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9082)
2023(13216)
2022(11716)
2021(10986)
2020(9164)
2019(21023)
2018(20908)
2017(40286)
2016(22174)
2015(24699)
2014(24802)
2013(24528)
2012(22590)
2011(20170)
2010(19981)
2009(18076)
2008(17413)
2007(14961)
2006(12891)
2005(11113)
作者
(64203)
(53383)
(52822)
(50499)
(34002)
(25795)
(24213)
(21013)
(20362)
(18946)
(18507)
(17952)
(17028)
(16719)
(16598)
(16380)
(16098)
(15767)
(15333)
(15233)
(13292)
(12892)
(12824)
(12140)
(11892)
(11878)
(11828)
(11693)
(10699)
(10696)
学科
(86282)
经济(86189)
管理(61749)
(56512)
(46851)
企业(46851)
方法(40080)
数学(34764)
数学方法(34232)
(22290)
(21688)
地方(21393)
中国(20976)
(20672)
业经(18256)
农业(15215)
理论(14617)
环境(14262)
(14261)
(14078)
(14054)
贸易(14047)
技术(13692)
(13620)
(13560)
财务(13554)
财务管理(13528)
企业财务(12804)
(12186)
(11788)
机构
大学(308386)
学院(306309)
管理(120713)
(113736)
经济(110947)
理学(105344)
理学院(104049)
研究(103511)
管理学(101990)
管理学院(101435)
中国(74920)
科学(68557)
(66413)
(52399)
(52040)
(51206)
业大(49126)
研究所(48291)
中心(47058)
(44147)
(42107)
财经(41822)
师范(41683)
北京(41610)
农业(41065)
(38692)
(37984)
(36309)
师范大学(33883)
技术(33196)
基金
项目(219224)
科学(171475)
基金(158222)
研究(156826)
(139381)
国家(138256)
科学基金(118108)
社会(96436)
社会科(91260)
社会科学(91236)
(86188)
基金项目(84866)
自然(79537)
自然科(77624)
自然科学(77599)
自然科学基金(76149)
(73530)
教育(71652)
资助(65369)
编号(63882)
成果(51160)
重点(49178)
(47377)
(46734)
(44974)
课题(44027)
科研(42432)
创新(41976)
计划(40897)
大学(40284)
期刊
(120581)
经济(120581)
研究(86589)
中国(55975)
学报(53037)
科学(48066)
(46153)
管理(42122)
大学(39099)
(38108)
学学(36747)
教育(34615)
农业(32581)
技术(25976)
(22445)
金融(22445)
业经(19889)
财经(19017)
经济研究(18603)
图书(17613)
(16819)
问题(16126)
(16106)
科技(15896)
资源(15770)
(15073)
理论(14646)
技术经济(14101)
业大(13802)
实践(13682)
共检索到434993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徐琬莹  田建茹  邵蕊  李伟娜  左华  
保护生物多样性已成为可持续发展研究的热点。划定生物多样性保护优先区域是可持续发展的有效途径,而划定方法的研究是关键。本研究融合了遥感解译、模型评估和物种调查技术,将生态系统和物种测度方法进行结合,提出综合性生物多样性保护优先区域划定方法,并以青岛市为例,划定了10个陆地生物多样性保护优先区域和9个海洋生物多样性保护优先区域,面积分别是873.34 km~2和707.23 km~2,主要保护对象为森林、湿地、草地、岛屿、海洋生态系统及特有物种资源、濒危物种资源、渔业资源。该划定方法可为生物多样性保护优先区域划定提供借鉴,推动生物多样性保护和生物资源可持续利用。
[期刊] 地理科学进展  [作者] 丁雨賝  冯长春  王利伟  
无序和不合理的土地利用是引发生态问题的重要因素。合理划定土地生态红线,可协调土地利用和生态环境的关系,促进土地资源的合理配置,保障区域生态安全。山地区域地势起伏较大,水系密布,土地利用破碎化,作为重要的水土保持和水源涵养区域,是进行生态恢复和重建的关键地区。本文以山地区域村镇为例,运用GIS平台,基于生态敏感性和生态服务价值,对土地生态进行综合评价,据此划定刚性和弹性的土地生态红线。生态敏感性评价的指标包括坡度、植被覆盖度、水体、土壤类型和降水侵蚀力等5个指标;生态服务价值评价的指标包括食物生产、原料生产、气体调节、气候调节、水文调节、土壤保持、维持养分循环、生物多样性和美学景观9个指标。义和镇的刚性生态红线内所包含的刚性生态保护区面积为43.90 km2,占义和镇总面积的44.34%。弹性生态红线包含的弹性生态保护区面积为29.18 km2,占义和镇总面积的29.47%。义和镇的生态红线范围主要包含东北部山地区域和南部水系丰富地区,该区域的生态敏感性较高,同时也有较高的生态服务价值,因此生态红线的划定对于生态修复和生态保护具有指引作用,为生态系统健康发展提供基础保障,并可为构建生态文明安全格局提供科学支持。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马学广  唐承辉  
基于多元流数据,运用GIS空间分析、社会网络分析和可达性分析等多种研究方法,从市域和县域尺度揭示山东省地域间联系特征与结构,并划定山东半岛城市群空间范围。研究发现:在企业流,山东半岛城市群呈现出核心边缘特征,县域尺度城市群空间范围小于城市尺度;在公路客运流,以济南为中心的高密度交通网已基本形成,各地区间联系均较为密切;在铁路客运流,高速铁路沿线地区可达性普遍较好并成为城市群构成单元;基于多元流数据综合划定的城市群空间范围更接近其实际发育程度,并且以山东半岛城市群为例的实证分析为城市群空间范围划定研究提供有益探索。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张树兴  赵娴  
以大湄公河次区域生物多样性保护走廊建设为研究对象,阐述了大湄公河次区域生物多样性保护走廊建设的重要性,研究了大湄公河次区域生物多样性保护走廊建设过程中存在的主要法律问题,并提出了一些有关大湄公河次区域生物多样性保护走廊建设法律机制的完善对策。
[期刊] 中国土地科学  [作者] 李国煜  曹宇  万伟华  
研究目的:在明确自然生态空间内涵和分类的基础上,探讨自然生态空间用途管制分区划定的逻辑框架和技术方法,提出自然生态空间分类、分级管制规则。研究方法:文献综述与GIS空间分析。研究结果:根据不同自然生态系统类型及其空间分布特征将自然生态空间类型划分为森林生态空间、草地生态空间、湿地生态空间和荒地生态空间;基于景观功能识别并按不同管控等级将自然生态空间管制类型区划分为红线区、橙线区和黄线区;同时,依据不同地块主要功能进一步确定自然生态空间用途管制分级,划定用途管制分区结果。研究结论:基于"区域主体功能—景观主导功能—地块主要功能"的自然生态空间管制分区划定逻辑框架,可为构建以功能分类、用途分区、管控分级为导向的自然生态空间用途管制体系提供理论依据和实践借鉴。
[期刊]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作者] 戴其文  
基于生态重要性,以重要物种空间分布种数为参数构建生物多样性保护重要性评价模型,以陇南市为例,乡镇为研究单元,基于模型对全市生物多样性保护重要性进行评价,基于评价结果将研究区分为优先补偿区、次级优先补偿区、次级补偿区和潜在补偿区,对各等级补偿区的特征分析结果表明:①各类补偿区分布相对集中,优先补偿区主要分布在陇南市南部,集中分布在文县。②各等级补偿区由高到低在补偿面积、补偿乡镇数量和补偿人口方面不断增加。③优先补偿区范围相对较小,而次级优先补偿区和次级补偿区范围相对较大,潜在补偿区占很大的比例。④优先补偿区与自然保护区有着密切的联系,大多数优先补偿乡镇位于自然保护区内。
[期刊]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作者] 马琪  王鹏涛  杨晓俊  袁家根  李娟娟  刘文宗  
生物多样性保护是划定并严守生态保护红线的重要内容,如何准确识别生物多样性维护功能极重要区是科学划定生物多样性保护红线的关键。基于秦岭山区物种丰富度的海拔梯度格局,通过对生物多样性维护功能重要性评估模型的改进优化和校验,最终形成秦岭地区科学的生物多样性保护红线方案。结果表明:(1)修正后的NPP定量指标评估法,提高了陕西秦岭地区生物多样性重要区域识别的准确性,可适用于我国中东部物种丰富度随海拔梯度呈中峰型或单调递增型的山区;(2)秦岭生物多样性保护红线区的总面积达24 688.33 km~2,占到秦岭山区总面积的39.11%,空间分布整体上呈现出西部集中、东部分散,南坡多、北坡少的空间分布特征;(3)森林生态系统是秦岭生物多样性保护红线区的重要支撑系统,面积占比高达96.12%。本研究提出的修正方法和研究结果,不仅提高了区域生物多样性维护功能重要区识别的准确性,而且为其他地区生物多样性保护红线的科学划定和边界优化提供了参考。
[期刊] 中国土地科学  [作者] 朱凤武  金志丰  沈春竹  王振山  
研究目的:以江苏省金坛区为例,基于斑块—基质—廊道生态网格,探讨县域土地生态空间管控红线划定的方法,以期提升区域生态功能,为其他区域土地生态空间管控红线划定提供方法借鉴。研究方法:采用最小累积阻力模型构建阻力面,采用最小路径法识别出潜在生态廊道,并基于重力模型最终确定重要生态廊道。研究结果:金坛区形成了主次分明、点线面要素齐全的土地生态空间管控红线区域,面积占金坛区总面积的44.58%,其中金坛区重点保护区域占金坛区总面积的23.67%,并以此形成了源头严防、过程严管、责任追究的红线管控制度体系。研究结论
[期刊] 企业经济  [作者] 何雄伟  
划定并严守生态保护红线,是党中央、国务院在新时期新形势下作出的一项重大决策,是守住国家生态安全底线的重要措施。2017年,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划定严守生态保护红线的若干意见》的出台,对生态保护红线基本内涵、具体内容、划分方法和管控思路作了相应的调整和完善。本文在借鉴国内外已有的研究成果和我国各省市实践的基础上,针对目前我国生态保护红线的功能定位,提出生态保护红线分级、分类、跨区管控的新思路,以便更好完善我国生态保护红线制度。
[期刊] 企业经济  [作者] 何雄伟  
划定并严守生态保护红线,是党中央、国务院在新时期新形势下作出的一项重大决策,是守住国家生态安全底线的重要措施。2017年,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划定严守生态保护红线的若干意见》的出台,对生态保护红线基本内涵、具体内容、划分方法和管控思路作了相应的调整和完善。本文在借鉴国内外已有的研究成果和我国各省市实践的基础上,针对目前我国生态保护红线的功能定位,提出生态保护红线分级、分类、跨区管控的新思路,以便更好完善我国生态保护红线制度。
[期刊]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作者] 张路  欧阳志云  徐卫华  李智琦  朱春全  
目前,已有很多研究致力于讨论保护规划中整合保护效益和经济成本的重要性。为丰富解决该问题的思路,从系统保护规划理念出发,应用MARXAN模型软件对长江流域两栖爬行类生物多样性保护优先区进行了选择和评价。研究中共选择两栖物种54个,爬行物种73个作为指示物种,并按濒危性和特有性划分为5个类型。综合考虑每个类型的特定保护目标,以县域人均GDP为相对保护成本,探讨如何选择达到保护目标的最低经济成本区域。通过运算每个规划单元的不可替代性,共选定保护优先区9个,包括121个县(市、民族自治县)。建议以9个保护热点区为基础,率先建立各区域内保护网络,同时在已建保护区日常巡护中加入两栖爬行动物巡护内容。
[期刊] 软科学  [作者] 王广成  
以县域海岛作为研究对象,探讨了生物多样性的内涵与外延,建立了贸易-生物多样性保护模型,包括生产模型、物种聚集模型及居民消费效用模型,进而对模型进行了求解,系统地分析了自给自足经济和自由贸易条件下经济贸易对生物多样性保护的影响机理,提出了基于生物多样性保护的海岛土地开发利用模式,并对模型中的有关问题进行了讨论。
[期刊] 林业科学  [作者] 张国钢  梁伟  刘冬平  楚国忠  苏文拔  Mike Kilburn  
2002—2004年连续3年的冬季,对海南岛沿海及其内陆湿地等50个潜在的地点进行越冬水鸟调查,旨在为海南岛湿地的保护和管理提供科学依据。通过调查,共记录到越冬水鸟67种,其中小、鹭类、环颈、蒙古沙、灰斑、青脚鹬、红脚鹬、泽鹬、矶鹬等较为常见;而鸭类、白翅浮鸥、鸥嘴噪鸥以及一些鹬类如铁嘴沙、黑尾塍鹬、斑尾塍鹬、三趾鹬、大滨鹬、弯嘴滨鹬、阔嘴鹬等为狭布种。历史上较为常见的越冬水鸟,如灰鹤和白骨顶,现在已不见踪迹。由于港湾湿地如东寨港、洋浦港、北黎湾具有广阔的滩涂,以及大面积的红树林和周围众多的养殖塘,为越冬水鸟提供了丰富的食物。内陆湿地如南丽湖、云月湖等,许多都受到旅游开发的干扰,...
[期刊] 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  [作者] 杨敏  吴克宁  李晨曦  刘霈珈  祝培甜  
生物多样性的保护是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基础,是生态安全和粮食安全的保障。[目的]为进一步开展土地整治中保护生物多样性研究提供借鉴。[方法]采用文献资料法、归纳总结法从土地整治的规划、设计、施工和后期管护层面,总结梳理土地整治中对生物多样性保护的研究与工程实践,并对其趋势进行展望。[结果]未来还需从以下几方面进行研究(1)加强生物多样性保护在不同规划中的具体体现以及不同规划的衔接和融合;(2)强化景观生态中生物多样性保护的设计方法在土地整治中的应用以及设计技术的研发创新(3)注重土地整治中生态措施在施工方面的落
[期刊] 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  [作者] 杨敏  吴克宁  李晨曦  刘霈珈  祝培甜  
生物多样性的保护是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基础,是生态安全和粮食安全的保障。[目的]为进一步开展土地整治中保护生物多样性研究提供借鉴。[方法]采用文献资料法、归纳总结法从土地整治的规划、设计、施工和后期管护层面,总结梳理土地整治中对生物多样性保护的研究与工程实践,并对其趋势进行展望。[结果]未来还需从以下几方面进行研究(1)加强生物多样性保护在不同规划中的具体体现以及不同规划的衔接和融合;(2)强化景观生态中生物多样性保护的设计方法在土地整治中的应用以及设计技术的研发创新(3)注重土地整治中生态措施在施工方面的落实以及施工技术的提高;(4)更加注重土地整治中对生物多样性保护后期管护的有效性,主要从技术和制度层面。[结论]土地整治的生物多样性保护是贯彻落实"推进生态文明"和"建设美丽中国"发展战略的重要工作,研究成果丰富土地整治内涵,为生物多样性保护提供理论参考。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