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2090)
2023(2961)
2022(2543)
2021(2210)
2020(1843)
2019(4036)
2018(3799)
2017(7062)
2016(3781)
2015(4075)
2014(4084)
2013(4042)
2012(3531)
2011(3349)
2010(3217)
2009(3016)
2008(2869)
2007(2610)
2006(2167)
2005(1969)
作者
(13564)
(11582)
(11406)
(10846)
(7044)
(5535)
(4833)
(4559)
(4314)
(4037)
(3910)
(3877)
(3829)
(3710)
(3671)
(3629)
(3523)
(3461)
(3374)
(3335)
(3043)
(2918)
(2764)
(2631)
(2532)
(2531)
(2520)
(2508)
(2458)
(2342)
学科
(13942)
经济(13929)
管理(11778)
(10594)
(8672)
企业(8672)
方法(7339)
数学(6401)
数学方法(6329)
(5514)
(4769)
环境(3663)
中国(3536)
(3494)
(3161)
财务(3149)
财务管理(3147)
企业财务(2999)
业经(2916)
技术(2768)
(2582)
银行(2564)
(2524)
贸易(2520)
(2446)
农业(2437)
(2423)
金融(2423)
(2409)
(2390)
机构
大学(57829)
学院(57613)
(21349)
经济(20886)
研究(20709)
管理(20207)
理学(17837)
理学院(17635)
管理学(17095)
管理学院(17016)
科学(16097)
中国(15009)
(14666)
业大(12658)
(12487)
农业(11912)
(11388)
研究所(10616)
中心(9800)
(9753)
(8850)
财经(8103)
农业大学(8048)
(7760)
(7752)
(7668)
北京(7574)
(7433)
实验(7423)
工程(7149)
基金
项目(44893)
科学(34789)
基金(33727)
(32046)
国家(31844)
科学基金(26553)
研究(26521)
自然(19549)
自然科(19112)
自然科学(19106)
自然科学基金(18782)
基金项目(17855)
(17576)
社会(16952)
社会科(16269)
社会科学(16266)
(15581)
资助(13910)
教育(11952)
重点(10777)
计划(10736)
科技(9794)
(9380)
科研(9316)
(9260)
(9211)
创新(8912)
编号(8664)
国家社会(7846)
(7748)
期刊
(19249)
经济(19249)
学报(16196)
研究(12955)
(12624)
科学(12137)
大学(11564)
学学(11273)
中国(10229)
农业(8803)
(8443)
管理(7706)
业大(5248)
技术(4960)
(4763)
农业大学(4191)
(3943)
金融(3943)
林业(3930)
财经(3908)
科技(3778)
(3775)
经济研究(3594)
资源(3471)
(3414)
自然(3117)
业经(2922)
中国农业(2798)
统计(2664)
技术经济(2651)
共检索到79465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  [作者] 付新喜  吴晓芙  石卉  李莲芳  
进行了生物柴油废水好氧吸附处理系统的吸附剂浓度和串联效应试验。研究结果表明,试验废水CODCr的去除率随吸附剂浓度增大而增大,而CODCr去除率的增量随吸附剂浓度增大而降低。串联系统CODCr的去除率显著高于并联系统,串联系统CODCr去除率和好氧降解总贡献率均与系统串联级数成正相关。在试验给定的条件下,四级串联可使出水达到国家规定的一级排放标准。
[期刊] 湖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秦普丰  周惜时  铁柏清  钱湛  包小丰  
采用Fenton试剂氧化-混凝-活性炭吸附联合工艺处理酚醛废水,考察了废水初始pH,H2O2投加量,[Fe2+]/[H2O2],反应时间和温度及混凝液pH,混凝剂质量浓度,吸附剂质量和吸附时间对处理过程的影响,探讨了废水的降解途径和机理.结果表明,在体系初始pH4,温度40℃,H2O2投加量800 mg/L,[Fe2+]/[H2O2]=0.1,反应时间60 min,混凝液pH为8及混凝剂质量浓度为500 mg/L,吸附剂用量30 g,吸附时间60 min的条件下,废水的COD去除率为97.85%,挥发酚去除率为99.75%,甲醛去除率为99.81%,可为后续的生物处理提供良好的前提.
[期刊] 实验技术与管理  [作者] 刘晓莉  江晓玲  梁萍  张颖  杨红健  
该文设计了将草酸还原-改性粉煤灰吸附两步法用于含铬废水处理的本科生教学实验。实验通过优化草酸还原Cr(Ⅵ)反应条件,以及对改性粉煤灰对铬吸附性能的测试,使学生熟悉了红外光谱仪、扫描电子显微镜、X-射线衍射仪、原子吸收光谱仪等分析仪器的使用方法,既提高了学生的实验技能和科研思维,又培养了学生的综合实践能力和绿色环保意识。
[期刊] 福建农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崔喜勤  林君锋  
以养猪场废水为处理对象,在不排泥情况下就膜生物反应器(MBR)在处理废水过程中污染物的去除效果、污泥特性以及膜通量的衰减情况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MBR对养猪场废水中污染物的去除效果较好.在水力停留时间(HRT)为9.6-48.0 h,化学需氧量(COD)和NH4+-N容积负荷分别为0.2-2.9和0.05-2.10 kg.m-3.d-1的条件下,MBR对COD和NH4+-N的去除率分别为80.1%-93.6%和76.8%-99.7%;反应器中的污泥浓度随容积负荷的增加而升高,膜通量随运行时间的增加而减小.
[期刊] 实验技术与管理  [作者] 刘芳  张双  李佳蔓  赵朝成  王永强  刘春爽  孙娟  刘其友  
采用软模板法合成介孔碳(MC)并对其N改性合成氮改性介孔碳(NMC),进行了N2吸-脱附和FTIR表征分析,考察MC和NMC对废水中双酚A(BPA)的吸-脱附性能并与活性炭(AC)进行对比。结果:MC与NMC的比表面积分别为687.8m2/g和579.6m2/g;一定条件下,平衡吸附量与BPA初始浓度呈正相关,与吸附剂的量呈负相关,pH值为38时有利于对BPA的吸附,相同条件下NMC平衡吸附量高于MC;吸附动力学模型以准二级动力学为主,Freundlich模型更能有效反映吸附行为,以低温有利自发进行的物理
[期刊]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  [作者] 董君英  李浔  黄朋勉  李昌珠  
以工业废油和甲醇为原料制备生物柴油.研究表明,以氢氧化钠为催化剂,醇油摩尔比最佳取值范围为5.5~7.5,催化剂用量最佳取值为1.0%,反应时间最佳取值为65 m in,反应温度最佳取值为65℃.产品性能表明其可作为柴油的调和组分,调和出成本低、优质、低凝点的柴油满足特殊需要,产生更大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期刊] 水产学报  [作者] 林金霞  黄小娜  夏建荣  王嘉雯  黄玲辉  
藻类作为一种生物吸附剂用于去除水溶液中单种重金属离子,具有较好的效果,但对共存的多种金属离子去除则相对复杂。本实验利用碱预处理后的羊栖菜藻粉作为海藻吸附剂,研究了不同环境条件对其去除电镀废水中重金属离子[Zn(Ⅱ)、Cu(Ⅱ)、Cr(Ⅵ)和Ni(Ⅱ)]的影响,并通过电镜观察和红外光谱分析其对重金属离子的吸附机理。结果发现,pH 2时Cr(Ⅵ)去除率最高,在pH 6~9时,Cu(Ⅱ)、Zn(Ⅱ)和Ni(Ⅱ)的去除率较高。海藻吸附剂在低剂量(2~4 g/L)投加时,4种重金属的去除率均有不同程度的增加,大于4 g/L时,去除率不再增加。Zn(Ⅱ)和Ni(Ⅱ)的吸附在25 min左右达到平衡,Cr(Ⅵ)和Cu(Ⅱ)稍慢;温度对海藻吸附剂去除Cu(Ⅱ)、Zn(Ⅱ)、Cr(Ⅵ)和Ni(Ⅱ)的影响并不明显。Langmuir模型能更好地描述海藻吸附剂对4种重金属离子的吸附行为,表明它们属于单分子层吸附,海藻吸附剂对Cr(Ⅵ)和Ni(Ⅱ)的最大吸附容量明显高于Cu(Ⅱ)和Zn(Ⅱ)。准二级吸附动力学方程能更好地描述吸附过程,说明吸附方式以化学吸附为主。吸附前后海藻吸附剂的红外光谱分析表明,对重金属的生物吸附主要与羧基有关。研究表明,海藻吸附剂对电镀废水中Cu(Ⅱ)、Zn(Ⅱ)、Cr(Ⅵ)和Ni(Ⅱ)都具有一定的去除效果。
[期刊]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徐桂转  张百良  
介绍了生物柴油的发展历史、燃烧及排放性能,综述了生物柴油在国内外的研究及使用现状,分析了生物柴油各种制备方法的优势及不足,展望了生物柴油的发展前景。
[期刊]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覃孔昌  颜成  王电站  崔春红  周立祥  
[目的]生物聚沉氧化法是一种利用产絮凝剂的微生物对粪污进行处理,然后固液分离去除粪污中的悬浮固体(SS),继而采用常规的生化方法处理固液分离后清澈废水的方法。[方法]针对奶牛场固液分离所产生的"浓浆水"高含固率、高化学需氧量(COD)和高氨氮的特点,通过摇瓶培养试验、中试试验和序批式活性污泥法(SBR)处理试验,研究不同处理下生物聚沉氧化法对奶牛场粪污除渣和生物净化的效果。[结果]奶牛场粪污经生物聚沉处理后脱水效果得到了提高,比阻大幅度降低:粪污比阻从初始9.8×1013m·kg(-1)下降到24 h时的
[期刊]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王艳芹  袁长波  姚利  宋效宗  杨光  高燕  曹德宾  
为提高奶牛养殖场废水处理效果及处理效率,减少养殖场废水随意排放对周围环境造成的污染,本研究采用生物巢结构厌氧反应器的方法,研制出一种适合处理废水的快速高效生物巢厌氧反应器,对其进出水水质和处理效果进行监测和分析。结果表明:1)生物巢厌氧反应器示范工程对奶牛养殖废水处理效果好,对化学需氧量(COD)、生化需氧量(BOD)、氨氮(NH3-N)、总P(TP)和总固体悬浮物(TSS)的平均去除率分别为76.7%、76.9%、50.5%、39.6%和89.9%;2)生物巢厌氧反应器的水力停留时间(HRT)仅为15h,池容产气率高,最高达到1.635m3/(m3.d)。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赵伟  刘拉平  杨健  马养民  周乐  
为了考察桐油制备生物柴油的可行性,分析了桐油的脂肪酸成分,研究了桐油转化生物柴油的工艺条件,并测定了桐油生物柴油的主要性能指标。结果表明,桐油的平均相对分子质量为927.32,其主要成分为含有18个碳的不饱和脂肪酸,其中α-桐酸是其脂肪酸的主要成分(75.033%)。酯交换法制备桐油生物柴油的最佳工艺条件为:甲醇与桐油的摩尔比6∶1,催化剂用量为桐油质量的1.0%,反应温度30℃,反应时间20 min,平均转化率为82.8%。在此最佳条件下制备的桐油生物柴油的主要性能指标,除运动粘度、酸值较高外,基本符合0#矿物柴油标准。
[期刊]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孙广东  刘云  吴谋成  
以毛棉籽油为原料,探讨了制取生物柴油过程中水洗法脱磷除胶前处理的最佳工艺参数。通过正交试验得出影响水洗过程毛棉籽油中胶溶杂质去除率的因素主次顺序为:水洗次数>水化时间>水化温度>搅拌速度>加水量。最佳工艺参数:水化温度60℃,搅拌速度150 r/min,水化时间15 min,加水量4%,水洗次数为3。磷脂的去除率达68.23%。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郭俊  许子龙  郑晓丹  许旭萍  
本文研究了理化因素对变形假单胞菌(Pseudomonas plecoglossicida)C-18吸附Cd(Ⅱ)的影响,并通过正交实验确定了最佳吸附条件。结果表明:在吸附剂浓度1.2 g/L、Cd(Ⅱ)初始浓度100 mg/L、pH7.0、温度30℃、转速200 r/min的条件下,吸附12 h,菌株C-18对Cd(Ⅱ)的吸附率和吸附量分别达到88.8%和74 mg/g。在金属离子Zn(Ⅱ)、Pb(Ⅱ)、Cu(Ⅱ)、Ag(Ⅰ)共存的条件下,菌株C-18对Cd(Ⅱ)的吸附效果明显受到影响,4种金属离子对菌株C-18吸附Cd(Ⅱ)的影响顺序为Cu(Ⅱ)>Zn(Ⅱ)>Pb(Ⅱ)>Ag(Ⅰ)。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马培  刘志爽  陈建  
【目的】本文研究了废水中常见的铅污染问题,资源化利用香菇废弃物。【方法】用NaOH预处理前后香菇废弃物净化处理含Pb~(2+)废水。对比探讨了吸附时间、pH、Pb~(2+)初始浓度和干扰离子对NaOH处理前后香菇废弃物吸附Pb~(2+)的影响。【结果】预处理后的香菇废弃物对Pb~(2+)吸附平衡时间为10 min,比预处理前对Pb~(2+)吸附平衡时间(60 min)短;预处理前后香菇废弃物吸附Pb~(2+)适宜pH吸附范围均是4~6;Cd~(2+)存在对NaOH处理前后香菇废弃物吸附Pb~(2+)的干扰作用均不显著;Cu~(2+)的存在对预处理后香菇废弃物吸附Pb~(2+)有显著的促进作用(P=0.0494),对预处理前香菇废弃物吸附Pb~(2+)无显著影响(P=0.5549);Zn~(2+)的存在对预处理前后香菇废弃物吸附Pb~(2+)均表现出显著的正干扰(P前=0.0109,P后=0.0237);Langmuir和Freundlich模型对预处理前后香菇废弃物吸附Pb~(2+)的热力学过程拟合结果良好。Langmuir模型拟合结果显示,预处理后香菇废弃物对Pb~(2+)的理论最大吸附量qm(21.74 mg/g)几乎是预处理前香菇废弃物qm(12.08 mg/g)的2倍。Lagergren准二级模型较Lagergren准一级模型能更好地拟合预处理前后香菇废弃物对Pb~(2+)动力学吸附过程,相关系数R2分别为0.9995和0.9999。【结论】预处理后的香菇废弃物对铅吸附平衡时间大大缩短了,且吸附l量提高了。
[期刊] 浙江农林大学学报  [作者] 胡蝶  李文奇  张利萍  关莹  高慧  
【目的】以废报纸为原料,通过氮气(N2)保护在不同热解温度下制备生物质炭,并探讨废报纸基生物质炭对铜离子(Cu~(2+))的吸附性能和吸附机制。【方法】采用元素分析、比表面积分析仪(BET)、傅里叶红外光谱(FTIR)、 X射线光电子能谱(XPS)、扫描电镜(SEM)、 X射线衍射仪(XRD)和原子吸收光谱仪(AAS)等对生物质炭进行表征。【结果】所制备的生物质炭具有多孔结构,比表面积高(211 m~2·g~(-1)),有利于从水中去除Cu~(2+)。生物质炭的物理和化学性质随着热解温度的变化而变化。随着热解温度的升高,生物质炭的芳香性、比表面积、 pH和灰分含量逐渐增加,而氢、氮和氧含量下降。同时进行批量吸附试验,分析溶液初始pH、吸附时间、初始浓度、不同吸附温度对生物质炭吸附容量的影响。热解温度为400、 500、 600℃的生物质炭在30℃、 pH为5.0的条件下最大吸附容量分别为107、 115和138 mg·g~(-1)。伪二级动力学模型和Langmuir等温吸附模型能很好地模拟吸附过程,表明在此吸附过程中,化学吸附是限速步骤,吸附发生在吸附剂内特定的均相位点(单层吸附)。通过热力学模型计算所得ΔH~o为正值,表明吸附过程是吸热反应。此外,生物质炭的吸附机制包括沉淀作用、离子交换、π—π作用和络合反应。【结论】本研究以废报纸为原料,所制备的生物质炭是具有一定应用前景的、环境友好的、高效的Cu~(2+)吸附材料。图6表1参34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