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8492)
- 2023(12138)
- 2022(10094)
- 2021(9074)
- 2020(7259)
- 2019(16173)
- 2018(15885)
- 2017(29074)
- 2016(16163)
- 2015(17732)
- 2014(17550)
- 2013(16935)
- 2012(16004)
- 2011(14704)
- 2010(14752)
- 2009(13296)
- 2008(12930)
- 2007(11512)
- 2006(10253)
- 2005(9374)
- 学科
- 济(66507)
- 经济(66427)
- 管理(41860)
- 业(39507)
- 企(28867)
- 企业(28867)
- 中国(22493)
- 农(21106)
- 地方(20909)
- 方法(20806)
- 数学(17830)
- 数学方法(17691)
- 学(16171)
- 业经(16027)
- 农业(14444)
- 财(14301)
- 制(13326)
- 贸(13095)
- 贸易(13084)
- 易(12620)
- 银(12493)
- 银行(12443)
- 融(12356)
- 金融(12349)
- 行(12090)
- 环境(12072)
- 地方经济(11530)
- 发(11514)
- 技术(10978)
- 体(10086)
- 机构
- 学院(227349)
- 大学(224014)
- 济(90637)
- 经济(88733)
- 研究(87846)
- 管理(79872)
- 理学(68020)
- 理学院(67091)
- 管理学(65812)
- 管理学院(65411)
- 中国(65371)
- 科学(57357)
- 农(51285)
- 京(49373)
- 所(46729)
- 研究所(42787)
- 农业(40551)
- 财(40137)
- 业大(39908)
- 中心(39063)
- 江(35879)
- 院(32066)
- 范(31503)
- 北京(31299)
- 财经(31076)
- 师范(30988)
- 省(29711)
- 州(28565)
- 经(28200)
- 科学院(27299)
- 基金
- 项目(155224)
- 科学(120026)
- 基金(109606)
- 研究(108553)
- 家(99391)
- 国家(98507)
- 科学基金(81718)
- 社会(68449)
- 社会科(64733)
- 社会科学(64717)
- 省(63303)
- 基金项目(58353)
- 划(53486)
- 自然(53424)
- 自然科(52169)
- 自然科学(52150)
- 自然科学基金(51192)
- 教育(48952)
- 资助(43109)
- 编号(42820)
- 发(39417)
- 重点(35964)
- 成果(34068)
- 创(32703)
- 部(32412)
- 课题(31620)
- 计划(30892)
- 创新(30670)
- 发展(30550)
- 展(30092)
- 期刊
- 济(106913)
- 经济(106913)
- 研究(66565)
- 中国(52895)
- 农(47997)
- 学报(45351)
- 科学(39027)
- 大学(32931)
- 农业(32654)
- 学学(31453)
- 管理(29808)
- 财(29247)
- 教育(27627)
- 融(22547)
- 金融(22547)
- 业经(19790)
- 技术(18686)
- 经济研究(17620)
- 业(17190)
- 财经(14964)
- 问题(14068)
- 经(12957)
- 业大(12759)
- 版(12527)
- 科技(12467)
- 商业(11153)
- 资源(10975)
- 农业大学(10832)
- 贸(10769)
- 世界(10471)
共检索到352971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王礼茂
世界生物液体燃料的生产格局是美国、巴西和欧盟三足鼎立的局面。美国主要是玉米为原料的燃料乙醇,而巴西是以甘蔗为原料,欧盟则是以油菜籽为主的生物柴油。生物液体燃料目前的规模还不是很大,其对传统能源地缘政治格局的影响还十分有限。但如果未来纤维素乙醇技术上有重大突破,随着产量的大幅度增长,其影响会越来越大。未来"生物燃料欧佩克"和欧佩克之间的矛盾和斗争将越来越激烈,彼此之间力量的消涨对未来世界能源地缘政治格局的影响广泛而深远。生物燃料的发展,使发展中国家和石油输出国面临严峻挑战,发达国家利用技术和粮食的双重优势,一方面可以减少对石油输出国的依赖,另一方面又可以抬高国际市场的粮食价格,为提高农产品出口价格创造条件。同时发达国家利用自己在生物燃料领域的技术优势,将其纳入温室气体减排和全球气候变化谈判的框架中,进一步对发展中国家施压。
关键词:
生物液体燃料 空间格局 地缘政治 影响
[期刊] 自然资源学报
[作者]
杨海龙 吕耀 封志明 王露
第二代生物燃料生产技术已发展起来,有关生物液体燃料发展的环境影响研究,毁誉参半、争论激烈。论文在查阅大量国内外相关文献的基础上,评述了生物液体燃料的发展进程及其对温室气体减排、水土资源及生物多样性等方面的影响,并就生物液体燃料环境影响的研究趋势与发展方向进行了讨论。研究认为:①一些学者认为,就温室气体减排来看,尽管效益不同,但生物液体燃料均在一定程度上减轻了温室气体排放。也有学者认为生物液体燃料与化石燃料相比并没有减少温室气体排放,甚至更糟。②大规模的能源作物集约种植消耗了大量水资源,污染了地下水,破坏了土壤碳库,降低了土壤肥力,加剧了水土流失。此外,土地利用方式改变造成的潜在影响具有很大的不...
关键词:
生物燃料 生物柴油 环境效应 温室气体
[期刊] 资源科学
[作者]
李红强 王礼茂
近些年来,中亚因其丰富油气资源和独特地缘战略地位引发了激烈的大国博弈,揭示和探究中亚能源地缘政治格局的演变过程对于理解全球能源格局变化、各国对中亚战略调整和制定中国利用中亚能源的对策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在阐释中亚油气资源及其在全球能源格局中地位的基础上,以中国在中亚能源地缘政治格局演变的力量变化为主线,并结合各国对中亚能源的争夺,对中亚能源地缘政治格局的演进过程进行了分析,将其划分为四个阶段,刻画了各演进阶段的地缘政治格局特征和各国对中亚能源的争夺局势,阐释了中国对中亚能源的利用状况以及中国力量在格局演变中的变化。最后,从中亚能源出口国、进口国和输送过境国三个方面探讨了中国对中亚能源地缘政治格局...
[期刊] 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
[作者]
杨军 仇焕广 黄季焜
阐述了全球生物液体能源的发展是导致近期世界粮食价格持续上涨的主要原因;我国2005~2006年是大米、小麦、玉米的净出口国,但大豆进口快速增长;我国目前所采取的政策,虽然短期内控制了部分农产品价格,但会不断积累价格上涨的风险;应准许粮食价格适当上涨,同时对城市低收入者适当补贴。
关键词:
生物液体能源 农业发展 粮食安全 中国
[期刊] 经济问题
[作者]
董秀成 皮光林
随着世界能源地缘政治博弈的加剧,中国能源安全面临着越来越大的挑战。分析了世界主要国际政治矛盾的演变历程,分别从中东、中亚—俄罗斯、亚太、非洲以及拉美等地区阐述了世界能源地缘政治博弈现状和趋势。在此基础上,提出了七个方面的战略对策建议。
关键词:
能源地缘政治 能源战略 能源安全
[期刊] 资源科学
[作者]
方叶兵 王礼茂 屈秋实 杨艳 牟初夫
在世界能源和地缘政治格局深度变革和"一带一路"建设的背景下,能源地缘政治研究日趋受到学界关注。为讨论能源地缘政治的研究现状和趋势,本文对中国知网(CNKI)1998-2015年的相关文献进行梳理和总结,归纳了三个研究阶段及其特征,并从格局-机理-效应对能源地缘政治的主要研究领域进行总结。结果表明,国内在能源地缘政治的格局演化、驱动机制、主体客体、能源安全及其地缘战略、竞争与合作等方面取得了富有成效的研究成果,但在理论框架上不够成熟,逻辑体系上不够完整,在地缘要素、能源和地缘政治的相互作用机制的定量分析较为
关键词:
能源地缘政治 研究框架 研究进展 中国
[期刊] 资源科学
[作者]
方叶兵 王礼茂 屈秋实 杨艳 牟初夫
在世界能源和地缘政治格局深度变革和"一带一路"建设的背景下,能源地缘政治研究日趋受到学界关注。为讨论能源地缘政治的研究现状和趋势,本文对中国知网(CNKI)1998-2015年的相关文献进行梳理和总结,归纳了三个研究阶段及其特征,并从格局-机理-效应对能源地缘政治的主要研究领域进行总结。结果表明,国内在能源地缘政治的格局演化、驱动机制、主体客体、能源安全及其地缘战略、竞争与合作等方面取得了富有成效的研究成果,但在理论框架上不够成熟,逻辑体系上不够完整,在地缘要素、能源和地缘政治的相互作用机制的定量分析较为薄弱,在地缘要素、能源综合性、经济、能源安全和尺度等研究视野略显偏窄。鉴于此,本文对能源地缘政治研究框架提出了一点思考,未来研究应在能源地缘政治的基础理论和方法论体系上更加重视,在大数据、模型化和可视化表达等方面得到完善和加强。网络化、地缘环境、新能源、石油结算货币将成为研究新趋向,多种能源的综合性分析应得到加强。"一带一路"倡议下的能源地缘政治在中微观尺度研究应受到重视,全球能源治理将成为政策研究的重要落脚点之一。
关键词:
能源地缘政治 研究框架 研究进展 中国
[期刊] 国际经济合作
[作者]
韩立华
[期刊] 清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陈长坤 石朗 鲍益朋 张宇伦
为探究液体燃料(煤油和0#柴油)浸润多孔介质砂床(石英砂)表面火蔓延特征行为,开展了一系列不同颗粒粒径(0.428~4.500 mm)工况的燃烧测试,实验测量了燃料质量损失速率、砂床内部温度分布、砂床表面火蔓延速率等特征参数,分析了颗粒粒径对浸润燃烧场景下燃烧蔓延特性的影响机制。实验结果表明:在当前实验中,毛细管作用影响了燃烧反应进程的传热速率,较细颗粒砂床(直径0.428 mm)的传热速率快于较粗颗粒砂床(直径2.180 mm)。不同颗粒粒径工况下的质量损失速率的增长快慢存在差异,准稳定燃烧阶段质量损失速率的增长速率随颗粒粒径的增大而先减小后增大。在准稳定燃烧阶段中,随着颗粒粒径增大,煤油和0#柴油浸润石英砂床表面的平均火蔓延速率呈现出先减小后增大的趋势。在相同颗粒粒径条件下, 0#柴油的平均火蔓延速率低于煤油。
关键词:
液体燃料 多孔介质 火蔓延 颗粒粒径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陈贻海
当前,液体生物质燃料开发已经成为一个世界性实践问题。本文结合我国及云南实际,分析液体生物质燃料开发进程中的问题及其成因,进而从制度与方法方面提出我国液体生物质燃料开发的思路。
关键词:
液体生物质燃料 开发问题与制度 方法创新
[期刊] 世界经济研究
[作者]
孙霞
中亚这一能源热点地区的多边能源合作尚处于起步阶段,主要原因是中亚地区的能源地缘国家相互的地缘观点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中亚的能源地缘格局,具体表现在中亚-里海地区油气管线走向的博弈。能源地缘国家相互之间在地缘上的认知分歧成为这一地区实现多边能源合作的最大挑战。中亚多边能源合作的前景取决于各参与国为改变相互地缘认知所作出的外交努力。
关键词:
中亚 能源地缘 油气管线 能源合作
[期刊] 开发研究
[作者]
安尼瓦尔·阿木提 孙文娟
能源正在引致世界的每个组成部分从政治、经济、军事等方面的合纵连横,促进了各种生产要素的跨国界的交流,并逐步推动了四大"能源生产利益共同体"的形成,这四大板块奠定了当今世界能源生产的地缘格局。如何在这种格局中拓展能源利益,维持我国的经济发展,已经成为我国经济安全的重大问题。中亚五国在国际能源格局中的重要性是来自它们所处的敏感地理位置和潜在的资源优势。中国与中亚有良好的合作基础,近年来又通过上海合作组织进一步密切了合作关系,该地区有条件成为中国未来油气资源进口的重要战略后备来源,应该成为我国能源外交的重点地区。本文着眼于国际能源生产的地缘格局,结合我国中亚能源合作目标,提出我国参与中亚能源合作的原...
关键词:
中亚 能源合作 地缘格局
[期刊] 世界经济研究
[作者]
屠启宇
地缘政治学是国际关系理论中的一个重要流派。它是把外交——战略关系与对资源作出的地理——经济分析,以及由于生活方
[期刊] 资源科学
[作者]
近些年来,全球资源格局发生了巨大的变化,这不仅表现在资源总量空间分布的变迁,还表现在资源需求、供应和贸易格局的剧烈转变,更体现在资源对各国政治、
[期刊] 阿拉伯世界研究
[作者]
王宝龙
在近十年来全球能源供需格局发生深刻调整、欧俄能源关系出现变化的背景下,中东能源地缘政治格局变迁和宗派地缘政治矛盾突出是导致叙利亚国内危机最终升级为地区冲突的深层次原因之一。俄罗斯对叙利亚巴沙尔政权加大支持力度,是基于能源经济的极端重要性及其一贯的地缘政治思维做出的战略选择,体现了俄在中东的战略布局中对叙能源地缘政治地位的高度重视。本文从欧俄能源关系和全球能源供需格局变化的背景出发,通过对俄罗斯、欧盟、中东三方能源地缘政治互动的分析,揭示俄介入叙利亚冲突的能源地缘政治逻辑。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