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4296)
- 2023(5474)
- 2022(3999)
- 2021(3785)
- 2020(3048)
- 2019(6961)
- 2018(6767)
- 2017(11742)
- 2016(6947)
- 2015(8337)
- 2014(8266)
- 2013(7608)
- 2012(6844)
- 2011(6339)
- 2010(6494)
- 2009(5186)
- 2008(5077)
- 2007(4518)
- 2006(3991)
- 2005(3512)
- 学科
- 济(19226)
- 经济(19212)
- 管理(18230)
- 业(18211)
- 企(14492)
- 企业(14492)
- 中国(9950)
- 理论(8332)
- 技术(8085)
- 教学(8003)
- 农(7852)
- 教育(7348)
- 方法(7317)
- 业经(7077)
- 数学(5690)
- 学(5611)
- 数学方法(5576)
- 学法(5330)
- 教学法(5330)
- 农业(5156)
- 学理(4645)
- 学理论(4645)
- 和(3926)
- 技术管理(3888)
- 划(3837)
- 研究(3602)
- 贸(3595)
- 策(3593)
- 贸易(3592)
- 产业(3558)
- 机构
- 学院(94839)
- 大学(89913)
- 管理(33098)
- 研究(31591)
- 济(30222)
- 经济(29259)
- 理学(28161)
- 理学院(27855)
- 管理学(27302)
- 管理学院(27140)
- 中国(20157)
- 科学(19965)
- 京(19443)
- 技术(18457)
- 职业(17213)
- 农(16463)
- 所(16365)
- 江(15933)
- 范(15921)
- 师范(15737)
- 研究所(15089)
- 业大(14990)
- 教育(14902)
- 中心(13978)
- 农业(13016)
- 州(12338)
- 财(12270)
- 师范大学(12110)
- 北京(12080)
- 职业技术(12053)
- 基金
- 项目(64515)
- 研究(52406)
- 科学(50367)
- 基金(41734)
- 家(37025)
- 国家(36649)
- 科学基金(30498)
- 社会(29195)
- 教育(28810)
- 省(28300)
- 社会科(27544)
- 社会科学(27537)
- 编号(24763)
- 划(24326)
- 基金项目(21565)
- 成果(19373)
- 课题(18816)
- 自然(18684)
- 自然科(18290)
- 自然科学(18285)
- 自然科学基金(17934)
- 资助(16592)
- 年(15993)
- 重点(15565)
- 发(15130)
- 创(15013)
- 项目编号(14533)
- 规划(14137)
- 部(13918)
- 创新(13852)
共检索到142398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中国职业技术教育
[作者]
邬杨 季馨怿 欧阳忠明
以人工智能为代表的第四次工业革命正对高技能人才的职业知识生产与培育赋能。生成式人工智能作为知识生产的主体之一,突破原有仅“由人”的知识生产,可更为便捷地以人机协同的方式生成职业知识,并改变高技能人才培育的样态。原有的职业知识的生产模式进一步向知识生产模式2乃至机器生产模式转型。职业知识生产与人才培育的场域指向人机协同的“、物理世界+虚拟世界”的场域。由此,生成式人工智能时代高技能人才的职业知识与培育的逻辑指向“人的智慧提升——人对职业知识的运用——人的自我完善与人之为人”三个递进维度。生成式人工智能将促进高技能人才学习方式及人的角色的转型、推进职业知识生产及技术创新发展。由此,从“生成式人工智能软硬件建设、构建基于职业知识的智能情境化教材、建立专家审核与机器知识生产的自动过滤机制、促进与智能机器知识生产同步发展的人的生成”四个维度探索新路径,指向人机协同中高技能人才的“转识成智、由技入道”的生命实践。
[期刊] 大学图书馆学报
[作者]
储节旺 杜秀秀
梳理国内外生成式人工智能赋能科研知识生产的研究成果,以期为其理论和实践应用提供参考。本研究主要采用文献计量与内容分析方法,并借助VOSviewer软件从知识生产与传播、生成式人工智能赋能、社会影响与变革、治理路径等四个方面综述国内外生成式人工智能赋能科研知识生产的研究现状。目前生成式人工智能赋能科研知识生产的研究取得了明显进展,但未来还需要深入探索并加强生成式人工智能对科研知识生产的影响因素、赋能科研知识生产全流程、科研知识生产的治理路径,以及拓展与丰富生成式人工智能赋能科研知识生产研究方法等方面的研究。
[期刊] 大学图书馆学报
[作者]
储节旺 杜秀秀
梳理国内外生成式人工智能赋能科研知识生产的研究成果,以期为其理论和实践应用提供参考。本研究主要采用文献计量与内容分析方法,并借助VOSviewer软件从知识生产与传播、生成式人工智能赋能、社会影响与变革、治理路径等四个方面综述国内外生成式人工智能赋能科研知识生产的研究现状。目前生成式人工智能赋能科研知识生产的研究取得了明显进展,但未来还需要深入探索并加强生成式人工智能对科研知识生产的影响因素、赋能科研知识生产全流程、科研知识生产的治理路径,以及拓展与丰富生成式人工智能赋能科研知识生产研究方法等方面的研究。
[期刊] 职教论坛
[作者]
王博
人工智能对许多职业产生了明显影响,人机智能协作将成为常态。基于对不同任务类型下人类和当前人工智能技术的优势特征分析,人机智能协作可归纳为智能工具型、协同合作型和重塑补充型三种典型模式。三种模式下的人机分工和协同工作方式差别显著,因此也造成了社会人才需求尤其是高技能应用型人才的需求状况和适应性能力结构要求的巨大差异。智能工具型协作模式下高技能人才的职业能力核心是新型智能化业务实践能力,协同合作型协作模式下的高技能人才的职业能力核心则是以统筹人机智能系统实现职业功能为根本的智能协作能力,重塑补充型协作模式下高技能人才需求则会被人工智能大量替代。
[期刊] 职教论坛
[作者]
胡彩霞 檀祝平
工匠精神是"高技能人才"之"高"的精神要核和重要内容。工匠精神历经"古今中外"内涵之演变,"宁静致远"匠魂之追求,欲达到"由技至道"理想之境界,却不断遭遇现实"荆棘丛生"之桎梏。高职院校作为高技能人才培养的主阵地,是工匠精神培育的关键载体。"里应外合"的综合境域、"育人为本"的根本理念、"圆融中和"的指导思想、"曲径通幽"的培养路径是高技能人才工匠精神培育的"四大要义"。
关键词:
工匠精神 高技能人才 高职教育 四大要义
[期刊] 中国职业技术教育
[作者]
刘晓玲 庄西真
"工匠精神"是一种追求极致、追求完美的精神理念,属于职业态度和职业精神教育范畴,与从业者的人生观和价值观紧密相连。中国的制造业要由"中国制造"转向"中国智造",最终升级为"中国质造",迫切需要"工匠精神"助力转变。职业教育应从培养学生的软技能、开发项目化课程和开展专业化实训3个维度来培养具有"工匠精神"的高技能人才,以满足职业院校生存发展的需要和中国产业转型升级发展的需要。
关键词:
工匠精神 高技能人才 路径
[期刊] 教育与职业
[作者]
张弛
研究高技能人才的职业能力,需要尊重企业的话语权。文章从企业的利益诉求出发,根据企业生产组织模式的嬗变,剖析了企业水平分工与垂直分工的趋化规律,指出了这一规律对高技能人才职业能力的诉求——水平和垂直分工的弱化需要职业能力超越岗位定向并应对职业流变,探知了高技能人才职业能力的发展取决于企业内外的职业迁移,进而设计了高技能人才职业能力的培养路径:确定高技能人才职业能力的培养主体是校企共同体;重视职业能力培养层级的纵向高移;明确职业能力培养的横向校企合作化路径,推进校企合作化形态的科研育人和文化育人的路向进程。
[期刊] 职教论坛
[作者]
曹燕
高技能人才培育已上升到国家战略层面,而制度在高技能人才培育中发挥着先导性和全局性的作用。通过对42位高技能人才的访谈发现,我国高技能人才培育制度在资源供给、评价体系、激励机制、成才环境等方面呈现出如下特征:贯通职前职后培养全过程,深化评价激励机制改革,日益重视成长环境的制度化建设。但也存在一些问题:配套制度有待健全,可操作性不强;多元主体参与缺位,制度系统设计不足;培养模式单一固化,课程资源建设滞后;制度环境有待于进一步优化。为此,我国应进一步健全完善制度机制,加强前瞻性与可操作性;提升多元主体协同效能,构建联动的工作机制;丰富学习资源供给,创新培养模式;优化技能生态环境,营造技能成才氛围,以形成有利于高技能人才自主培养与自身成长的制度环境。
关键词:
高技能人才 人才培育 制度环境
[期刊] 企业管理
[作者]
范卫华
对制造型企业来说,要打造一支高素质的技能员工队伍,必须活用精益管理理念,进一步优化员工培训管理流程,确保员工技能动态保持适应岗位需要。笔者就多年管理实践,提出三步创新焊接技能人才JIT培育新模式。第一步:变革现场培训模式1.将技能培训室搬到现场—找准定位为了保证员工能够便捷参加培训,将技能培训室设在生产流水线前端。以往的培训会占用生产时间,
[期刊] 教育与职业
[作者]
潘菊素
文章通过对近几年我国高职教育人才培养目标从"专门人才""高等技术应用型专门人才"到"高技能人才"的不断演变分析出发,提出了"高技能人才"这一高职人才培养目标的现实定位,并进一步阐释了高技能人才的类型与内涵。
关键词:
高职教育 高技能人才 培养目标
[期刊] 开发研究
[作者]
周继广
高技能人才是企业稳健发展的根本所在,构成竞争力的核心要素和无形资产。论文借鉴国内外研究成果,基于全球化视角研究国有企业高技能人才成长问题,开展企业问卷调查及实证分析,探索国企高技能人才成长规律及路径,构建国企高技能人才素质模型,提出相关对策及建议。
关键词:
国有企业 高技能人才 成长规律 培育路径
[期刊] 中国高教研究
[作者]
郝天聪
在产业结构转型升级背景下,高技能人才短缺问题日益凸显。与中、低级技能人才相比,高技能人才具有不同的内涵结构、成长规律。我国职业教育体系设计中的主要失误在于,长期以来将高技能人才培养的重任压在职前阶段的高职院校身上,对于职后阶段企业继续教育与培训的重视程度不够,而且存在教育体系与劳动体系严重分离的现象。为解决上述问题,必须从高技能人才成长的视角出发,重构高技能人才的培养模式。其核心框架为,清晰界定不同阶段高技能人才的培养目标,明确高技能人才不同培养主体的责任分工,着力提升人才培养全过程的校企深度合作,构建高
关键词:
高技能人才 成长规律 制度设计 误区
[期刊] 企业管理
[作者]
刘海运
高技能人才短缺是制约中国制造业发展的严重瓶颈,上海重型机器厂培养高技能人才的做法为企业如何突破这一瓶颈提供了可资借鉴的经验。
[期刊] 中国高教研究
[作者]
顾力平 陈怡
高技能人才岗位培养,是高技能人才三个培养途径之一,也是职业教育的三大任务之一。应根据高技能人才岗位培养的特点、规律,对其院校培养模式进行研究。
关键词:
高技能人才 岗位培养 院校模式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

