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5002)
2023(7350)
2022(6015)
2021(5917)
2020(4845)
2019(10887)
2018(10879)
2017(16947)
2016(10763)
2015(12150)
2014(12358)
2013(10912)
2012(10149)
2011(9286)
2010(9993)
2009(8960)
2008(8582)
2007(8196)
2006(7467)
2005(6923)
作者
(26581)
(21987)
(21847)
(21027)
(14142)
(10599)
(10048)
(8657)
(8347)
(8190)
(7590)
(7384)
(7213)
(7126)
(6924)
(6899)
(6684)
(6682)
(6482)
(6371)
(6070)
(5537)
(5517)
(5251)
(5235)
(4993)
(4942)
(4920)
(4542)
(4518)
学科
管理(29080)
(27320)
(24344)
企业(24344)
(24199)
教育(24169)
经济(24161)
中国(17247)
技术(16144)
理论(13069)
教学(11852)
(11423)
技术管理(11316)
(8063)
业经(7188)
研究(7043)
方法(6875)
学法(6756)
教学法(6756)
(6717)
(6566)
学理(5641)
学理论(5641)
(5601)
(5581)
银行(5564)
(5395)
地方(5389)
学校(5352)
思想(5345)
机构
大学(140188)
学院(131649)
研究(48290)
管理(43668)
(40788)
经济(39427)
理学(36372)
理学院(35821)
教育(35815)
管理学(34988)
管理学院(34684)
(31608)
(31402)
师范(31238)
中国(28868)
科学(27777)
师范大学(25390)
(25119)
(22929)
中心(21430)
北京(21275)
技术(21140)
(20681)
研究所(20589)
职业(19474)
(19308)
(17548)
(16871)
业大(16000)
财经(15433)
基金
项目(80995)
研究(71426)
科学(65612)
基金(51687)
教育(44178)
(43052)
国家(42415)
社会(41021)
社会科(38327)
社会科学(38320)
(36261)
科学基金(36239)
编号(32379)
(32021)
成果(30841)
课题(27887)
基金项目(26183)
(23968)
(23301)
规划(21263)
创新(20449)
自然(20391)
重点(20157)
自然科(19999)
自然科学(19993)
项目编号(19937)
自然科学基金(19662)
资助(19254)
(19225)
(18543)
期刊
教育(67498)
研究(55796)
(49946)
经济(49946)
中国(47418)
管理(19460)
学报(18579)
技术(18236)
职业(16709)
(16536)
大学(16458)
科学(16239)
(15532)
学学(11905)
图书(11491)
(10627)
论坛(10627)
技术教育(10431)
职业技术(10431)
职业技术教育(10431)
农业(10404)
(10303)
金融(10303)
高等(10278)
科技(9226)
书馆(8927)
图书馆(8927)
高等教育(8773)
财经(8096)
(7945)
共检索到230487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中国高等教育  [作者] 孟建伟  
当今的大学教育在不断走向知识化、学科化、专业化和体系化的过程中,的确存在着一种值得特别注意的倾向,那就是教育与生活的脱节。当然,教育应当遵循自身发展的逻辑,同实际的生活保持其相对独立性。它不应当同化于生活,而应当高于生活。否则,大学就失去其应有的思想和精神高度。但是,教育又不能脱离生活,因为生活乃教育之根。教育应当源于生活,同时又服务于生活。可以说,教育的最终目的就是为了使人获得更好的生活。如果教育不能及时从生活中汲取创造的灵感和营养,不能引领生活
[期刊] 教育发展研究  [作者] 马祥武  
技能型创新人才是国家创新型人才的重要组成部分。从我国建设创新型国家的战略目标出发,职业教育必须肩负起技能型创新人才培养的重要使命。培养技能型创新人才的是一项艰巨工程,必须要形成政府、企业、职业学校共同努力的建设格局,要创建开放的创新教育环境,注重教育各领域及教育教学内部各环节之间的有机联系,形成多元的课程体系,激发学生的动力和潜能。
[期刊] 中国成人教育  [作者] 姜文  
建设创新型国家,关键在于人才,特别是杰出创新人才。钱学森提出"为什么我们的学校总是培养不出杰出人才"的疑问,不仅反映了中国创新人才培养的困境,更对整个社会和教育界提出了反思和改革的要求。本文从"钱学森之问"所引发的讨论入手,探究疑问背后之实质,最后从国家政策引导、按教育规律办学、用人机制保障三个层面提出关于创新人才培养的思考和建议。
[期刊] 中国高等教育  [作者] 马继刚  李小北  
如何将科研强势转化为人才培养优势,以加强大学生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为核心目标,积极推进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创新,是我国研究型大学面临的严峻挑战。四川大学在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专家组离校后,重新审视和研究学校的本科教育教学工作,力图把好的经验和做法固化下来,建立和完善保障本科教学质量的长效机制,着力构建研究
[期刊] 职业技术教育  [作者] 程宜康  
技术素养是技术应用型人才的基本标志,其内涵及养成策略是由技术的特征所决定。高等(职业)技术教育的人才培养需要高度重视技术素养的养成,加强技术训练与技术实践,依据技术流程(产品生产过程与岗位工作过程)进行教学流程改造,特别是作为技术素养的核心要素——技术思维和技术文化,需要通过教学模式的设计和实施,促进技术思维力和技术文化能力的形成。
[期刊] 中国高等教育  [作者] 姚聪莉  任保平  
著名的"钱学森之问"——"为什么我们的学校总是培养不出杰出人才?"提出了中国教育事业发展的一道艰深命题,需要整个教育界乃至社会各界共同破解。国家教育规划纲要明确提出了高等教育的发展任务:牢固确立人才培养在高校工作中的中心地位,着力培养信念执着、品德优良、知识丰富、本领过硬的高素质专门人才和拔尖创新人才。"钱学森之问"、教育发展纲要的强调,使创新人才培养、教学质量成为热议的话题,但是这只是创新人才培养的现实呼唤,要使大学能够实现创新人才培养目标,还必
[期刊] 中国软科学  [作者] 贾德忠  
创新人才培养是提高我国科技创新能力的基础工程。本文回顾了我国创新人才培养的现状及其对科技创新投入和创新效率的影响,分析了制约我国高校创新人才培养的主要原因,并从强化创新观念、对高校进行科学分层与定位、建立健全多渠道资金筹措机制、优化高等教育资源配置、扩大创新人才培养规模等方面提出初步思考。
[期刊] 中国成人教育  [作者] 王彦杰  
医学独立学院为地方卫生事业的发展提供了大批人才,但是在我国经济产业格局变化背景下,高等教育处于转型的关键时期,医学高等教育体系也必然重新整合,办学定位与人才培养定位能否适应时代要求,决定着医学独立学院的命运。特别是在社会创新人才的培养过程中,虽然医学独立学院为创新人才的培养做了许多有益的探索,但是依然存在着不少的疑问与困惑,需要不断地探索和破解。
[期刊] 中国高教研究  [作者] 韩翼祥  
大学肩负培养建设创新型国家所需要的创新人才的神圣使命和职责。因而,如何培养创新人才,成为世界高等教育热点和重大研究课题。笔者着重从学术文化、精神文化和制度文化的视角,对大学培养创新人才进行了论述。
[期刊] 职教论坛  [作者] 蔡建国  王青  
职业技能活动导向教学等教学模式的深入实践,任务驱动、情境教学等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运用,对高素质技能型人才的培养发挥了显著作用,被行业、企业普遍认可。但面对高素质技能型创新人才培养时,这些方式、方法在教学执行过程中仍存在一些难点和问题。就存在的部分问题做了较为细致的思考,并提出了解决办法。
[期刊] 教育研究  [作者] 刘彭芝  
培养一大批拔尖创新人才是建设创新型国家、增强国际竞争力的客观要求。中学培养拔尖创新人才,需要具备长远的眼光、发现的眼光、全面的眼光,需要处理好办学思想和体制机制中无为和有为的关系、整体适应和局部突破的关系。旗帜鲜明、坚定不移地实施素质教育是培养拔尖创新人才的时代选择。
[期刊] 教育发展研究  [作者] 张绪培  
一、纠正被颠倒的教育节奏当前,在"不能输在起跑线上"口号的导向下,教育的功利性已经到了登峰造极的地步。教育如果只是为了追逐功利,就不再高尚,同时也失去了灵性,显得庸俗。如今的孩子学得太苦,而且几乎是越小学
[期刊] 教育研究  [作者] 金生鈜  
公民的道德品质、理性参与能力和社会责任感是社会健康发展的必要条件。公民教育的目的是培养公民意识、公民能力和公民品质。成人教育作为一种制度化的继续教育方式 ,是成年公民教育的重要途径。成人教育必须在价值取向上完成向公民素质培养的转向 ,把现代意义上的公民素质的提升和成年人公民的培养作为成人教育的首要目的。
[期刊] 全球教育展望  [作者] 崔军  汪霞  
大学国际化是培养创新人才的重要途径。就人才培养的要素而言,专业建设与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是龙头,课程与教学是着力点,实践环节是催化剂,师资团队是保障,而培养高质量的创新人才是根本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大学国际化应更多涉及专业、课程、教学及师资等核心要素的深层次变革,才能培养出高素质的创新人才。
[期刊] 高等农业教育  [作者] 赵海霞  李天  傅新红  丁春邦  
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不竭的动力。四川农业大学紧跟时代发展步伐,坚持以人为本,实施人才分类培养和转专业政策、加强实践环节和实施五大计划等措施,力图在教育与经济社会需求紧密结合中探索基于兴趣和自主选择的创新人才培养之路。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