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5136)
2023(7289)
2022(6092)
2021(5436)
2020(4527)
2019(9996)
2018(9635)
2017(17468)
2016(9884)
2015(10571)
2014(10086)
2013(9973)
2012(9268)
2011(8322)
2010(8143)
2009(7486)
2008(7354)
2007(6589)
2006(5740)
2005(4926)
作者
(33727)
(28239)
(28077)
(26114)
(17566)
(13732)
(12312)
(11209)
(10850)
(9809)
(9738)
(9356)
(9222)
(9048)
(8855)
(8719)
(8648)
(8506)
(8181)
(8159)
(7482)
(6973)
(6685)
(6555)
(6486)
(6201)
(6131)
(6063)
(5929)
(5844)
学科
(36201)
经济(36151)
管理(27566)
(26383)
(20534)
企业(20534)
方法(16925)
数学(15117)
数学方法(14953)
(11088)
(11000)
(10160)
中国(9452)
(8493)
贸易(8492)
业经(8329)
(8289)
农业(7743)
(6732)
环境(6348)
技术(6295)
(6190)
财务(6185)
财务管理(6171)
地方(5931)
企业财务(5871)
(5457)
银行(5410)
(5406)
(5240)
机构
大学(142684)
学院(140987)
研究(55169)
(54899)
经济(53813)
管理(50788)
理学(44612)
理学院(44035)
管理学(43067)
管理学院(42864)
(41071)
科学(39670)
中国(39346)
农业(33341)
业大(31520)
(31291)
(30962)
研究所(28948)
中心(24082)
(23113)
农业大学(21821)
(20983)
(19927)
(19853)
北京(19356)
财经(18779)
科学院(18622)
(18385)
(18229)
(17253)
基金
项目(105359)
科学(81077)
基金(77472)
(74007)
国家(73445)
研究(64812)
科学基金(59906)
自然(43487)
自然科(42475)
自然科学(42455)
自然科学基金(41750)
基金项目(41173)
(41073)
社会(41009)
社会科(38884)
社会科学(38868)
(36696)
资助(31344)
教育(28742)
重点(24983)
计划(24557)
(22504)
编号(22499)
(22418)
科技(22371)
(22234)
科研(21621)
创新(20948)
(20736)
(18871)
期刊
(54850)
经济(54850)
学报(38019)
(36238)
研究(35871)
科学(29973)
中国(27969)
大学(26313)
学学(25537)
农业(24708)
管理(17600)
(17205)
(14296)
业大(11787)
(10419)
金融(10419)
农业大学(10000)
经济研究(9976)
教育(9743)
技术(9428)
(9300)
财经(9030)
业经(8854)
科技(8504)
林业(7809)
(7748)
中国农业(7545)
问题(7411)
资源(6941)
自然(6583)
共检索到201833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华北农学报  [作者] 黄媛媛  马慧媛  黄亚丽  邢慧珍  徐炳雪  贾振华  郑立伟  
为了研究不同施肥处理对冬小麦产量、土壤酶活性、土壤可培养微生物数量和微生物多样性等指标的影响。以河北省辛集市马庄乡保高丰农场为试验地点,在增施生物有机肥的基础上,设置化肥减量10%,30%,50%,100%的施肥处理。与常规施肥处理(T5)相比,生物有机肥处理+化肥减量30%处理(T3)、生物有机肥+化肥减量10%处理(T2)、生物有机肥+化肥减量50%处理(T4)的冬小麦产量分别为6 510.65,6 237.30,6 084.15 kg/hm~2,显著高于常规施肥处理(T5)和仅施用生物有机肥处理(T1),其中生物有机肥处理+化肥减量30%处理T3产量最高,比常规施肥处理(T5)增产13.42%。从土壤酶活性变化看,与常规施肥处理(T5)相比,单施生物有机肥处理(T1)、生物有机肥+化肥减量10%处理(T2)、生物有机肥处理+化肥减量30%处理(T3)、生物有机肥+化肥减量50%处理(T4)的土壤碱性磷酸酶活性分别提高了14.33%,15.60%,14.08%,9.12%,脲酶活性分别提高了8.22%,7.22%,10.47%,5.41%,纤维素酶活性分别提高了63.89%,30.35%,66.45%,57.19%。分析土壤微生物多样性发现,增施生物有机肥所有处理与常规施肥处理(T5)相比,土壤中可培养微生物的总量、细菌、真菌数量升高,但真菌占比降低。从土壤微生物的种群分析,增施生物有机肥的所有处理的土壤微生物多样性增加,其中生物有机肥+化肥减量30%处理(T3)的Shannon指数、Chao1指数、ACE指数分别比常规施肥处理(T5)提高了3.61%,19.74%,22.43%,土壤微生物菌群含量发生变化。
[期刊] 华北农学报  [作者] 王俊红  王星琳  王康  任振兴  王梦亮  
为探明生物有机肥替代化肥对小麦根际土壤生物学特性及产量的影响,通过田间试验,采用生理生化手段、高通量测序技术和产量调查,分析生物有机肥替代化肥对小麦根际土壤养分、土壤酶活、根际土壤细菌群落结构和小麦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生物有机肥合理替代化肥,土壤养分含量与酶活均有增加的趋势,且化肥减量10%+生物有机肥处理效果最佳,与常规施肥相比,土壤有机质、总氮、速效磷、速效钾含量和土壤脲酶、蔗糖酶、中性磷酸酶活性分别提高了17.4%,12.4%,16.2%,19.2%和19.0%,9.7%,18.3%。高通量分析发现,生物有机肥替代10%,20%化肥后,鞘氨醇单胞菌属、溶杆菌属、硝化螺旋菌属、马赛菌属等一些具有生物防治与促生作用的功能菌属出现明显的富集现象;冗余分析结果显示,土壤中的环境因子与根际土壤细菌群落结构密切相关。生物有机肥替代10%,20%化肥后,小麦产量分别增加9.3%,4.4%。因此,生物有机肥合理替代化肥可提高土壤酶活性和土壤养分含量,增强土壤的可持续生产力,是目前改变高投入、高污染农业生产方式的主要手段。
[期刊] 草业科学  [作者] 白雪纯  张君红  冯魁亮  王涛  夏宇康  马超然  龙明秀  何树斌  
以关中地区青贮玉米(Zea mays)及其根际土壤为研究对象,研究了种植当年化肥减量配施有机肥对青贮玉米产量、营养价值及土壤微生物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施肥当年不同处理之间产量无显著差异(P> 0.05)。单施化肥处理(T1)的粗蛋白含量最高,配施有机肥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玉米的粗蛋白含量,提高了纤维的含量。T1处理的土壤微生物生物量碳、微生物生物量氮含量及土壤脲酶和碱性磷酸酶活性均最低。随着有机肥配施比例的增加土壤微生物生物量碳、微生物生物量氮含量和土壤酶活性均升高。由此初步说明,在关中地区化肥减量配施有机肥能够维持种植当年的玉米产量,显著提高土壤碳、氮储量及土壤酶活性。本研究为关中地区发展青贮玉米产业、改善土壤环境和提高肥料利用效率提供理论依据。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张瑞平  苟小梅  张毅  蔡艳  李冰  叶沁鑫  林朔  
[目的]研究生物有机肥与化肥配施对植烟土壤养分和真菌群落特征的影响,为新型生物有机肥的合理应用与烤烟科学施肥提供依据。[方法] 2017年4-10月在攀枝花市米易县新山乡中山村进行田间小区试验,试验共设置4个处理:生物有机肥+常规用量化肥(对照,CNA0)、生物有机肥+95%常规用量化肥(CNA1)、生物有机肥+90%常规用量化肥(CNA2)、生物有机肥+80%常规用量化肥(CNA3),每个处理重复3次。分别采集各处理烤烟成熟期土壤,通过化学分析和高通量测序分别测定其养分含量和真菌群落组成与丰度,并对不同处理植烟土壤化学性质与真菌优势类群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与对照CNA0相比,CNA1、CNA2和CNA3处理植烟土壤的pH均略有下降;植烟土壤有机质和有效磷含量均以CNA2处理最高,较对照分别增加了30.15%,35.17%;碱解氮和速效钾含量分别以CNA1和CNA0处理最高;所有处理的全氮含量为1.24~1.41 g/kg,仅CNA3与CNA0处理间的差异达到显著水平(P<0.05)。高通量测序结果显示,植烟土壤真菌群落丰富度和多样性均以CNA1处理最低,其Chao1和Shannon丰富度指数相较对照分别降低了32.75%和32.46%。不同处理植烟土壤真菌群落的优势菌门均为子囊菌门和接合菌门,CNA1处理的接合菌门丰度是对照的2.53倍。优势菌属分别为被孢霉属、假裸囊菌属和腐质霉属,其中被孢霉属在CNA1处理中相对丰度最高,是对照处理的2.54倍。相关性分析表明,速效钾含量是影响植烟土壤真菌群落的主要环境因子。[结论]生物有机肥与95%常规用量化肥(减施化肥5%处理)配施时,植烟土壤pH适中,有机质、碱解氮和速效钾含量充足,真菌丰富度和多样性均较低,可维持土壤微生态平衡,有效控制烤烟土传病害。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张志林  秦和生  何梦秀  谢振奖  黄志琼  
【目的】研究蚯蚓粪与化肥配施对桑园根际土壤生物学特性及桑叶产量和品质的影响,为桑园配施有机肥提供参考依据。【方法】2017-2018年连续两年对种植农桑14的桑园设置4个处理[T1处理为单施100%化肥;T2处理为单施100%蚯蚓粪;T3处理为50%蚯蚓粪+50%化肥配施;以不施肥为对照(CK)],对比分析各处理根际土壤的微生物群落数量、理化性质及桑叶产量和品质。【结果】各施肥处理根际土壤的细菌数量、真菌数量和微生物总量均显著高于CK(P0.05,下同),其中,T3处理的细菌数量(823.78×10~(4 )CFU/g)、微生物总量(1040.95×10~(4 )CFU/g)和真菌数量(8.74×10~(4 )CFU/g)均最多,细菌数量分别比T1、T2处理和CK显著提高51.71%、14.41%和121.24%,微生物总量分别比T1、T2处理和CK显著提高37.73%、10.49%和77.49%,但真菌数量与T2处理差异不显著。各施肥处理根际土壤的pH均显著低于CK,尤其以T3处理最低,而土壤碱解氮、速效磷和速效钾含量均显著高于CK,尤其以T3处理最高,分别较CK提高47.05%、62.58%和49.42%;各施肥处理桑叶全年产量均显著高于CK,尤其以T3处理的产量(41 616.01 kg/hm~2)最高,分别比T1、T2处理和CK显著提高18.11%、9.49%和41.24%;各施肥处理桑叶的可溶性糖、粗蛋白和粗脂肪含量均显著高于CK,其中,T3处理的可溶性糖含量(13.64%)、粗蛋白含量(24.49%)、粗脂肪含量(6.07%)最高,可溶性糖含量分别比T1、T2处理和CK显著提高5.74%、2.33%和24.23%,粗蛋白含量分别比T1、T2处理和CK显著提高15.68%、5.15%和26.89%,但粗脂肪含量与T2处理差异不显著。【结论】50%蚯蚓粪与50%化肥配施可显著改善桑树根际土壤环境,大幅提高桑叶产量和品质。
[期刊] 沈阳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周崇峻  李凤巧  李明静  杨丽娟  
土壤酶活性可以表征土壤生态系统的功能,而不同施肥方式影响着土壤酶的时空特性。通过设施内田间栽培黄瓜试验,研究有机肥和化肥不同施用方式对土壤中性磷酸酶、脲酶、过氧化氢酶和转化酶动态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设施内菜田土壤酶活性随土层的加深而减弱,0~10cm土层酶活性明显高于10~20cm。对照(CK)处理、单施有机肥(M)处理和有机肥配施氮磷钾(MNPK)处理10~20cm土壤4种酶活性平均分别为0~10cm土层酶活性的86.09%、78.25%和84.13%。菜田耕层土壤酶活性随作物生育时期变化明显,作物旺盛生长期土壤酶活性高,而作物生长初期和末期,土壤酶活性较低。施用有机肥、化肥可以调节土壤酶...
[期刊]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胡冬平   唐江华   徐文修   房彦飞   罗晓颖   王怀港   王晨  
[目的]为探究施肥对半干旱区旱地冬小麦土壤微生物数量、酶活性及产量的影响,明确不同施肥对土壤活性及产量的影响规律。[方法]于2021年采用田间试验与室内试验相结合的方法,设置不施肥(0 kg尿素hm~(-2),F1)、单施氮肥(150 kg尿素·hm~(-2),F2)、单施有机肥(30 t有机肥·hm~(-2),F3)、氮肥配施有机肥(150 kg尿素·hm~(-2)+30 t有机肥·hm~(-2),F4)四个施肥处理的田间试验,通过室内试验研究不同处理土壤微生物数量、酶活性、产量及其相关性的变化规律。[结果]各施肥处理较不施肥处理可明显增加土壤细菌(26.24%~85.82%)和放线菌数量(13.94%~47.60%),减少真菌数量(26.39%~52.78%),并提高脲酶、蔗糖酶、磷酸酶、过氧化氢酶的活性(3.92%~30.49%、42.06%~133.71%、12.38%~26.34%、173.6%~284.21%)。氮肥配施有机肥处理的产量最高达2516.43 kg/hm~(2),分别比未施肥处理增产55.51%、比单施氮肥和单施有机肥平均增产16.20%。[结论]氮肥配施有机肥更有利于增加半干旱旱作区麦田土壤微生物数量和相关酶的活性,改善土壤环境,提高土壤肥力,进而提高小麦产量。
[期刊]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赵军  李勇  冉炜  张瑞福  沈标  沈其荣  
[目的]本文旨在研究不同有机肥替代部分化肥对稻麦轮作系统产量及其构成因素、土壤微生物区系的影响,为找到合适的施肥措施来提高作物产量,培育高产土壤微生物区系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以江苏省金坛市的长期肥料试验点为研究对象,设置6个施肥处理:不施肥(CK),常规氮、磷、钾化肥(NPK),3 000 Kg·hm~(-2)猪粪有机肥替代30%常规化肥施用量(NPKm1),6 000 Kg·hm~(-2)猪粪有机肥替代50%常规化肥施用量(NPKm2),1 800 Kg·hm~(-2)猪粪有机无机复合肥替代50%常规化肥施用量(NPKmOI1),3 600 Kg·hm~(-2)猪粪有机无机复合肥替代70%...
[期刊]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资源化协同创新中心  
[目的]养殖场病死畜禽的无害化、资源化处理是减少环境污染、保障养殖业良性发展而亟需解决的关键问题之一。高温酸解病死畜禽制成的氨基酸液与普通有机肥复配制成氨基酸有机肥是实现病死畜禽无害化、资源化利用的重要途径之一。本研究旨在施用氨基酸有机肥对黄瓜产量及土壤生物学性质的影响进行评估。[方法]本研究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等技术手段,研究了设施黄瓜连续施用氨基酸有机肥对黄瓜产量、土壤理化性质、氮素循环微生物数量及土壤酶活性的影响。[结果]田间试验结果表明:与不施肥对照相比,氨基酸有机肥处理、单施化肥、施用鸡粪有机
[期刊] 华北农学报  [作者] 胡诚  刘东海  乔艳  刘友梅  李双来  陈云峰  
为了研究长期施用生物有机肥对土壤脲酶、碱性磷酸酶、过氧化氢酶和小麦产量的影响,在中国农业大学曲周试验站进行了7年的施用15.0,7.5 t/hm2有机肥(包括EM堆肥、EM鸡粪肥和传统堆肥)、施用化肥和对照处理的田间试验。结果表明,随着有机肥用量的提高,土壤脲酶、碱性磷酸酶、过氧化氢酶活性和小麦产量增加。施用化肥也可以提高作物产量与土壤脲酶的活性。土壤脲酶的活性在不同施肥处理中的变化趋势是:对照<化肥处理<堆肥处理。土壤碱性磷酸酶与过氧化氢酶活性在不同施肥措施中的变化趋势是:化肥处理<对照<堆肥处理。不同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李亚鑫  张娟霞  刘伟刚  郑险峰  翟丙年  王朝辉  
【目的】研究关中地区玉米秸秆还田配施氮肥对冬小麦产量和土壤硝态氮的影响,为该区域秸秆还田条件下冬小麦氮肥管理优化提供科学依据。【方法】2012-2016年,采用裂区试验设计,主处理设玉米秸秆还田和秸秆不还田2个水平,副处理为5个不同施氮水平(0,84,168,252和336 kg/hm2),共计10个处理,研究关中冬小麦-夏玉米轮作区玉米秸秆还田对后茬冬小麦产量及土壤硝态氮残留的影响。【结果】5年玉米秸秆还田定位试验结果表明,与玉米秸秆不还田处理相比,秸秆还田处理呈“低氮减产,高氮增产”的规律。2012-
[期刊] 中国农业科学  [作者] 徐明岗  李冬初  李菊梅  秦道珠  八木一行  宝川靖和  
【目的】综合评价中国南方双季稻地区化肥有机肥配合施用下水稻产量及土壤肥力效应。【方法】在湖南双季稻区第四纪红土发育的稻田上进行连续6年的田间定位试验,比较不施氮肥(PK)、施用等量氮磷钾养分的有机肥(猪粪,M)、化肥(NPK,氮肥为尿素)及化肥有机肥配合施用(NPKM,化肥有机肥氮各占一半)水稻地上部养分吸收量、水稻产量、氮肥利用率及土壤有机质含量变化。【结果】化肥有机肥配施有利于水稻稳产高产,产量(12.2t·ha-1·a-1)最高,比不施氮肥对照的产量(7.3t·ha-1·a-1)增加68%;有机无机肥配施有利于水稻中后期干物质累积和养分吸收,提高单位面积总穗数和穗粒数。化肥有机肥配施的氮...
[期刊] 华北农学报  [作者] 邢素丽  刘孟朝  徐明岗  
针对太行山山前平原生态类型区土壤有机质含量和土壤氮储量偏低,增产潜力下降和稳定性差等问题,在河北省辛集市马兰农场进行小麦培肥定位试验,研究化肥和有机肥配施对小麦产量及土壤培肥的影响。设5个处理:①对照(不施肥);②NPK化肥;③秸秆还田;④NPK化肥+秸秆还田;⑤NPK化肥+有机肥。结果表明,NPK化肥配合有机肥施用,其作用优于化肥配合等养分含量的秸秆直接还田。相对于对照,不同肥力地块产量增加75.64%~79.7%,增稳系数增加3.03~3.19,土壤有机质、全氮、碱解氮、全磷、有效磷、速效钾分别增加14.59%~19.2%,5.7%~14.81%,10.38%~24.30%,8.63%~1...
[期刊] 中国农业科学  [作者] 杨林生  张宇亭  黄兴成  张跃强  赵亚南  石孝均  
【目的】氯是植物必需的微量营养元素,但是含氯化肥(氯化钾和氯化铵)中氯离子含量和盐指数都较高,关于长期施用含氯化肥对土壤肥力影响的研究较少,尤其对土壤生物肥力的影响未见报道。论文旨在明确长期施用含氯化肥土壤微生物群落结构和酶活性的变化,探明含氯化肥对土壤生物肥力的影响机理,为含氯化肥的科学施用和土壤肥力的保育提供依据。【方法】利用已开展22年的紫色土肥力与肥料效益长期定位试验,采集含氯处理(含氯化肥配合稻草还田,(NPK)Cl+S)与不含氯处理(NPK+S)、以及不施肥对照(CK)和单施化肥(NPK)的土壤,采用磷脂脂肪酸法(PlFA)研究土壤微生物群落结构,并分析含氯化肥对土壤微生物量、种类...
[期刊] 华北农学报  [作者] 李菊  高程斐  马宁  王舒亚  罗石磊  吕剑  冯致  胡琳莉  肖雪梅  郁继华  
为明确西北高原松花菜生产区化肥减量、高产、稳产的最佳施肥方式。以力禾青梗100天松花菜为试材,共设6个施肥处理,分别为不施肥(CK1)、当地常规施肥(CK2)、化肥减量30%平衡施肥(T1)、化肥减量30%平衡施肥+生物有机肥3 000(T2),6 000(T3),12 000 kg/hm~2(T4)。与CK2处理相比,T1处理松花菜经济产量降低3.8%,磷肥利用率由3.7%提高至11.4%;T2、T3、T4处理经济产量分别显著提高了9.5%,11.3%,18.8%,且干物质及养分积累量、花球中养分分配比例均提高。与CK2相比,T2、T3、T4处理成熟期干物质积累量分别增加0.5%,8.3%,7.2%,氮素积累量分别提高9.1%,19.7%,19.1%,磷素积累量分别提高3.1%,12.1%,11.9%,钾素积累量分别提高2.4%,11.2%,10.9%,其中T3和T4处理均达到显著差异水平(P<0.05);此外,相比CK2处理,化肥减量配施生物有机肥明显提高磷、钾肥利用率,T3、T4处理磷肥利用率从3.7%分别增加到26.0%,25.9%,钾肥利用率从43.5%分别增加到73.4%,72.9%。化肥减量30%配施适量的生物有机肥能够促进松花菜养分的吸收积累及合理分配,提高肥料利用率,进而增加产量。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