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8003)
- 2023(11747)
- 2022(10576)
- 2021(10102)
- 2020(8509)
- 2019(19908)
- 2018(19959)
- 2017(38220)
- 2016(21121)
- 2015(23734)
- 2014(24051)
- 2013(23559)
- 2012(21489)
- 2011(19064)
- 2010(18861)
- 2009(17362)
- 2008(16578)
- 2007(14258)
- 2006(12503)
- 2005(10687)
- 学科
- 济(78428)
- 经济(78302)
- 管理(59334)
- 业(55473)
- 企(47090)
- 企业(47090)
- 方法(36870)
- 数学(31778)
- 数学方法(31336)
- 农(21543)
- 财(19749)
- 中国(19716)
- 学(19132)
- 地方(17940)
- 业经(17545)
- 制(15271)
- 理论(14330)
- 农业(14198)
- 和(13516)
- 环境(12845)
- 贸(12743)
- 贸易(12735)
- 务(12588)
- 财务(12522)
- 财务管理(12498)
- 技术(12456)
- 易(12293)
- 企业财务(11771)
- 教育(11335)
- 划(11332)
- 机构
- 大学(291453)
- 学院(288508)
- 管理(116496)
- 济(106229)
- 经济(103540)
- 理学(101489)
- 理学院(100301)
- 管理学(98523)
- 管理学院(98003)
- 研究(94187)
- 中国(68576)
- 京(62495)
- 科学(61223)
- 财(48850)
- 所(46862)
- 农(45713)
- 业大(44659)
- 中心(43210)
- 研究所(42977)
- 江(41345)
- 范(40638)
- 师范(40285)
- 北京(39518)
- 财经(39351)
- 农业(35676)
- 经(35658)
- 院(34939)
- 州(34070)
- 师范大学(32837)
- 技术(30552)
- 基金
- 项目(203765)
- 科学(158875)
- 研究(149519)
- 基金(145675)
- 家(126736)
- 国家(125644)
- 科学基金(107646)
- 社会(91672)
- 社会科(86430)
- 社会科学(86407)
- 省(80263)
- 基金项目(78800)
- 自然(71153)
- 自然科(69417)
- 自然科学(69398)
- 教育(68697)
- 自然科学基金(68115)
- 划(67970)
- 编号(62532)
- 资助(59489)
- 成果(50615)
- 重点(45253)
- 部(44354)
- 课题(42774)
- 发(42758)
- 创(42020)
- 创新(39038)
- 科研(38856)
- 项目编号(38251)
- 大学(37882)
- 期刊
- 济(115642)
- 经济(115642)
- 研究(82655)
- 中国(54817)
- 学报(46463)
- 科学(42956)
- 农(40723)
- 管理(40316)
- 财(37001)
- 教育(35761)
- 大学(34991)
- 学学(32461)
- 农业(28528)
- 技术(25128)
- 融(20836)
- 金融(20836)
- 业经(19265)
- 财经(18103)
- 图书(17925)
- 经济研究(16878)
- 问题(15293)
- 经(15210)
- 科技(14685)
- 业(14622)
- 资源(14360)
- 理论(14253)
- 版(13685)
- 技术经济(13354)
- 实践(13341)
- 践(13341)
共检索到411823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现代城市研究
[作者]
黄泓怡 彭恺 邓丽婷
“生活圈”理念在很大程度上能够覆盖居民的生活需求,体现居民的真实生活内容。在我国当前城市空间发展侧重“存量规划”的阶段,老旧社区公共服务设施的配置无法较好体现居民的实际需求,存在种种问题。文章引入生活圈理念,运用模糊层次分析法,从居民需求角度构建老旧社区公共服务设施满意度评价体系,并以武汉知音东苑社区为研究对象进行实证分析并提出微更新改造方案,旨在为老旧社区公共服务设施配置更新提供思路与方法。
[期刊] 现代城市研究
[作者]
葛丹东 梁浩扬 童磊 郑艳艳
将城市社区建设中彰显人本关怀的"生活圈"理念引入乡村建设领域,以衢州市芳村为例展开了乡村生活圈营建思路探讨:(1)跨村界组织乡村社区生活圈空间范围;(2)"层级化、场景化"构建生活圈内容体系;(3)"多中心"组织生活圈空间结构;(4)"差异化、精准化"配置公共服务资源;(5)"人本化、绿色化"组织交通路网,营造交通场景;(6)"产居一体化"引导生活圈产业布置。通过芳村乡村生活圈的建设探讨,期望为未来乡村社区的探索实践提供一种新的思路和参考。
关键词:
社区化 生活圈 空间营造 衢州芳村
[期刊] 建筑经济
[作者]
吕明书 潘百红 曹建文
老旧小区的更新改造是一项民生工程。文章结合全龄友好社区理念,对我国老旧小区的更新改造展开讨论。通过剖析我国老旧小区改造的现状,分析全龄友好社区理念下老旧小区更新改造的意义;提出“以人为本”的老旧小区更新改造原则,研究提出“建筑的微修复、环境提质改造及管理模式完善”等更新改造策略。
关键词:
全龄友好社区 老旧小区 更新改造
[期刊] 现代城市研究
[作者]
彭正洪 李承聪 焦洪赞
社区生活圈是居民完成日常生活行为的基础空间单元,如何界定社区生活圈的范围、评价社区生活圈的质量成为了"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引导下的城市规划理论的一个核心问题。社区生活圈实质上表征的是社区居民与社区物质空间的供需关系,因此,社区生活圈测度方法需要关联居民活动的社会空间与物质空间,还原社区居民群体获取社区公共服务的全过程。在城市大数据时代背景下,文章提出了一种融合居民日常生活调查与居住小区周边物质环境调查的生活圈测度方法。该方法基于社区居民手机信令与社区周边电子地图POI数据,通过手机信令调查居民日常生活范围,电子地图POI数据调查社区周边物质环境,结合两类数据推测社区居民在社区周边的实际活动范围,进一步识别与测度社区生活圈。为了验证方法的有效性,文章针对武汉市典型社区的生活圈进行了对比研究,研究结果表明该方法能够反映不同社区生活圈空间特性。
[期刊] 现代城市研究
[作者]
王存颂 黄经南 刘奇志
快速城镇化给我国城市带来了大量的“副产品”——非正规空间。在诸多老旧社区中,由于历史、产权、管理体制等原因,被流动摊贩等就业人口临时占用的非正规公共空间更是广泛存在,并成为目前社区改造规划工作中的难点。文章总结了老旧社区非正规公共空间的基本特征并提出了此类公共空间治理的规划策略,即原址保留划定摊贩空间、分时段引导功能转换、社区柔性管理。最后,文章以武汉市六合社区为例进行探讨。
关键词:
非正规空间 复合功能 流动摊贩 社区改造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张慧颖 陈君彦 张颖春 陈丽然
[期刊] 城市发展研究
[作者]
颜文涛 李子豪 菅天语 林峰田 谢俊民
老旧社区更新工作被视为重大的民生工程,但将空气环境因素考虑在内的规划研究仍然不足。通过针对老旧社区的生态化更新,降低空气污染物浓度和居民污染暴露风险,促进居民身心健康尤为必要。基于居民呼吸健康与老旧社区建成环境要素的相互关系的辨析,从“污染暴露识别、空间形态优化、功能布局适应”三个方面,构建空气环境健康导向下的老旧社区生态化更新理论框架。在此基础上,以北京白塔寺片区作为案例样本,总结其空气污染暴露风险特征与主要成因。运用CFD数值模拟,对多种空间布局方案进行比较分析,提出主动改善空气环境质量的空间形态优化策略,以及形成适应空气环境质量的社区功能布局方案,以期为社区生态化更新实践提供路径引导。
[期刊] 城市发展研究
[作者]
高岳 李峰清 黄璜
以上海老旧社区加装电梯微更新为例,从网络化视角解析我国大城市人居空间更新博弈过程,并据此优化社区存量规划工作方法及治理策略。研究具体选用"行为者网络理论"等网络分析工具,剖析社区微更新产权变更和报建过程中具有关键影响的"行为者"及其相互作用关系,进而指引存量规划实施和更新政策调整。上海的实践表明,基于网络视角的规划工作方法对老旧社区加装电梯"微更新"具有显著推动作用,对我国大城市高品质人居环境规划建设和精细化治理具有重要学术及实践价值。
[期刊] 现代城市研究
[作者]
杜伊 金云峰
此次研究基于满足居民的日常休闲需求的目标,选择社区生活圈视角研究公共开放空间绩效。首先依据上海市在新一轮总体规划中提出的社区生活圈中对公共开放空间的要求,讨论了生活圈概念,分析了社区公共开放空间的核心价值与标准,并设定空间绩效评价的指标;构建绩效评价的工作框架,借助Arc GIS平台,对各项指标做出具体分析,并得到基于社区生活圈的公共开放空间绩效的5点结论,旨在从规划角度为未来公共开放空间优化提供方向。
[期刊] 城市发展研究
[作者]
孙道胜 柴彦威 张艳
在对人居环境关注的宽度与深度发展之下,居住区规划正在向注重社会生活质量的社区规划转变。在中国,社区存在概念不清,边界不明的问题,亟须从生活空间视角,对社区的概念和空间进行重构。在梳理了国内外社区建设模式、生活空间、生活圈等相关研究的基础上,以北京清河地区为案例,采用GPS数据和活动日志数据,基于个体行为方法,依照功能和可达性两个维度提出日常生活圈的基本概念;并运用AlPhA-ShAPe方法,选择18个社区进行社区生活圈的实证测度。研究结果表明,较之以往居住小区,社区生活圈更能反映居民真实生活空间。研究还证明,AlPhA-ShAPe方法较之传统方法在测度生活圈方面更具优势。
[期刊] 建筑经济
[作者]
张晓东 吴明庆 杨青
老旧社区更新是围绕宜居目标对老旧社区不宜居现状问题的修正,二者高度统一,更新重点宜从建筑舒适性、安全稳定性、生活舒适性、环境适宜性、社区意识等角度梳理出问题清单,结合宜居目标建设体系保证更新的针对性。坚持“总体部署,分类实施”、“摒弃运动式更新,提倡‘微更新’”、“以人为本,共同生产”的“系统谋划、渐近实施”的更新路径。
关键词:
老旧社区 系统更新 共同生产 韧性治理
[期刊] 中国软科学
[作者]
权东计 任宜欣 朱海霞
避免大遗址社区属性和社会价值的弱化,弥补周边社区文化底蕴和情感连结的缺失,有机结合遗产保护和社区发展,是新时代加快构建国土空间规划体系下大遗址特色文化空间的重要任务。通过验证杜陵与社区之间的共生关系,研究杜陵遗产社区内部的共生机制,从功能、情感、文化、经济4个共生维度,提出可以增强共生关系的大遗址区遗产社区生活圈营造策略。
[期刊] 地理科学进展
[作者]
傅行行 申悦
在郊区化和社区生活圈构建的背景下,提高郊区居民日常生活对社区空间的依赖性对于缓解城市发展压力、提高居民生活质量和满意度有重要意义。论文将功能性依赖和情感性依赖2个维度相结合,构建研究框架,将居民的社区依赖性划分为社区依赖、社区依靠、社区认同和社区排斥4种类型。以上海市为案例地区开展实证研究,基于2017年郊区居民行为调查的一手数据,分析居民功能性依赖和情感性依赖的基本特征及其群体间差异,并利用多项Logistics回归模型,研究社区空间特征对社区依赖性的影响。对不同群体和不同社区特征下社区依赖性的模式进行总结,以期为郊区社区生活圈规划提供研究依据。研究结果表明:不同群体的社区依赖性特征存在显著差异,小汽车拥有情况对于功能性依赖和情感性依赖的作用方向相反;社区设施密度主要影响居民对社区的功能性依赖;社区绿地率对功能性依赖和情感性依赖都有显著的积极影响;居民对社区的主观评价主要影响情感性依赖。社区生活圈的规划应改善社区环境质量,合理配置绿地、开敞空间和休闲设施,提高社区商业设施等级和质量,同时也要注重加强社会环境的建设。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郭念发 王录仓 常飞 马平易 廖婷 付淼
文章以兰州市主城区为例,基于5min、10min、15min三级社区生活圈,结合幼儿学位、适龄儿童、路网等数据,从结果均等(供需)与机会均等(可达性)出发,运用叠加分析方法评价了学前教育资源的均等性,分析了圈层放大对均等性的影响以及空间优化策略。结果表明:①三级社区生活圈中,学前教育资源供需基本匹配,供需平衡的数量远高于供过于求和供不应求。随着生活圈放大,“供过于求”和“供不应求”的生活圈数量递减,当学龄儿童无法实现就近入园时,可以通过调节就学半径和范围来实现供需平衡。②5min生活圈中“可达性适中”的区域分布面积较广,且基本均匀分布,幼儿可就近便利入园。随着生活圈的放大,“可达性低”的生活圈数量递增、覆盖面扩大,反而造成入园不便。③学前教育资源配置的均等性较高,尤其在5min生活圈表现更突出。伴随着生活圈放大,均等性下降。据此,基于供需和可达性优化思路,提出需新增幼儿园33所、学位8910个,优化168个5min生活圈路网。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李学锋 霍子文 杨开忠 夏源
通过理论分析论证生活圈建设具有阶段性特征,然后以榆林市榆阳区为例进行案例研究,总结出典型中小城市生活圈的建设路径,并得出以下结论:首先,中小城市的社区生活圈构建具有典型意义,既适应中小城市衔接城乡、宜居舒适的特点,又能满足中小城市对社会治理、活力塑造的需求。其次,中小城市社区生活圈构建需要结合地区的发展特点,在精准人群画像基础上,综合考虑地区未来的城镇化水平、产业发展阶段、相关政策影响,据此制定生活圈构建策略。最后,中小城市社区生活圈构建应重点把握城乡统筹、以人为本、差异化公共服务供给三个方面。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
推荐搜索
老旧小区改造居民满意度评价研究——基于FAHP与机器学习的分析
制度演进与城市旧城区更新活动的实证研究——以武汉市汉正街为例
城市居民环城游憩满意度评价——以武汉市为例
基于居民满意度的城市老旧住宅小区综合整治优先级研究——以哈尔滨市小康住宅示范小区为例
具有文化认知的老街区生活圈公共空间更新研究——以秦皇岛道南街区为例
政府向社会组织购买公共服务满意度研究——以武汉市为例
CSI理论框架下农户农地转出满意度影响因素分析——以武汉城市圈典型地区调查为例
浙江省老旧小区海绵化改造满意度及其影响因素研究——以杭州和宁波试点小区为例
城市残疾人休闲活动满意度调查研究——以长沙、武汉、南昌三地为例
乡村旅游者乡愁体验对满意度的影响研究——以武汉市石榴红村为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