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9510)
2023(13233)
2022(11042)
2021(10038)
2020(8188)
2019(18421)
2018(18053)
2017(35221)
2016(19018)
2015(21272)
2014(21168)
2013(21182)
2012(20051)
2011(18021)
2010(18908)
2009(17794)
2008(17880)
2007(16415)
2006(15255)
2005(14476)
作者
(55961)
(46498)
(46463)
(43779)
(29963)
(22037)
(21057)
(17956)
(17615)
(17091)
(16019)
(15496)
(15296)
(14986)
(14652)
(14143)
(13829)
(13825)
(13588)
(13382)
(11800)
(11663)
(11320)
(10737)
(10715)
(10547)
(10336)
(10329)
(9524)
(9380)
学科
(85934)
经济(85814)
(82900)
(72970)
企业(72970)
管理(69984)
(30420)
业经(30035)
方法(28289)
(27408)
中国(26624)
地方(22170)
农业(21555)
(20388)
数学(19996)
数学方法(19693)
(19064)
财务(19025)
财务管理(19000)
(18436)
技术(18331)
企业财务(17941)
(16499)
贸易(16481)
(15975)
(15906)
(15459)
银行(15443)
理论(15080)
(15007)
机构
学院(279550)
大学(272601)
(119513)
经济(116807)
管理(109908)
研究(96387)
理学(91627)
理学院(90658)
管理学(89473)
管理学院(88913)
中国(78479)
(58958)
(58878)
科学(55391)
(49729)
(47357)
(47096)
中心(44333)
财经(44266)
研究所(43791)
(39844)
北京(38263)
(37761)
业大(37034)
(36405)
农业(36243)
师范(36110)
经济学(34564)
(34384)
(32466)
基金
项目(169170)
科学(134308)
研究(130447)
基金(120297)
(102580)
国家(101479)
科学基金(88150)
社会(83265)
社会科(78808)
社会科学(78789)
(68821)
基金项目(62153)
教育(58054)
(55883)
编号(54495)
自然(54041)
自然科(52816)
自然科学(52804)
自然科学基金(51903)
资助(49091)
成果(45858)
(42066)
课题(38187)
(37896)
重点(37723)
(37209)
(36661)
发展(34795)
创新(34486)
(34213)
期刊
(152304)
经济(152304)
研究(90532)
中国(64027)
(48081)
管理(47661)
(46513)
科学(35801)
学报(35730)
(34399)
金融(34399)
教育(32136)
农业(31348)
大学(27935)
业经(27880)
技术(26376)
学学(25871)
经济研究(22872)
财经(22337)
(19427)
问题(19384)
(17918)
图书(16357)
(16300)
技术经济(15771)
世界(14654)
现代(14550)
国际(14480)
商业(13985)
经济管理(13574)
共检索到461102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经济纵横  [作者] 姜长云  
我国生活性服务业的发展,有效支撑了消费结构升级和消费对经济增长基础作用的发挥,为改善民生福祉、更好地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做出了重要贡献,夯实了国民经济中高速增长和经济提质增效升级的根基。但我国生活性服务业发展仍面临服务供给总量严重不足、供给侧结构性问题突出、运行和发展风险增大等问题,出现这些问题的原因主要在于战略研究和统筹规划不足,对产业属性和运行规律认识不清,体制机制和政策创新滞后,基础设施、消费和营商环境瓶颈突出。"十四五"时期,为促进生活性服务业高质量发展,应积极营造稳定、公平、透明、可预期的营商环境,鼓励企业家在推进高质量发展中发挥中坚和领航作用;加强对产业属性和战略、政策、规划的研究,培育可持续发展能力;按照加快建设高标准市场体系要求,推进体制机制改革;推进高水平开放,激发开放对改革、改革对创新的联动提升效应;加强政策支持和投入引导,引导中心城市和城市群、都市圈增强对优化空间布局的带动功能;有效利用我国超大规模优势,促进市场拓展升级;加强培训体系和职业教育能力建设,推进从业人员专业化、职业化发展。
[期刊] 财贸经济  [作者] 中国社会科学院财经战略研究院课题组  何德旭   赵瑾  
提升发展质量和效益,推动高质量发展是"十四五"规划的主题。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在优化贸易结构、增强外贸综合竞争力、打造贸易发展新动能、构建开放型经济新体制等方面成效显著,但也存在高技术产品出口对国外中间产品、技术和服务过度依赖,各类市场主体活力未得到有效发挥,改革开放步伐滞后于新业态发展,贸易数字化潜力亟待释放,贸易安全制度有待进一步完善,贸易对可持续发展的影响有待加强等问题。"十四五"时期推进中国贸易高质量发展,应进一步深化改革,实行高水平开放,发展高新技术、高附加价值产业和现代服务业;提升贸易数字化水平;大力发展绿色贸易,推动可持续发展;完善国家贸易安全体系;加快推进高标准自贸区网络建设,积极参与全球经济治理。
[期刊] 价格理论与实践  [作者] 《"十四五"时期服务江苏高质量发展的价格政策研究》课题组  吴爱琴  周卫国  华文  高华  张超  金娜  孙志彬  陈志松  
推动高质量发展,是党的十九大做出的重要战略部署,也是解决新时代社会主要矛盾、跨越发展关口的必然要求和现实需要。价格是市场机制的核心,是市场经济条件下调节利益分配最灵敏、最有效的杠杆,在服务江苏高质量发展中具有独特优势,发挥着重要作用。本文从研究价格工作与高质量发展的关系出发,紧扣江苏省情,深入分析价格工作面临的新问题、新挑战,研究提出了"十四五"时期价格政策的目标、方向、实施路径和创新举措,并对民生关切的教育、资源、环境、交通、房地产等重点领域的价格政策做了具体阐述。
[期刊] 宏观经济研究  [作者] 江鸿  贺俊  
"十四五"时期,在全球经济增速放缓、中美科技竞争升级等因素的叠加影响下,加之中国企业在部分领域逐渐逼近世界科技前沿,中国企业创新发展的外部环境将发生深刻变化。创新人才供给不足、知识产权保护制度发展滞后、创新要素配置导向偏差、持续深入嵌入全球创新体系受阻等问题将对中国企业进一步攀升国际创新链条产生不利影响。建议政府多方施策,推动结构性产业政策向创新导向政策转变,制定实施更加有利于企业创新的共性技术供给政策和高端人才引进政策,同时建设更具协同性的新兴技术治理政策体系,强化新兴技术标准和创新生态建设的多边合作,为企业主体创新塑造更好的国内国际环境。
[期刊] 改革与战略  [作者] 赵光辉  
"十四五"时期,中国社会经济和交通运输发展的外部环境和内部条件都发生了深刻变化,交通运输是综合交通运输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中国交通服务应坚持目标和问题双重导向,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以推动高质量发展为核心,聚焦行业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问题,突出激发市场活力、加强基本服务保障、提升安全发展能力,加快构建符合发展需求的优质高效、数字智能、绿色低碳、安全可靠的交通行业发展体系,实现交通基础设施高质量、交通服务高质量和治理能力高质量发展,推动全国交通运输由"基本适应"向"提质增效"转换,为交通强国建设和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提供保障。
[期刊] 中国工业经济  [作者] 魏后凯  年猛  李玏  
"十三五"时期,在国家区域发展战略和政策的积极推动下,东部地区经济转型升级加快,中西部地区经济增长呈现良好势头,老少边穷地区经济获得较快增长,区域之间发展的协调性进一步增强。尽管中国区域协调发展成效显著,但也面临南北经济增长不平衡、区域创新能力差距较大、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任重道远、蓝海经济发展缓慢等问题。统筹推进区域协调发展与区域高质量发展,构建更高质量、更有效率、更加公平、更可持续的区域高质量协调发展新格局,是当前中国区域发展的核心任务。从寻求区域协调发展到追求区域高质量协调发展,不仅体现了区域发展理念的变革,也适应了当今中国区域发展转型的需要。为促进区域高质量协调发展,"十四五"期间,中国应继续以四大板块战略为基础,以重点带区战略为骨架,统筹各大板块和带区发展,深化完善"4+X"区域发展总体战略,推动形成点线面结合的国家区域发展战略体系;以构建横跨东中西、连接南北方的"三横三纵"国土空间开发主架构,建立以城市群和都市圈为主要载体的增长极网络,以及制定实施国土空间开发负面清单制度为重点,进一步完善国土空间治理体系;加快"C"形沿边开放经济带建设,进一步加大内陆开放力度,全力培育三大海洋经济区,推动形成陆海统筹以及沿海、沿边和内陆三线协调的全域开放格局。在此基础上,还应积极帮助东北地区实现脱困振兴,大力培育中西部地区先进制造业基地,制定实施相对贫困地区扶持政策,加快推进现代基础设施一体化。
[期刊] 旅游学刊  [作者] 宋瑞  
"十四五"时期是我国迈向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重要时期,也是转变发展方式、优化经济结构、转换增长动力的关键时期。面对世界大变局和更加复杂的外部环境,面对二战以来最严重的全球危机——新冠肺炎疫情大流行,要实现经济高质量发展、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更多期盼的既定目标,包括旅游业在内的各个领域皆须审时度势,客观分析未来5年内外环境的变化,并对关乎全局的核心命题做出理性思考和系统部署。
[期刊] 教育与职业  [作者] 刘衎  段进军  陆彩兰  
“十四五”时期,长三角高等职业教育一体化发展意义重大。当前,在长三角高职教育一体化发展过程中,仍面临资源配置空间不均衡、顶层设计与组织保障缺乏、合作模式单一、多个堵点阻碍要素跨区流动等问题。因此,要在更好发挥政府作用、打好一体化基石的同时,让市场配置教育资源的作用充分体现,通过加强制度、标准建设,打造长三角特色高职教育品牌。
[期刊] 改革  [作者] 彭超  刘合光  
当前是"十三五"收官和"十四五"谋划的重要时期,恰逢"两个百年目标"交接、精准脱贫与乡村振兴衔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深化"五期交汇"的重要历史节点。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体现在农业农村现代化所面临的问题上,则事关消费、技术、业态、成本、要素、制度、供需、基建、生态、民生等多个方面。未来应把握政策改革的方向,在顶层设计上转向城乡融合发展,政策支持更多地向农村发展倾斜,实现财政支农资金集约化和市场化使用,坚持保供给、调结构、转方式并行,统筹国际国内两个市场、两种资源,更加依靠信息化技术促进政策落地,科学制定农业农村现代化"十四五"规划。
[期刊] 经济纵横  [作者] 洪群联  
高质量发展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主题,作为我国三次产业中增加值占比最高、吸纳就业最多、利用外资最大的行业,实现服务业高质量发展有着重要意义。充分体现新发展理念是服务业高质量发展的核心要义。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服务业创新更加活跃、结构更加协调、发展更加绿色集约、对外开放加快推进、就业"主渠道"功能显著,高质量发展基础更加牢固。但服务业质量和效益不高,特别是劳动生产率偏低、现代化程度不高、国际竞争力较弱,对制造强国建设和人民美好生活需要的支撑保障还不充分,与高质量发展要求还有一定差距。"十四五"时期,必须牢牢把握进入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的战略逻辑,以高质量发展为主题,以创新为基点,以改革开放为关键举措,更多依靠市场机制和现代科技创新,营造良好创新环境,扩大有效供给,提高服务效率,提升消费满意度,构建优质高效、结构优化、竞争力强的服务产业新体系,促进服务业繁荣发展。
[期刊] 图书馆论坛  [作者] 范周  侯雪彤  
"十四五"时期我国进入新发展阶段,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公共文化服务面临新发展形势,推动公共文化服务体系迈向更广空间、更深层次、更高水平的高质量发展目标和路径变得更加明确。在此背景下,文章分析"十四五"时期公共文化服务高质量发展的五大新内涵,探讨需要处理好的四大关系,提出进一步完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发展路径。
[期刊] 经济师  [作者] 李盛祥  
青岛市崂山区以科技立区、以科技兴区、以科技强区,创新早已成为流淌在崂山血脉里的最强发展基因。党的十九大以来,崂山以创新为第一动力,深刻把握产业发展大势,不断优化产业生长环境、推动产业要素集聚,推进产业尤其是高端产业高质量发展。虚拟现实作为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链的前沿,正持续催生出新产业、新模式、新业态;随着5G进入广泛应用阶段,必将出现突破式发展,谁抢占了这块产业发展高地,谁就能在未来竞争中占得先机。近年来,崂山区暨实现了虚拟现实从无到有、从有到优的突破后,提出打造"中国虚拟现实产业之都2.0"。展望"十四五",如何把崂山虚拟产业发展优势继续做大,让崂山虚拟现实产业发展动能持续增强,以虚拟现实产业的快速发展推动区域发展进入全国"第一方阵"、位列全国"第一梯队",应认真梳理考量。
[期刊] 中国农村经济  [作者] 魏后凯  
"十四五"时期是中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转折时期,其规划制定必须处理好继承和创新的关系,实现继承性与创新性相统一。新中国70年的持续发展、40多年的农村改革经验以及"十三五"规划的有序推进,为"十四五"时期中国农村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随着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脱贫攻坚目标的实现,中国将进入高水平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进而向富裕社会迈进的"后小康"时代,国家"三农"工作的重点将逐步由脱贫攻坚转移到全面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上来。在"十四五"时期,立足"两个阶段"发展目标,进一步巩固提高农村全面小康质量、为农业农村基本现代化开好局将成为核心主题。围绕这一核心主题,中国农村发展需要着力解决好五个重大问题,即建设高水平的农村全面小康、夯实农业农村基本现代化的基础、实现由脱贫攻坚到乡村振兴的转型、破解粮食安全和农民增收难题以及推动农村改革由试点走向全面推开。
[期刊] 经济问题  [作者] 王云珠  
在"碳达峰、碳中和"目标下,"十四五"期间能源的增量主要由非化石能源提供,特别是由可再生能源提供。山西作为能源革命排头兵,为贯彻国家能源安全新战略,落实我国碳减排国际承诺,要把发展可再生清洁能源摆到更加突出位置,发挥可再生能源在中国减排路径中重要作用。概括分析了山西省"十三五"以来光伏、风电等可再生能源发展现状和存在的问题,提出今后加快山西省能源结构调整、促进可再生能源健康发展的建议。研究认为,要坚持科学规划,促进山西新能源与电网协调发展,深化电力市场改革,建立适应高比例新能源发电的电力市场机制,加快推广已经成熟的风电、光伏发电和电动汽车等低碳技术,完善分布式能源、风光(水)储一体化、源网荷储一体化等新能源开发利用政策等,提升可再生能源持续发展能力,助推山西能源革命和绿色低碳转型发展。
[期刊] 经济纵横  [作者] 马涛  常晓莹  黄印  
"十四五"时期是我国经济实现创新驱动发展的关键时期,东北地区的全面振兴则面临着"双重困境"的考验。东北老工业基地振兴问题本质上是我国区域经济长期不均衡增长的局部和阶段性表现,但对我国经济实现创新驱动型发展也具有重要意义。"十四五"时期东北实现创新驱动型发展的目标在于融入并在现代化经济体系中确立自己的竞争优势,但不平衡性与不确定性相互交织,且具有长期性与不可跨越性,需要在深化市场化改革中寻求定位。对此,可从基本前提、基本支撑、基本途径、基本抓手和基本保障五个方面厘清相应的政策设计思路。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