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7886)
- 2023(11294)
- 2022(10006)
- 2021(9509)
- 2020(8035)
- 2019(18275)
- 2018(18503)
- 2017(35531)
- 2016(19477)
- 2015(22064)
- 2014(22054)
- 2013(22081)
- 2012(20116)
- 2011(18121)
- 2010(18120)
- 2009(16645)
- 2008(15958)
- 2007(14222)
- 2006(12533)
- 2005(10731)
- 学科
- 济(76734)
- 经济(76655)
- 业(59248)
- 管理(50182)
- 农(47377)
- 企(38136)
- 企业(38136)
- 方法(33117)
- 农业(31455)
- 数学(28844)
- 数学方法(28540)
- 业经(21170)
- 中国(18999)
- 学(17292)
- 财(16816)
- 地方(16450)
- 制(14919)
- 贸(13165)
- 贸易(13158)
- 易(12818)
- 技术(12187)
- 发(11812)
- 理论(11646)
- 环境(11637)
- 策(11424)
- 和(11199)
- 银(10951)
- 银行(10906)
- 农业经济(10776)
- 体(10491)
- 机构
- 学院(275955)
- 大学(273153)
- 管理(111623)
- 济(106421)
- 经济(103949)
- 理学(97472)
- 理学院(96441)
- 管理学(94805)
- 管理学院(94337)
- 研究(93091)
- 农(69831)
- 中国(69034)
- 科学(61103)
- 京(58057)
- 农业(54037)
- 业大(52428)
- 所(48017)
- 财(44377)
- 研究所(44068)
- 中心(43288)
- 江(40607)
- 北京(35975)
- 财经(35816)
- 范(35452)
- 师范(35094)
- 农业大学(33902)
- 州(32835)
- 经(32757)
- 院(32612)
- 经济管理(31411)
- 基金
- 项目(195003)
- 科学(151258)
- 研究(141929)
- 基金(139512)
- 家(122712)
- 国家(121606)
- 科学基金(103112)
- 社会(86662)
- 社会科(81588)
- 社会科学(81564)
- 省(78261)
- 基金项目(75565)
- 自然(68272)
- 自然科(66595)
- 自然科学(66570)
- 自然科学基金(65353)
- 划(64882)
- 教育(62932)
- 编号(59894)
- 资助(56284)
- 成果(47567)
- 重点(43312)
- 发(42482)
- 部(42280)
- 创(40475)
- 课题(39899)
- 创新(37694)
- 科研(37391)
- 农(37192)
- 计划(36188)
- 期刊
- 济(121378)
- 经济(121378)
- 研究(75634)
- 农(72106)
- 中国(54051)
- 学报(50035)
- 农业(49368)
- 科学(44403)
- 大学(37462)
- 管理(35819)
- 学学(35771)
- 财(30936)
- 教育(28249)
- 业经(25473)
- 融(24054)
- 金融(24054)
- 业(23209)
- 技术(22945)
- 问题(16980)
- 版(16007)
- 财经(15903)
- 经济研究(15704)
- 业大(15457)
- 科技(14828)
- 农业经济(14311)
- 图书(13992)
- 理论(13943)
- 农村(13900)
- 村(13900)
- 经(13349)
共检索到397554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石磊 吕宁 李全胜 张国丽 陈云
【目的】生物药剂随水滴施是新疆棉田病害尤其是土传病害防治的重要途径,本文旨在明确不同种类生防菌剂防治棉花黄萎病适宜的滴施用量。【方法】于2016-2017年设置裂区试验,采用生物统计学方法,研究对比了5种生物药剂不同的施药量(枯草芽孢杆菌可湿性粉剂15、30、45 kg·hm~(-2),"施倍健"哈茨木霉菌剂15、18、24 kg·hm~(-2),渝峰"99植保"15、22.5、30 kg·hm~(-2),中农绿康30、45、60 kg·hm~(-2),辣根素45、60、75 kg·hm~(-2))对棉花防病效果、生长发育及产量和纤维品质的影响。【结果】5种药剂棉花黄萎病发病率和病情指数显著降低,平均防效达到33.50%~74.94%,木霉菌剂施药量18 kg·hm~(-2)防效高于15、24 kg·hm~(-2)处理,辣根素各施药量之间防效差异不明显,其余药剂处理防效与施药量显著正相关。不同处理对棉花生长具有一定的促进作用,平均株高、倒四叶宽、单株果枝数和结铃数均有不同幅度的增加,施药量之间棉花株高、倒四叶宽差异不显著,结铃数随施药量的增加而增加。同时,这几种药剂均可显著提前棉花的熟性。除辣根素外,其余药剂处理籽棉产量均有不同程度的提高,且随着施药量的增加显著增加。各施药处理棉花纤维长度和断裂比强度略有增加,但对棉花品质的改善效果并不显著。【结论】综合棉花的防病效果、生长及产量表现,本试验中生物药剂合适的滴施用量建议渝峰"99植保"30 kg·hm~(-2)、中农绿康60 kg·hm~(-2)、枯草芽孢杆菌可湿粉剂45.0 kg·hm~(-2)、"施倍健"哈茨木霉菌剂18.0 kg·hm~(-2),辣根素滴施用量还需进一步研究明确。
[期刊]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李社增 马平 刘杏忠 H.C.Huang 陈新华
从棉花根围和根内分离到 17个供试菌株在平板对峙培养中 ,都能极显著抑制VerticilliumdahliaeKleb(简称Vd)的生长 ,其中 15株的抑菌率大于 6 5 % ,最高达 89.6 %。这些菌株的培养滤液也对Vd的生长有抑制作用。对供试细菌的防病及棉花出苗安全性所作的盆栽试验结果表明 ,13个菌株对棉花出苗表现安全 ;10个菌株防治棉花黄萎病效果极显著 ,其中 4株 (ICB 18、NCD 2、CS 2 5和CS 2 7)的防治效果达 72 .3%~ 81.4 % ;3株 (C 94、C 2 8和NCD 2 5 )的防治效果达 5 5 .7%~ 6 1.9% ,而且这 7株对棉...
关键词:
拮抗菌 大丽轮枝菌 棉花 黄萎病 防治
[期刊]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李俊华 蔡和森 尚杰 褚贵新 危常州 王飞 丁雷 杨兴明 沈其荣
采用多点大田试验,通过对棉花不同品种施用1500kg·hm-2有机肥或生物有机肥,研究棉花黄萎病的发病株数和病情级别、产量、叶绿素含量(SPAD值)和土壤速效养分含量。结果表明:施用生物有机肥能够明显降低棉花黄萎病发病率和病情指数,防病效果达到20%~79%;同时能增加棉花叶片SPAD值,提高棉花产量4.9%~21.4%。在棉花盛花期,施用生物有机肥的新陆早8号土壤碱解氮、速效磷、速效钾含量分别增加47.4%、35.6%、5.5%;而新陆早12号分别增加20.4%、45.5%、2.6%。研究表明施用生物有机肥能增加和活化土壤养分,提高土壤供肥能力,维持棉花叶片较高的叶绿素含量,在新疆有较好的防...
[期刊] 中国农业科学
[作者]
周京龙 冯自力 冯鸿杰 李云卿 袁媛 李志芳 魏锋 师勇强 赵丽红 孙正祥 朱荷琴 周燚
【目的】棉花黄萎病(Verticillium wilt)是世界性难以防治的病害,筛选有效的生防微生物资源成为解决棉花黄萎病的重要途径之一,本研究旨在分离一株高效拮抗细菌,并明确其防治机理,为生物防治棉花黄萎病提供技术支持。【方法】用葡甘聚糖作为碳源筛选一株能够降解β-1,4糖苷键的棉花内生细菌YUPP-10,通过平板对峙培养、平板对扣培养和悬滴法等测定YUPP-10对大丽轮枝菌(Verticillium dahliae)菌丝生长和孢子萌发的抑制效果;用YUPP-10无菌滤液培养大丽轮枝菌微菌核,检测其对微
关键词:
内生细菌 棉花黄萎病 诱导抗性 防御机理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谭永久 李琼芳 蔡应繁
通过四十多年的防治研究,证明了以种植抗病品种为主的综合防治是最经济有效的防治方法,培育出具高抗枯萎病抗源品种52—128、57—681和抗黄萎病多菌系抗源种质川737、川2802,建立了一套早期鉴定抗性的育种程序,选育出一批抗病、丰产、优质的棉花品种在棉花生产上推广应用,控制了棉枯萎病的蔓延,结束了四川棉枯萎病大面积为害的历史,防病增产效果显著。近年来,又选育出一批抗黄萎病、抗枯萎病、兼抗虫品种并推广应用,控制棉黄萎病为害防效显著
关键词:
棉花,枯萎病,黄萎病,发生,防治
[期刊]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潘家驹 张天真 蒯本科 郭小平 王谥
棉花对黄萎病(VerticilliumdahliaeKled)抗性的遗传方式迄今尚有争议。本试验应用了11个经过鉴定的抗、感亲本进行不同组合的杂交,用致病力强弱不同的菌系,采用单苗系和混合菌系接种,病菌孢子悬浮液接种和病菌毒素接种的方法,对各组合不同世代(P1、P2、F1、F2、F3、BC1、BC2)群体进行遗传分析。试验分1983~1985,1986~1988,1989~1991三轮连续进行,每轮试验所用的材料和方法不完全相同,所得试验结果相互吻合,并与前人研究结果有所不同,可以作为进一步研究抗性遗传及抗病育种问题的参考。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杜威世 杜雄明 马峙英
以高抗黄萎病的海岛棉品种" 15-3493"和高感黄萎病的陆地棉品种"石河子875"的175个F2代单株作为标记群体,采用BSA法筛选多态性引物,构建了1个包括3个SSR引物在内的连锁群。通过Mapmaker软件将与黄萎病抗性有关的1个位点定位在该连锁群,该位点与SSR标记BNL3556相距13.1cM,可解释表型变异方差的50.1%,为主效基因位点。
关键词:
棉花 黄萎病 分子标记 连锁图 SSR
[期刊] 林业科学
[作者]
张慧春 朱正阳 郑加强 周宏平 唐进根
【目的】面向林业病虫害防治,设计开发针对生物农药的专用雾化喷头和喷施技术,为确定专门喷施生物农药的风送转盘式离心雾化机构提供理论支持,为预测不同测试范围、操作技术参数和转盘喷头结构下的雾滴粒径尺寸提供科学依据。【方法】设计制造风送转盘式生物农药喷头,构建雾滴粒径性能测试系统,雾滴在植物中的穿透性测试系统以及生物农药活性测试系统,通过改变离心雾化转盘喷头的结构参数(转盘外径、斜角、齿数)以及操作技术参数(流量、转速、风送机构风速)进行雾滴粒径、生物农药活性试验。【结果】1)转盘齿数和转盘斜角对雾滴粒径的影响不显著,而转盘外径、输药流量、转速和喷雾距离与雾滴粒径相关,雾滴粒径随着输药流量增大、转盘外径减小、转速降低和喷雾距离增加而变大。2)构建以输药流量、转盘外径、转速、喷雾距离等参数为自变量,以转盘喷头雾化后的雾滴体积中径为应变量的回归模型,经检验,回归模型调整R~2为0.917,具有显著统计意义。3)通过放置在目标树木不同冠层的水敏纸分析雾滴覆盖率,转盘喷头与风送机构结合,使雾化后的雾滴借助风力的吹送作用,能够更好地穿过树木冠层,迎着喷施方向前层植物上的雾滴覆盖率明显高于中层和后层,且随着风速升高,各层的雾滴覆盖率显著增大。4)以白僵菌作为喷雾介质,测试孢子萌发率来衡量生物农药喷施后的活性损伤情况。转盘喷头的雾滴粒径与转盘齿数和斜角的相关性极弱,而与转盘外径、输药流量、转速和喷雾距离密切相关,影响生物农药活性的转盘喷头结构参数和操作技术参数因素次序为:风速>转盘外径>转速>输药流量>转盘斜角>转盘齿数。【结论】转盘喷头在风送机构的吹送作用下,可提高喷雾覆盖率,增强防治效果。综合雾化性能和防治性能数据,转盘外径0.1 m、输药流量20 L·h~(-1)、转速314 rad·s~(-1)、风送机构风速5 m·s~(-1)为面向林业病虫害防治生物农药喷施系统的最佳参数设置。
[期刊] 华北农学报
[作者]
刘占国 马峙英 张桂寅 吴立强
利用 2 1个陆地棉品种 (系 )分析了黄萎病对皮棉产量的影响和影响病情指数的主要因素。结果表明 ,病情指数越高 ,产量损失越大 ;病情指数的大小主要取决于发病时间和发病速度这两个因素 ,这两个因素在不同年份表现相对稳定 ;品种间这两个因素存在显著差异。受发病时间和发病速度的影响 ,不同生长阶段品种间感病程度发生相应变化。在抗病育种中 ,发病时间晚和发病速度慢的品种 (系 )是较为理想的抗病亲本
关键词:
棉花 黄萎病 发病时间 发病速度
[期刊] 浙江林学院学报
[作者]
林青兰
采用绿得保、苏云金杆菌和阿维菌素3种生物农药对云南松毛虫Dendrolimushoui3~4龄幼虫进行防治试验。结果表明:绿得保1∶10,1∶15,1∶20配置比例杀虫效果均达84 97%以上,其中1∶15配置最适合林间大面积防治云南松毛虫;阿维菌素1∶4000配置比例杀虫效果达93 23%,可适用于水源充足、树体矮小以及房前屋后等小范围防治云南松毛虫。表1参7
[期刊] 中国农业科学
[作者]
赵卫松 郭庆港 李社增 王亚娇 鹿秀云 王培培 苏振贺 张晓云 马平
【目的】研究土壤中添加西兰花残体(broccoli residues,BR)对棉花黄萎病及不同生育时期土壤细菌群落结构的影响,为棉花黄萎病的绿色生态防控和化学农药的减量施用提供新途径和思路。【方法】通过田间小区试验,分别以西兰花残体还田和不含有西兰花残体(CK)的耕层土壤中播种的棉花为试验对象,监测不同处理的棉花黄萎病的发生动态。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real-time PCR)和高通量测序(Illumina MiSeq)技术分别测定不同时期土壤中大丽轮枝菌(Verticillium dahliae)DNA拷贝数量和土壤细菌群落,进而分析西兰花残体还田对土壤中病原菌数量变化和土壤细菌群落的影响。采用主成分分析探索西兰花残体还田对不同生育时期土壤细菌群落在门和属水平的结构变化特征与规律。【结果】西兰花残体还田后棉花黄萎病的发病率和病情指数均呈现出下降趋势,且发病高峰时间推迟,在发病高峰期对黄萎病的防治效果达到70.77%,建立了整个生育期内病情指数-时间病程发展曲线,平均防治效果为57.21%。与空白对照相比,西兰花残体还田处理在棉花生长季和非生长季的4个阶段土壤中大丽轮枝菌DNA拷贝数量分别降低了10.96%、11.11%、25.95%和11.25%。高通量测序分析表明,不同生育时期西兰花残体还田处理显著提高了土壤细菌多样性,丰富度指数Chao1均显著上升,ACE指数在播种前期、花铃期和吐絮期显著上升。与空白对照相比,在不同生育时期内,西兰花残体还田后土壤中的放线菌门(Actinobacteria)菌群的相对丰度呈现显著上升。同时研究表明,西兰花残体还田后优势菌群组成在不同生育时期存在差别,在播种前期和苗期,厚壁菌门(Firmicutes)菌群上升为优势菌群;在蕾期和花铃期,蓝藻细菌门(Cyanobacteria)菌群成为优势菌群。主成分分析表明,西兰花残体还田改变了苗期、蕾期、花铃期和吐絮期的细菌群落结构。进一步分析表明,西兰花残体还田显著增加了链霉菌属(Streptomyces)和芽孢杆菌属(Bacillus)菌群的相对丰度。【结论】西兰花残体还田能够有效抑制棉花黄萎病的发生,降低土壤中大丽轮枝菌DNA拷贝的数量,改变土壤细菌群落结构,增加有益微生物的相对丰度,是一种有效控制棉花黄萎病的绿色措施。
[期刊] 华北农学报
[作者]
纪好勤 郭小平 潘家驹
将抗病和感病不同的棉花品种接种黄萎病菌后,对其植株体内过氧化物酶的活性进行测定。在接种后5天,其体内过氧化物酶活性有显著差异,可以作为抗性鉴定的生化指标。病原菌毒素对感病品种原生质体的破坏程度较抗性品种为大,差异明显,可以作为抗性鉴定的生理指标。
关键词:
棉花黄萎病,抗性鉴定,生理生化指标
[期刊] 华北农学报
[作者]
赵丽芬 李增书 张寒霜 王凯辉
以感黄萎病品种冀棉11作对照,对14份转葡聚糖酶、几丁质酶抗黄萎病基因材料的抗病性进行了鉴定。研究表明:试验材料的发病程度年份之间差异较大,但趋势基本相同;棉花整个生育时期的发病程度不同,从前、中、后期呈逐渐加重之势,后期黄萎病发生最重,且材料之间差异很大,后期鉴定应作为黄萎病鉴定的主要时期,前、中期也应是必不可少的参考;供试材料中鉴定高抗黄萎病材料1份,抗病材料1份,耐病材料9份,说明-β1,3-葡聚糖酶、几丁质酶抗黄萎病基因对黄萎病具有一定抗性,且可在棉花植株内表达;抗病好的材料皮棉产量不一定最高,品种选育过程中,一定要统筹兼顾,抗病性是重要依据,产量才是最终目标。
关键词:
棉花 黄萎病 抗性 品种选择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朱海霞 马永强 卢蒙 唐彩乐 宗兆锋
【目的】探讨优良放线菌及其组合对西瓜枯萎病和茄子黄萎病的生物防效,筛选出具有良好防效和促生作用的复合菌株。【方法】采用离体抑菌作用测定法和温室人工接菌法,研究不同生防放线菌及其组合对西瓜枯萎病和茄子黄萎病的防效和促生效果。【结果】离体抑菌作用测定结果表明,菌株SC11和SE2的菌体、发酵液和发酵滤液对大丽轮枝菌和西瓜枯萎菌均表现出显著的抑制作用,孢子萌发抑制率高;盆栽试验表明,菌株SC11和SC1复配的C2组合对西瓜枯萎病和茄子黄萎病防效显著,防效分别达到84.93%和71.48%,且高于各菌株单一使用的效果;C3组合的发酵液对西瓜的株高、叶面积和叶绿素含量等生理指标影响突出,经C3处理后的西...
[期刊]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李全胜 谢宗铭? 张国丽 武冬梅 马盼盼
近年来,新疆棉田由于长期连作导致棉花黄萎病呈逐年加重的趋势,筛选适合新疆特殊地理环境的高效拮抗菌株对防治棉花黄萎病尤为重要。采用平板对峙和琼脂平板扩散法从生长健康的棉花根际土壤中筛选拮抗细菌,利用常规 PCR方法扩增拮抗细菌16S rRNA基因序列,应用BLAST进行同源性搜索,通过构建系统发育树并结合生理生化检测对拮抗细菌进行鉴定。用底物降解法检测其产生降解酶的能力,拮抗基因克隆方法检测其产生抗菌肽的潜力。结果表明:枯草芽孢杆菌S12对棉花黄萎病菌大丽轮枝菌(Verticillium dahliae Kleb.)的抑菌率为56%,抑菌圈直径为20 mm,其发酵液对病原菌孢子萌发抑制率为95....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