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3(2357)
- 2022(2023)
- 2021(1908)
- 2019(4024)
- 2018(3655)
- 2017(7483)
- 2016(3640)
- 2015(3978)
- 2014(3787)
- 2013(3963)
- 2012(3587)
- 2011(3320)
- 2010(3485)
- 2009(3330)
- 2008(3415)
- 2007(3258)
- 2006(2985)
- 2005(3030)
- 2004(2902)
- 2003(2690)
- 学科
- 济(19368)
- 经济(19352)
- 管理(9837)
- 业(9100)
- 企(7832)
- 企业(7832)
- 方法(7800)
- 数学(6917)
- 数学方法(6835)
- 中国(4809)
- 融(4436)
- 金融(4436)
- 贸(4360)
- 贸易(4354)
- 易(4205)
- 制(3960)
- 财(3920)
- 市场(3858)
- 农(3769)
- 银(3730)
- 银行(3728)
- 行(3634)
- 关系(3551)
- 学(2982)
- 业经(2877)
- 理论(2715)
- 经济关系(2674)
- 地方(2625)
- 对外(2597)
- 体(2591)
- 机构
- 大学(55392)
- 学院(52999)
- 济(26705)
- 经济(26222)
- 管理(20515)
- 研究(20249)
- 中国(17802)
- 理学(16864)
- 理学院(16692)
- 管理学(16419)
- 管理学院(16291)
- 财(13859)
- 京(12170)
- 财经(10566)
- 所(10056)
- 经(9645)
- 科学(9250)
- 中心(9146)
- 经济学(8758)
- 研究所(8574)
- 江(8405)
- 北京(8160)
- 财经大学(8011)
- 经济学院(7782)
- 融(7362)
- 金融(7265)
- 院(7210)
- 农(7118)
- 州(6588)
- 商学(6089)
- 基金
- 项目(30184)
- 科学(24389)
- 基金(23643)
- 研究(22495)
- 家(20324)
- 国家(20197)
- 科学基金(17633)
- 社会(15084)
- 社会科(14411)
- 社会科学(14404)
- 基金项目(11670)
- 自然(11182)
- 自然科(10998)
- 自然科学(10992)
- 自然科学基金(10808)
- 资助(10491)
- 教育(10373)
- 省(9900)
- 划(8717)
- 编号(8424)
- 部(7382)
- 成果(7362)
- 重点(6756)
- 教育部(6706)
- 国家社会(6618)
- 大学(6316)
- 人文(6195)
- 中国(6183)
- 性(6152)
- 发(6080)
共检索到95039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价格月刊
[作者]
彭烈火
生漆是采割漆树分泌物提炼而成的一种林产化工商品。在没有发明化学漆以前,生漆和桐油一直独占着千年以来的中国涂料市场,历史悠久,闻名世界,是我国大宗出口商品,为我国经济发展曾立过汗马功劳。生漆与化学漆相比具有许多优点,如耐酸碱、耐潮湿、耐腐蚀、耐高温、绝...
[期刊] 山西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肖峻 陈伟忠
近年来 ,基于增加市场透明度将促进市场效率及公平的信念 ,许多证券监管当局试图建立高度透明甚至完全透明的证券市场。然而 ,我们的研究表明 ,增加透明度并不一定改善市场质量 ,其对市场效率与投资者福利影响十分复杂 ,监管当局应当根据市场特征建立适度透明而不是过度透明的信息披露制度 ,同时需要采取措施规制基于强制信息披露的市场操纵行为。
[期刊] 企业管理
[作者]
刘祯 赵红亚 郭远鹏
不同的员工有不同的自我效能感和情绪智力,管理者应该依据员工这两方面的水平,对他们分别采取有建设性的职场排斥行为,从而激发他们工作与情感交流的内在潜能。根据智联招聘网的一项调查,71.2%的员工曾遭受过职场"冷暴力",如被他人漠视,因为表现优异而遭受他人的讥讽,没人配合工作等。职场排斥作为职场"冷暴力"的一种,不仅损害了员工的心理健康,而且还会降低员工的归属感和组织认同感,从而不利于员工工作绩效的提高。但是不是职场排斥就全都不好呢?我们是否能发挥其积极作用呢?事实上,面对同样工作和压力,不同员工的表现会有所不同。对于
关键词:
自我效能感 情绪智力 职场排斥行为
[期刊] 职教论坛
[作者]
梁卿
自踏入教育领域以来,常常能看到或听到的一个判断就是"有数量不一定有质量,但没有数量一定没有质量"。最近又在一篇文章中看到这一观点。有意思的是,在各种不同的文献中,这一判断虽然分为前后两句话,但真正被人们所重视的其实是后一句话。从我国教育和职业教育的发展历程来看,人们对"没有数量一定没有质量"给予足够的重视并不是没有道理的。按照这一看法,在教育和职业教育发展中,先得扩大规模,然后才能提高质量。这
[期刊] 运筹与管理
[作者]
彭永涛 张锦 陈刚
第三方物流为了给客户提供正确且高效的服务,对物流进行了领域整合,建立了连接供应商和顾客的多级物流网络,网络包括了运输、流通加工、储存及配送等物流子系统。为降低网络系统成本,提高服务效率,针对网络中节点和通道上固定的物流供给能力,设计了以运营成本为目标的优化模型,通过变分不等式求出了最佳的物流组织方案,同时根据运行方案对网络中基础设施进行了重新设计改造,避免了资源不必要的浪费。最后通过算例对模型和算法进行了验证。
[期刊] 国际贸易
[作者]
黄东黎
国际条约法是指关于国际条约的缔结、解释、效力等问题的法律原则、规则和规章的总和。在很长的一个历史时期内,条约法主要是国际习惯法。1969年制订、1980年生效的《维也纳条约法公约》综合了司法判例和法学家的学说将条约法条约化。条约法中关
[期刊] 云南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孙文浩 张杰
各地区"抢人"是否导致地区房价上涨的问题,一直是社会关注的热点话题。通过对传统的静态面板模型进行改进并结合有效工具变量,研究地区"抢人"引发的高级劳动力要素集聚对地区房价的影响和机理。主要发现:高级劳动力要素集聚程度超过"阈值"后,其对地区房价存在显著的负向影响;东部、中部地区高级劳动力要素集聚对地区房价的"阈值"约为0.46,西部地区的"阈值"约为0.10;高级劳动力要素集聚与产业集聚构建"良性互促体"的集聚形态,有利于稳定地区房价。政府应引导高级劳动力要素合理流动,确保地区房价在合理区间浮动。
[期刊] 电子科技大学学报(社科版)
[作者]
张然
副词"一定"在现代汉语中的用例十分普遍,使用范围非常广,从历时角度理清其形成过程,对我们掌握其用法有积极意义。"一定"在唐代以前尚是一个松散的非词短语,表示"一经确定/制定"的意思,表示"必然"之义的副词用法,萌芽于唐末五代,形成于宋元,在明清之际,经过在通俗文学作品中的大量使用进而成熟,最终固化。"一定"由短语演变为副词的词汇化、语法化过程可以说是一个短语特性不断弱化以至最终消失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一定"的词汇性特征不断加强,最终固化。
关键词:
一定 词汇化 语法化
[期刊] 经济学动态
[作者]
刘扬 邹伟
经济发展和收入增长是消除贫困的良方,但经济发展和收入增长是否一定带来营养的改善和消除营养不良,这是一个看似简单但意义重大的问题。改革开放30年,伴随着我国经济建设取得重大成就,居民生活从温饱向小康转变,然而随着居民膳食结构的改变,"富贵病"已成为危害居民身体健康的重要杀手,营养失衡与自身健康面临重大风险,改善我国居民膳食结构是新的经济增长阶段面临的新挑战。
关键词:
膳食结构 收入弹性 政策含义
[期刊] 经济经纬
[作者]
郭水文
在网络产业中,往往存在替代技术之间的激烈竞争。传统的观点认为,由于网络效应的作用,技术之间的结果是一种技术成为了产业的主导标准,而该技术的用户则被锁定于该技术之中,从而无法导致最优的均衡结果。因此,政府有必要对技术竞争进行干预。然而,传统的观点忽略了技术赞助者的作用、用户之间自发的协调以及用户偏好的多样化等因素,这些因素在一定程度上能够解决网络效应导致的技术锁定问题。因此,政府不应该对网络产业中的技术竞争进行过多的干预,而是应该做好知识产权保护、提供更多的市场信息以及保障用户的自主选择权。
[期刊] 山西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康明 踪家峰
基于2010-2018年地级市面板数据,检验和分析了税收分享对地方教育、医疗以及交通公共服务供给的影响。结果显示,税收分享比例提升对地方交通公共服务的供给具有激励作用,而对教育和医疗公共服务的供给具有负向影响。通过异质性分析发现,税收分享对三种公共服务供给的影响在南北方地区以及不同市场化水平和财政压力的地区具有一定的差异。进一步分析发现,实施撤县设区改革有助于改善税收分享对地方医疗公共服务的供给激励。
[期刊] 经济学家
[作者]
苑鹏
企业一定追求利润最大化吗□苑鹏[关键词:企业目标利润最大化][苑鹏,中国社科院《中国农村经济》杂志社编辑。北京,100732]按照新古典微观经济学的理论假设,企业以利润最大化为目标。实现利润最大化是企业制定决策的主导性因素。因此,在主流经济学的理论框...
关键词:
企业目标,利润最大化
[期刊] 企业经济
[作者]
鲍立刚
多年来,由于劳动法规中很少有针对任务期限用工进行明确规定,使得不少用人单位片面地认为法律对此类劳动合同的约束少、劳动者对此类劳动合同的了解甚微,认为不会引发劳动争议。本文针对"以完成一定工作任务为期限的劳动合同用工"的现实状况,从其用工的法理"遗漏"、劳动合同的订立"保障"、劳动合同期限及试用期的"重构"、劳动用工社会保险的"明确"、劳动合同形式的"转化"、用工经济补偿的"界定"六个方面进行深入分析,并提出了相应的见解或建议。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