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5032)
2023(7266)
2022(6170)
2021(5693)
2020(4842)
2019(10810)
2018(10896)
2017(20826)
2016(11510)
2015(12827)
2014(13371)
2013(12790)
2012(11740)
2011(10488)
2010(10843)
2009(10531)
2008(10645)
2007(9895)
2006(8703)
2005(8398)
作者
(31470)
(25982)
(25795)
(24782)
(16735)
(12461)
(12070)
(10084)
(9929)
(9713)
(8913)
(8905)
(8596)
(8320)
(8257)
(8191)
(7670)
(7660)
(7612)
(7524)
(6611)
(6395)
(6148)
(6065)
(6047)
(5921)
(5903)
(5849)
(5182)
(5019)
学科
管理(39650)
(38201)
经济(38114)
(36970)
(30946)
企业(30946)
(16999)
(16977)
方法(15461)
中国(13271)
数学(12859)
数学方法(12716)
(12629)
银行(12619)
(11878)
(11338)
(11249)
保险(11247)
财务(11223)
财务管理(11181)
企业财务(10604)
(10555)
(10495)
金融(10492)
(10106)
业经(9989)
(8650)
制度(8647)
体制(8616)
理论(8284)
机构
学院(159283)
大学(158340)
(64643)
经济(62971)
管理(59863)
理学(49067)
理学院(48602)
研究(48224)
管理学(47868)
管理学院(47561)
中国(46833)
(39366)
(33041)
财经(29297)
(27482)
(26327)
科学(25654)
中心(25144)
(23471)
(21919)
(21797)
财经大学(21727)
北京(21149)
经济学(20648)
研究所(20080)
(19098)
业大(18854)
经济学院(18560)
(18517)
师范(18339)
基金
项目(94470)
科学(74456)
研究(73823)
基金(68578)
(57409)
国家(56872)
科学基金(49805)
社会(47272)
社会科(44620)
社会科学(44610)
(36710)
基金项目(35378)
教育(34892)
编号(31013)
自然(30423)
(30116)
自然科(29691)
自然科学(29685)
自然科学基金(29171)
资助(28639)
成果(26792)
(24832)
课题(21900)
(21816)
重点(21031)
(20819)
(19801)
教育部(19550)
国家社会(19402)
项目编号(19068)
期刊
(77633)
经济(77633)
研究(55936)
中国(37724)
(34155)
(30628)
金融(30628)
管理(23692)
(20462)
学报(19585)
教育(19523)
科学(18410)
大学(16220)
财经(15229)
学学(15046)
技术(14059)
(12773)
业经(11867)
农业(11791)
经济研究(11109)
财会(10088)
问题(9481)
理论(9207)
会计(8648)
实践(8357)
(8357)
(8249)
现代(7523)
(7341)
(7312)
共检索到263665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教育研究  [作者] 冯婷莉  许恒  
生源地信用助学贷款是实现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入学前不用愁"的主要手段,也是保障"不让一个学生因家庭经济困难而失学"的重要举措,更是助力脱贫攻坚、阻断贫困代际传递的有效方式。然而,目前以国家政策扶植和行政助推为主动力的生源地信用助学贷款存在一定缺陷,一方面不能充分适应新时代财政全面实施绩效管理进而优化国家资源配置以推进国家治理现代化要求,另一方面不能充分调动参与各方的积极性以推动此项工作的可持续发展。生源地信用助学贷款作为一个金融服务,应基于金融市场的特征进行系统内部调整,即应侧重于对风险补偿金的调整。通过对风险补偿金启动节点、结构设计的调整,可以依据各个地区内贷款学生不同的潜在风险和风险发生的不同阶段进行风险补偿金的阶段性征收;通过对各个高校风险补偿金分摊的设置,可以更有效地发挥风险补偿金对于贷款学生潜在违约抑制的杠杆作用。
[期刊] 中国高教研究  [作者]
全国学生资助管理中心副主任马文华在教育部举行的新闻发布会上表示,今年秋季学期开学前,凡是提出申请且符合规定条件的高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尤其是新生,都能够顺利获得生源地信用助学贷款。马文华介绍,大力开展生源地信用助学贷款,是进一步完善高校家庭
[期刊] 金融发展研究  [作者] 康彦华  赵映光  
贷款风险补偿等性质的金融类准公共产品,由于实施过程中诸多因素的限制并未发挥应有的效用。青岛市小企业贷款风险补偿制度由前期的集中于对担保公司和大企业的风险补偿设计,逐步演变为差别性置换银行不良资产的独特风险补偿机制,实现了小企业贷款风险补偿供给效用目标的准确性,发挥了金融类准公共产品供给的有效性及其可持续性,具有较好的借鉴意义。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代艳  
随着网络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对农村经济领域也产生了深刻影响,特别是当前我国农村金融发展还不够成熟,现有金融规模难以满足农业农村发展需求,但这也催生出了数字农贷的兴起,并由此引发了涉农贷款的风险问题。为此,应高度重视数字农贷对农村金融领域的影响,结合农业农村对金融的实际需求建立涉农贷款风险补偿机制,推动农村普惠金融发展,更好地为农业农村经济社会发展服务。
[期刊] 中国内部审计  [作者] 孙尚涛  
为提升小微企业发展活力,维护商业银行和担保机构利益,完善风险分担和补偿机制,我国许多大中城市建立了小微企业贷款风险补偿机制,如天津、上海、青岛等城市制定了小型微型企业信贷风险补偿办法,设立信贷风险补偿资金,形成小微企业、商业银行和融资性担保机构之间风险共担、利益互享的多赢格局。从宏观层面看,该项
[期刊] 经济管理  [作者] 郑勇  
在高等学校开展国家助学贷款业务,受到社会各界特别是在校大学生的普遍关注与欢迎。但其进展十分缓慢。要保证国家助学贷款工作健康有序地进行,就必须建立一套规避金融风险的运行机制。国家助学贷款是一种以信用方式提供的个人消费信贷,它既是一项旨在帮助高校中经济困难的学生完成学业、实施科教兴国、加速人才培养的政府政策,又是一种由独资商业银行提供贷款资金、承担还贷风险的商业性贷款。这种业务的商业属性决定了国家助学贷款与其它消费性贷款一样具有金融业务的共性,即要求其商业行为必须具有相对的盈利性
[期刊] 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林桢  
高校贫困生助学贷款政策的正确实施,关系到目前我国高校贫困学生的正常学习、教育公平和社会公平大局。国家助学贷款政策推出已经十年,历经调整变化,但仍然存在一些明显的机制缺陷,本文认为要实现高校贫困生助学贷款的可持续发展,建立高校资助贷款的风险防范机制十分必要。主要从以下五个方面着手:一是构建多元化的资助贷款体系,实现资助贷款主体多元化、资助手段多样化、还贷方式的多样化,使资助贷款更加人性化、科学化;二是建立资助贷款风险的预警机制,建立"双重"环节的预警机制,加强各参与方的良性互动;三是建立政策性资助贷款担保体
[期刊] 高等教育研究  [作者] 宋飞琼  
2007年5月中央政府出台新的高校学生资助政策,把生源地助学贷款纳入国家助学贷款体系试点推广。校园地和生源地助学贷款的互相替代政策会改变贷后管理主体,给校园地和生源地助学贷款市场带来大的波动,进而影响整个国家助学贷款体系的稳定。应由当地信用社负责生源地信用助学贷款的贷后管理,高校参与协助监督;谨慎变动两种助学贷款条款,促进助学贷款市场整体稳健发展。
[期刊] 教育发展研究  [作者]
全国学生资助管理中心副主任马文华说,我国在试点基础上,正在大力推广生源地信用助学贷款。据介绍,生源地信用助学贷款是指金融机构向符合条件的家庭经济困难的普通高校新生和在校生发放的、在学生入学前户籍所在县(市、区)办理的助学贷款。生源地信用助学贷款为信用贷款,学生和家长(或其他法定监
[期刊] 金融与经济  [作者] 江西财经大学国际学院课题组  
本文在总结中部地区三地(南昌、九江、武汉)生源地信用助学贷款运行机制特点的基础上,指出了其存在的若干问题。通过与东部发达地区(南京)的对比,在分析其先进工作经验的基础上,本文提出了对中部地区生源地信用助学贷款运行机制的改进方法。
[期刊] 教育发展研究  [作者] 臧兴兵  沈红  
在生源地助学贷款中,家庭经济状况反映了学生的贷款需求,而决定贷款供给的主要因素是银行放贷意愿,"供给决定需求"的现象日益凸显。为有效实施生源地助学贷款政策,政府必须减少干预和管制,为市场主体创造一个良好的生态环境,促进多元化发展,提高银行的积极性和创造性。
[期刊] 中国职业技术教育  [作者] 姜红仁  
在国家出台的一系列资助贫困生的政策与措施中,助学贷款是覆盖面最大、较有效、较长期的扶助措施,笔者认为生源地助学贷款风险小、切合实际、责任明确、学生的心理压力小,是助学贷款中的最佳选择,应成为资助贫困生的主要形式。
[期刊] 武汉金融  [作者] 中国人民银行武汉分行营业管理部课题组  
1999年为缓解农民贷款难的问题 ,中央银行拿出专门的资金用于支持“三农” ,支农再贷款业务经过4年的运作 ,成为金融支持“三农”发展的重要环节。本文拟结合武汉市农村信用社经营运作的实例 ,对这一货币政策工具在运行中的积极影响及其风险分摊机制的制度性缺陷进行分析探讨 ,提出相关应对措施。
[期刊] 财会通讯(理财版)  [作者] 颜莉芝  
随着高校的不断扩招,各高校为改善教学环境,增加教学设施、扩大学校知名度和影响力,需要不断地增加资金投入。在高校资金来源相对不足的情况下,向银行贷款已成为弥补资金缺口的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