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3206)
2023(4694)
2022(4123)
2021(3895)
2020(3384)
2019(7505)
2018(7533)
2017(12912)
2016(7473)
2015(8693)
2014(8799)
2013(8589)
2012(8380)
2011(7432)
2010(7613)
2009(7055)
2008(7234)
2007(6710)
2006(5995)
2005(5333)
作者
(25828)
(21665)
(21419)
(20463)
(14044)
(10785)
(9926)
(8587)
(8358)
(7917)
(7697)
(7524)
(7201)
(6898)
(6882)
(6881)
(6665)
(6520)
(6456)
(6441)
(5770)
(5494)
(5416)
(5232)
(4927)
(4863)
(4837)
(4740)
(4617)
(4606)
学科
(29462)
经济(29435)
管理(24028)
(22773)
(19596)
企业(19596)
方法(13675)
技术(11982)
数学(11618)
数学方法(11310)
(10352)
(7646)
中国(6888)
地方(6632)
技术管理(6280)
环境(6239)
业经(6146)
(5870)
理论(5819)
农业(5419)
(5025)
(4845)
贸易(4842)
(4802)
(4696)
教学(4672)
(4627)
(3825)
财务(3804)
财务管理(3788)
机构
学院(113129)
大学(113125)
研究(42112)
管理(40103)
(37936)
经济(36863)
理学(33687)
理学院(33235)
管理学(32288)
管理学院(32083)
科学(31207)
中国(30199)
(25893)
(25857)
(23814)
研究所(21929)
业大(21759)
农业(20539)
中心(19583)
(19397)
(18552)
技术(17190)
北京(16302)
(16089)
(16084)
(15524)
(15428)
师范(15168)
农业大学(12982)
科学院(12848)
基金
项目(77131)
科学(58175)
基金(52488)
研究(51517)
(48035)
国家(47669)
科学基金(39117)
(32827)
社会(29321)
社会科(27733)
社会科学(27720)
自然(27474)
基金项目(27444)
(27296)
自然科(26824)
自然科学(26808)
自然科学基金(26255)
教育(23817)
资助(22583)
编号(20086)
重点(18213)
计划(16967)
科技(16932)
(16698)
成果(16355)
(16153)
(15706)
创新(15366)
课题(15356)
科研(15183)
期刊
(44661)
经济(44661)
研究(29376)
中国(27521)
学报(25835)
(22956)
科学(21692)
大学(18477)
学学(17470)
农业(16034)
管理(15451)
教育(15075)
技术(14736)
(13406)
(9632)
科技(8645)
技术经济(8052)
业大(7700)
图书(7255)
(7191)
(6902)
金融(6902)
统计(6696)
(6394)
资源(6353)
林业(6299)
业经(6092)
农业大学(6091)
(5989)
论坛(5989)
共检索到176132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海洋渔业  [作者] 张爱波  房燕  吕振波  
以斑尾刺虾虎鱼(Acanthogobius ommaturus)肝脏内6种酶(超氧化物歧化酶,SOD;丙二醛,MDA;过氧化氢酶,CAT;谷胱甘肽还原酶,GR;谷胱甘肽S-转移酶,GST;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Px)作为生物标记物,同时引入生物标志物综合响应指数(IBR),结合沉积物数据评价了莱州湾水质污染状况。结果显示,3种酶分别与沉积物中重金属浓度相关性较高:即SOD与重金属Pb浓度有较强相关性,GR与重金属Pb、Cr浓度为负相关,GPx与重金属Hg、Cu浓度为中等程度负相关。近岸的河口、港口附近所调查站位生物标志物活力(含量)普遍偏高,而远离河口、港口海域的站位相应的生物标志物活力(含量...
[期刊] 渔业科学进展  [作者] 刘倩   刘永   张林宝   陈海刚   张喆   田斐   王学锋  
渔港是近海污染物的重要汇集地之一,其中重金属污染尤为突出,但往往缺乏充分的环境监测数据和科学研究。本研究采集了广东和广西4个渔港的表层海水和翡翠贻贝(Perna viridis)样品,测定海水和贻贝软组织中的重金属(Cu、Zn、Pb、Cd、As和Cr)含量,同时分析贻贝肝胰腺组织中超氧化物歧化酶(superoxide dismutase,SOD)、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lutathione peroxidase,GPx)、过氧化氢酶(catalase,CAT)活力以及丙二醛(malondialdehyde,MDA)含量等与抗氧化防御系统有关的生物标志物水平,并利用综合生物标志物响应(integrated biomarker response,IBR)指数法对不同渔港重金属污染水平进行综合评价。结果表明,海水和贻贝软组织中重金属含量均为较低水平,海水重金属综合污染指数(PI)由高至低依次为蛇口渔港>南澫渔港>达濠渔港>渔万渔港,处于自然本底状态。贻贝体内重金属综合污染指数(Pin)由高至低依次为渔万渔港>蛇口渔港>南澫渔港>达濠渔港,处于无污染水平。另外,蛇口渔港海水与贻贝组织中Cu浓度在4个渔港中均表现为最高。IBR指数评价结果表现为蛇口渔港>渔万渔港>达濠渔港>南澫渔港,蛇口渔港的IBR值最高,这与海水重金属综合污染指数结果相一致。相关性分析表明,IBR指数与海水和贻贝体内重金属综合污染指数无显著相关性,但与海水和贻贝组织中Cu的浓度具有显著正相关性。综上,蛇口渔港重金属污染风险相对较高,渔港环境中Cu污染可能需要重点关注,IBR指数综合评价与化学分析相结合在渔港环境污染评价方面具有较好的应用价值。
[期刊] 渔业科学进展  [作者] 刘慧慧  徐英江  邓旭修  宫向红  宋秀凯  李凡  张焕君  田秀慧  张秀珍  
本研究采用气相色谱-质谱法对莱州湾海域表层海水和生物体中双酚A含量进行调查监测。结果显示,莱州湾29个站位表层海水均有双酚A检出,浓度为7.6~152ng/L,平均浓度为41ng/L;该海域14种生物体中双酚A浓度介于ND~13.6μg/kg之间;扁玉螺、脊腹褐虾和青鳞小沙丁鱼对双酚A的浓缩系数(BCF)较高,分别为137、133和124,鲬和银鲳较低,分别为40.1和45.6。莱州湾海域已经遭受双酚A污染,存在潜在的生态安全问题。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赵昕  李丹  
近年来渤海水质污染问题已引起国内外的广泛关注,而不同水质级别海域的面积变化有较大差别。文章运用人工神经网络理论和方法,通过构建三层BP网络的预测模型,以渤海的莱州湾为例,对海水水质污染变化趋势进行实证分析。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叶扬   向贵琴   闵伟   郭慧娟  
【目的】为进一步明确长期咸水灌溉下施加生物炭土壤的代谢机理,探索分析施加生物炭土壤代谢标志物的组成差异。【方法】设置淡水(FW)和咸水(SW)灌溉两种灌溉水盐度,在每个水盐度下分别施加生物炭,用FWBC和SWBC表示。采用气相色谱-飞行时间质谱联用技术(GC-TOF-MS)的代谢组学方法对棉田土壤代谢产物组成进行研究。【结果】淡水灌溉条件下,施加生物炭土壤含水量、电导率、pH、全碳、速效钾和速效磷的含量较未施加生物炭处理显著增加30.4%、14.3%、1.4%、22.8%、39.9%和18.7%;咸水灌溉条件下,施加生物炭土壤全碳、全氮、速效钾和速效磷的含量较未施加生物炭处理显著增加9.8%、4.8%、33.7%和48.7%,但土壤电导率显著降低14.5%。淡水灌溉条件下施加生物炭共筛选出5个具有显著差异(P<0.05)的代谢产物,全部表现为下调;咸水灌溉条件下施加生物炭共筛选出22个具有显著差异(P<0.05)的代谢产物,全部表现为上调。土壤代谢物分类主要包括脂质和类脂分子类、有机酸及其衍生物、有机氧化合物、苯环型化合物、有机杂环化合物和苯丙烷类和聚酮代谢物,其中在咸水灌溉条件下筛选到的糠酸和烟酸属于有机杂环化合物类,乳果糖和2-氨基苯酚属于有机氧化合物类,3-羟基-2-氨基苯甲酸属于苯环型化合物类。【结论】施用生物炭可以改善土壤理化性质,提高咸水灌溉土壤中代谢产物的类别和丰度,从而有效缓解长期咸水灌溉带来的危害,为干旱地区咸水资源的合理开发和利用提供一定的思路。
[期刊] 水产学报  [作者] 吴强  陈瑞盛  黄经献  张传涛  王俊  金显仕  
根据2011年5月-2012年4月期间进行的9个航次(月份)的底拖网采样,研究了莱州湾水域口虾蛄的生物学特征、资源密度的时空分布以及环境因子的影响,以期为口虾蛄资源的利用和保护提供理论依据。结果显示,口虾蛄资源密度(生物量和个体数)月间变化为8月>7月>9月>10月>5月>11月>6月>4月>3月。口虾蛄体长范围为41~171 mm,平均体长5月最低(102 mm),7月最高(118 mm);体重范围为0.30~68.00 g,平均体重5月最低(13.64g),11月最高(17.67g)。雌、雄个体肥满度均以10月最高,分别为1.49和1.56,肥满度的月间变化趋势为5-7月下降,8-10月上...
[期刊] 水产学报  [作者] 焦燕  陈大刚  刘群  仲崇俊  曾晓起  任一平  
以莱州湾调查资料为基础较系统地报告了青鳞小沙丁、斑、日本、赤鼻、黄鲫等 5种小型鲱鱼类的渔获体长、体重与年龄组成、生长特性、繁殖期与繁殖力以及饵料食性等生物学特征。文中还就上述鱼种在地域性渔业上的重要意义、种间更替进行了讨论 ,并对资源保护与管理提出了意见和建议。
[期刊] 中国水产科学  [作者] 李广楼  陈碧鹃  崔毅  马绍赛  唐学玺  
于2002~2003年对莱州湾浮游植物进行了4个航次的调查,对浮游植物的种类组成、数量分布、生物多样性及其与环境因子的相关性进行分析,结果表明,调查海域共检出浮游植物22属45种。其中硅藻20属40种,占88.9%;甲藻2属5种,占11.1%。浮游植物数量的变动范围为0.16×104~20 642.83×104ind/m3,浮游植物数量均值的最高值出现在2003年8月,最低值出现在2003年5月。经多样性指数、丰富度指数、均匀度指数和单纯度指数分析,调查海域浮游植物的群落结构特征、多样性和丰富度均较好,可以认为该海域浮游植物群落结构比较稳定。从总体变化趋势看,调查期间浮游植物数量变动与温度呈显...
[期刊] 中国水产科学  [作者] 杨凡  刘明智  蒋日进  印瑞  李霞芳  申家荣  单晓鸾  徐汉祥  
大黄鱼(Larimichthys crocea)作为我国近海重要的经济鱼类, 曾因不合理的捕捞方式导致资源枯竭, 近些年来通过增殖放流等一系列保护措施, 大黄鱼资源有恢复的迹象, 为了解大黄鱼资源变动后摄食情况, 于2021年10―11月, 在马鞍列岛海域采集野生大黄鱼样本328尾, 经过胃含物、碳氮稳定同位素和脂肪酸手段进行食性分析。结果显示, 胃含物饵料生物分为10大类, 包括鱼类(Pisces)、长尾类(Natantia)、短尾类(Brachyura)、口足类(Stomatopoda)、磷虾类(Euphausiacea)等, 以及少量的海藻, 其中口足类中的口虾蛄(Oratosquilla oratoria)和小型鱼类为大黄鱼重要的饵料生物。碳氮稳定同位素结果显示δ~(13)C值范围是–19.20‰~–15.17‰, 平均值为–16.70‰±0.82‰; δ~(15)N值范围是8.86‰~14.74‰, 平均值为10.76‰±0.93‰。稳定同位素分析可得饵料生物类群对大黄鱼的食源贡献率由大到小依次为端足类(Amphipoda)、短尾类、长尾类、口足类、鱼类、磷虾类和糠虾类(Mysidacea)。大黄鱼脂肪酸总计检测出31种, 其中饱和脂肪酸含量为40.45%, 单不饱和脂肪酸和多不饱和脂肪酸含量分别为39.94%和19.61%。根据特征脂肪酸结果显示, 大黄鱼的初始食源包括细菌类(Bacteria)、硅藻类(Diatom)、甲藻类(Dinoflagellates)、褐藻类(Brown algae)、浮游动物(Zooplankton)和底栖生物(Zoobenthos)等。研究表明大黄鱼摄食具有“广食性”和“捕食性”, 此外研究表明大黄鱼摄食还存在一定的食性转换, 即糠虾、磷虾等浮游动物常见于小个体内, 而龙头鱼等底层鱼类和口虾蛄、中华管鞭虾等甲壳类常见于大个体内。本研究旨在深入了解大黄鱼的摄食习性, 为合理保护大黄鱼野生资源以及制定大黄鱼管理政策提供基础资料。
[期刊] 渔业科学进展  [作者] 夏斌  张晓理  崔毅  陈碧鹃  陈聚法  过锋  张艳  黄翠玲  
根据2007年8月对莱州湾及附近水域的调查资料,讨论了温度、盐度、pH、溶解氧(DO)、溶解无机氮(DIN)和活性磷酸盐(PO43-P)等理化因子的分布特征,并对该水域的营养水平和有机污染状况进行了评价。结果表明,莱州湾西部和西南部水域表层和底层的DIN含量较高,均呈向东北方向递减的趋势;表层PO43-P含量分布较为均匀,在湾口中部水域有一小范围的高值区,并呈向四周逐渐递减分布。底层水平基本与表层一致,但其高值区范围较大,等值线较为密集。营养盐与盐度的相关分析表明,DIN与盐度呈显著负相关,表明DIN主要来自河流径流的输送;而PO43-P与盐度相关性不十分显著,这表明莱州湾PO43-P的补充并...
[期刊] 渔业科学进展  [作者] 王爱勇  万瑞景  金显仕  
通过对1982、1993、2003和2008年渤海莱州湾海域位置相同的12个站位的鱼卵、仔稚鱼调查资料分析,研究了该海域鱼卵、仔稚鱼的种类组成及生物多样性的年代际变化。结果表明,莱州湾鱼卵、仔稚鱼种类大幅减少,由1982年的27种减少到2003年的12种和2008年的14种。鱼卵、仔稚鱼个体资源数量下降趋势明显,2008年个体数量分别为1982、1993和2003年的31.58%、0.61%和5.77%。种类组成相似性分析表明,莱州湾鱼卵、仔稚鱼种类组成年代际间存在显著差异(P<0.05),且有变动加快的趋势。生物多样性指数1993年最低,之后呈上升趋势。
[期刊] 中国水产科学  [作者] 李凡  吕振波  魏振华  王田田  徐炳庆  王忠全  
根据2010年春季(5月)、夏季(8月)、秋季(10月)和冬季(12月)在莱州湾进行的19站位弓子网调查数据,对弓子网渔获物组成、底层渔业生物群落结构及季节变化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全年弓子网调查共捕获渔业生物78种,春季种类最少,而其他季节种类数接近。弓子网渔获物质量组成由高到低依次为甲壳类、鱼类、头足类、贝类;生物量的季节变化趋势由高到低依次为秋季、春季、冬季、夏季。生物量各季节的空间分布差异明显,主要由少数优势种类的季节分布差异引起。优势种季节更替明显,全年优势种为玉蟹科、寄居蟹、斑尾刺虾虎鱼(Acanthogobius ommaturus)和扁玉螺(Neverita didyma)。丰...
[期刊] 海洋渔业  [作者] 杨刚  徐炳庆  王秀霞  李凡  袁小楠  吕振波  
根据2012年511月使用单船底拖网进行的7个航次调查数据,运用FiSATⅡ软件相关模块对莱州湾三疣梭子蟹(Portunus trituberculatus)生长、死亡参数及生长特性、种群补充模式、资源量等进行研究。结果显示:7个航次共捕获三疣梭子蟹1128 ind,雌雄性比为0.96,雌性甲宽为27227 mm,雄性为29207mm;获得三疣梭子蟹雌性生长参数k=1.60、L_∞=241.50、W∞=639.29、t0=0.081,雄性为k=1.50、L∞=210.00、W∞=418.23、t0=0.0
[期刊] 渔业科学进展  [作者] 姜绪  韦秀梅  冯艳微  韩慧宗  王圣  刘相全  童潼  
2013年4月–2014年3月,采用组织学和实验生态学方法研究了山东莱州湾海域小刀蛏(Cultellus attenuatus)的性腺发育、生殖周期、胚胎及幼虫发育。结果显示,在繁殖季节,小刀蛏性别可通过性腺颜色区分,雌性为白色,雄性为黄色;1个生殖周期为1年,性腺发育经历增殖期、生长期、成熟期、排放期和休止期5个阶段;莱州湾繁殖期为6月中旬–7月上旬。小刀蛏受精卵卵径为50–55μm,在水温26℃、盐度28的条件下,经24 h发育至D形幼虫,10 d后幼虫发育变态为稚贝。对莱州湾小刀蛏繁殖生物学的研究,
[期刊] 渔业科学进展  [作者] 张波  吴强  金显仕  
2011年5月~2012年4月期间对莱州湾进行了9次底拖网调查,对采集的20种鱼类4854个胃含物样品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莱州湾鱼类群落包括浮游动物食性、底栖动物食性、鱼食性、杂食性和广食性5种食性类型,其中底栖动物食性鱼类是莱州湾各月份鱼类群落的重要食性类型,钩虾和双壳类等底栖动物饵料在莱州湾生态系统的食物关系中起着关键的作用。秋末和初春的莱州湾鱼类群落以底栖动物食性鱼类为主,食性类型单一;随着水温升高,鱼类群落的食性类型逐渐变得丰富。分析表明,莱州湾海域鱼类群落的营养结构有利于增殖放流品种后期的生长存活,建议跟踪调查增殖放流点周边海域的食物关系和饵料基础,同时结合多学科调查,选择最佳的增...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