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9815)
- 2023(13839)
- 2022(10701)
- 2021(9692)
- 2020(7712)
- 2019(17398)
- 2018(16795)
- 2017(32048)
- 2016(16667)
- 2015(18533)
- 2014(18193)
- 2013(17276)
- 2012(15546)
- 2011(13681)
- 2010(13156)
- 2009(11615)
- 2008(10851)
- 2007(9363)
- 2006(7716)
- 2005(6101)
- 学科
- 济(71358)
- 经济(71300)
- 管理(49552)
- 业(42063)
- 企(34770)
- 企业(34770)
- 方法(29674)
- 数学(26406)
- 数学方法(26034)
- 业经(19599)
- 中国(19021)
- 农(18360)
- 地方(17592)
- 财(17447)
- 产业(12412)
- 农业(12382)
- 技术(11134)
- 信息(11130)
- 学(11093)
- 和(10934)
- 环境(10912)
- 理论(10907)
- 贸(10872)
- 贸易(10866)
- 易(10537)
- 总论(10248)
- 制(10246)
- 信息产业(9993)
- 务(9641)
- 财务(9588)
- 机构
- 学院(223017)
- 大学(220879)
- 管理(90916)
- 济(90037)
- 经济(88250)
- 理学(79527)
- 理学院(78701)
- 管理学(77434)
- 管理学院(76977)
- 研究(68357)
- 中国(51169)
- 京(44592)
- 财(41294)
- 科学(40576)
- 中心(33729)
- 财经(33180)
- 江(31917)
- 所(30557)
- 经(30517)
- 业大(30131)
- 范(29666)
- 师范(29377)
- 农(28943)
- 经济学(28408)
- 研究所(27979)
- 北京(26867)
- 院(26644)
- 经济学院(25774)
- 州(25489)
- 财经大学(25108)
- 基金
- 项目(164169)
- 科学(131547)
- 研究(124756)
- 基金(119257)
- 家(103081)
- 国家(102255)
- 科学基金(89883)
- 社会(81090)
- 社会科(76972)
- 社会科学(76954)
- 省(64634)
- 基金项目(63095)
- 教育(57943)
- 自然(55814)
- 自然科(54545)
- 自然科学(54535)
- 划(53951)
- 自然科学基金(53495)
- 编号(51494)
- 资助(46105)
- 成果(39812)
- 重点(37136)
- 发(36245)
- 部(35977)
- 创(35889)
- 课题(34603)
- 国家社会(34565)
- 创新(33492)
- 项目编号(31801)
- 制(31691)
共检索到312335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财经问题研究
[作者]
张娟
生成式AI的引入与新时期我国数字政府建设的协同高效需求高度契合,这使数字政府建设脱离了对强人工智能时代的想象,走向全面的初级场景构建阶段。生成式AI嵌入数字政府建设能够大幅增强数字政府结构的协同性、提升数字政务服务的亲民性、提高公共治理的科学性。通过价值上的审思可以发现,生成式AI嵌入数字政府建设也伴随着国家数据主权安全风险、个人信息安全风险、资本侵蚀风险和资本同化风险。因此,为了推动技术理性与价值理性相合,应加强技术合规建设以维护国家数据主权安全,引入多部门协同配合以增强个人信息安全,规制资本行为以提高公共治理福祉,从而对生成式AI嵌入数字政府建设进行智能补强。
[期刊] 情报理论与实践
[作者]
刘玮
[目的/意义]通过分析ChatGPT类生成式人工智能嵌入数字政府的技术可供性,探寻ChatGPT类生成式人工智能对数字政府建设带来的机遇与挑战,并提出应对方法。[方法/过程]基于技术可供性理论,构建以“生产—社交”可供性为主线的理论分析框架,分析ChatGPT类生成式人工智能嵌入数字政府建设的可供性。[结果/结论]ChatGPT类生成式人工智能为数字政府建设提供生产可供性与社交可供性,为深化数字政府建设提供新的机遇与技术支持。但人工智能技术本身、政府、开发者及其他行动者对技术可供性具有多重约束,限制了ChatGPT类生成式人工智能与数字政府的耦合。因此,应促进技术的完善与协作来提高技术与数字政府的适配性,通过完善数据共享机制为技术嵌入做好铺垫,并做好数据安全工作,更好地促进ChatGPT类生成式人工智能嵌入数字政府建设。
[期刊] 外国经济与管理
[作者]
朱晓妹 王森 何勤
无人驾驶、智能客服机器人、智能财务机器人等人工智能应用给大众带来了许多便利,也给各行业带来巨大效益,因此,在生活与工作场景中迅速普及。本文关注人工智能引入工作场所后,富有创造性和人机协作能力的岗位技能要求对员工工作积极性的影响。本文认为,在人工智能应用的场景下,岗位技能要求的提高有助于员工从重复、繁杂的工作中解脱,使其更能体会工作的价值感、意义感和成就感,获得工作胜任的愉快心理体验,激发他们的工作积极性。本文通过实证检验发现,人工智能引发的岗位技能要求可以通过提升员工的胜任感进而增强他们的工作旺盛感,而且,员工与智能机器之间配合度越高,员工得到智能机器的工作支持越大,技能要求提升会让员工体会更强的胜任感,精力会更旺盛。人工智能技术应用通过改变工作要求重塑员工心理,特别是随着人工智能技术在工作场所的普遍运用,员工的工作状态和积极性亟需关注。本文将人工智能引入组织心理领域,丰富了岗位要求与工作旺盛感关系的研究,也为企业合理激发员工工作旺盛感提供了启示。
[期刊] 外国经济与管理
[作者]
朱晓妹 王森 何勤
无人驾驶、智能客服机器人、智能财务机器人等人工智能应用给大众带来了许多便利,也给各行业带来巨大效益,因此,在生活与工作场景中迅速普及。本文关注人工智能引入工作场所后,富有创造性和人机协作能力的岗位技能要求对员工工作积极性的影响。本文认为,在人工智能应用的场景下,岗位技能要求的提高有助于员工从重复、繁杂的工作中解脱,使其更能体会工作的价值感、意义感和成就感,获得工作胜任的愉快心理体验,激发他们的工作积极性。本文通过实证检验发现,人工智能引发的岗位技能要求可以通过提升员工的胜任感进而增强他们的工作旺盛感,而且,员工与智能机器之间配合度越高,员工得到智能机器的工作支持越大,技能要求提升会让员工体会更强的胜任感,精力会更旺盛。人工智能技术应用通过改变工作要求重塑员工心理,特别是随着人工智能技术在工作场所的普遍运用,员工的工作状态和积极性亟需关注。本文将人工智能引入组织心理领域,丰富了岗位要求与工作旺盛感关系的研究,也为企业合理激发员工工作旺盛感提供了启示。
[期刊] 中国科技论坛
[作者]
汪琛 孙启贵 徐飞
伦理价值已经成为医疗人工智能持续发展必要的衡量要素,既往研究详细梳理和分析了不同应用场景下医疗人工智能可能存在的伦理与道德问题,并尝试提出针对不同医疗情景的治理建议,但面对智能化医疗转型中系统性的伦理价值缺失,鲜有整体性的综合研判。本文运用社会-技术转型理论,立足宏观地景与微观利基双重层面,洞悉目前医疗人工智能伦理治理存在的不及之处,以未来智能医疗社会-技术体制的塑成路径为切入,认为社会网络对话机制、制度革新与社会实验是伦理价值嵌入医疗人工智能设计的可行路径,强调多元利益相关者的平等协商、多维制度规范间的协同共进以及社会-技术实验的实践反馈是医疗人工智能“科技向善”的必要保障。
[期刊] 比较教育研究
[作者]
王瑜 汤同
以ChatGPT为代表的生成式人工智能(AIGC)可以在实现研究对象的全球性拓展、研究数据的形象化采集以及研究成果的智能化产出等方面给比较教育研究带来突破性的技术赋能。同时,研究者们也应警惕如文化失声的技术陷阱、西方中心的话语殖民、去情景化的方法困境等潜在的技术主义价值隐患,积极在本土文化继承、学科话语自主以及实践问题导向方面做出应有努力。基于此,比较教育研究应积极应对此次技术变革,在认识层面应重视研究内容的文化性,强化境域性的跨文化理解;在功能层面应强调研究话语的自主性,强化本土理论的生成与传播;在方法层面应注重研究问题的实践性,强化具身性的在场研究。
[期刊] 中国科技论坛
[作者]
汪太贤 唐祎
人工智能嵌入治理最为突出的特征是人类角色被替代,人类的决策和理性能力开始被弱化,转向算法决策、算法理性和算法支配的治理形态,潜在智能技术治理价值负向实现的隐忧,政府治理活动在实际运行中存在数据共享的不安全性、治理责任的模糊性、算法公正减损化以及技术依赖的自主性损害等负向价值问题。为了确保人工智能算法朝着改进政府治理绩效、提升政府治理优良性和有效性的目标行进,需要把增进人类福祉作为公共行政终极价值,从保障数据安全、明晰算法问责、增强算法透明度以及提升主体自主性等方面促使政府治理回归“以人民为中心”的本质特征,实现智能技术治理目的性和工具性的统一。
关键词:
人工智能 政府治理 算法行政 负向价值
[期刊] 实验技术与管理
[作者]
崔业梅 杨焕峥 徐玲
为缓解学生在学习嵌入式人工智能与物联网技术时缺乏教学项目、学习困难的问题,提出了“在线机器学习+图形模块编程”的教学理念。硬件方面采用ESP32开发板,结合一系列传感器模块和面包板,灵活搭建实验项目电路。软件方面采用Edge Impulse在线机器学习网站、Arduino IDE软件、Mixly图形化编程软件、MixIO物联网云平台相结合的方式,具有使用简单、功能强大、兼容性、延续性和生态性好的特色。开发了人工智能颜色检测与识别、温度检测与预测、风机故障预测等图形化编程教学项目并用于实验教学,旨在培养符合人工智能训练师、人工智能工程技术人员等职业要求的专业人才。
[期刊] 中国成人教育
[作者]
于浩 张文兰 杨雪琼
ChatGPT的出现意味着生成式人工智能又一次掀起了信息化革命的浪潮。本文详细概述了生成式人工智能的发展历程,对生成式人工智能在教育领域的应用现状进行了深入分析,发现该技术存在不透明性和不可解释性、数据隐私和安全、个性化和公平性、有效性和可靠性四个方面的问题,并提出了相应的解决策略,然后从个性化教育、智能教学、联合教育及虚拟教学四个方面,展望了未来教育领域中生成式人工智能的发展趋势,旨在为该领域的研究和实践提供重要的参考价值。
关键词:
生成式人工智能 应用 发展前景
[期刊] 征信
[作者]
胡元聪 张馨予
分析人工智能时代侵犯个人信息的典型表现、政府干预的理论依据以及个人信息保护政府干预面临的困境,认为我国应致力于追求人工智能技术创新和个人信息安全保护的协调发展。应该充分发挥政府干预的作用,在法律制定与修改、行业自治、跨境合作以及监管模式等方面选择更有实效的路径,从而实现对个人信息的全面保护。
关键词:
人工智能 政府干预 个人信息 保护路径
[期刊] 教育与职业
[作者]
黄碧珠 江定涛
建设行业产教融合共同体是当前职业教育发展的重要举措之一。生成式人工智能作为一种新型人工智能,与职业教育快速融合,重塑职业教育新形态,表现出互补性、智能性、融合性及共生性等技术—职业教育特性。其可通过形成多模态生成效应、多主体协同效应、市场化运作效应、扁平化治理效应,提升产教融合智能化水平。因此,在明确生成式人工智能嵌入行业产教融合共同体条件、应用场景及支持路径的基础上,可通过推动人机共生、赋能资源供给、统筹多元协作,重塑体现中国特色的产教融合新形态,推进行业产教融合共同体的有效运作。
[期刊] 中国远程教育
[作者]
方兵 胡仁东
人工智能是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重要驱动力量,正在深刻地改变着人们的工作、生活和学习方式。高校作为我国人工智能领域科技创新和人才培养的主要阵地,在推进人工智能高质量发展中发挥着关键作用。本研究以国内建立的72所高校人工智能学院、人工智能研究院为研究对象,围绕其形成动因、存在价值和如何建设等问题构建了我国高校人工智能学院建设的基本分析框架。首先从社会发展要求、国家战略驱动、高校自身改革等层面分析其形成的动力因素;其次依据高校肩负的三大基本职能,从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社会服务维度审视人工智能学院建设的多重价值;最后从"必然与偶然""共性与个性""肯定与否定"三个方面对人工智能学院建设展开哲学思考,旨在进一步明晰我国高校人工智能学院的建设方向。
[期刊] 求索
[作者]
肖峰
人工智能与知识具有紧密的内在关系,它是一种在机器上使用知识去解决问题的技术,这种关系甚至比人工智能与智能的关系更具有基底的意义,正因为如此,人工智能对于知识哲学具有深刻的影响,主要体现在它对知识哲学提出了许多新的问题,如知识的含义问题、知识的类型和知识获取(习得)的方式问题、知识的意义问题、知识活动中的人机合作与分工问题等。探讨这些问题,可以使知识哲学的发展获得来自人工智能的强大推动,从而拓展其视野、丰富其内容,为哲学认识论的研究提供新的对象和领域。
关键词:
人工智能 知识 哲学 技术
[期刊] 图书馆建设
[作者]
杨峰
在生成式人工智能的扩散过程中,应用领域逐步从专用走向通用,从小众化走向普惠化,但其间所带来的机会也并非能惠及社会所有的物理空间和群体,形成了智能鸿沟。人工智能的离心力、穿透力和扩张力,加快了智能鸿沟的生成速度,加深了智能鸿沟的生成程度,加大了智能鸿沟的生成跨度,在不同国家、不同区域、不同行业、不同群体都有可能因人工智能技术拥有和采纳程度差别而产生社会不平等两极分化的智能鸿沟。在对人工智能的神秘感、膜拜感、危机感的交错心理中,更要思考人工智能创新扩散中如何最大程度利用技术和如何做好普惠性包容性的兜底之间的平衡,缩小和弥合智能鸿沟。
[期刊] 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杨晓霞 冯正强
选取国际机器人联合会数据,实证检验人工智能对中国制造业全球价值链嵌入的影响。研究发现:人工智能显著提升了中国制造业全球价值链嵌入程度,这一作用在“一带一路”沿线省份中尤为显著。传导机制分析发现,人工智能通过技术进步、产业融合间接影响中国制造业全球价值链嵌入。门槛检验显示,人工智能对中国制造业全球价值链嵌入的影响存在产业结构高级化水平和人力资本质量的门槛效应,在跨越门槛值后,人工智能的赋能效应显著增强。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