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4080)
- 2023(5774)
- 2022(4808)
- 2021(4251)
- 2020(3523)
- 2019(7642)
- 2018(7293)
- 2017(13276)
- 2016(7398)
- 2015(7741)
- 2014(7285)
- 2013(7165)
- 2012(6405)
- 2011(5633)
- 2010(5442)
- 2009(4910)
- 2008(4736)
- 2007(4117)
- 2006(3409)
- 2005(2752)
- 学科
- 济(25705)
- 经济(25673)
- 管理(21584)
- 业(20660)
- 企(15642)
- 企业(15642)
- 方法(12483)
- 数学(11384)
- 数学方法(11299)
- 农(8615)
- 财(7479)
- 贸(7198)
- 贸易(7198)
- 易(7049)
- 学(6610)
- 中国(6592)
- 业经(6308)
- 农业(6164)
- 技术(5009)
- 环境(4928)
- 务(4704)
- 财务(4702)
- 财务管理(4697)
- 制(4576)
- 企业财务(4464)
- 划(4282)
- 地方(4160)
- 产业(4127)
- 银(3879)
- 出(3860)
- 机构
- 大学(102786)
- 学院(102731)
- 济(41098)
- 经济(40408)
- 管理(39286)
- 研究(36752)
- 理学(35114)
- 理学院(34715)
- 管理学(34087)
- 管理学院(33935)
- 农(28859)
- 科学(26366)
- 中国(25978)
- 农业(23456)
- 业大(23105)
- 京(20848)
- 所(19883)
- 研究所(18758)
- 财(16650)
- 中心(16611)
- 农业大学(15844)
- 江(14409)
- 财经(13993)
- 院(13277)
- 省(13157)
- 经(12943)
- 经济学(12485)
- 业(12447)
- 北京(12432)
- 科学院(12173)
- 基金
- 项目(79535)
- 科学(61499)
- 基金(59016)
- 家(55777)
- 国家(55336)
- 研究(49233)
- 科学基金(45842)
- 社会(32612)
- 自然(32573)
- 基金项目(32086)
- 自然科(31843)
- 自然科学(31826)
- 省(31429)
- 自然科学基金(31313)
- 社会科(31044)
- 社会科学(31033)
- 划(27366)
- 资助(22940)
- 教育(21783)
- 重点(18469)
- 计划(18091)
- 创(17164)
- 编号(17133)
- 部(16906)
- 发(16868)
- 科研(16380)
- 科技(16282)
- 业(16192)
- 创新(16144)
- 农(14412)
共检索到137428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
[作者]
丁乐 杨弋 倪辉 孙维红 王一帆 邹双全
【目的】研究生物炭和传统氮磷钾肥料的配施对芳樟油用林的精油产量和品质的影响,探究其对芳樟生物量、得油率、芳樟醇含量、土壤肥力的促进效果。【方法】以2年生芳樟MD1油用林为试验对象,采用L_9(3~4)正交施肥试验,按照实验方法测定9个处理组和1个CK组的各项指标,各组数据进行显著性和极差分析。【结果】生物炭配施能显著提高芳樟的地下、地上生物量,提升最大的是处理8,总生物量达到了2 918.10 g/株,是对照组(1 679.43 g/株)的1.74倍;得油率和芳樟醇的含量随时间的变化呈先升高后降低的趋势,9月达到最高值,且叶部得油率极显著大于枝部。各个处理组的枝、叶得油率和芳樟醇含量以及土壤化学性质较CK也都得到了不同程度的提升:其中生物炭配施量为34 g/株的处理3、处理1的叶、枝得油率最高,分别达3.05%、0.57%;配施136 g/株的处理8、处理7的叶、枝芳樟醇含量最高,分别达90.7%、85.8%;处理8的得油率虽然不是最高的,但地上生物量达11 583.78 kg/hm~2(以样地密度种植),精油和芳樟醇产量也最高,达到了149.59 kg/hm~2和133.75 kg/hm~2,分别是CK组的1.84倍和1.93倍,显著高于其他处理组。处理8土壤中全钾、速效钾、碱解氮和有机质含量均最高,分别达到了8.21 g/kg、94.30 mg/kg、34.11 mg/kg和10.20 g/kg。【结论】生物炭是各项指标中影响最大的因素,且生物炭配施能显著提高芳樟林精油的产量和品质,对土壤的化学性质也有较好的提升,在本试验中处理8是提升各项指标和经济效益的最佳配施方案。
关键词:
芳樟 生物炭 施肥 精油
[期刊]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
[作者]
丁乐 杨弋 倪辉 孙维红 王一帆 邹双全
【目的】研究生物炭和传统氮磷钾肥料的配施对芳樟油用林的精油产量和品质的影响,探究其对芳樟生物量、得油率、芳樟醇含量、土壤肥力的促进效果。【方法】以2年生芳樟MD1油用林为试验对象,采用L9(34)正交施肥试验,按照实验方法测定9个处理组和1个CK组的各项指标,各组数据进行显著性和极差分析。【结果】生物炭配施能显著提高芳樟的地下、地上生物量,提升最大的是处理8,总生物量达到了2 918.10 g/株,是对照组(1 679.43 g/株)的1.74倍;得油率和芳樟醇的含量随时间的变化呈先升高后降低的趋势,9月达到最高值,且叶部得油率极显著大于枝部。各个处理组的枝、叶得油率和芳樟醇含量以及土壤化学性质较CK也都得到了不同程度的提升:其中生物炭配施量为34 g/株的处理3、处理1的叶、枝得油率最高,分别达3.05%、0.57%;配施136 g/株的处理8、处理7的叶、枝芳樟醇含量最高,分别达90.7%、85.8%;处理8的得油率虽然不是最高的,但地上生物量达11 583.78 kg/hm~2(以样地密度种植),精油和芳樟醇产量也最高,达到了149.59 kg/hm~2和133.75 kg/hm~2,分别是CK组的1.84倍和1.93倍,显著高于其他处理组。处理8土壤中全钾、速效钾、碱解氮和有机质含量均最高,分别达到了8.21 g/kg、94.30 mg/kg、34.11 mg/kg和10.20 g/kg。【结论】生物炭是各项指标中影响最大的因素,且生物炭配施能显著提高芳樟林精油的产量和品质,对土壤的化学性质也有较好的提升,在本试验中处理8是提升各项指标和经济效益的最佳配施方案。
关键词:
芳樟 生物炭 施肥 精油
[期刊]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
[作者]
赵姣 范慧慧 张杰 肖祖飞 张海燕 肖昌龙 吴春生 金志农
【目的】为了揭示不同坡位对芳樟生长指标、生物量积累与分配和精油特性的影响,【方法】本研究设置了上坡、中坡和下坡三个处理,来研究芳樟矮林的坡位效应。【结果】1)芳樟矮林各项生长指标在不同坡位间总体表现为下坡>中坡>上坡。不同坡位间的株高差异均显著;下坡和中坡的基径显著大于上坡,下坡和中坡之间基径差异不显著;与上坡相比,中坡和下坡的叶面积分别增加了74.09%和99.87%。2)芳樟矮林生物量在不同坡位总体表现为下坡>中坡>上坡,其中叶片、侧枝和单株总生物量差异显著,均表现为下坡显著高于上坡,下坡和中坡及中坡和上坡之间差异不显著;主干生物量在不同坡位间差异不显著。植株生物量的空间分配在不同坡位上均表现为叶片>侧枝>主干,但不同坡位间各器官生物量所占比例的差异均未达到显著水平。3)芳樟不同器官中精油含量在不同坡位上均表现为叶片>侧枝>主干,其中叶片和主干精油含量均表现为下坡显著大于中坡和上坡,下坡和上坡的侧枝精油含量显著高于中坡。精油产量在不同坡位总体表现为下坡>中坡>上坡,且在不同器官中的分配比例表现为叶片>侧枝>主干,但不同坡位间各器官的分配比例差异不显著。【结论】下坡位有利于芳樟矮林的生长、生物量积累和精油产量形成,提高叶片中生物量的分配比例是高产的关键。
关键词:
芳樟 坡位 生物量 精油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陈宇琳 吴凤英 张伟婷 刘东明 何峥旋 毛艳玲
[目的]探究不同类型生物炭对芳香樟生长和光合特性的影响,以期为芳香樟经济林营造提供科学依据。[方法]以盆栽芳香樟优质品系‘MD1’为材料,设置对照(CK,不施化肥和生物炭)、化肥(F)、木炭+化肥(MC)和秸秆炭+化肥(JC)4个处理,在芳香樟移栽前一天施入生物炭(140 g/盆)、化肥(尿素、过磷酸钙、氯化钾分别为6,2.19,0.44 g/盆),将其与土壤混匀,移栽定植后浇水灌透。移栽后测定施用不同类型生物炭对芳香樟生长指标、各器官精油含量、芳樟醇相对含量和根系活力的影响,并分析叶片光合特性和氮代谢的调控过程。[结果]1)与施用化肥处理相比,不同类型生物炭处理均可提高芳香樟株高、地径、总生物量和根系活力,且不同类型生物炭处理之间差异显著,JC处理对芳香樟植株生长的促进效果优于MC处理,其芳香樟株高、地径、总生物量和根系活力比MC处理分别增加了36.22%,8.24%,8.68%和12.80%。2)与施用化肥处理相比,不同类型生物炭处理均可显著提高芳香樟茎、叶得油率和芳樟醇相对含量,其中以JC处理芳香樟叶得油率和芳樟醇相对含量最高,分别达4.05%和94.31%。3)施用生物炭可提高芳香樟SPAD值和净光合速率,蒸腾速率随时间的变化呈先升高后降低的趋势,减少光合产物消耗;化肥处理除亚硝酸还原酶外,氮代谢酶活性显著高于其他处理。[结论]施用不同类型生物炭均能促进芳香樟生长,提高精油含量和芳樟醇相对含量,改善芳香樟的光合生理特性,其中以秸秆炭+化肥处理综合表现最优。
关键词:
生物炭 芳香樟 生长品质 光合特性
[期刊] 湖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全柯颖 蔡奇 张阳 陈舜尧 谢会雅 王新月 黄琼慧 邓小华
为探究减氮条件(比传统施肥减氮21.49%)下配施微生物菌剂对烤烟产量和品质的影响,采用施肥模式、微生物菌剂的双因素试验,比较不同处理烤烟物理特性、化学成分、感官质量和经济效果差异,采用效应值η~(2)分析了施肥模式、微生物菌剂及其互作对烤烟产量和品质的贡献率。结果表明,减氮配施微生物菌剂可改善中、上部烟叶物理特性,上、中、下部烟叶的总糖含量和上部叶钾含量分别提高了15.47%、9.03%、81.41%、16.28%,上、中、下部烟叶感官质量分别提高了5.92%、6.93%、7.36%,正组烟比例提高了10.75%,青杂烟比例降低了55.35%,氮肥偏生产力和氮肥偏生产效率分别提高了20.31%、32.95%。施肥模式、微生物菌剂及其互作对烤烟物理特性贡献率分别为37.25%、38.83%、23.92%,对烟叶化学成分贡献率分别为39.04%、31.64%、29.32%,对烟叶感官质量贡献率分别为54.48%、39.26%、6.26%,对烟叶经济效果贡献率分别为37.57%、32.52%、29.91%。
[期刊] 湖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全柯颖 蔡奇 张阳 陈舜尧 谢会雅 王新月 黄琼慧 邓小华
为探究减氮条件(比传统施肥减氮21.49%)下配施微生物菌剂对烤烟产量和品质的影响,采用施肥模式、微生物菌剂的双因素试验,比较不同处理烤烟物理特性、化学成分、感官质量和经济效果差异,采用效应值η~(2)分析了施肥模式、微生物菌剂及其互作对烤烟产量和品质的贡献率。结果表明,减氮配施微生物菌剂可改善中、上部烟叶物理特性,上、中、下部烟叶的总糖含量和上部叶钾含量分别提高了15.47%、9.03%、81.41%、16.28%,上、中、下部烟叶感官质量分别提高了5.92%、6.93%、7.36%,正组烟比例提高了10.75%,青杂烟比例降低了55.35%,氮肥偏生产力和氮肥偏生产效率分别提高了20.31%、32.95%。施肥模式、微生物菌剂及其互作对烤烟物理特性贡献率分别为37.25%、38.83%、23.92%,对烟叶化学成分贡献率分别为39.04%、31.64%、29.32%,对烟叶感官质量贡献率分别为54.48%、39.26%、6.26%,对烟叶经济效果贡献率分别为37.57%、32.52%、29.91%。
[期刊]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王静 丁树文 程益涵 万水霞 吴萍萍 廖斌
为探讨砂姜黑土区养分资源高效管理和秸秆资源化利用方式,采用田间定位试验,连续2 a研究化肥减量配施生物炭和秸秆对该区域水稻产量、养分吸收和土壤碳的影响。试验设5个处理:(1)不施肥(CK);(2)常规施肥(100%NPK);(3)化肥减量20%(80%NPK);(4)化肥减量20%+秸秆(80%NPK+S);(5)化肥减量20%+生物炭(80%NPK+B),测定并分析水稻籽粒产量、地上部生物量、植株氮、磷、钾养分含量、土壤总有机碳(TOC)和微生物量碳(MBC)。结果显示,化肥减量20%配施生物炭或秸秆均有利于提高水稻产量和地上部生物量,且生物炭较秸秆的效果更为显著。化肥减量20%配施生物炭(80%NPK+B)处理的水稻产量和地上部生物量较100%NPK处理分别增加5.2%和4.7%,较80%NPK处理分别增加7.9%和7.2%;化肥减量20%配施秸秆(80%NPK+S)较100%NPK处理的水稻产量和地上部生物量分别增加3.4%和3.0%;80%NPK与100%NPK处理的籽粒和地上部生物量无显著差异;化肥减量20%配施生物炭显著提高了水稻地上部N、P2O5和K2O养分累积量,较100%NPK处理分别提高了10.4%、7.2%和20.0%;化肥减量20%配施秸秆可显著提高氮、钾养分累积量,但却同时显著降低了磷素累积量;化肥减量20%配施生物炭或者秸秆,均有利于改善土壤总有机碳的累积,并且显著提高了土壤微生物量碳的含量,其中生物炭提高土壤总有机碳含量效果优于秸秆,而秸秆提高土壤微生物量碳含量效果优于生物炭。综合来看,在沿淮砂姜黑土区,化肥减量20%配施生物炭或者氮钾减量20%配施秸秆可增加或维持水稻产量,提高水稻对养分的吸收能力,利于固碳培肥。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赵立宁 张力月 孟祥睿 郭颂 杨梅 马磊 杨卫君
【目的】探明生物炭与氮肥配施对北疆灌区春小麦旗叶SPAD值,光合特性,干物质积累、转运,灌浆速率及产量的影响,为不同量氮肥与配施适量生物炭在北疆灌区的合理施用与农田增产增效提供依据。【方法】本研究以新疆优质品种春小麦“新春37号”为供试材料,采用随机区组设计,设4个氮肥水平,不施氮肥(N0:0 kg/hm~(2))、常规氮肥(N1:300 kg/hm~(2))、氮肥减量15%(N2:255 kg/hm~(2))、氮肥减量30%(N3:210 kg/hm~(2));设2个生物炭水平,不施生物炭(B0:0 kg/hm~(2))、生物炭(B1:20×10~(3) kg/hm~(2)),共B0N0、B1N0、B0N1、B1N1、B0N2、B1N2、B0N3、B1N3 8个处理;测量春小麦旗叶SPAD值,光合指标(净光合速率、气孔导度、蒸腾速率、胞间CO_(2)浓度),生育时期的干物质积累、转运,籽粒灌浆速率和产量及其构成等,明确不同量氮肥与配施适量生物炭对春小麦生长的影响。【结果】与不施生物炭不施氮肥(B0N0)相比,氮肥减量15%配施生物炭(B1N2)可以显著提高春小麦旗叶SPAD值,净光合速率,气孔导度,蒸腾速率,干物质积累、转运速率,籽粒灌浆速率和产量。B1N2处理下,在春小麦花后不同时间段,SPAD值增长13.17%~91.70%,净光合速率提高17.42%~87.30%,气孔导度提高16.00%~29.41%,蒸腾速率提高25.35%~79.81%;在春小麦成熟期,籽粒的干物质提高28.87%,产量增加30.23%。【结论】适量生物炭20×10~(3) kg/hm~(2)、配施氮肥255 kg/hm~(2)(B1N2)可初步达到春小麦增产和氮肥减施的目的,为北疆灌区农田氮肥及生物炭科学施用策略的制定提供理论依据。
关键词:
生物炭 光合特性 春小麦 产量
[期刊]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李大伟 周加顺 潘根兴 张旭辉 李恋卿 刘晓雨 郑聚锋 郑金伟 程琨
[目的]作物秸秆、竹屑等农业废弃物和畜禽粪便不合理的处理方式不仅会造成资源浪费,而且还会影响生态环境。本文以商业化生产的稻壳生物质炭基肥、竹炭基肥和猪粪有机肥为试验材料,研究其与化肥配施对蔬菜产量、品质和氮素农学利用率的影响。[方法]以番茄和辣椒为研究对象进行田间试验,共设置5个处理,分别为不施肥对照(CK)、单施复合肥(CF)、猪粪有机肥与复合肥配施(CPF)、竹炭基肥与复合肥配施(CBF)、稻壳炭基肥与复合肥配施(CRF)。[结果]生物质炭基肥与化肥配施可以显著提高番茄和辣椒产量和氮素农学利用率,并改善一部分蔬菜品质。与CF处理相比,CPF、CBF和CRF处理番茄产量分别提高了22.6%、...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张志林 秦和生 何梦秀 谢振奖 黄志琼
【目的】研究蚯蚓粪与化肥配施对桑园根际土壤生物学特性及桑叶产量和品质的影响,为桑园配施有机肥提供参考依据。【方法】2017-2018年连续两年对种植农桑14的桑园设置4个处理[T1处理为单施100%化肥;T2处理为单施100%蚯蚓粪;T3处理为50%蚯蚓粪+50%化肥配施;以不施肥为对照(CK)],对比分析各处理根际土壤的微生物群落数量、理化性质及桑叶产量和品质。【结果】各施肥处理根际土壤的细菌数量、真菌数量和微生物总量均显著高于CK(P0.05,下同),其中,T3处理的细菌数量(823.78×10~(4 )CFU/g)、微生物总量(1040.95×10~(4 )CFU/g)和真菌数量(8.74×10~(4 )CFU/g)均最多,细菌数量分别比T1、T2处理和CK显著提高51.71%、14.41%和121.24%,微生物总量分别比T1、T2处理和CK显著提高37.73%、10.49%和77.49%,但真菌数量与T2处理差异不显著。各施肥处理根际土壤的pH均显著低于CK,尤其以T3处理最低,而土壤碱解氮、速效磷和速效钾含量均显著高于CK,尤其以T3处理最高,分别较CK提高47.05%、62.58%和49.42%;各施肥处理桑叶全年产量均显著高于CK,尤其以T3处理的产量(41 616.01 kg/hm~2)最高,分别比T1、T2处理和CK显著提高18.11%、9.49%和41.24%;各施肥处理桑叶的可溶性糖、粗蛋白和粗脂肪含量均显著高于CK,其中,T3处理的可溶性糖含量(13.64%)、粗蛋白含量(24.49%)、粗脂肪含量(6.07%)最高,可溶性糖含量分别比T1、T2处理和CK显著提高5.74%、2.33%和24.23%,粗蛋白含量分别比T1、T2处理和CK显著提高15.68%、5.15%和26.89%,但粗脂肪含量与T2处理差异不显著。【结论】50%蚯蚓粪与50%化肥配施可显著改善桑树根际土壤环境,大幅提高桑叶产量和品质。
[期刊]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任小利 王丽萍 徐大兵 王秋君 杨兴明 沈其荣 黄启为
通过大田试验,研究了不同比例的菜粕堆肥与无机肥配施(纯氮比例分别为0∶100、5∶95、10∶90、20∶80、30∶70)对烤烟产量和品质以及土壤微生物多样性的影响。结果表明:菜粕堆肥与无机肥配施后能获得与单施无机肥相近或较高的烤烟产量。与单施无机肥处理相比,配施处理上等烟比例提高了6%~10%。在不同菜粕堆肥与无机肥配施处理中,纯氮比例为10∶90的处理烤烟品质较好。随着菜粕堆肥替代比例的增加,烤烟根表细菌的数量逐渐增加,而真菌的数量则呈现先降低后增加的趋势,其中纯氮比例为20∶80的处理综合效果最好。综上所述,菜粕堆肥替代无机肥氮的比例为10%~20%时,既能保证烤烟产量,又能提高烤烟质...
关键词:
菜粕堆肥 无机肥 配施 烤烟 土壤微生物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陈江博 刘元生 范成五 刘桂华 胡岗 朱仁秀 瞿飞 陈晓燕 秦松
【目的】了解施锌对白菜生长与白菜吸锌量的关系。【方法】以生物质炭载锌(用生物质炭固定锌)为材料,以"晋菜三号"为对象,探讨不同浓度的生物质炭载锌对白菜产量、品质、养分含量与吸锌量的影响。【结果】(1)施生物质炭载锌后不同土壤中白菜产量均有提高,黄砂土、黄粘土与大泥土生物质炭载锌浓度分别为100、300和200 mg/kg时白菜产量最高,单株重分别为156.35、115.97和129.67 g。(2)同一土壤中施生物质炭载锌白菜品质总的变化基本一致,在生物质炭载锌浓度为100 mg/kg时,黄砂土、黄粘土与
关键词:
生物质炭 锌 白菜 产量 品质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郭家文 张跃彬 刘少春 罗志明 崔雄维
通过桶栽试验,研究B、Mo、Zn单施和配施对甘蔗新台糖10号产量和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增施B肥能有效的提高甘蔗的产量、糖分、重力纯度和简纯度,同时还可以降低甘蔗的还原糖含量、纤维分;增施Mo肥能有效的提高甘蔗的产量,增产效果良好,但也会增加甘蔗的还原糖、纤维分的含量,降低甘蔗的重力纯度和简纯度;Zn较有利于甘蔗产量的提高和品质的改善,但增产效果不如Mo明显,改善品质的效果比不上B。试验还表明,B、Mo、Zn配合产量最高,比对照增产27.1%;2种微量元素配合时以B、Mo配合最佳,其产量与B、Mo、Zn处理差异不显著,以B、Mo、Zn和B、Mo的增糖效果较好,分别比对照增糖26.16%和30....
关键词:
硼 钼 锌 甘蔗 产量 品质
[期刊] 沈阳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金梁 魏丹 李玉梅 王伟 常本超 郭文义
以20132015年哈尔滨生物炭田间定位试验为研究对象,探索了普通化肥(NPK)、化肥+生物炭1(15.75t·hm(-2),BC1)、化肥+生物炭2(31.50t·hm(-2),BC2)、化肥+生物炭3(47.25t·hm(-2),BC3)对东北黑土区大豆连作下土壤团聚体组成及稳定性指标、水力学性质及孔隙组成的影响。结果表明:(1)整体上看,生物炭施用显著增加了大团聚体含量,增大了团聚体稳定性指标-平均重量直径(MWD)值,同时土壤有效含水量、总孔隙度及有效孔隙均显著增加。(2)各处理优势水稳性团聚体均
关键词:
物理属性 生物炭 大豆连作 黑土
[期刊]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
[作者]
郁万文 曹福亮 谢友超
为了探讨N、P、K配比施肥对白果产量和品质的影响,筛选有利于白果产量提高和品质改善的配比,为核用园银杏的高产优质提供理论依据。通过连续2 a的处理,研究了不同肥料配比对白果产量和品质的影响。主要结果如下:(1)适当的N、P、K配比施肥可不同程度地提高白果产量、种实和种核大小、种仁中内含物含量,且大体表现为P或K有利于营养成分和药用成分的合成和积累,而N则有利于产量的提高。(2)银杏树的长果肥以G处理较优,能较好地提高白果的经济性状,又能较好地改善种仁品质,其配比以年株施用尿素2 kg、过磷酸钙2 kg、氯化钾1.6 kg,其单株种核产量、单核质量、淀粉含量、粗蛋白含量、可溶性糖含量、总黄酮含量...
关键词:
氮磷钾配施 白果 产量 品质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