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14191)
- 2023(20642)
- 2022(17670)
- 2021(16636)
- 2020(13853)
- 2019(31932)
- 2018(31260)
- 2017(58437)
- 2016(32249)
- 2015(36289)
- 2014(35802)
- 2013(34554)
- 2012(31409)
- 2011(28348)
- 2010(28364)
- 2009(26079)
- 2008(25284)
- 2007(22317)
- 2006(19351)
- 2005(16903)
- 学科
- 济(118772)
- 经济(118623)
- 管理(93479)
- 业(83400)
- 企(70523)
- 企业(70523)
- 方法(52758)
- 数学(45466)
- 数学方法(44733)
- 中国(35147)
- 财(34043)
- 农(33134)
- 业经(27989)
- 制(27086)
- 学(25617)
- 地方(24402)
- 理论(22515)
- 贸(21539)
- 贸易(21522)
- 农业(21324)
- 务(21166)
- 财务(21064)
- 财务管理(21015)
- 易(20919)
- 企业财务(19919)
- 和(19116)
- 银(19071)
- 银行(19012)
- 技术(18724)
- 环境(18492)
- 机构
- 大学(435685)
- 学院(433171)
- 济(167554)
- 管理(166791)
- 经济(163604)
- 研究(144619)
- 理学(143737)
- 理学院(142093)
- 管理学(139145)
- 管理学院(138358)
- 中国(107905)
- 京(92875)
- 科学(88911)
- 财(80597)
- 所(71274)
- 农(68469)
- 中心(67023)
- 江(65291)
- 研究所(64516)
- 业大(63960)
- 财经(63109)
- 范(60125)
- 师范(59538)
- 北京(58551)
- 经(57415)
- 院(53654)
- 农业(53064)
- 州(52621)
- 经济学(50330)
- 技术(48488)
- 基金
- 项目(297267)
- 科学(233348)
- 研究(220495)
- 基金(213000)
- 家(185133)
- 国家(183581)
- 科学基金(158150)
- 社会(136790)
- 社会科(129479)
- 社会科学(129447)
- 省(117332)
- 基金项目(112060)
- 教育(104688)
- 自然(102421)
- 自然科(100048)
- 自然科学(100024)
- 划(98443)
- 自然科学基金(98166)
- 编号(91523)
- 资助(87737)
- 成果(75465)
- 重点(67360)
- 部(65228)
- 课题(64004)
- 发(62776)
- 创(61913)
- 创新(57686)
- 科研(56773)
- 大学(56599)
- 项目编号(56548)
- 期刊
- 济(185550)
- 经济(185550)
- 研究(129640)
- 中国(95500)
- 学报(69576)
- 财(64113)
- 教育(63713)
- 管理(63294)
- 农(61852)
- 科学(61730)
- 大学(54106)
- 学学(49641)
- 农业(42639)
- 技术(41109)
- 融(36022)
- 金融(36022)
- 财经(30765)
- 业经(30589)
- 经济研究(29955)
- 图书(27216)
- 经(26428)
- 问题(22889)
- 业(22522)
- 版(20988)
- 理论(20326)
- 科技(20288)
- 技术经济(19551)
- 书馆(18924)
- 图书馆(18924)
- 实践(18528)
共检索到653690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学位与研究生教育
[作者]
蔡劲松 刘建新 马琪 聂晨
以北京某“双一流”建设高校为例,对2017—2021年五年间该校非全日制MPA上线考生的生源质量及结构进行统计分析,对其深造动机及择校因素进行质性分析。研究发现:五年间生源结构在生源年龄、毕业院校、工作单位及专业背景等特征方面呈现出较明显差异;生源质量逐年呈整体提升趋势,且在不同生源特征下体现出显著差异;生源读研深造动机主要表现在提升个人综合竞争力、工作适应能力、社会交往能力等维度,升学择校因素则主要体现在“成本-收益”考量、办学品牌认同、专业设置对口等方面。据此对提升非全日制MPA研究生招生及培养质量,提出了路径优化建议。
[期刊] 中国高教研究
[作者]
周文辉 曹镇玺
随着研究生教育深化改革逐步推进,非全日制研究生被赋予全新的概念内涵和时代特征,并且在报考人数、录取机制、生源构成、考生选择方面呈现出新形势,同时也凸显出招考机制隐性失衡、计划配置与实际供需错位、在职人员升学渠道趋窄的问题。在"双一流"建设背景下,内涵发展是非全日制研究生教育发展的必由之路,要求非全日制研究生招生要从科学编制计划、创新招考机制、优化生源结构、加强招生宣传四个方面制定新对策。
关键词:
非全日制研究生 招生改革 策略启示
[期刊] 中国成人教育
[作者]
王敬政 裴金宝
为促进全日制教育硕士专业学位教育的健康发展,探索适应全日制教育硕士自身发展规律的招生体制、培养模式,是深化全日制教育硕士专业学位教育综合改革的重要举措。本文系统分析了在全日制教育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招生与培养中存在的问题,以问题为导向,对全日制教育硕士专业学位的招生体制和培养模式进行了探索与创新。
[期刊] 学位与研究生教育
[作者]
汪雅霜 王雅晶
基于某"双一流"建设高校博士研究生学习经历调查数据,从公平性和效率性视角出发,使用实证研究方法对"申请–考核"制的实施成效进行评价。研究发现:"申请–考核"制所录取的博士研究生在本科和硕士毕业院校上并不占优势,但他们却有着更高的学术志向;"申请–考核"制博士研究生读博期间的科研产出高于其他招生方式博士研究生,且这种差异在理工科博士研究生群体中更显著。建议高校继续推行"申请–考核"制改革,弱化对申请者院校背景的考察;关注学科差异,探索多样化的人文社科专业博士研究生选拔方式。
[期刊] 学位与研究生教育
[作者]
李骐 戴一飞
非全日制与全日制研究生招生考试并轨政策实施以来,呈现在职考生初试成绩上线率远低于应届考生、非全日制研究生生源不足、大量应届考生被调剂为非全日制研究生等"隐形失衡"现象。调查显示:被调剂的应届考生正在成为非全日制研究生生源的主流。由于在职考生与应届考生客观上存在较大差异,采用统一的考试内容和评价标准会造成人才选拔效果的失衡。为解决这种"隐形失衡"问题,需要进一步改革和完善非全日制研究生招生考试机制,在坚持初试统考的基础上,通过引入通用能力测试、等级分代替原始分、强化复试功能等措施,探索并建立更为适应非全日制研究生招生选拔的考试评价机制。
[期刊] 教育与职业
[作者]
张礼军 余惠琼
本文在介绍全国硕士研究生报考人数和招生规模逐年扩大等实际情况的基础上,就生源、师资、教育条件等对研究生培养质量的影响进行了分析,并就在研究生扩招的形式下,如何保证研究生培养质量的有关问题提出了相应的对策。
关键词:
研究生 扩招 培养质量
[期刊] 学位与研究生教育
[作者]
王群 付森
统筹全日制和非全日制研究生管理工作的政策实施两年来,非全日制研究生招生较以往在职人员攻读专业学位的招生有明显变化。以非全日制教育硕士为例,结合首都师范大学的招生数据和意向报考或正在非全日制攻读教育硕士学位的中小学教师问卷调查结果,梳理中小学教师非全日制攻读教育硕士专业学位存在的问题,分析其产生的原因并提出解决对策。
关键词:
中小学教师 非全日制 教育硕士
[期刊] 中国高教研究
[作者]
熊静 杨颉
实施面向农村、贫困地区的定向招生专项计划是近年来我国促进高等教育机会公平、改善重点高校学生结构的重要举措。以某"双一流"建设高校为例,采用问卷调查和访谈法考察专项计划生群体入校后的学业适应状况及其影响因素。通过分析发现,专项计划生群体入校后的学业适应状况不容乐观,其在"课程设置""目标规划""时间安排""学习策略"和"教学模式"五个维度上与非专项计划生之间的适应差距最大,且总体学业适应不良的学生比例偏高、过渡适应期较长;在家庭背景相似的情况下,学业投入程度、院校环境支持以及压力应对方式等因素均不同程度地影响专项计划生的总体学业适应水平。建议高校开展入校前学业准备与指导项目,扭转专项计划生错位的大学认知观念;营造支持性的校园学习环境,弥补专项计划生薄弱的学业基础;拓宽师生互动机会与渠道,提升专项计划生的学业投入程度。
[期刊] 财务与会计
[作者]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直属的一所以经济学、法学、管理学为主干,兼有哲学、文学、史学、理学、工学、艺术学等九大学科门类的普通高等学校,是国家"21 1工程"高校和"985工程优势学科创新平台"项目重点建设高校,入选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简称"双一流")建设高校及建设学科名单。中南财经政法大学会计学院(会硕中心)学校20个学院中的一个重要学院,是国家"双一流"中南财经政法大学"法与经济学双一流学科"建设单位,入选全国首批党建"标杆院系"培育创建单位,现已成为拥有国家重点学科、国家特色专业及教学团队、财政部重点学科、湖北省优势学科、湖北省品牌专业、湖北省拔尖创新型国际会计人才培育试验区和湖北省"专业综合改革"试点项目的学科点,学院(中心)在学科建设、人才培养、科学研究、学术交流和社会服务等方面成绩卓著,整体实力在全国高校同类院系和学科中位居前列。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直属的一所以经济学、法学、管理学为主干,兼有哲学、文学、史学、理学、工学、艺术学等九大学科门类的普通高等学校,是国家"211工程"高校和"985工程优势学科创新平台"项目重点建设高校,入选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简称"双一流")建设高校及建设学科名单。中南财经政法大学会计学院(会硕中心)是国家"双一流"中南财经政法大学"法与经济学双一流学科"建设单位,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直属的一所以经济学、法学、管理学为主干,兼有哲学、文学、史学、理学、工学、艺术学等九大学科门类的普通高等学校,是国家"211工程"高校和"985工程优势学科创新平台"项目重点建设高校,入选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简称"双一流")建设高校及建设学科名单。中南财经政法大学会计学院(会硕中心)是国家"双一流"中南财经政法大学"法与经济学双一流学科"建设单位,
[期刊] 财务与会计
[作者]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直属的一所以经济学、法学、管理学为主干,兼有哲学、文学、史学、理学、工学、艺术学等九大学科门类的普通高等学校,是国家"211工程"高校和"985工程优势学科创新平台"项目重点建设高校,入选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简称"双一流")建设高校及建设学科名单。中南财经政法大学会计学院(会硕中心)学校20个学院中的一个重要学院,是国家"双一流"中南财经政
[期刊] 高等农业教育
[作者]
于旭蓉 高雪梅 胡玉才
经济社会领域的变革推动着教育改革创新,尤其是新形式跨学科、交叉学科研究的兴起将成为一流学科建设和一流人才培养的重要突破口。地方行业特色型高校在对标一流,追求卓越的建设过程中,分类分层推进研究生教育改革创新,建立符合地方行业特色高校跨专业研究生招生培养机制,推进其实现一流学科建设,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和学科建设水平。
[期刊] 学位与研究生教育
[作者]
王子成 蒋慧 竺曼莉
在我国学位与研究生教育中,出现了一些难以解释的现象。笔者列举了部分怪圈,进行分析和解剖,提出了只有用“质量”这个铁拳,才能冲破研究生招生和培养工作中的形形色色的怪圈。
[期刊] 学位与研究生教育
[作者]
江莹 白丽新 王天乙
在研究生招生领域实行依法治招,是依法治国的具体体现。针对研究生招生中存在的保密规定落地不实、复试环节监管不力、招生对象审查不严等问题,立足于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从依法治招的视角进行顶层设计。提出进一步推进招考分离、理顺报考条件的综合改革设想。
关键词:
研究生招生 依法治招 招考分离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