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7066)
2023(10333)
2022(8944)
2021(8581)
2020(7166)
2019(16853)
2018(16935)
2017(32785)
2016(17825)
2015(20336)
2014(20438)
2013(20095)
2012(18118)
2011(16350)
2010(16158)
2009(14518)
2008(13863)
2007(11929)
2006(10288)
2005(8857)
作者
(50845)
(41996)
(41683)
(39802)
(26853)
(20095)
(18886)
(16741)
(16061)
(15033)
(14548)
(14028)
(13345)
(13237)
(12926)
(12750)
(12651)
(12464)
(12027)
(11927)
(10456)
(10272)
(10047)
(9598)
(9460)
(9365)
(9313)
(9231)
(8386)
(8276)
学科
(65503)
经济(65428)
管理(49758)
(47614)
(39736)
企业(39736)
方法(31284)
数学(26699)
数学方法(26362)
(18975)
中国(17304)
业经(15766)
(15441)
(15410)
地方(13988)
理论(13115)
农业(12647)
(11885)
(11491)
贸易(11485)
技术(11332)
(11190)
(11131)
教育(10846)
环境(10310)
(10224)
财务(10162)
财务管理(10146)
企业财务(9556)
(9506)
机构
大学(247297)
学院(245623)
管理(101541)
(90319)
理学(88566)
经济(88107)
理学院(87601)
管理学(86093)
管理学院(85653)
研究(78866)
中国(57141)
(53147)
科学(50982)
(39623)
(38959)
(38737)
业大(38339)
中心(36399)
研究所(35861)
(34973)
(33952)
师范(33662)
北京(33626)
财经(32567)
农业(30163)
(29626)
(29101)
(29038)
技术(27540)
师范大学(27271)
基金
项目(174665)
科学(136149)
研究(130153)
基金(124244)
(107890)
国家(106927)
科学基金(91634)
社会(78504)
社会科(74164)
社会科学(74141)
(68879)
基金项目(66985)
教育(60338)
自然(60283)
自然科(58840)
自然科学(58828)
(58196)
自然科学基金(57732)
编号(55272)
资助(51008)
成果(44868)
重点(38606)
(37888)
课题(37585)
(36843)
(36637)
项目编号(34097)
创新(33977)
科研(33341)
大学(32906)
期刊
(96952)
经济(96952)
研究(70700)
中国(45199)
学报(39164)
科学(36132)
管理(35963)
(35062)
教育(33946)
大学(29721)
(28445)
学学(27465)
农业(24632)
技术(22555)
(18239)
金融(18239)
业经(16957)
图书(16412)
财经(14584)
经济研究(14520)
科技(12961)
理论(12913)
(12415)
问题(12346)
(12237)
实践(12115)
(12115)
情报(11780)
技术经济(11310)
(11253)
共检索到347897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开放教育研究  [作者] 金皓月   余敏杰   张紫徽   李艳  
以ChatGPT为代表的生成式人工智能为学术写作带来了机遇与挑战。然而,少有实证研究关注大学生在学术研究中如何使用生成式人工智能。本研究以Z大学教育学专业34名大二学生为对象,探讨他们在学术写作中如何使用ChatGPT工具,以及该工具助力学术写作的表现。研究发现:1)本科生主要使用ChatGPT锤炼语言、确定选题、制定方案、获取信息、梳理文献和开展评价;2)学生对ChatGPT同一功能的评价存在差异,这些评价并非仅仅基于ChatGPT的功能特点,而是包含其对人的能力发展及情绪的影响等因素的考量;3)和教师点评相比,ChatGPT生成的点评具有“多用陈述句、多用表扬、泛化、平庸、无法动态调整话题和迎合”等特点,学生认为教师的点评更有针对性和启发性。本研究基于本科生和生成式人工智能的互动实践评估该工具的价值和局限,可为高等学校制定相关政策和推进实践提供依据。
[期刊] 开放教育研究  [作者] 金皓月   余敏杰   张紫徽   李艳  
以ChatGPT为代表的生成式人工智能为学术写作带来了机遇与挑战。然而,少有实证研究关注大学生在学术研究中如何使用生成式人工智能。本研究以Z大学教育学专业34名大二学生为对象,探讨他们在学术写作中如何使用ChatGPT工具,以及该工具助力学术写作的表现。研究发现:1)本科生主要使用ChatGPT锤炼语言、确定选题、制定方案、获取信息、梳理文献和开展评价;2)学生对ChatGPT同一功能的评价存在差异,这些评价并非仅仅基于ChatGPT的功能特点,而是包含其对人的能力发展及情绪的影响等因素的考量;3)和教师点评相比,ChatGPT生成的点评具有“多用陈述句、多用表扬、泛化、平庸、无法动态调整话题和迎合”等特点,学生认为教师的点评更有针对性和启发性。本研究基于本科生和生成式人工智能的互动实践评估该工具的价值和局限,可为高等学校制定相关政策和推进实践提供依据。
[期刊] 图书馆建设  [作者] 杨峰  
在生成式人工智能的扩散过程中,应用领域逐步从专用走向通用,从小众化走向普惠化,但其间所带来的机会也并非能惠及社会所有的物理空间和群体,形成了智能鸿沟。人工智能的离心力、穿透力和扩张力,加快了智能鸿沟的生成速度,加深了智能鸿沟的生成程度,加大了智能鸿沟的生成跨度,在不同国家、不同区域、不同行业、不同群体都有可能因人工智能技术拥有和采纳程度差别而产生社会不平等两极分化的智能鸿沟。在对人工智能的神秘感、膜拜感、危机感的交错心理中,更要思考人工智能创新扩散中如何最大程度利用技术和如何做好普惠性包容性的兜底之间的平衡,缩小和弥合智能鸿沟。
[期刊] 学位与研究生教育  [作者] 李志锴   张骁  
人工智能生成内容(AIGC)技术能通过模拟人类思维来辅助文献阅读、扩展写作思路、辅助文本创作和润色语言格式,能够帮助学生更高效和有质量地完成学位论文的写作。然而学界对将该技术应用于学位论文写作存在争议,涉及人才培养、知识产权、信息安全、学术作假等法律问题。人工智能生成内容技术辅助学生学位论文写作的同时存在巨大的应用价值与法律风险。基于包容审慎的法律要求,应当坚持协同共治,坚持技术革新,坚持分类分级监管,在禁止代写行为的同时多措并举规范人工智能生成内容技术在学位论文写作中的应用。
[期刊] 图书馆  [作者] 杨子帅  王颖纯  刘燕权  
为推动图书馆服务与人工智能技术进一步融合,文章通过文献分析法对图书馆服务中人工智能技术的研究现状进行调查并以此为依据,对国内60所省级、省会图书馆,39所"985"高校图书馆进行电话访问和网站调查,对其读者进行问卷调查,将所得数据进行定性分析,探究图书馆服务中人工智能技术的应用现状以及存在问题,并提出建议。
[期刊] 城市发展研究  [作者] 黄鼎曦  
城乡规划行业的设计生产周期产生了大量的非结构化数据,传统信息技术仅实现了对规划成果信息的档案式存储,随着人工智能技术的重要分支——机器学习技术的迅猛发展,对规划全流程知识挖掘辅助提高规划编制科学性和效率成为了可能。通过跨学科文献调研和示范案例实验,展示了规划支持模型智能化和规划文本知识挖掘两方面的技术演进路径。最后,展望了规划编制全过程的人工智能辅助技术总体趋势。
[期刊] 城市发展研究  [作者] 黄鼎曦  
城乡规划行业的设计生产周期产生了大量的非结构化数据,传统信息技术仅实现了对规划成果信息的档案式存储,随着人工智能技术的重要分支——机器学习技术的迅猛发展,对规划全流程知识挖掘辅助提高规划编制科学性和效率成为了可能。通过跨学科文献调研和示范案例实验,展示了规划支持模型智能化和规划文本知识挖掘两方面的技术演进路径。最后,展望了规划编制全过程的人工智能辅助技术总体趋势。
[期刊] 教育发展研究  [作者] 唐汉卫  
生成式人工智能标志着智能技术出现革命性进展,展示出前所未有的“自反性”:认识论意义上的自我反思和调节能力,人机关系上存在脱离控制的可能性、应用后果上的负面效应和更大的不确定性。从自反性的角度看,生成式人工智能的迅猛发展给教育创造了更多机遇,但也隐含着“去教育化、反教育化、伪教育化、非教育化”等风险和挑战。在推进教育数字化、智能化转型过程中,面对新一代人工智能,教育领域应保持“若即若离”的姿态,应当坚持公共性原则、可控性原则、伦理优先原则、多重后果评估原则、共同行动原则。
[期刊] 图书馆建设  [作者] 陈定权  李帅  董昊南  
生成式人工智能(AIGC)作为新型内容生产工具,正冲击着现有的政治、文化和社会秩序。论文借用后视镜隐喻,指出AIGC是专业生成内容(PGC)、用户生成内容(UGC)“逆转”而来,并梳理出内容生成行业的法律法规。为了适应强人工智能时代,国家构建的数据治理法律框架和相关法规是国家技术治理的重要工具,是社会掌控技术发展、坚持价值引领的重要举措。
[期刊] 全球教育展望  [作者] 杨晓哲  王晴晴  王若昕  
以ChatGPT为代表的生成式人工智能已基本具备跨领域解决问题的文本生成能力,逐步接近通用人工智能。本研究对ChatGPT进行各项能力测评,发现其具有较强的逻辑分析能力与批判性思维水平,但在创造力方面,ChatGPT没有明显的创造力倾向偏好。在教学能力方面,ChatGPT已经能够通过中国高中语文教师资格证考试的笔试部分。可以预测,此类生成式人工智能具备四方面应用潜能,有望成为教师准备教育资源的助手、学生开展自主自学的助手、课堂增强学习互动的助手、课外作业自动批改的助手。展望未来,生成式人工智能对教育的影响包括:形成多元协同的“师—生—机”关系;推进“人机融合”的教师数字素养提升;重塑课程体系结构与学习科学研究;全面关注“智能鸿沟”以促进教育公平。
[期刊] 开放教育研究  [作者] 王雯   李永智  
生成式人工智能日益成为未来教育变革的最大变量。调研发现,当前生成式人工智能在教育政策、学术研究、行业发展和教育实践应用等维度发生转向。各国政府、相关组织相继出台政策,全球很多院校从禁止生成式人工智能逐步转向指导性应用;国内外学界日益关注生成式人工智能对教育的影响和潜在风险;市场应用在教育类型、学科覆盖等方面呈现多元化的发展趋势。长远来看,生成式人工智能将推动现有产业组织形态、用工模式、用工理念发生根本性变化,进而重构人才培养目标、重塑教育形态、赋能科学评价。生成式人工智能的“生成幻觉”问题,潜在的意识形态和伦理风险,师生之间的信任危机,以及对教育公平的新挑战不容忽视。我国应以提高师生人工智能素养作为应用前提,以跨学科、有组织的国产研发破解应用难点,以更严格的政策约束确保应用安全。同时,为避免造成新的数字鸿沟与教育不公平,应建立统一研发标准,降低应用成本,通过接入国家智慧教育平台,最终实现全体师生共享普惠优质的生成式人工智能教育应用带来的发展红利。
[期刊] 开放教育研究  [作者] 李海峰  王炜  
以ChatGPT为代表的生成式人工智能被学生直接用于生成作业,导致作业的价值和目的化为乌有。如何设计和评价生成式人工智能时代的学生作业,是当前亟需解决的问题。针对这一问题,本文通过分析生成式人工智能的内涵和特征及学生作业的新特点,提出新时代学生作业在类型、时空、监控、目标和方式方面的转变。据此,文章构建了生成式人工智能时代的作业设计模型,阐明了学生、人工智能和作业三者间的关系,呈现了智能生成作业、学生自主作业、人机交互活动以及人机协同作业四个作业设计的关键维度,提出作业评价应充分利用活动驱动型、群体研讨型等表现性作业评价方式,并开展作业真实性算法评估。
[期刊] 图书馆建设  [作者] 徐磊  
生成式人工智能技术所生成的内容在质量、效率以及多样性等方面已经有了显著的进步。生成式人工智能技术的关键在于大模型,基础在于数据,核心在于算法,而实现则在于算力。当前,生成式人工智能技术伴随着数据信息泄露、模型算法安全、生成内容偏颇、技术违法滥用等风险。这些风险严重地影响着生成式人工智能技术的健康发展。因此,生成式人工智能服务提供者、生成式人工智能服务使用者、国家有关主管部门以及社会各界等多元治理主体应当共同参与和相互配合,在生成式人工智能技术研发和服务提供等全流程采取适当的治理措施,在有效应对现实违法行为或潜在安全风险的同时,最大限度地规范生成式人工智能技术及服务,推动生成式人工智能的创新发展。
[期刊] 情报理论与实践  [作者] 郭顺利   张雪宁   苏新宁  
[目的/意义]解析科研人员生成式人工智能应用中信息茧房成因要素及作用路径,探讨科研人员信息茧房形成机理,引导科研人员合理使用生成式人工智能辅助科研。[方法/过程]首先,从相关文献及专家访谈中识别出科研人员生成式人工智能应用中信息茧房成因要素;然后,使用ISM模型方法对成因要素进行层级划分,结合相关研究提出假设并构建信息茧房成因要素模型;最后,基于结构方程模型方法对构建模型及提出的假设进行验证。[结果/结论]信息素养、信息过滤技术和信息推荐技术均对信息选择偏好产生显著正向影响;信息素养对信息同质化产生显著正向影响,信息过滤技术和信息推荐技术对信息同质化影响不显著。信息选择偏好、信息同质化和信息过载对信息茧房产生显著正向影响,且信息过载在信息选择偏好对信息茧房形成和信息同质化对信息茧房形成中起中介作用。
[期刊] 中国科技论坛  [作者] 袁佳音  
生成式人工智能服务提供者作为生成式人工智能产品的预训练数据、优化训练数据来源筛选和控制的主体以及算法设计主体,应在生成内容侵权时承担相应责任。《生成式人工智能管理暂行办法》规定了生成式人工智能服务提供者的主体责任,但存在服务提供者的内涵不清、侵权责任认定规则不明等问题,导致生成式人工智能服务提供者权责不一,不利于生成式人工智能的深化发展。鉴于此,需要明确生成式人工智能服务提供者的具体内涵,使其与其他责任主体相区别,厘清其承担侵权责任的法律地位。在侵权责任认定路径上,可通过生成式人工智能服务提供者侵权的归责原则、过错认定、因果关系认定和免责事由等内容进行优化与扩展,达到为生成式人工智能服务提供者的侵权责任划定边界的效果。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