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8235)
- 2023(11763)
- 2022(10485)
- 2021(9829)
- 2020(8332)
- 2019(19018)
- 2018(19043)
- 2017(36514)
- 2016(20114)
- 2015(22626)
- 2014(22675)
- 2013(22356)
- 2012(20384)
- 2011(18298)
- 2010(18179)
- 2009(16914)
- 2008(16448)
- 2007(14273)
- 2006(12537)
- 2005(11167)
- 学科
- 济(73927)
- 经济(73810)
- 管理(62160)
- 业(56532)
- 企(48555)
- 企业(48555)
- 方法(34171)
- 数学(29190)
- 数学方法(28857)
- 财(22246)
- 农(19865)
- 中国(18985)
- 制(18694)
- 学(17696)
- 业经(17655)
- 地方(14262)
- 务(14141)
- 财务(14074)
- 财务管理(14042)
- 企业财务(13320)
- 理论(13071)
- 贸(12884)
- 贸易(12876)
- 农业(12867)
- 环境(12769)
- 和(12716)
- 体(12667)
- 银(12581)
- 银行(12539)
- 易(12517)
- 机构
- 大学(285723)
- 学院(283296)
- 管理(112760)
- 济(107601)
- 经济(105030)
- 理学(97828)
- 理学院(96723)
- 管理学(95069)
- 研究(94739)
- 管理学院(94560)
- 中国(69081)
- 京(60895)
- 科学(60428)
- 财(52121)
- 农(48755)
- 所(48270)
- 业大(45042)
- 研究所(44002)
- 中心(42447)
- 江(41450)
- 财经(41305)
- 农业(38454)
- 北京(38276)
- 经(37429)
- 范(36227)
- 师范(35832)
- 院(34297)
- 州(33525)
- 经济学(31637)
- 财经大学(30771)
- 基金
- 项目(197700)
- 科学(154089)
- 研究(143316)
- 基金(142667)
- 家(125083)
- 国家(124075)
- 科学基金(105734)
- 社会(88487)
- 社会科(83732)
- 社会科学(83712)
- 省(77702)
- 基金项目(76417)
- 自然(69946)
- 自然科(68233)
- 自然科学(68209)
- 自然科学基金(66951)
- 划(65586)
- 教育(65157)
- 编号(58384)
- 资助(58249)
- 成果(47881)
- 重点(44264)
- 部(43207)
- 发(41414)
- 创(41322)
- 课题(40295)
- 创新(38608)
- 制(38523)
- 科研(38045)
- 教育部(36729)
共检索到410356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郑新艳 韦巧婕 沈标
从马铃薯青枯病发病严重地块的健康植株根系分离到1株有效抑制马铃薯青枯菌的芽孢杆菌菌株,命名为T3。采用盆栽试验,分别通过对马铃薯植株病情指数的调查、平板计数和PCR-DGGE方法研究菌株T3发酵的生物有机肥对马铃薯青枯病的防治效果、根际微生物的数量及微生物群落结构的影响。结果表明:与化肥对照(CK)相比,T3菌株发酵制成的生物有机肥(BF)显示出了对马铃薯青枯病的极显著防效,防治率为79.44%,而单独使用T3菌液(T3)和有机肥(OF)的防治效果分别为27.10%和30.84%。各处理中马铃薯根际土壤的细菌数量均随时间表现出先增高后降低的趋势,在结薯期达到最高值。BF处理中,T3菌可有效在马...
[期刊] 中国农业科学
[作者]
丁传雨 乔焕英 沈其荣 冉炜 陈巍
【目的】研究生物有机肥(BIO-36和BIO-23)对茄子青枯病的防治效果及其对植株体内酶活性、根际微生物数量的影响,并对其作用机理进行探讨。【方法】将枯草芽孢杆菌菌株(II-36和I-23)发酵后与腐熟有机肥(猪粪堆肥和氨基酸有机肥)混合进行二次发酵,获得了茄子专用生物有机肥料(BIO-36和BIO-23),采用盆栽试验,对上述2种生物有机肥防治茄子青枯病的效果进行验证。【结果】2种肥料都能抑制茄子青枯病(防病效果分别为96%和91%),植株叶片中CAT(过氧化氢酶)、POD(过氧化物酶)和SOD(超氧化物歧化酶)酶活性显著提高,而MDA(丙二醛)含量显著下降,叶片中CAT酶活性分别比对照增...
[期刊]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韦中 胡洁 董月 杨天杰 沈其荣 徐阳春
[目的]菜粕有机肥(简称RC)是生物有机肥生产中常用的营养载体,本研究旨在以RC为营养源筛选可高效抑制番茄青枯病致病菌(Ralstonia solanacearum,青枯菌)的生防菌株材料,以提高生物有机肥防控番茄青枯病的效果。[方法]分别采用营养琼脂(NA)和RC培养基,从番茄根际土中分离和筛选青枯菌拮抗菌株,并于温室条件下测定拮抗菌与RC制成的生物有机肥对番茄青枯病的防治效果。[结果]用NA分离的菌株中NA-5在NA平板上对青枯菌的抑菌圈直径最大(29.0 mm),但在RC平板上抑菌能力微弱;而用RC分离的菌株RC-14在RC平板上对青枯菌的抑菌圈直径较大(24.0mm)。施用NA-5和R...
[期刊]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蒋岁寒 刘艳霞 孟琳 朱春波 李想 沈标 石俊雄 杨兴明
[目的]本试验旨在研究生物有机肥对烟草青枯病的田间防效及其对烟草根际病原菌数量和土壤微生物功能多样性的影响。[方法]试验采用由拮抗菌经二次发酵制成的生物有机肥对2个青枯病发病严重的田块进行田间烟草青枯病害防控试验,2个田块的处理相同,分别为常规施用无机肥处理(CK)和无机肥配施生物有机肥处理(BOF),2个田块分别标记为CK1、BOF1和CK2、BOF2。通过测定不同处理的青枯病发病率和烟叶产量,探究生物有机肥的田间防效。利用荧光定量PCR研究根际土壤病原菌数量变化,并用BiOlOg-ECO板研究不同时期根际土壤微生物功能多样性。[结果]BOF1和BOF2处理对烟草青枯病的防控率分别达到68....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何云昆 赵志坚 李云海 张仲凯 李先平 邓纪新
从云南省曲靖、宣威、开远、峨山、江川、昆明等6 个县、市采集的马铃薯青枯病典型病株中分离到57 个菌株,对番茄和马铃薯进行了致病性测定,并研究了它们对3 种双糖和3 种己醇的氧化能力和其他一些生理生化反应。试验初步证明,云南省马铃薯青枯菌存在3 个生物型,供试的大部分菌株属于生物型Ⅲ(17/57)和1 个新生物型(31/57),少数菌株属生物型Ⅴ。首次发现云南省马铃薯青枯菌存在复合侵染的现象,即:不同生物型的青枯菌侵染同一马铃薯植株。
关键词:
马铃薯青枯菌 生物型 致病性测定 云南省
[期刊]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丁传雨 张国漪 沈其荣 冉炜 陈巍
从马铃薯、番茄、茄子、香蕉的根际土壤中筛选出140株对青枯菌(Ralstonia solanacearum)有拮抗作用的菌株,其中24株拮抗菌对青枯菌的抑菌圈直径大于等于15 mm。从中选出2株菌株的单菌落及其发酵上清液对4株青枯菌的抑菌圈直径均大于等于20 mm的拮抗菌株LH23和LH36,结合形态特征、生理生化及16S rDNA同源性分析,将LH23和LH36菌株鉴定为芽孢杆菌属(Bacillus sp.)。通过分别单独施用拮抗菌LH23、LH36及其制成的生物有机肥(BIO23和BIO36)进行盆栽试验,观测其对马铃薯苗生长的促进作用以及对青枯病的防治作用。拮抗菌株及其制成的生物有机肥均...
[期刊]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任欣正 申道林 谢贻格
1988年,1990年在苏州和南京两地用青枯假单胞菌无致病力产细菌素菌系(简称 ABPS)MA-7,noE-104在田间对番茄青枯病进行生物防治对比试验.结果表明:在番茄移栽时,用 MA-7或 noE-104泥炭土制剂的2倍水溶液(含2×10~8CFU/m1)浸根30~50min,防病效果最佳,处理区比对照区的番茄发病始期推迟8~10天,病情发展慢;在番茄移栽后两个月内防治效果可达69%~70.14%(这时正值番茄第一、二穗果快速长大至趋近成熟期),此后虽随时间的推迟防效逐渐下降,但最后处理区比对照区可增产52.7%~64.9%.
关键词:
番茄 青枯病 细菌素 生物防治
[期刊] 中国农业科学
[作者]
张鹏 王文桥 黄啟良 孟润杰 赵建江 马志强 韩秀英 张小风
【目的】筛选对致病疫霉(Phytophthora infestans)抑菌活性高的杀菌剂氟吡菌胺和吡唑醚菌酯的最佳混配比例,将其加工成悬浮剂(suspension concentrate,SC)并确定其在田间对马铃薯晚疫病的防治效果。【方法】采用叶盘法测定氟吡菌胺和吡唑醚菌酯的不同配比混合物对致病疫霉的毒力并根据Wadley公式计算增效系数,选择具有增效作用的混配组合;采用流点法、黏度曲线法确定润湿分散剂,通过"湿法"研磨工艺加工不同助剂含量的样品,调节样品的流变学特性,逐步优化配方;确定最终配方后,采用"湿法"研磨工艺加工悬浮剂样品,测定其对马铃薯晚疫病的田间防治效果。【结果】氟吡菌胺和吡唑...
[期刊]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李俊华 蔡和森 尚杰 褚贵新 危常州 王飞 丁雷 杨兴明 沈其荣
采用多点大田试验,通过对棉花不同品种施用1500kg·hm-2有机肥或生物有机肥,研究棉花黄萎病的发病株数和病情级别、产量、叶绿素含量(SPAD值)和土壤速效养分含量。结果表明:施用生物有机肥能够明显降低棉花黄萎病发病率和病情指数,防病效果达到20%~79%;同时能增加棉花叶片SPAD值,提高棉花产量4.9%~21.4%。在棉花盛花期,施用生物有机肥的新陆早8号土壤碱解氮、速效磷、速效钾含量分别增加47.4%、35.6%、5.5%;而新陆早12号分别增加20.4%、45.5%、2.6%。研究表明施用生物有机肥能增加和活化土壤养分,提高土壤供肥能力,维持棉花叶片较高的叶绿素含量,在新疆有较好的防...
[期刊]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高雪莲 邓开英 张鹏 冉伟 沈其荣 杨兴明
采用盆栽试验和平板培养及DGGE技术研究施用不同生物有机肥(BIO)对甜瓜土传枯萎病防治效果和根际土壤微生物区系的影响。结果表明:施用生物有机肥使甜瓜生物量和防病率明显增高。在挂果期,含Bacillus subtilis Y-IV1的BIO1与含Trichoderma harzianum SQR-T37的BIO2混合施用处理的甜瓜鲜质量和干质量分别增加139%、287%,防病率达到了90.9%;施用生物有机肥处理根际细菌和放线菌数量相对于对照明显增多,而真菌和病原菌的数量显著减少。BIO1与BIO2混合施用对根际土壤微生物数量的影响最显著。结论:使用混合型生物有机肥对土传病害防治效果最好,明显...
[期刊] 湖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周燕 成志军 易有金 罗宽
为了防治烟草晒黄烟青枯病,从湖南宁乡烟区分离烟草内生细菌菌株160株,32株对青枯菌有抑制作用,其中001,009,011抑制效果最好.经鉴定,001为枯草芽孢杆菌,009与011为短芽孢杆菌.田间试验5种内生菌的防效以011,001效果最好.
关键词:
烟草 青枯病 内生菌株 拮抗菌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王瑾 董文斌 韦家华 张野 莫成恩 韦彩会 何永群 何铁光
【目的】研究生物有机肥对香蕉植株生长及香蕉枯萎病防控的影响,为香蕉产业健康发展提供参考。【方法】采用盆栽试验方法,设置生物有机肥、有机肥和三元复合肥3个处理,以桂蕉1号作为供试植物,测定不同处理对香蕉植株生长和枯萎病病情指数的影响。【结果】研究发现,与对照相比,施用生物有机肥后香蕉植株株高、假茎围、地上部鲜重、地下部鲜重及全株鲜重分别显著增加20.0%、28.8%、94.4%、28.8%和56.8%,香蕉枯萎病病情指数显著降低27.29%,植株生长与病情指数存在负相关关系。【结论】生物有机肥可促进香蕉植株
关键词:
生物有机肥 香蕉 植株生长 香蕉枯萎病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王鹏程 金光辉 张春雨 李鑫
【目的】为明确枯草芽胞杆菌ZD13-5、地衣芽胞杆菌SD24-3和解淀粉芽胞杆菌ZD21-4对马铃薯疮痂病的防效及促生作用。【方法】采用3株生防菌混配后拌入种薯处理和土壤(基质)处理的方式,通过盆栽和田间试验对生防和促生作用进行验证。【结果】盆栽试验表明,所用生防菌对马铃薯疮痂病有较好的防治效果,各处理病情指数均显著低于对照,其中ZD13-5+SD24-3+ZD21-4防治马铃薯疮痂病效果最佳且较稳定,2018年和2019年该处理对马铃薯疮痂病的防治效果分别为80.68%和74.68%,2019年该处理种薯拌种产量增幅达23.81%,基质处理产量增幅达31.65%,2种施用方式间差异不显著。与对照相比,SD24-3+ZD21-4拌种处理马铃薯株高显著增加28.89%,SD24-3+ZD21-4基质处理茎粗显著增长56.76%。田间试验中,ZD13-5+SD24-3+ZD21-4马铃薯种薯拌种病情指数为13.89,土壤处理为23.33,均显著低于对照,其中种薯拌种防治效果达61.60%,显著优于其它处理;土壤处理防治效果仅为35.48%,次于种薯拌种与SD24-3+ZD21-4种薯拌种处理。各处理间促生作用增幅不显著,ZD13-5+SD24-3+ZD21-4马铃薯种薯拌种产量增加26.28%,土壤处理为34.23%。【结论】3个生防菌株对马铃薯疮痂病有较好的防治效果,同时也能促进植株生长、提高产量,在使用方式上种薯拌种比土壤喷施更适合,该研究可为今后马铃薯疮痂病生物防治制剂开发利用提供理论基础。
[期刊] 浙江农林大学学报
[作者]
宋烨 向君亮 申永瑞 王佳琦 刘权 殷奎德
为改善马铃薯Solanum tuberosum疮痂病日益加重的情况,以疮痂链霉菌Streptomyces scrabies为指示菌筛选拮抗菌,优化菌株的发酵条件,检测菌株对马铃薯疮痂病的抑制情况。首先,利用稀释涂布法、平板划线法和抑菌圈法分离筛选到了1株对疮痂链霉菌具有抑制作用的拮抗菌株,通过形态学观察和16S rDNA序列比对鉴定为芽孢杆菌Bacillus,并命名为BU108。随后,采用单因素多水平试验设计方法,对该菌株培养条件进行了优化,确定最适培养条件为:碳源为葡萄糖,氮源为酵母浸粉,碳氮比为1∶2,磷酸二氢钾(KH_2PO_4)为0.5 g·L~(-1),硫酸镁(MgSO_4·7H_2O)为0.5 g·L~(-1),氯化钠(NaCl)为5.0 g·L~(-1),培养温度为28℃,pH 8,培养时间为22 h。最后,通过盆栽实验检验了芽孢杆菌BU108对马铃薯疮痂病的实际抑制效果,结果显示:BU108施用浓度为1×10~(10)cfu·m~(-2)时效果最好,抑制率为91.6%,差异达极显著水平(P<0.01)。
[期刊] 中国农业科学
[作者]
李扬凡 邵美琪 刘畅 郭庆港 王培培 陈秀叶 苏振贺 马平
【目的】由立枯丝核菌(Rhizoctonia solani AG-3)引起的马铃薯黑痣病是马铃薯生产中重要的土传病害,严重影响马铃薯的产量和质量。利用微生物杀菌剂防治马铃薯黑痣病是环境友好、切实可行的措施之一。本研究旨在获得有效防治马铃薯黑痣病的生防细菌并明确其防病作用方式,为生防细菌发酵工艺的优化、微生物杀菌剂的合理施用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通过对峙培养法和温室盆栽试验筛选有效防治马铃薯黑痣病的生防细菌,通过Biolog微生物鉴定系统、16S rDNA序列以及gyrA、gyrB、rpoB和rpoC多基因序列分析对生防细菌进行分类鉴定。通过盆栽试验比较生防细菌菌株发酵液、无菌体上清液和菌体悬浮液对马铃薯黑痣病的防治效果,利用高效液相色谱(HPLC)对脂肽提取物进行分离,通过抑菌活性测定结合质谱(UPLC-Triple TOF-MS/MS)技术鉴定生防细菌产生的抑菌活性物质。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real-time PCR)技术测定马铃薯根际黑痣病菌的DNA拷贝数。【结果】通过对2 106株细菌进行筛选,获得3株有效防治马铃薯黑痣病的生防细菌,其中HMB33604菌株对马铃薯黑痣病的防治效果较高,达到52.9%。通过生理生化及多基因序列比对,将HMB33604菌株鉴定为解淀粉芽孢杆菌(Bacillus amyloliquefaciens)。该菌株发酵液和上清液对马铃薯黑痣病具有显著的防治效果,分别为52.2%和66.4%,而菌体悬浮液对马铃薯黑痣病的防治效果仅为16.9%,证明该菌株主要通过产生抑菌活性物质而起到防治马铃薯黑痣病的作用。HMB33604菌株可以产生泛革素(fengycin)、伊枯草菌素A(iturin A)和表面活性素(surfactin),抑菌试验证明泛革素和伊枯草菌素是HMB33604菌株产生的主要抑菌活性物质,这两种脂肽类抗生素能够显著抑制黑痣病菌的生长,并且造成菌丝畸形。菌株发酵液和无菌体上清液均显著降低马铃薯根际黑痣病菌的DNA拷贝数,与对照相比分别降低了60.3%和64.0%;而菌体悬浮液处理后根际黑痣病菌的DNA拷贝数仅降低10.3%。【结论】获得一株有效防治马铃薯黑痣病的生防细菌——解淀粉芽孢杆菌HMB33604,该菌株主要通过产生抑菌活性物质而发挥生防作用。泛革素和伊枯草菌素是HMB33604菌株产生的主要抑菌活性物质。泛革素和伊枯草菌素不仅造成黑痣病菌菌丝畸形,还可显著降低马铃薯根际黑痣病菌的数量,从而有效防治马铃薯黑痣病。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