  石俊雄  李波  
本文研究了施肥对烟田土壤养分含量和微生物数量及酶活性的动态变化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施肥对土壤养分含量有显著影响,施肥能显著增加土壤养分的含量,尤其以施用烟草专用肥+菌液最为显著。土壤微生物数量和酶活性对不同施肥处理响应是不同的,施肥能够显著增加土壤中微生物的数量、增强土壤酶的活性。将土壤养分与土壤微生物数量、酶活性进行回归分析可以发现,其间存在一定的相关性。与土壤养分相比,土壤微生物数量、酶活性变化更加敏感,其作为土壤肥力的评价指标更为合理。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张含  龚敏  李妍昕  石汝杰  
【目的】研究外源基质对天麻根际土壤微生物多样性及酶活性的影响,为林下仿野生栽培天麻提供理论依据。【方法】根据外源基质不同,设置HSS(火山石、原土体积比为1∶1)、NT(泥炭、原土体积比为1∶1)、ZS(蛭石、原土体积比为1∶1)、CK(原土不添加基质)等4个处理,利用Illumina MiSeq高通量测序技术对乌红天麻根际土壤细菌16S rRNA基因的V3-V4区和真菌ITS1区序列进行高通量测序,采用常规方法测定土壤蔗糖酶(S-SC)、纤维素酶(S-CL)、脲酶(S-UE)、过氧化氢酶(CAT)、酸性磷酸酶(AcP)、碱性磷酸酶(ALP)、β-葡糖苷酶(β-CG)和荧光素二乙酸酯水解酶(S-FDA)活性,并分析其相关性。【结果】①土壤酶方面,除β-葡糖苷酶之外,3种外源基质处理均能显著提高上述7种酶活性,其中ZS处理提升最为显著;②α多样性方面,NT处理下土壤细菌的Shannon、Chao1和ACE指数均高于CK,但CK处理下细菌物种丰富度(OTU)最高;HSS处理下土壤真菌的Shannon、Simpson、Chao1、ACE指数及OTU均显著高于CK。③PCoA分析显示各处理的土壤真菌群落结构表现出显著性差异,NT、HSS处理下的土壤细菌群落结构与CK相似,但ZS处理对细菌群落结构影响较大。④各处理下天麻根际土壤细菌的优势菌门为变形菌门(Proteobacteria)、酸杆菌门(Acidobacteriota)、拟杆菌门(Bacteroidota)、厚壁菌门(Firmicutes),真菌的优势菌门为担子菌门(Basidiomycota)、子囊菌门(Ascomycota)、被孢霉门(Mortierellomycota)、罗兹菌门(Rozellomycota)。⑤Mantel_test分析结果表明,不同外源基质处理下土壤蔗糖酶和过氧化氢酶活性对细菌群落结构具有最显著的影响,酸性磷酸酶活性对真菌群落结构影响最为显著。⑥Spearman相关性热图显示根际土壤真菌的丰度及多样性比细菌更易受到土壤酶活性的影响。【结论】综合来看,泥炭处理对乌红天麻根际土壤微生态有更好的调节作用,为泥炭基质在乌红天麻引种栽培中的施用提供科学依据。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刘洪坤  严贤春  
【目的】本文研究了不同耕作方式(免耕、翻耕、旋耕)对果园土壤养分及微生物活性的影响。【方法】采用大田控制实验和室内分析相结合的方法研究不同耕作方式下土壤养分、微生物活性。【结果】不同耕作方式下土壤pH值略显酸性,土壤容重与pH值变化趋势相反,大致表现为免耕>翻耕>旋耕;不同耕作方式下土壤养分(有机碳、全氮含量)和有效养分(有效磷、有效氮和有效钾)均呈现出一致性规律,大致表现为翻耕>旋耕>免耕,不同耕作方式下土壤全磷含量差异均不显著(P>0.05);与免耕相比,翻耕和旋耕条件下,土壤土壤微生物总数量均有明显的增加,大致表现为翻耕>旋耕>免耕;细菌、真菌和放线菌的变化趋势相一致,细菌数量处于绝对优势地位,土壤放线菌和细菌数量基本表现为翻耕>旋耕>免耕,其中不同耕作方式差异均显著(P旋耕>免耕;不同耕作方式脲酶活性、脱氢酶活性、蔗糖酶和酸性磷酸酶活性均表现为翻耕>旋耕>免耕,其中不同耕作方式脱氢酶活性差异均显著(P旋耕>免耕,不同耕作方式下土壤微生物活度差异均显著(P<0.05)。【结论】不同耕作方式下土壤微生物量碳周转率高于氮周转率,说明微生物量碳更新比微生物量氮快,其中翻耕处理下土壤微生物量碳和氮更新较旋耕和免耕快。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伍晓丽  潘媛  赵晓  谭均  陈大霞  
【目的】为解决玄参连作障碍严重的问题探寻方案。【方法】将玄参与烟草进行轮作,比较不同轮作模式对根际土壤养分、酶活性及微生物种群结构的影响。【结果】玄参和烟草的3种轮作模式对土壤pH、蔗糖酶活性、碱性磷酸酶活性有显著影响,虽对真菌和细菌的多样性影响不显著,但改变了细菌和真菌的种群结构,二者的种类和数量在门、属、种水平均有显著差异。土壤养分、酶活性、微生物多样性、各种细菌和真菌的数量在属、种水平均具有相关性。这种土壤理化性质和微生物种群结构之间错综复杂的联系可以用来解释单纯的微生物农药应用于根部病害防治效果不佳的疑问,也预示了大剂量化学农药、化肥、除草剂的农业模式是不可持续的。【结论】烟草与玄参轮作并非最佳的选择,需要用其他作物进行进一步的比较。此外,提高作物产量和质量,防治病害最根本的方法还是通过优化栽培措施来恢复土壤活力。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陈晓光  李洪民  张爱君  唐忠厚  魏猛  
研究氮素形态对土壤微生物特性的影响对于土壤管理具有重要意义。本试验在大田条件下,采用随机区组设计研究了硝态氮、铵态氮和酰胺态氮对甘薯地土壤微生物生物量碳、活跃微生物生物量、土壤呼吸及土壤酶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土壤微生物生物量碳、活跃微生物量、呼吸速率和土壤酶活性对不同氮素形态的响应不同。土壤微生物生物量碳在块根膨大前中期以铵态氮处理最大,而在收获期以硝态氮处理最大。土壤活跃微生物量以铵态氮处理最大。土壤呼吸速率、呼吸熵、脲酶和蔗糖酶活性均以酰胺态氮处理最大。甘薯施用铵态氮肥有利于提高土壤活跃微生物量和微
[期刊] 华北农学报  [作者] 张丽珍  牛伟  戎宏立  
通过室内培养试验,研究了三氯卡班(TCC)对土壤微生物数量和酶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低浓度2.5mg/kg三氯卡班(TCC)处理对土壤中细菌和放线菌有激活作用,20.0~70.0 mg/kg的浓度对土壤中细菌和放线菌有明显的抑制作用,且持续时间较长。而对于真菌,2.5~20.0 mg/kg的浓度表现为激活作用,40.0~70.0 mg/kg的浓度开始阶段表现为激活作用,随时间推移,激活作用逐渐降低表现为抑制作用,随后又表现为激活作用且激活作用逐渐增强。各个浓度TCC处理对土壤中蛋白酶活性和多酚氧化酶活性均有抑制作用,对土壤中过氧化氢酶活性亦有抑制作用,且随着时间的推移,在21 d时抑制作用最大...
[期刊] 华北农学报  [作者] 刘艳慧  王双磊  李金埔  秦都林  张美玲  聂军军  毛丽丽  宋宪亮  孙学振  
为研究棉花秸秆还田对土壤微生物数量及酶活性的影响,于山东农业大学棉花科研基地德州市抬头寺经济开发区试验田进行试验,设棉花秸秆还田与未还田2个处理,研究连续4年棉花秸秆还田对0~60 cm土层土壤微生物数量及酶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棉花秸秆还田能够显著增加0~20 cm,20~40 cm,40~60 cm土层周年土壤微生物平均总数量,分别比未还田增加了19.87%,20.07%,56.15%;其中周年土壤细菌和真菌平均数量分别比未还田增加了20.91%、26.38%(0~20),20.59%、31.18%(20~40)和56.85%、32.30%(40~60),均达显著差异水平;周年土壤放线菌平...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廖洁  王天顺  范业赓  何洁  黄芳  莫磊兴  
【目的】研究添加不同浓度外源镉(Cd)对甘蔗生长情况、土壤微生物数量及土壤酶活性的影响,为探讨Cd污染与甘蔗生长、土壤微生物学特性之间的内在关系提供参考。【方法】盆栽条件下,以糖料甘蔗为材料,采用不同Cd浓度(0、25、50、100、250、500 mg/kg)进行污染处理至甘蔗成熟期,测定其株高、茎径、蔗茎产量、土壤微生物数量及土壤酶活性。【结果】甘蔗株高、茎径和蔗茎产量随着土壤中Cd浓度的增加而降低,Cd浓度越高,抑制效应越明显;Cd污染使酶活性发生变化,随着Cd浓度的增大,特别达到100 mg/kg
[期刊] 福建农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崔绾彤  孟彤  齐彬  张威  张兆荣  林冬梅  林占熺  刘艳玲  
对6个菌草品种种植前后的土壤养分、土壤酶活性进行检测,采用Illumina-MiSeq高通量测序技术对微生物多样性和微生物群落进行分析.结果表明,6个不同品种菌草土壤的有机碳、全氮、速效氮和速效磷的含量均显著高于未种植菌草的对照组(P<0.01),酸性磷酸酶与速效磷呈显著正相关(P<0.01),脲酶与速效氮、速效磷、全氮和有机碳均呈显著正相关(P<0.05),蔗糖酶与有机碳呈显著正相关(P<0.01).种植不同品种菌草后,巨菌草、象草、热研4号王草、桂闽引象草土壤中细菌和真菌多样性指数ACE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桂牧1号真菌多样性指数CHAO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Pearson相关性分析表明:土壤微生物中多数细菌和真菌优势菌属均与土壤养分有显著的相关性.总之,种植菌草对改良土壤、提高土壤酶活性和土壤微生物多样性具有积极作用.
[期刊] 草业科学  [作者] 王巧红   杨艳   李袁泽  
微生物在土壤生态系统的碳循环和养分流动中发挥着重要作用,但是目前对微生物活动在高寒草地退化和恢复期间的响应知之甚少。因此,为明确草地退化与人工恢复如何影响土壤资源获取酶活性和微生物养分限制,我们在三江源区选取了不同的退化程度(未退化、轻度退化、中度退化和重度退化)和恢复年限(3、8、13和19年)的高寒草地,采集0-10 cm的土壤样品,探究资源获取酶活性及其化学计量的响应,并对微生物养分限制状况进行评估。研究结果显示,伴随退化程度加深,碳、氮、磷获取酶活性均显著降低(P<0.05);随着恢复年限增加,碳获取酶活性显著减小,而氮、磷获取酶活性呈现先减小后增加的趋势,且均在恢复13年降至最小值(P<0.05)。酶化学计量分析表明,草地退化使微生物碳限制显著加剧(P<0.05);在人工恢复措施介入后,微生物碳限制呈现先增大后减小的趋势,而微生物氮限制则显著增加(P<0.05)。方差分解分析与Spearman相关分析表明,资源获取酶活性受土壤全量养分、速效养分以及微生物量的共同影响,微生物养分限制则受到土壤全量养分与微生物量的影响。本研究揭示了高寒草地退化会加剧微生物碳限制,恢复初期施肥、补播等措施会减缓养分限制,但是之后的围栏封育措施会让微生物陷入相对严苛的养分限制,需要更长的恢复时间才能得到缓解,因此针对长期围栏封育的恢复草地,适当的养分输入更 有利于高寒草地生态系统的恢复与可持续发展。
[期刊] 林业科学  [作者] 王波  李琴  朱炜  陈文海  祝虹梁  沈泉  朱安明  赵建诚  
【目的】探讨覆盖经营(稻草+竹叶+砻糠)毛竹林的退化原因,此期为退化毛竹林恢复提供理论参考。【方法】选择不同覆盖年限(1,2和3年)毛竹林,以未覆盖毛竹林作对照,分别测定0~40 cm土层的土壤pH值、养分含量、酶活性及微生物生物量。【结果】随着毛竹林覆盖年限增加,土壤pH值降低(即土壤酸化);土壤有机质含量呈升高趋势;土壤全氮、全磷、全钾含量表现为逐渐升高的变化规律,均显著高于未覆盖毛竹林(P<0.05);土壤速效养分(碱解氮、有效磷、速效钾)含量均呈现先升高后降低的趋势,以覆盖1年的最高,且显著高于未覆盖毛竹林(P<0.05),覆盖3年后显著低于未覆盖毛竹林(P0.05)。【结论】与覆盖1年毛竹林相比,长期连续覆盖经营导致土壤酸化明显,养分比例失衡,酶活性逐渐降低,土壤微生物区系发生变化,从而导致土壤劣变,竹林退化。生产中建议采用休养式覆盖经营模式,即隔年覆盖(覆盖1年休养1年),同时,在自然出笋时要及时清除覆盖物并减少残留量,还需合理使用化肥。
[期刊] 浙江农林大学学报  [作者] 朱荣玮  葛之葳  阮宏华  徐瑾  彭思利  
研究江苏北部沿海地区杨树Populus deltoides ‘Ⅰ-35’人工林不同量氮输入下土壤总有机碳(TOC)质量分数、土壤微生物生物量碳(SMBC)质量分数的时间动态特征以及土壤TOC质量分数随SMBC质量分数变化的分形特征。试验设置5种施氮水平,分别为N_0(施氮0 g·m~(-2)·a~(-1),对照), N_1(施氮5 g·m~(-2)·a~(-1)), N_2(施氮10 g·m~(-2)·a~(-1)), N_3(施氮15 g·m~(-2)·a~(-1)), N_4(施氮30 g·m~(-2)·a~(-1)),于2015年4, 6, 8, 10, 12月各采集1次样品进行土壤性状理化分析,并引入分形理论对数据进行分析。结果表明:不同施氮水平处理下各个月份对土壤TOC质量分数影响极显著(P0.05),在4月、 8月、 12月,施氮水平对SMBC质量分数影响极显著(P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